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干化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
背景技术: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日趋增加,目前,世界上超过90%的城市污水处理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由于剩余污泥的量一般是污水处理量的0.3%-0.5%,污泥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性质不稳定,易腐化发臭,且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使得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问题。
3.现有技术中,一般会使用污泥热泵干化机对污泥进行处理,但现有的污泥热泵干化机功能较为单一,并且污泥受热不均匀使烘干效果不好。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使污泥受热均匀从而提高了污泥的烘效果及效率。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包括干燥箱本体、通风系统承载箱、支撑台、进料口和出料机构;通风系统承载箱与干燥箱本体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支撑台上;干燥箱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污泥传送带、第二污泥传送带和第三污泥传送带,在第一污泥传送带、第二污泥传送带和第三污泥传送带上均设有透气孔;通风系统承载箱和干燥箱本体之间设有进风通道和抽风通道;进料口设置在干燥箱本体的顶部,进料口下方设有污泥切条机;出料机构设置在干燥箱本体的底部,出料机构位于第三污泥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下方。
9.优选地,支撑台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挡板,侧挡板的侧壁设有干化污泥输送带,干化污泥输送带位于出料机构的下方。
10.优选地,出料机构包括第一圆形挡板、第二圆形挡板和设置在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之间的出料组件;在干燥箱本体的底部一侧设有槽口,第一圆形挡板和第二圆形挡板固定连接在干燥箱本体的槽口内,第一圆形挡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二圆形挡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出料组件包括支撑主轴和多组出料直板,支撑主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轴心处,多组出料直板等间距连接在支撑主轴的外壁上;支撑主轴的端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柱形盘,干燥箱本体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弧形块,支撑弧形块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圆盘,定位圆盘上开设有定位球形槽,旋转柱形盘上设有与定位圆盘相对应的间歇式卡位机构。
11.优选地,间歇式卡位机构包括限位通槽,限位通槽内设有中空套筒,中空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滑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滑动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端部穿过中空套筒并设有滚珠主体,滚珠主体活动卡接在定位球形槽内。
12.优选地,压力弹簧远离滑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中空套筒的内腔中,压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传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滚珠基座,滚珠基座的侧壁开设有滚珠槽,滚珠主体转动连接在滚珠槽内。
13.优选地,中空套筒滑动连接在限位通槽内,中空套筒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滑动盘,定位滑动盘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螺母座,旋转柱形盘的一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副轴承,副轴承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丝杆与螺母座啮合。
14.优选地,旋转柱形盘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多组侧向支撑杆,定位滑动盘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多组侧向支撑套管,侧向支撑套管套接在侧向支撑杆上。
15.优选地,出料直板远离支撑主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料板。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由于设置的第一污泥传送带、第二污泥传送带和第三污泥传送带延长了污泥的输送距离和烘干时间,并且在每一次污泥经过不同的传送带时,都相当于进行翻面操作,保证污泥在干燥箱本体的内部受热能力好,受热均匀,而且利用通风系统承载箱对污泥进行烘干,且通风系统承载箱能够对热能进行回收,除去污泥中的污染水,保证了节约能源,收集污染水的操作,满足使用需求,同时在第一污泥传送带、第二污泥传送带和第三污泥传送带上设置了透气孔能够快速将污泥烘干,进一步保证了烘干效果,由于设置了出料机构,实现了在进行干燥污泥的排出时,将干燥污泥的成品进行等量排出,最终使得工作人员便于对干燥污泥成品进行收集和包装。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的纵向剖视图;
22.图4为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的横向及纵向的剖视图;
23.图5为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的侧视图;
24.图6为出料机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圆形挡板、第二圆形挡板、支撑弧形块和定位圆盘);
25.图7为出料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圆形挡板、第二圆形挡板、支撑弧形块和定位圆盘);
26.图8为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第一圆形挡板、第二圆形挡板、支撑弧形块和定位圆盘);
27.图9为图8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定位滑动盘、侧向支撑套管和中空套筒);
29.图11为出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干燥箱本体;2:通风系统承载箱;3:支撑架;4:支撑台;
