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1-09  152



1.本技术涉及开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2.目前,微动开关是开关的一种,微动开关的触点间距小,微动开关通过接点的接触/分离实现快速开关切换。
3.相关技术中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共用端子和常闭端子,共用端子上设置有弹片,弹片上设置有动触点,常闭端子上设置有静触点,壳体上设置有驱动弹片在壳体内摆动的闭合杆和分离杆。对闭合杆施加推力时,闭合杆驱动弹片朝靠近静触点的方向移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抵触。对分离杆施加推力时,分离杆驱动弹片朝远离静触点的方向移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对微动开关进行开关作业,弹片会不断形变,在微动开关使用较长施加后会对弹片造成不可逆的损坏,需要对弹片进行更换,而更换弹片需要将壳体打开,才可以进行更换操作,步骤十分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更换弹片,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动开关。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动开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密封容置槽的盖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共用端子、常闭端子、弹片、闭合结构和分离结构,所述常闭端子上设置有静触头,所述共用端子上设置有位于容置槽内的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包括设置于共用端子上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驱动固定板转动的操作结构,所述壳体远离盖体的端面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结构包括设置于容置槽底壁上的两个操作座、穿设于操作孔内的操作杆以及设置于固定板远离常闭端子一侧的操作块,所述操作座位于固定块靠近共用端子的一侧,两个所述操作座之间转动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外套设有杠杆,所述杠杆靠近常闭端子的一端不低于杠杆靠近共用端子的一端,所述杠杆朝向操作座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分别位于圆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呈腰型孔,第一插孔的长度方向、第二插孔的长度方向和杠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嵌入并滑动设置于第一插孔内的第一圆杆,所述操作块上设置有嵌入并滑动设置于第二插孔内的第二圆杆;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容置槽的安装孔,所述弹片的一端穿设于安装孔内,所述弹片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静触头抵触的动触头,所述弹片设有动触头的端部于壳体中向靠近静触头或远离静触头的方向摆动,所述弹片与固定板远离安装孔的端面抵触,所述分离结构和闭合结构分别用于与弹片的两侧抵触,所述闭合结构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并用于驱动弹片向靠近静触头的方向摆动,所述分离结构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并用于驱动弹片向靠近
静触头的方向摆动;当第二圆杆与第二插孔远离圆轴的端面抵触时,所述操作杆无法朝远离盖体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块无法继续朝常闭端子转动,当第二圆杆与第二插孔靠近圆轴的端面抵接时,所述操作杆无法朝靠近盖体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块无法继续朝共用端子转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抵触时,微动开关的内部电路连通;通过闭合结构,可以对弹片施加作用力,使弹片向靠近静触头的方向摆动,弹片摆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抵触;通过分离结构,可以对弹片施加作用力,使弹片向远离静触头的方向摆动,弹片摆动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需要更换弹片时,对操作杆施加推力,使操作杆朝盖体方向移动,操作杆通过第二圆杆带动杠杆转动,杠杆带动操作块和固定板朝共用端子的方向转动,使固定板不再对弹片支撑,再对绝缘片施加拉力,可以将弹片从安装孔内拉出;反之,将新的弹片从安装孔装入到壳体内部,驱动操作杆反向移动,使固定板重新与铁片抵触;第二圆杆和第二插孔的设置具有限位作用,操作杆移动行程固定、杠杆的转动范围固定。
8.可选的,所述操作杆的外圆周面开设有限位环槽,所述限位环槽内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位于壳体外侧且卡环的外径大于操作孔的内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环与壳体远离盖体的端面抵触时,对操作杆无法朝盖体移动,防止工作人员误对操作杆进行操作,对翘板开关进行保护;当固定板受到弹片的作用力,欲使杠杆转动、操作杆朝盖体方向移动,但由于卡环对操作杆的限位而无法移动,使固定板无法转动,使金属件更好的支撑弹片。
