1.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2.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河道、沟渠临时改道的情况,对于这些临时结构目前大多采取现浇或整体预制的方式。采用现浇方案,施工过程需要经历绑扎钢筋、立模、养护等工序,虽然其可实现各种异形构造但施工时间长,同时临时结构废弃后还需进行拆除,无法进行二次利用,只能作为建筑垃圾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且经济性差;对于整体预制方式,需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开模,较难进行二次利用,费用较高,同时整体结构重量大往往需要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安拆,这就要求需要设置临时的机械站立点,也会大大增加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安装、快速拆除、二次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造价的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包括若干个底部预制块、第一底部连接块、第二底部连接块、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两个顶部连接块,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底部预制块在长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底部预制块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顶部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所述的竖向预制块,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在竖直方向采用叠合拼装方式连接,两侧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两侧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之间拼装连接有所述的顶部预制块,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
5.进一步,相邻的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通过凹凸榫结构对接拼装,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和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分别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通过凹凸榫结构对接拼装。
6.进一步,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以及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的凹凸榫连接处的中间垂直面间均黏贴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以及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的凹凸榫连接处的上下两个垂直面间均分别黏贴有缓冲垫。
7.进一步,相邻的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连接定位,相邻的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顶部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一弯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下部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下部之间均通过第二定位销连接定位,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顶部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顶部之间均通过内置式第二弯螺栓连接固定,相邻的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和相邻的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均通过内置式第三弯螺栓连接固定。
8.进一步,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上下连接侧分别设置为l型侧面,相邻的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分别通过第四定位销连接定位,相邻的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连接侧侧面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一直螺栓连接固定,相邻的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在水平宽度方向通过内置式第四弯螺栓连接固定。
9.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顶部和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底部连接处卡嵌配合的凸起,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均分别通过第五定位销连接定位,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侧面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侧面之间均通过内置式第二直螺栓连接固定。
10.进一步,所述的顶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顶部连接处卡嵌配合的凹槽,所述的顶部连接块的凹槽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上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分别通过第六定位销连接定位,所述的顶部连接块的凹槽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上连接侧侧面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三直螺栓连接固定。
11.进一步,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与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通过内置式第四直螺栓连接固定,相邻的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通过内置式第五直螺栓连接固定。
12.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与所述的顶部连接块、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与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以及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均黏贴有缓冲垫。
13.上述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排版放样根据空间要求的结构尺寸进行排版放样,底部预制块在横断面方向上的数量根据槽段的设计宽度确定;当预制结构需要转弯时在转弯段以及起始区域和终止区域均设置后浇带;(2)开挖槽段根据设计图纸开挖槽段至设计标高,槽段宽度要略宽于拼装结构;(3)地基加固,根据设计要求对槽段底地基施作加固体,加固方式可采用搅拌桩、旋喷桩、预制桩或松木桩;(4)浇筑垫层找平,地基加固完成后,根据设计标高浇筑找平垫层,找平垫层可采用素混凝土浇筑成
型;(5)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和第二底部连接块安装根据放样情况安装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和第二底部连接块;(6)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安装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和第二底部连接块安装完成后,先将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组装到位,再安装竖向预制块,安装过程中竖向预制块一列安装完毕即将组装后的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安装在竖向预制块上;(8)后浇带施工;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第二底部连接块、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安装完成后,根据排版放样情况架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后浇带;(9)外侧土方回填;后浇带浇筑完成并凝固硬化后回填外侧土方,即施工完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拼装式结构,单块质量轻,不需要大型机械安拆,避免了大面积的临时地基加固;(2)拼装式结构,无需现浇,安装施工快速;(3)拼装式结构,块体标准化,可以组合成各种形式,保障了其二次利用,模具固定,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造价;(4)拼装式结构,拆除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15.图1为预制结构横断面示意图;图2为底部预制块之间连接细部示意图;图3为底部预制块与第一底部连接块、第一底部连接块与竖向预制块之间连接细部示意图;图4为竖向预制块之间连接细部示意图;图5为竖向预制块与顶部连接块之间、顶部预制块与顶部连接块之间连接细部示意图;图6为顶部预制块之间连接细部示意图图7为预制结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侧墙横剖面图;图9为顶部预制块与顶部连接块俯视图;图10为排版示意图;图11为槽段开挖、地基加固、浇筑垫层找平示意图;图12为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和第二底部连接块安装示意图;图13为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安装示意图;图14为外侧土方回填示意图,其中图中各标注如下:底部预制块1、第一底部连接块2、第二底部连接块3、竖向预制块4、顶部预制块5、顶部连接块6,遇水膨胀止水条7,缓冲垫8,第一定位销9,第一弯螺栓10,第二定位销11、第二弯螺栓12,第三弯螺栓13,第四定位
