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2-12-24  16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洁净车间,亦称洁净室、无尘车间、无尘室或清净室。洁净室的主要功能为室内污染控制,没有洁净室,污染敏感零件不可能批量生产。
3.申请号cn202022101994.x公布了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其增加空气的过滤的效果,方便对腔室内的设备进行检修,提高实用性;包括风管、进风管、出风管、滤袋安装座、滤袋、风机、初级过滤网、静电吸附装置、溶菌酶过滤装置、铰链和检修窗,风管内部设置有腔室,进风管的顶端与风管的底端连接并与腔室连通,出风管的顶端与风管的底端连接并与腔室连通,出风管位于进风管的右侧,滤袋安装座安装在风管腔室内部,多组滤袋安装在滤袋安装座上,风机安装在风管腔室内并位于滤袋的左侧,初级过滤网和静电吸附装置均安装在风管腔室内部,静电吸附装置位于初级过滤网的左侧,初级过滤网和静电吸附装置安装在滤袋和风机之间。
4.上述技术的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有以下缺点:秋冬季节时,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进行空气交换时导致室内温度急剧下降,能量损耗较大。
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包括进风框,还包括侧框和出风框,所述进风框的端部安装固定有出风框,所述进风框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侧框,所述侧框的外壁安装有封闭框;
9.所述侧框内安装有贯穿进风框的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一端连接有进口连接管,且蛇形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出口连接管,所述进口连接管的端部与排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排风机安装固定在侧框的底部,所述排风机的进口连接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的端部安装有过滤斗;
10.所述进风框的内部安装有抽风机、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第一滤网的网眼最小,第三滤网的网眼最大,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对抽入的新风进行多次分层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出风框内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扰流板,中间一块扰流板的侧壁通过销轴与出风框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扰流板之间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所述出风框的内壁顶面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伸缩端与最上方的扰流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动杆,
液压推杆伸长或收缩时,通过连动杆带动扰流板转动,改变扰流板与出风框内壁之间的角度,以调节改变出风方向,使用更加舒适。
12.进一步的,所述蛇形换热管设置在第一滤网靠近出风框的一侧,新风经过过滤后经过蛇形换热管时不会在蛇形换热管的外周附着灰尘。
13.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框的外壁安装有弧形保护板,所述弧形保护板设置在出口连接管的外侧,弧形保护板用于封闭保护出口连接管,避免出口连接管受损。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第一滤网和第三滤网之间,且第三滤网设置在第一滤网远离出风框的一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能够对抽入的新风分层过滤,提高过滤效果,保证过滤速度;通过设置的蛇形换热管、进口连接管、出口连接管和抽风管,排出的空气能够与抽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避免室内热量散失过多,减少能量损耗,避免室内温度变化较大;通过设置的液压推杆、连动杆、扰流板、销轴和连杆,能够调节改变新风的角度,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的进风框的剖视图。
19.图中:1、进风框;2、侧框;3、封闭框;4、蛇形换热管;5、进口连接管;6、出口连接管;7、弧形保护板;8、排风机;9、抽风管;10、过滤斗;11、抽风机;12、第一滤网;13、第二滤网;14、第三滤网;15、出风框;16、扰流板;17、销轴;18、连杆;19、液压推杆;20、连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包括进风框1,还包括侧框2和出风框15,所述进风框1的端部安装固定有出风框15,所述进风框1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侧框2,所述侧框2的外壁安装有封闭框3;
22.所述侧框2内安装有贯穿进风框1的蛇形换热管4,所述蛇形换热管4的一端连接有进口连接管5,且蛇形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出口连接管6,所述进口连接管5的端部与排风机8的出口连接,所述排风机8安装固定在侧框2的底部,所述排风机8的进口连接有抽风管9,所述抽风管9的端部安装有过滤斗10;