10.可选的,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杠杆靠近常闭端子的一侧以及容置槽底壁抵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对杠杆施加向上的作用力,由于第二圆杆与第二插孔远离圆轴的端面抵接,使固定板不易朝共用端子转动,提高了固定板对弹片的支撑效果。
12.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容置槽的安装孔,所述弹片包括设置于安装孔内的绝缘片,所述绝缘片朝向常闭端子的端面设置有与金属件接触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远离绝缘片的端面设置有摆动片,所述动触头设置于摆动片上,所述摆动片上设置有施力片,所述施力片与固定板远离安装孔的端面抵触,所述施力片与摆动片的连接处至固定板与施力片抵接处的距离小于施力片的长度;所述容置槽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抵触的挡块,所述摆动片与施力片的连接端至固定板与施力片的抵触端的距离最小时,所述摆动片的位置处于中位点,所述挡块和静触头分别位于中位点的两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施力片一端抵触固定板、一端与摆动片连接,且施力片与摆动片的连接处至固定板与施力片抵接处的距离小于施力片的长度,使施力片始终对摆动片施加作用力;摆动片与施力片的连接端至固定板与施力片的抵触端的距离最小时,摆动片处于中位点。
14.可选的,所述固定板朝向施力片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供施力片的端部伸入的凹槽,所述施力片与凹槽的槽底抵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对施力片限位,使施力片不易与固定板分离,即使施力片与金属件保持抵触。
16.可选的,所述壳体远离盖体的端面开设有连通容置槽的第一通孔,所述共用端子
转动连接于第一通孔内,所述共用端子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金属板上朝向第一通孔的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共用端子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结构将共用端子与金属板连接,使电流可以顺利在共用端子与金属板之间传递。
18.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定位环块,所述共用端子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供第一定位环块嵌入的第一定位环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定位环块、第一定位环槽对共用端子限位,使共用端子不易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
20.可选的,所述闭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远离盖体一侧的闭合套,所述闭合套远离壳体的端面开设有连通容置孔的穿孔,所述穿孔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驱动弹片朝静触头方向移动的闭合杆。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对闭合杆施加推力,使闭合杆朝弹片方向移动,直到闭合杆与施力片,随着闭合杆继续朝施力片移动,使弹片朝靠近静触头的方向移动。
22.可选的,所述闭合杆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靠近弹片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容置槽内,所述卡块与闭合杆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穿孔的内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容置槽底壁抵触后,限制闭合杆朝远离盖体的方向移动,具有限位作用,防止闭合杆与壳体分离。
24.可选的,所述闭合杆远离盖体的端面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径大于穿孔的内径。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柱与闭合套抵触时,可以限制闭合杆继续朝盖体方向移动,具有限位作用。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抵触时,微动开关的内部电路连通;通过闭合结构,可以对弹片施加作用力,使弹片向靠近静触头的方向摆动,弹片摆动至动触头与静触头抵触;通过分离结构,可以对弹片施加作用力,使弹片向远离静触头的方向摆动,弹片摆动至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需要更换弹片时,对操作杆施加推力,使操作杆朝盖体方向移动,操作杆通过第二圆杆带动杠杆转动,杠杆带动操作块和固定板朝共用端子的方向转动,使固定板不再对弹片支撑,再对绝缘片施加拉力,可以将弹片从安装孔内拉出;反之,将新的弹片从安装孔装入到壳体内部,驱动操作杆反向移动,使固定板重新与铁片抵触;第二圆杆和第二插孔的设置具有限位作用,操作杆移动行程固定、杠杆的转动范围固定;2.