销14、第一直螺栓15、第四弯螺栓16,第五定位销17,第二直螺18,第六定位销19,第三直螺栓20,第四直螺栓21,第五直螺栓22,后浇带23,开挖槽段24,加固体25,平垫层26。
具体实施方式
16.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17.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端”、“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其它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0.在本发明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申请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申请实施例。
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具体实施例一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如图1和图10所示,包括若干个底部预制块1、第一底部连接块2、第二底部连接块3、竖向预制块4、顶部预制块5和两个顶部连接块6,底部预制块1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底部预制块1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底部预制块1在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底部连接块2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底部预制块1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二底部连接块3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第一底部连接块2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第二底部连接块3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
方式连接,第一底部连接块2的顶部与第二底部连接块3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竖向预制块4,竖向预制块4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竖向预制块4之间在竖直方向采用叠合拼装方式连接,两侧竖向预制块4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顶部连接块6,两侧顶部连接块6之间拼装连接有顶部预制块5,顶部预制块5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
24.如图1、2、3和7所示,相邻的底部预制块1之间在长度方向通过凹凸榫结构对接拼装,第一底部连接块2和第二底部连接块3分别与底部预制块1之间通过凹凸榫结构对接拼装。底部预制块1之间、底部预制块1与第一底部连接块2之间以及底部预制块1与第二底部连接块3之间的凹凸榫连接处的中间垂直面间均黏贴有遇水膨胀止水条7,底部预制块1之间、底部预制块1与第一底部连接块2之间以及底部预制块1与第二底部连接块3之间的凹凸榫连接处的上下两个垂直面间均分别黏贴有缓冲垫8。相邻的底部预制块1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9连接定位,相邻的底部预制块1的顶部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一弯螺栓10连接固定,第一底部连接块2与底部预制块1的下部之间以及第二底部连接块3与底部预制块1的下部之间均通过第二定位销11连接定位,第一底部连接块2与底部预制块1的顶部之间以及第二底部连接块3与底部预制块1的顶部之间均通过内置式第二弯螺栓12连接固定,相邻的第一底部连接块2之间在宽度方向和相邻的第二底部连接块3之间在宽度方向均通过内置式第三弯螺栓13连接固定。
25.如图4和图8所示,竖向预制块4的上下连接侧分别设置为l型侧面,相邻的竖向预制块4的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分别通过第四定位销14连接定位,相邻的竖向预制块4的连接侧侧面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一直螺栓15连接固定,相邻的竖向预制块4之间在水平宽度方向通过内置式第四弯螺栓16连接固定。
26.如图3所示,第一底部连接块2的顶部和第二底部连接块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竖向预制块4的底部连接处卡嵌配合的凸起,第一底部连接块2的凸起与竖向预制块4的下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以及第二底部连接块3的凸起与竖向预制块4的下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均分别通过第五定位销17连接定位,第一底部连接块2的凸起与竖向预制块4的下连接侧侧面之间以及第二底部连接块3的凸起与竖向预制块4的下连接侧侧面之间均通过内置式第二直螺18栓连接固定。
27.如图5和图9所示,顶部连接块6的底部设置有与竖向预制块4的顶部连接处卡嵌配合的凹槽,顶部连接块6的凹槽与竖向预制块4的上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分别通过第六定位销19连接定位,顶部连接块6的凹槽与竖向预制块4的上连接侧侧面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三直螺栓20连接固定。顶部连接块6与顶部预制块5之间通过内置式第四直螺栓21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相邻的顶部预制块5之间在长度方向通过内置式第五直螺栓22连接固定。
28.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底部连接块2与竖向预制块4之间、第二底部连接块3与竖向预制块4之间、第一底部连接块2之间、第二底部连接块3之间、竖向预制块4之间、竖向预制块4与顶部连接块6、顶部连接块6与顶部预制块5之间以及顶部预制块5之间均黏贴有缓冲垫8。
29.底部预制块1长度为l1和宽度为l2,优选的l1在1-1.2m,l2在0.8-1m;横断面方向上的数量根据槽段的设计宽度确定,第一底部连接块2和第二底部连接块3长度均为l3,宽度和底部预制块1一致为l2,优选的l3在1-1.2m;缓冲垫8厚度为0.5-1mm,遇水膨胀止水条7厚度为2-3mm,顶部预制块5长度与底部预制块1一致为l1,宽度为l4,l4的取值根据计算确
定。
30.具体实施例二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排版放样如图10所示,根据空间要求的结构尺寸进行排版放样,底部预制块1在横断面方向上的数量根据槽段的设计宽度确定;当预制结构需要转弯时在转弯段设置后浇带23,由于底部预制块1之间、底部预制块1与第一底部连接块2之间、底部预制块1与第二底部连接块3之间均采用错缝拼装方式,因此在起始区域和终止区域均设置有后浇带23;(2)开挖槽段24如图11所示,根据设计图纸开挖槽段24至设计标高,槽段宽度要略宽于拼装结构;(3)地基加固,如图11所示,根据设计要求对槽段底地基施作加固体25,加固方式可采用搅拌桩、旋喷桩、预制桩或松木桩等方式,具体的布置形式根据设计文件确定;(4)浇筑垫层找平,地基加固完成后,根据设计标高浇筑找平垫层26,找平垫层26可采用素混凝土浇筑成型;(5)底部预制块1块、第一底部连接块2和第二底部连接块3安装如图12所示,根据放样情况安装底部预制块1块、第一底部连接块2和第二底部连接块3;(6)竖向预制块4、顶部预制块5和顶部连接块6安装如图13所示,底部预制块1块、第一底部连接块2和第二底部连接块3安装完成后,先将顶部预制块5和顶部连接块6组装到位,再安装竖向预制块4,安装过程中竖向预制块4一列安装完毕即将组装后的顶部预制块5和顶部连接块6安装在竖向预制块4上;(8)后浇带23施工;底部预制块1块、第一底部连接块2、第二底部连接块3、竖向预制块4、顶部预制块5和顶部连接块6安装完成后,根据排版放样情况架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后浇带23;(9)外侧土方回填;如图14所示,后浇带23浇筑完成并凝固硬化后回填外侧土方,即施工完成。
