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与流程

allin2023-01-10  165



1.本发明涉及植物营养、移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


背景技术:

2.观赏花卉以其观赏形状来分,大多分别为观叶类花卉和观花类花卉。观花类植物以花朵艳丽的色彩或香味为主要欣赏点,更为夺目喜庆,但是花朵容易凋落相对观赏期较短;观叶植物则以苗优美的株形、叶形、有活力的叶色为主要欣赏点,因叶片相对于花朵其适应性强而更为耐放观赏期长,但相对来说色彩较为单调。彩叶植物兼具二者的优点,一方面,彩叶植物既有如同花朵般艳丽的色泽(但因为其观赏器官也是叶片所以相对于花朵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又有很长的观赏期;另一方面相对开花植物,彩叶植物对设施要求、能源消耗更低,而利润附加值更高。
3.现代农业技术植物组织培养为彩叶植物的发展解决了种苗扩繁量产问题,但是彩叶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它的优良生长需要比纯绿色植物更高的栽培技术水平。植物的生长、器官发生(比如长叶、生根等)都需要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为其提供能量。叶绿素是植物最有效的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含量是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彩叶观赏植物叶片除了含有和纯绿叶相同的高效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外还含有多种色素类: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叶绿素含量相对低,降低了彩叶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减弱了有机营养物质的积累。光合效率相对低,造成其组培苗移栽从异养向自养转变的难度,表现为组培苗移栽后新根的发育慢、成活率低、移栽小苗的生长速率缓慢、抗性差、健壮度低;另一方面,彩叶植物的观赏性状体现——彩色纹、斑,是因为其液泡内所含有的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糖类结合生成花色苷后在不同ph下所展现出来的颜色,有机营养物质积累慢使得彩叶观赏性状难以完全体现。
4.目前生产者对彩叶观赏植物栽培运用和纯合绿叶植物栽培相同的管理技术:组培苗移栽后通过施高磷肥促发根,发根后施高氮肥或用n、p、k同质量浓度的复合肥(即n-p2o
5-k2o:20-20-20的平衡肥)促生长。但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促发根和成活率问题:因为彩叶植物本身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能力较弱,高磷肥效果往往不如意会使得健壮度稍弱的组培种苗很长时间未发出新根,新叶亦发育不出,最终因过度消耗而死苗;另一方面是彩叶观赏性状稳定保留问题:彩叶观赏植物多为嵌合体植物,即在其顶端分生组织中存在遗传基础不同的细胞。嵌合体中遗传不同的二异质细胞并未融合,构成嵌合体的遗传不同的细胞的最适增殖、生长条件有差异,且其各分生组织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速率不同存在强烈的竞争,如不有目的的调节栽培条件条件来获得遗传不同的细胞增长的一致性,会造成不同遗传细胞选择优势的出现,而失去嵌合性状发展为不同性状的纯合体子代,丢失彩叶观赏性状。
5.针对彩叶植物生理特征提高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解决该问题势在必行。目前对彩叶植物的应用性研究工作多集中在种苗扩繁方面,更多在于从植物生理、分子水平上对植
物嵌合体机理研究的工作,但在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的少见有系统、征对性的报道。
6.综上,如何提供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本发明根据彩叶植物本身的生理性状特点,从平衡组培苗内源激素信号、提高苗抗逆境能力、促进彩叶植物苗从异养状态向自养光合作用的转变、降低生长中光呼吸消耗提高养分积累几方面,提高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和生长速率,促进产业发展。旨在解决彩叶植物组培苗栽培生产技术对该产业的限制。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彩叶植物组培苗的出瓶和基质移栽:
11.彩叶植物组培苗出瓶后经复硝酚钠溶液处理,移栽后至于温室设施内管理;
12.(2)移栽后管理:
13.包括温度、光照、湿度条件管理和水肥管理;
14.(3)移栽后的抗逆境和促进光合作用处理:
15.移栽后依次用l-谷氨酸+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处理,促进移栽苗从异养向自养状态的转变;
16.(4)彩叶植物移栽苗的促生长处理:
17.移栽后30~50d,灌溉水溶肥,同时喷施亚硫酸氢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促进移栽苗的生长。
18.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植物信号转导主要靠植物激素,本发明根据彩叶植物本身的生理性状特点,在控制合适的栽培环境条件下,首先瓶苗出瓶移栽前用复硝酚钠溶液处理以平衡组培苗内源激素信号;移栽后以氨基酸代替无机肥促进移栽苗光合作用能力的增加和减少无机肥同化的碳水化合物消耗,同时配合使用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和增强组培苗抗逆能力的调节剂类物质促进移栽苗从异养状态向自养光合作用的转变,促移栽苗发新根;在移栽苗成活稳定后,施用无机肥同时配合使用光呼吸抑制剂类试剂,提高植株碳水化合物积累平衡植株碳氮比,促嵌合体分生组织不同遗传细胞增殖、生长平衡,促整株生长中彩叶嵌合体性状稳定保持。