设置卡环,使操作杆无法朝盖体的方向移动,使固定板无法朝远离常闭端子的方向移动,使固定板顺利对施力片支撑;另外使工作人员无法驱动操作杆移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凸显弹片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取出壳体和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1、壳体;11、容置槽;12、第一通孔;121、第一定位环块;13、第二通孔;131、第二定位环块;14、安装孔;15、挡块;16、操作孔;2、盖体;3、共用端子;31、第一定位环槽;4、常闭端子;41、第二定位环槽;42、导电片;43、静触头;5、金属件;51、金属板;511、螺纹孔;512、固定块;513、固定轴;52、固定板;521、凹槽;6、弹片;61、摆动片;62、施力片;63、固定片;64、绝缘片;65、动触头;7、闭合结构;71、闭合套;711、穿孔;72、闭合杆;721、卡槽;722、卡块;73、限位柱;8、分离结构;81、滑杆;82、电木粉块;9、操作结构;91、操作座;911、圆孔;912、圆轴;92、杠杆;921、第一插孔;922、第二插孔;93、操作杆;931、第二圆杆;932、限位环槽;933、卡环;94、操作块;941、第一圆杆;95、定位块;9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参照图1和图2,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壳体1、盖体2、共用端子3、常闭端子4、金属件5、弹片6、闭合结构7和分离结构8。
31.参照图2,壳体1朝向盖体2的一端开设有容置槽11。壳体1为透明件,可以从壳体1外部看到容置槽11内部情况。盖体2盖合在壳体1上,且用于密封容置槽11。
32.参照图1和图2,壳体1远离盖体2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均与容置槽11连通。共用端子3转动连接于第一通孔12内,共用端子3为金属件5且用于接线。第一通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环块121,第一定位环块121上设置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设置于第一定位环块121远离容置槽11的端面与第一定位环块121内壁的交界处。共用端子3的外圆周面开设有第一定位环槽31,第一定位环槽31可供第一定位环块121嵌入。将共用端子3安装到壳体1上时,先将共用端子3插入到第一通孔12内,直到共用端子3与第一倒角接触,随着共用端子3朝容置槽11方向继续移动,共用端子3形受第一倒角的作用而形变,直到第一定位环块121与第一定位环槽31对齐,并使第一定位环块121嵌入到第一定位环槽31内,此时共用端子3部分伸入到容置槽11内。共用端子3位于容置槽11内一侧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
33.参照图2和图3,常闭端子4转动连接于第一通孔12内,常闭端子4为金属件5且用于接线。第二通孔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环块131,第二定位环块131上设置有第二倒角,第二倒角设置于第二定位环块131远离容置槽11的端面与第二定位环块131内壁的交界处。常闭端子4的外圆周面开设有第二定位环槽41,第二定位环槽41可供第二定位环块131嵌入。将常闭端子4安装到壳体1上时,先将常闭端子4插入到第二通孔13内,直到常闭端子4与第二倒角接触,随着常闭端子4朝容置槽11方向继续移动,常闭端子4受第二倒角的作用而形变,直到第二定位环块131与第二定位环槽41对齐,并使第二定位环块131嵌入到第二定位环槽41内,此时常闭端子4部分伸入到容置槽11内。常闭端子4上设置有远离盖体2的端面有导电片42,导电片42远离盖体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静触头43。
34.参照图2,金属件5设置于容置槽11内,金属件5包括金属板51和固定板52,金属板51与共用端子3螺纹连接,金属板51朝向第一通孔12的端面开设有螺纹孔511。共用端子3螺纹连接于螺纹孔511内。
35.参照图2和图3,金属板51朝向常闭端子4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512,两个固定块512相互靠近的端面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轴513,固定轴513外套
设有固定板52,固定板52可以固定轴513的轴线旋转。固定板52朝向常闭端子4的一端开设有凹槽521。
36.参照图2和图3,壳体1上开设有安装孔14,安装孔14与容置槽11连通,安装孔14位于共用端子3远离常闭端子4的一端。弹片6包括摆动片61、施力片62、固定片63和绝缘片64。
37.参照图3和图4,摆动片61、施力片62和固定片63均采用具有弹性且导电的金属制成,本技术中摆动片61、施力片62和固定片63均采用铜制成。绝缘片64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绝缘片64穿设于安装孔14内。
38.参照图2和图3,固定片63由摆动片61的远离常闭端子4的端部向金属板51方向弯折形成,固定片63与绝缘片64靠近常闭端子4的端面固定连接。固定片63远离绝缘片64的端面与金属板51接触,摆动片61的下端面与金属板51接触。摆动片6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静触头43抵接的动触头65,动触头65位于摆动片61远离绝缘片64的一侧。容置槽1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挡块15,使动触头65位于静触头43与挡块15之间。随着摆动片61的摆动,动触头65在静触头43与挡块15之间移动。