31.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底部预制块、第一底部连接块、第二底部连接块、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两个顶部连接块,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底部预制块在长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底部预制块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顶部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所述的竖向预制块,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在宽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在竖直方向采用叠合拼装方式连接,两侧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两侧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之间拼装连接有所述的顶部预制块,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通过凹凸榫结构对接拼装,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和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分别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通过凹凸榫结构对接拼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以及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的凹凸榫连接处的中间垂直面间均黏贴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之间、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以及所述的底部预制块与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的凹凸榫连接处的上下两个垂直面间均分别黏贴有缓冲垫。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下部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连接定位,相邻的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顶部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一弯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下部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下部之间均通过第二定位销连接定位,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顶部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底部预制块的顶部之间均通过内置式第二弯螺栓连接固定,相邻的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和相邻的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在宽度方向均通过内置式第三弯螺栓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上下连接侧分别设置为l型侧面,相邻的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分别通过第四定位销连接定位,相邻的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连接侧侧面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一直螺栓连接固定,相邻的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在水平宽度方向通过内置式第四弯螺栓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顶部和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底部连接处卡嵌配合的凸起,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均分别通过第五定位销连接定位,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侧面之间以及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的凸起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下连接侧侧面之间均通过内置式第二直螺栓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顶部连接处卡嵌配合的凹槽,所述的顶部连接块的凹槽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上连接侧顶平面、底平面之间分别通过第六定位销连接定位,所述的顶部连接块的凹槽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的上连接侧侧面之间通过内置式第三直螺栓连接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与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通过内置式第四直螺栓连接固定,相邻的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通过内置式第五直螺栓连接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与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所述的第一底部连接块之间、所述的第二底部连接块之间、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之间、所述的竖向预制块与所述的顶部连接块、所述的顶部连接块与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以及所述的顶部预制块之间均黏贴有缓冲垫。10.一种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排版放样根据空间要求的结构尺寸进行排版放样,底部预制块在横断面方向上的数量根据槽段的设计宽度确定;当预制结构需要转弯时在转弯段以及起始区域和终止区域均设置后浇带;(2)开挖槽段根据设计图纸开挖槽段至设计标高,槽段宽度要略宽于拼装结构;(3)地基加固,根据设计要求对槽段底地基施作加固体,加固方式可采用搅拌桩、旋喷桩、预制桩或松木桩;(4)浇筑垫层找平,地基加固完成后,根据设计标高浇筑找平垫层,找平垫层可采用素混凝土浇筑成型;(5)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和第二底部连接块安装根据放样情况安装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和第二底部连接块;(6)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安装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和第二底部连接块安装完成后,先将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组装到位,再安装竖向预制块,安装过程中竖向预制块一列安装完毕即将组装后的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安装在竖向预制块上;(8)后浇带施工;底部预制块块、第一底部连接块、第二底部连接块、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顶部连接块安装完成后,根据排版放样情况架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后浇带;(9)外侧土方回填;后浇带浇筑完成并凝固硬化后回填外侧土方,即施工完成。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安拆的拼装式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特点是包括若干个底部预制块、第一底部连接块、第二底部连接块、竖向预制块、顶部预制块和两个顶部连接块,底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底部预制块在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底部连接块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底部预制块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二底部连接块采用错缝拼装方式连接,第一底部连接块的顶部与第二底部连接块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竖向预制块,两侧竖向预制块的顶部分别拼装连接有顶部连接块,两侧顶部连接块之间拼装连接有顶部预制块,顶部预制块之间在长度方向采用并排拼装方式连接。快速安装、快速拆除、二次利用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造价。价。价。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明 叶如 申文明 周俊宏 谭满生 叶荣华 杨金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