19.进一步的,步骤(1)中复硝酚钠溶液处理的具体操作为:使用8~15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2~3h。
20.进一步的,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将要移栽的生根组培苗从容器中取出,用10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2~3h,控掉水分,移栽至穴盘。
21.进一步的,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将要移栽的生根组培苗出瓶,用镊子将生根组培苗从容器中取出,清洗掉根部黏连的琼脂,用10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2~3h,控掉水分,将其用基质水苔包好根系后栽培于72孔穴盘,至于温室设施内管理。
22.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温度、光照、湿度条件管理为:组培苗移栽后1个月内,温度控制在25~28℃,光照条件控制在3000~8000lux,相对湿度75~90%。
23.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水肥管理为:组培苗移栽后1个月内,无需施肥,仅用清水将基质湿度控制在40%(手握基质湿而没有水滴的程度)。基质不可过湿或过干。
24.进一步的,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移栽后10d向移栽苗叶面喷施1.5~2g/l的l-谷氨酸+0.5ppm的三十烷醇混合液;移栽后20~25d向移栽苗叶面喷施0.01ppm的芸苔素内酯溶液。
25.进一步的,步骤(4)的具体操作为:移栽后30~50d,新的不定根和新的叶片发育出来后,可以停止上述步骤(3)的叶面喷施操作,采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1600~2000倍,5~10d灌肥一次;同时每7~10d喷施亚硫酸氢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26.进一步的,灌溉水溶肥的具体操作为:冬季稀释2000倍,每10d灌肥一次,夏季稀释1600倍,每5~7d灌肥一次。
27.进一步的,每7~10d喷施100~500ppm的亚硫酸氢钠+2~3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2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出瓶初期设施温度控制于25~28℃,施l-谷氨酸+抗逆境、促进光合作用类物质,叶面喷施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新叶生长。栽培苗不定根和新叶生长健全后可灌施氮-磷-钾平衡的均衡肥促移栽苗茎、根均衡发育健壮生长。结合喷施植物光呼吸抑制剂类物质,以促进移栽苗光合作用而抑制光呼吸造成的消耗,促进营养物质积累,为后期观赏形状的显现和商品价值的体现打下坚实的内在基础。本发明方法稳定可靠,而且本发明方法生产体系成本低,环保不污染环境,量产速度快,产品商品性状稳定。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2技术ⅰ移栽苗图;
31.图2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2技术ⅱ移栽苗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本发明所需药剂为常规实验药剂,采购自市售渠道;未提及的实验方法为常规实验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4.实施例1
35.步骤1、彩叶植物组培苗的出瓶和基质移栽:
36.将要移栽的生根组培苗出瓶,用镊子将生根组培苗从容器中取出,清洗掉根部黏
连的琼脂,用8~15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2~3h,控掉水分,生根组培苗用基质水苔包好根系栽培于72孔穴盘,至于温室设施内管理。
37.步骤2、彩叶植物组培苗移栽后的温度、光照、湿度条件管理:
38.生根组培苗移栽后前期1个月内光照控制在3000~8000lux,温度控制在25~28℃。根据环境干湿度、温度,喷雾保持设施内相对湿度75~90%。后开始灌溉水溶肥后光照提高到8000~12000lux,温度控制如前。
39.步骤3、彩叶植物组培苗移栽后的水肥管理:
40.移栽后前1个月内不施用无机肥,仅用清水控制基质湿度40%(大概于成年人手握水苔稍用力,湿而没有水滴的程度),基质不可过湿或过干。
41.步骤4、彩叶植物组培苗移栽后的抗逆境、促光合作用处理,促进移栽苗从异养向自养状态的转变:
42.移栽后10d叶面喷施一次1.5~2g/l的l-谷氨酸+0.5ppm的三十烷醇混合溶液,移栽后20~25d叶面喷施一次0.01ppm的芸苔素内酯溶液。
43.步骤5、彩叶植物移栽苗的促生长处理:
44.彩叶植物移栽苗按上述管理经30~50d,栽培苗新的不定根、新的叶片发育出来后,可以停止上述叶面喷施试剂溶液,开始灌溉水溶肥。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1600~2000倍,据季节、气候情况5~10d灌肥一次(冬季可稀释2000倍,10d一次;夏季可稀释1600倍,5~7d一次)。同时喷施100~500ppm的亚硫酸氢钠+2~3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7~10d喷施一次。
45.对比例1
46.①
组培苗出瓶移栽;
47.②
温室内管理:
48.前期1个月内光照控制在3000~8000lux,温度控制在25~28℃。根据环境干湿度、温度,喷雾保持设施内相对湿度75~90%;
49.③
移栽1周后用氮-磷-钾为9-45-15的水溶肥稀释2000倍灌溉;
50.④
移栽后30~60d视根系发育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1600~2000倍灌肥处理,据季节、气候情况5~10d灌肥一次(冬季可稀释2000倍,10d一次;夏季可稀释1600倍,5~7d一次)。光照提高到8000~12000lux,温度控制如前。
51.实施例2
52.天南星科(araceae juss.)彩叶植物粗肋草(aglanonema spp.)