39.参照图2和图3,施力片62与摆动片61固定连接,且施力片62与摆动片61的连接处位于动触头65靠近绝缘片64的一侧,施力片62朝远离常闭端子4的方向延伸,施力片62的末端嵌入固定板52上端的凹槽521内,施力片62与摆动片61的连接处至固定板52与施力片62抵接处的距离小于施力片62的长度,使施力片62始终处于弯曲形变状态,使施力片62对摆动片61施加作用力。
40.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板52转动的操作结构9。壳体1远离盖体2的端面开设有操作孔16,操作孔16与容置槽11连通。操作结构9包括操作杆93、操作座91、杠杆92和操作块94。
41.参照图2和图4,操作座91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连接于容置槽11的底壁上,操作座91位于固定轴513靠近共用端子3的一侧。两个操作座91相互靠近的端面开设有圆孔911,圆孔911内穿设有圆轴912,杠杆92套设在圆轴912外,杠杆92可以沿圆轴912的轴线旋转。杠杆92靠近常闭端子4的一端不低于杠杆92靠近共用端子3的一端,且第一圆杆941的轴线位于圆轴912的轴线与杠杆92轴线形成的平面。
42.参照图2和图4,操作块94与固定块512靠近操作座91的端面固定连接,操作块94位于杠杆92靠近固定座的一侧。操作块94朝向杠杆9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941。杠杆92朝向操作块94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插孔921,第一插孔921呈腰型孔状,第一插孔921的长度方向与杠杆9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插孔921位于圆轴912靠近固定块512的一侧,第一圆杆941嵌入到第一插孔921内。当杠杆92转动时,可以带动操作块94和固定板52一起转动。
43.参照图2和图4,操作杆93滑动设置于操作孔16内,操作杆93位于杠杆92靠近操作座91的一侧,操作杆93朝向操作座9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圆杆931。杠杆92朝向操作杆93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插孔922,第二插孔922呈腰型孔状,第二插孔922的长度方向与杠杆9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插孔922位于圆轴912远离固定块512的一侧,第二圆杆931嵌入到第二插孔922内。当第二圆杆931与第二插孔922远离圆轴912的端面接触时,操作杆93无法朝远离壳体1的方向移动。
44.参照图2、图3和图4,操作杆93的圆周面上开设有限位环槽932,限位环槽932内设置有卡环933,卡环933位于壳体1外侧,卡环933的外径大于操作孔16的内径。卡环933与壳
体1接触时,工作人员无法再驱动操作杆93朝壳体1运动,此时第一圆杆941与第一插孔921远离圆轴912的端面接触,固定块512正常对施力片62限位。另外,当施力片62对固定板52的作用力,想要使固定板52转动,即想要使操作杆93朝盖体2方向移动,由于卡环933的限位,操作杆93无法朝盖体2方向移动,保证弹片6在容置槽11内正常使用。
45.参照图2和图4,容置槽1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95,定位块95外套设有弹簧96,弹簧96位于操作座91远离操作杆93的一端。弹簧96的一端容置槽11的底壁固定连接,弹簧96的另一端与杠杆92抵接。弹簧96处于压缩状态,弹簧96形变的弹力大于施力片62形变的弹力,弹簧96对杠杆92提供向上的作用力,使固定板52不易转动。在未对操作杆93进行操作时,固定板52可以有效对施力片62限位。
46.参照图2和图4,需要转动固定板52朝共用端子3一侧旋转时,对操作杆93施加推力,使操作杆93朝盖体2方向移动,操作杆93驱动杠杆92转动,杠杆92拉动操作块94、固定块512朝共用端子3一侧旋转,同时弹簧96压缩变形。不再对操作杆93施加推力后,弹簧96可以驱动杠杆92反向转动复位,使操作杆93、操作块94和固定板52复位。
47.参照图2,固定板52与施力片62的抵触端的距离最小时,摆动片61的位置处于中位点,动触头65和挡块15分别位于中位点的两侧。
48.参照图2和图3,闭合结构7和分离结构8分别位于弹片6的两侧,且闭合结构7和分离结构8分别与弹片6抵触。闭合结构7包括闭合套71和闭合杆72,闭合套71与壳体1远离盖体2的端面固定连接,闭合套71远离壳体1的端面开设有穿孔711,穿孔711贯穿壳体1并与容置槽11连通,闭合杆72穿设于穿孔711管内。闭合杆7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两个卡槽721,两个卡槽721沿闭合杆72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卡槽721靠近弹片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块722,卡块722具有弹性,卡块722与闭合杆72轴线的距离沿靠近闭合套71的方向逐渐增加,卡块722与闭合杆72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穿孔711内径的一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槽721和卡块722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