23.所述进风框1的内部安装有抽风机11、第一滤网12、第二滤网13和第三滤网14,第一滤网12的网眼最小,第三滤网14的网眼最大,第一滤网12、第二滤网13和第三滤网14对抽入的新风进行多次分层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24.其中,所述出风框15内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扰流板16,中间一块扰流板16的侧壁通过销轴17与出风框1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扰流板16之间通过连杆18转动连接,所述出风框15的内壁顶面安装有液压推杆19,所述液压推杆19的伸缩端与最上方的扰流板16之间转动连接有连动杆20,液压推杆19伸长或收缩时,通过连动杆20带动扰流板16转动,改变扰
流板16与出风框15内壁之间的角度,以调节改变出风方向,使用更加舒适。
25.其中,所述蛇形换热管4设置在第一滤网12靠近出风框15的一侧,新风经过过滤后经过蛇形换热管4时不会在蛇形换热管4的外周附着灰尘。
26.其中,所述进风框1的外壁安装有弧形保护板7,所述弧形保护板7设置在出口连接管6的外侧,弧形保护板7用于封闭保护出口连接管6,避免出口连接管6受损。
27.其中,所述第二滤网13设置在第一滤网12和第三滤网14之间,且第三滤网14设置在第一滤网12远离出风框15的一侧。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将出风框15安装在室内一侧,使用时,排风机8将室内空气通过过滤斗10、抽风管9和进口连接管5送入蛇形换热管4中,随后从出口连接管6中排至室外,抽风机11将室外空气抽入进风框1中,依次经过第三滤网14、第二滤网13和第一滤网12过滤后流经蛇形换热管4,温度较低的新风与蛇形换热管4进行热交换,随后从出风框15中进入室内,根据需要调节液压推杆19,液压推杆19长度发生变化时,通过连动杆20带动扰流板16转动,且扰流板16之间通过连杆18仍保持平行状态,改变新风的流动方向。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包括进风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框(2)和出风框(15),所述进风框(1)的端部安装固定有出风框(15),所述进风框(1)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侧框(2),所述侧框(2)的外壁安装有封闭框(3);所述侧框(2)内安装有贯穿进风框(1)的蛇形换热管(4),所述蛇形换热管(4)的一端连接有进口连接管(5),且蛇形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出口连接管(6),所述进口连接管(5)的端部与排风机(8)的出口连接,所述排风机(8)安装固定在侧框(2)的底部,所述排风机(8)的进口连接有抽风管(9),所述抽风管(9)的端部安装有过滤斗(10);所述进风框(1)的内部安装有抽风机(11)、第一滤网(12)、第二滤网(13)和第三滤网(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15)内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扰流板(16),中间一块扰流板(16)的侧壁通过销轴(17)与出风框(15)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扰流板(16)之间通过连杆(18)转动连接,所述出风框(15)的内壁顶面安装有液压推杆(19),所述液压推杆(19)的伸缩端与最上方的扰流板(16)之间转动连接有连动杆(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换热管(4)设置在第一滤网(12)靠近出风框(15)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框(1)的外壁安装有弧形保护板(7),所述弧形保护板(7)设置在出口连接管(6)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13)设置在第一滤网(12)和第三滤网(14)之间,且第三滤网(14)设置在第一滤网(12)远离出风框(15)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尘车间的送回风过滤装置,包括进风框,还包括侧框和出风框,所述进风框的端部安装固定有出风框,所述进风框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侧框,所述侧框的外壁安装有封闭框;所述侧框内安装有贯穿进风框的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一端连接有进口连接管,且蛇形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出口连接管,所述进口连接管的端部与排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排风机安装固定在侧框的底部,所述排风机的进口连接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的端部安装有过滤斗;所述进风框的内部安装有抽风机、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避免室内热量散失过多,减少能量损耗,避免室内温度变化较大,便于调节改变新风的角度,使用更加舒适。使用更加舒适。使用更加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石佳南 王传兴 刘泽宇 田仲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机房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46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