帝王红’(又名

泰国红’)品种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
53.该品种是嵌合体彩叶植物,观赏植物中很受欢迎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生长慢,组培苗发根较慢。株形伸展优美,小苗营养生长期间叶片绿色背景分布嫩白或粉色斑点,随栽培苗龄增长,叶片逐渐转红,整个叶片完全转变为有光泽度的深红色,观赏性状极佳。但该品种生长相对慢,且组培苗发根较慢,技术、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移栽组培苗长时间苗而无根,新叶发育不出,最终苗死。
54.2020年11月上旬,取粗肋草(aglanonema spp.)

帝王红’的组培瓶苗开始栽培,栽培方法分别参照本发明实施例1(下称技术ⅰ)和对比例1(下称技术ⅱ)。
55.具体步骤如下:
56.步骤


57.用镊子将生根组培苗挑选长势健壮度一致、组培苗彩叶性状表现一致的苗2000株从容器中取出,清洗掉根部黏连的琼脂。
58.技术ⅰ:用8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3h,控掉水分,组培苗用基质水苔包好根系栽培于72孔穴盘。栽培1000株放于温室设施内管理。
59.技术ⅱ:出瓶组培苗用基质水苔包好根系栽培于72孔穴盘。栽培1000株放于温室设施内管理。
60.步骤


61.技术ⅰ:生根组培苗移栽后前期1个月内光照控制于3000~8000lux,温度控制25~28℃。根据环境干湿度、温度,喷雾保持设施内相对湿度75~90%。移栽后1个月内不施用无机肥,仅用清水控制基质湿度40%(大概于成年人手握水苔稍用力,湿而没有水滴的程度),基质不可过湿或过干。移栽后10d叶面喷施一次2g/l的l-谷氨酸+0.5ppm的三十烷醇混合溶液,移栽后20~25d叶面喷施一次0.01ppm的芸苔素内酯溶液。
62.技术ⅱ:移栽后1个月内光照控制于3000~8000lux,温度控制25~28℃。根据环境干湿度、温度,喷雾保持设施内相对湿度75~90%。移栽后1周用氮-磷-钾为9-45-15的水溶肥稀释2000倍灌溉。
63.步骤