49.参照图2和图3,闭合杆72远离盖体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73,限位柱73的直径大于穿孔711的内径,卡块722与限位柱73的距离大于穿孔711的深度。当动触头65与挡块15抵接时,驱动闭合杆72朝弹片6方向移动,当闭合杆72与弹片6抵触时,限位柱73与闭合套71之间还有间隙,随着闭合杆72继续移动,闭合杆72驱动摆动片61朝静触头43方向摆动,当动触头65高于中位电时,施力片62驱动摆动片61摆动,使动触头65与静触头43抵触。
50.参照图2和图3,分离结构8包括滑杆81和电木粉块82,电木粉块82滑动设置在盖体2上,电木粉块82用于与摆动片61抵触并驱动摆动片61设有动触头65的端部向远离静触头43的方向摆动。滑杆81的一端固定在电木粉块82上,滑杆81的另一端贯穿至盖体2外,滑杆81滑动设置在盖体2上。
51.参照图2和图3,驱动动触头65与静触头43分离时,对滑杆81施加作用力,滑杆81通过电木粉块82抵压摆动片61上,使摆动片61摆动,使动触头65与静触头43分离,当动触头65低于中位电时,施力片62驱动摆动片61摆动,直到动触头65与挡块15抵触。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微动开关的实施原理为:需要更换弹片6时,先取下操作杆93上的卡环933,再对操作杆93施加作用力,操作杆93朝盖体2方向移动,操作杆93驱动杠杆92转动,杠杆92拉动操作块94、固定块512朝共用端子3一侧旋转,同时弹簧96压缩变形,固定板52不再对施力片62限位,然后对绝缘片64施加拉力,将弹片6从安装孔14内取出;反之,将新
的弹片6插入到安装孔14内,松开操作杆93,弹簧96可以驱动杠杆92复位,即驱动操作杆93、操作块94和固定板52复位,通过凹槽521内的弧面使施力片62重新弯折。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容置槽(1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密封容置槽(11)的盖体(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共用端子(3)、常闭端子(4)、弹片(6)、闭合结构(7)和分离结构(8),所述常闭端子(4)上设置有静触头(43),所述共用端子(3)上设置有位于容置槽(11)内的金属件(5);所述金属件(5)包括设置于共用端子(3)上的金属板(51),所述金属板(51)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板(52),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驱动固定板(52)转动的操作结构(9),所述壳体(1)远离盖体(2)的端面开设有操作孔(16),所述操作结构(9)包括设置于容置槽(11)底壁上的两个操作座(91)、穿设于操作孔(16)内的操作杆(93)以及设置于固定板(52)远离常闭端子(4)一侧的操作块(94),所述操作座(91)位于固定块(512)靠近共用端子(3)的一侧,两个所述操作座(91)之间转动连接有圆轴(912),所述圆轴(912)外套设有杠杆(92),所述杠杆(92)靠近常闭端子(4)的一端不低于杠杆(92)靠近共用端子(3)的一端,所述杠杆(92)朝向操作座(9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插孔(921)和第二插孔(922),所述第一插孔(921)和第二插孔(922)分别位于圆轴(912)的两侧,所述第一插孔(921)和第二插孔(922)均呈腰型孔,第一插孔(921)的长度方向、第二插孔(922)的长度方向和杠杆(9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操作杆(93)上设置有嵌入并滑动设置于第一插孔(921)内的第一圆杆(941),所述操作块(94)上设置有嵌入并滑动设置于第二插孔(922)内的第二圆杆(93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连通容置槽(11)的安装孔(14),所述弹片(6)的一端穿设于安装孔(14)内,所述弹片(6)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静触头(43)抵触的动触头(65),所述弹片(6)设有动触头(65)的端部于壳体(1)中向靠近静触头(43)或远离静触头(43)的方向摆动,所述弹片(6)与固定板(52)远离安装孔(14)的端面抵触,所述分离结构(8)和闭合结构(7)分别用于与弹片(6)的两侧抵触,所述闭合结构(7)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并用于驱动弹片(6)向靠近静触头(43)的方向摆动,所述分离结构(8)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并用于驱动弹片(6)向靠近静触头(43)的方向摆动;当第二圆杆(931)与第二插孔(922)远离圆轴(912)的端面抵触时,所述操作杆(93)无法朝远离盖体(2)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块(512)无法继续朝常闭端子(4)转动,当第二圆杆(931)与第二插孔(922)靠近圆轴(912)的端面抵接时,所述操作杆(93)无法朝靠近盖体(2)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块(512)无法继续朝共用端子(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93)的外圆周面开设有限位环槽(932),所述限