64.技术ⅰ:栽培管理30~50d,新的不定根、新的叶片发育出来后,可以停止上述叶面喷施试剂溶液,开始灌溉水溶肥。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2000倍,据季节、气候情况7~10d灌肥一次。喷施250ppm的亚硫酸氢钠+2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7~10d喷施一次。光照提高到8000~12000lux,温度控制如前。栽培90d后,移栽苗从72孔穴盘换盆到90杯,管理技术同。
65.技术ⅱ:30~60d后视根系发育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1600~2000倍,据季节、气候情况5~10d灌肥一次(冬季可稀释2000倍,10d一次;夏季可稀释1600倍,5~7d一次)。光照提高到8000~12000lux,温度控制如前。栽培90d后,移栽苗从72孔穴盘换盆到90杯,管理技术同。
66.栽培后30~60d统计成活率和根系发育情况;栽培后120~150d统计苗新叶彩叶性状表现,统计新叶嵌合体彩叶形状缺失率。结果如表1。栽培后45d移栽苗情况如图1所示。
67.表1粗肋草’帝王红’(又名

泰国红’)移栽对照试验
68.技术移栽数量(株)成活数量(株)成活率(%)150d新叶性状缺失(%)ⅰ100095695.69ⅱ100081481.417
69.本发明方法处理苗成活率达到95.6%以上,对照处理仅为81.4%。生长速度及株形建成,明显优于对照的常规技术栽培苗;且本发明方法在对彩叶嵌合体新叶嵌合性状保留方面优于对照。
70.实施例3
71.天南星科(araceae juss.)红叶彩叶芋caladiumbicolosr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
72.该品种生长快,叶片圆润,株形伸展优美,小苗期间叶片绿色,观赏性状极佳。但该
品种于环境温度偏低时(15℃以下)易发生下位叶黄萎,胁迫持续则症状延至整株。随栽培苗龄增长,叶片逐渐转红,叶片大而圆,呈砖红色,观赏性优良。随栽培苗龄增长,逐渐形成储存球茎。
73.2020年3月上旬,取红叶彩叶芋caladium bicolosr的组培瓶苗开始栽培,栽培方法分别参照本发明实施例1(下称技术ⅰ)和对比例1(下称技术ⅱ)。
74.具体步骤如下:
75.步骤


76.用镊子将生根组培苗挑选长势健壮度一致、组培苗彩叶性状表现一致的苗2000株从容器中取出,清洗掉根部黏连的琼脂。
77.技术ⅰ:用8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3h,控掉水分,生根组培苗用基质水苔包好根系栽培于72孔穴盘。栽培1000株放于温室设施内管理。
78.技术ⅱ:出瓶组培苗用基质水苔包好根系栽培于72孔穴盘。栽培1000株放于温室设施内管理。
79.步骤


80.技术ⅰ:移栽后前期1个月内光照控制于3000~8000lux,温度控制25~28℃。根据环境干湿度、温度,喷雾保持设施内相对湿度75~90%。移栽后前1个月不施用无机肥,仅用清水控制基质湿度40%(大概于成年人手握水苔稍用力,湿而没有水滴的程度),基质不可过湿或过干。移栽后10d叶面喷施一次2g/l的l-谷氨酸+0.5ppm的三十烷醇混合溶液,移栽后20~25d叶面喷施一次0.01ppm的芸苔素内酯溶液。
81.技术ⅱ:移栽后前1个月内光照控制于3000~8000lux,温度控制25~28℃。根据环境干湿度、温度,喷雾保持设施内相对湿度75~90%。移栽1周后用氮-磷-钾为9-45-15的水溶肥稀释2000倍灌溉。
82.步骤


83.技术ⅰ:栽培管理30~60d,新的不定根、新的叶片发育出来后,可以停止上述叶面喷施试剂溶液,开始灌溉水溶肥。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2000倍,据季节、气候情况7~10d灌肥一次。喷施250ppm的亚硫酸氢钠+2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7~10d喷施一次。光照提高到8000~12000lux,温度控制如前。栽培90d后,移栽苗从72孔穴盘换盆到90杯,管理技术同。
84.技术ⅱ:30~60d后视根系发育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1600~2000倍,据季节、气候情况5~10d灌肥一次(冬季可稀释2000倍,10d一次;夏季可稀释1600倍,5~7d一次)。光照提高到8000~12000lux,温度控制如前。栽培90d后,移栽苗从72孔穴盘换盆到90杯,管理技术同。
85.栽培后30~60d统计成活率和根冠比;栽培后15个月统计块茎大小。结果如下表2。
86.表2彩叶芋移栽对照试验
[0087][0088]
本发明方法处理苗成活率达到96%以上,对照处理仅为90%。生长速度及株形建
成,明显优于对照的常规技术栽培苗。
[0089]
综上,相对于对照处理ⅱ,本发明方法ⅰ处理苗成活率显然优于对照,尤其栽培前期本发明方法明显促进根系发育。栽培15个月对比储存块茎表明本发明方法促生长和有机物积累明显优于对照技术。
[0090]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91]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彩叶植物组培苗的出瓶和基质移栽:彩叶植物组培苗出瓶后经复硝酚钠溶液处理,移栽后至于温室设施内管理;(2)移栽后管理:包括温度、光照、湿度条件管理和水肥管理;(3)移栽后的抗逆境和促进光合作用处理:移栽后依次用l-谷氨酸+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处理,促进移栽苗从异养向自养状态的转变;(4)彩叶植物移栽苗的促生长处理:移栽后30~50d,灌溉水溶肥,同时喷施亚硫酸氢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促进移栽苗的生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复硝酚钠溶液处理的具体操作为:使用8~15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2~3h。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将要移栽的生根组培苗从容器中取出,用10ppm的复硝酚钠溶液浸泡2~3h,控掉水分,移栽至穴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温度、光照、湿度条件管理为:组培苗移栽后1个月内,温度控制在25~28℃,光照条件控制在3000~8000lux,相对湿度75~9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水肥管理为:组培苗移栽后1个月内,无需施肥,基质湿度控制在4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移栽后10d向移栽苗叶面喷施1.5~2g/l的l-谷氨酸+0.5ppm的三十烷醇混合液;移栽后20~25d向移栽苗叶面喷施0.01ppm的芸苔素内酯溶液。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操作为:移栽后30~50d,采用氮-磷-钾均衡为20-20-20的水溶肥,稀释1600~2000倍,5~10d灌肥一次;同时每7~10d喷施亚硫酸氢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溉水溶肥的具体操作为:冬季稀释2000倍,每10d灌肥一次,夏季稀释1600倍,每5~7d灌肥一次。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每7~10d喷施100~500ppm的亚硫酸氢钠+2~3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彩叶植物组培苗的移栽驯化和促生长方法。属于植物营养、移栽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彩叶植物组培苗的出瓶和基质移栽:彩叶植物组培苗出瓶后经复硝酚钠溶液处理,移栽后至于温室设施内管理;(2)移栽后管理:包括温度、光照、湿度条件管理和水肥管理;(3)移栽后的抗逆境和促进光合作用处理:移栽后依次用L-谷氨酸+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处理,促进移栽苗从异养向自养状态的转变;(4)彩叶植物移栽苗的促生长处理:移栽后30~50d,灌溉水溶肥,同时喷施亚硫酸氢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促进移栽苗的生长。本发明方法稳定可靠,且生产体系成本低,环保不污染环境,量产速度快,产品商品性状稳定。产品商品性状稳定。产品商品性状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景维杰 段学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茗卉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48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