位环槽(932)内设置有卡环(933),所述卡环(933)位于壳体(1)外侧且卡环(933)的外径大于操作孔(16)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的底壁上设置有弹簧(96),所述弹簧(96)的两端分别与杠杆(92)靠近常闭端子(4)的一侧以及容置槽(11)底壁抵接,所述弹簧(96)处于压缩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连通容置槽(11)的安装孔(14),所述弹片(6)包括设置于安装孔(14)内的绝缘片(64),所述绝缘片(64)朝向常闭端子(4)的端面设置有与金属件(5)接触的固定片(63),所述固定片(63)远离绝缘片(64)的端面设置有摆动片(61),所述动触头(65)设置于摆动片(61)上,所述摆动片(61)上设置有施力片(62),所述施力片(62)与固定板(52)远离安装孔(14)的端面抵触,所述施力片(62)与摆动片(61)的连接处至固定板(52)与施力片(62)抵接处的距离小于施力
片(62)的长度;所述容置槽(11)底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动触头(65)抵触的挡块(15),所述摆动片(61)与施力片(62)的连接端至固定板(52)与施力片(62)的抵触端的距离最小时,所述摆动片(61)的位置处于中位点,所述挡块(15)和静触头(43)分别位于中位点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2)朝向施力片(62)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供施力片(62)的端部伸入的凹槽(521),所述施力片(62)与凹槽(521)的槽底抵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远离盖体(2)的端面开设有连通容置槽(11)的第一通孔(12),所述共用端子(3)转动连接于第一通孔(12)内,所述共用端子(3)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金属板(51)上朝向第一通孔(12)的端面开设有螺纹孔(511),所述共用端子(3)螺纹连接于螺纹孔(51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定位环块(121),所述共用端子(3)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供第一定位环块(121)嵌入的第一定位环槽(3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结构(7)包括设置于壳体(1)远离盖体(2)一侧的闭合套(71),所述闭合套(71)远离壳体(1)的端面开设有连通容置孔的穿孔(711),所述穿孔(711)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驱动弹片(6)朝静触头(43)方向移动的闭合杆(7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杆(7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卡槽(721),所述卡槽(721)靠近弹片(6)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块(722),所述卡块(722)位于容置槽(11)内,所述卡块(722)与闭合杆(72)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穿孔(711)的内径。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杆(72)远离盖体(2)的端面设置有限位柱(73),所述限位柱(73)的外径大于穿孔(711)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开关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其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盖体,壳体上设有共用端子、常闭端子、闭合结构和分离结构,常闭端子上设有静触头,共用端子上设有金属件;金属件包括金属板和固定板,壳体上设有驱动固定板转动的操作结构,操作结构包括操作座、操作杆、杠杆、圆轴以及操作块,杠杆转动连接在操作座上,操作杆滑动设置在壳体上,操作上设置有第二圆杆,操作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操作块上设置有第一圆杆,杠杆上开设有供第一圆杆嵌入的第一插孔以及供第二圆杆嵌入的第二插孔,壳体穿设有弹片,弹片的一侧金属件抵触,弹片上设置有动触头,弹片与固定块靠近常闭端子的端面抵触,本申请具有方便更换弹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方便更换弹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方便更换弹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袁卫兵 陈知如 李帆顺 黎金刚 冉光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清市通达有线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2.04.2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47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