32.5:出料机构;501:第一圆形挡板;5011:第一轴承;
33.502:第二圆形挡板;5021:第二轴承;
34.6:侧挡板;7:干化污泥输送带;8:进料口;801:污泥切条机;
35.9:第一污泥传送带;10:第二污泥传送带;
36.11:第三污泥传送带;12:进风通道;
37.13:抽风通道;14:支撑主轴;
38.15:出料直板;1501:弧形挡料板;
39.16:支撑弧形块;17:定位圆盘;1701:定位球形槽;
40.18:旋转柱形盘;1801:限位通槽;19:副轴承;20:侧向支撑杆;
41.21:丝杆;22:转动把手;23:螺母座;24:定位滑动盘;
42.25:侧向支撑套管;26:中空套筒;27:滑动柱;28:压力弹簧;
43.29:传动杆;30:滚珠基座;31:滚珠槽;32:滚珠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45.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包括干燥箱本体1、通风系统承载箱2、支撑台4、进料口8和出料机构5,通风系统承载箱2与干燥箱本体1通过支撑架3安装在支撑台4上。如图3所示,干燥箱本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在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上均均匀设有透气孔(未示出),其中透气孔的大小及排布不会使污泥落下,保证污泥在进行传送时受热均匀。通风系统承载箱2和干燥箱本体1之间设有进风通道12和抽风通道13,进料口8设置在干燥箱本体1的顶部,进料口8下方设有污泥切条机801,出料机构5,出料机构5设置在干燥箱本体1的底部,出料机构5位于第三污泥传送带11的输出端的下方。
46.根据附图1和2所示,支撑台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挡板6,侧挡板6的侧壁设有干化污泥输送带7,干化污泥输送带7位于出料机构5的下方,设置的干化污泥输送带7能够将出料机构5排出的污泥进行传送,传送至成品污泥的打包位置处进行包装,设置的侧挡板6能够对污泥进行阻挡,保证污泥落在干化污泥输送带7上进行传输,避免落在地面上造成地面污染,设置的侧挡板6也对干化污泥输送带7进行支撑,保证干化污泥输送带7便于安装固定,使得干化污泥输送带7传送稳定。
47.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在进行使用时,利用热泵原理,结合节能系统、通风系统和污泥流水线等,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
48.首先污泥进入外部料仓,然后通过料仓的刮板输送机输送到进料口8处,并通过污泥切条机801进行切条,实现将污泥形成条状并落入在第一污泥传送带9上,设置的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为错开分布,污泥进入第一污泥传送带9后最终掉落至第二污泥传送带10上,并在第二污泥传送带10运输,最终传送到第三污泥传送带11上,在第三污泥传送带11上最后落入出料机构5内。
49.在污泥进行输送时,设置的进风通道12将通风系统承载箱2内部形成的干热空气出入干燥箱本体1的内腔中,并将污泥进行烘干,设置的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延长了污泥的烘干时间,保证烘干效果好。
50.进风通道12的干热空气是由通风系统承载箱2内部设置的冷凝器进行加热形成,然后通过离心风机送入干燥箱本体1的底部。
51.干热空气在对污泥进行烘干后,污泥内部的水分蒸发并进入到热空气内,形成湿热空气,最终湿热空气由干燥箱本体1顶部抽风通道13并吸入通风系统承载箱2的内部,又通过通风系统承载箱2内部的节能换热器进行降温,把热能储存起来,降温后的湿空气进入到蒸发器的表面,迅速形成雾状水滴,并从通风系统承载箱2底部设置的排水管流出,排出的废水收集后送往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此时湿空气转化为冷空气,冷空气继续经过节能换热器,并将节能换热器内部存储的热能进行吸收,回温后再次进入冷凝器进行加热,形成循环。
52.在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冷凝器、节能换热器和蒸发器均技术成熟,故在此不做赘述,其分布在通风系统承载箱2内部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
53.在干燥的污泥进入出料机构5后,由出料机构5排出至干化污泥输送带7上,并在干化污泥输送带7的输送端末端,进入相应的打包机构,对干燥的污泥进行打包。
54.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在进行使用时,由于设置了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延长了污泥的输送距离和烘干时间,并且在每一次污泥经过不同的传送带时,都相当于进行翻面操作,保证污泥在干燥箱本体1的内部受热能力好,受热均匀,而且利用通风系统承载箱2对污泥进行烘干,且通风系统承载箱2能够对热能进行回收,除去污泥中的污染水,保证了节约能源,收集污染水的操作,满足使用需求,同时在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上设置了透气孔能够快速将污泥烘干,进一步保证了烘干效果。
55.根据附图6和7所示,出料机构5包括第一圆形挡板501、第二圆形挡板502和设置在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之间的出料组件,在干燥箱本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槽口,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固定连接在干燥箱本体1的槽口内,第一圆形挡板5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011,第二圆形挡板50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5021。其中,设置的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的大小相等,位置对称固定在干燥箱本体1的槽口两侧,设置的第一轴承5011和第二轴承5021的中轴线重合,配合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形成了整个出料机构5的支撑。
56.根据附图5、6和7所示,出料组件包括支撑主轴14和多组出料直板15,支撑主轴14转动连接在第一轴承5011和第二轴承5021的轴心处,支撑主轴1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出料直板15,支撑主轴14的端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柱形盘18,干燥箱本体1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弧形块16,支撑弧形块16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圆盘17,定位圆盘17上开设有定位球形槽1701,旋转柱形盘18上设有与定位圆盘17相对应的间歇式卡位机构,设置的第一轴承5011和第二轴承5021形成了对支撑主轴14的支撑固定,保证支撑主轴14转动时稳定,设置的第一圆形挡板501、第二圆形挡板502和多组出料直板15形成了多组集料空间,能够临时的对成品干燥污泥进行收集,设置的支撑弧形块16对定位圆盘17进行支撑固定,设置的定位圆盘17对旋转柱形盘18进行限位。
57.根据附图8、9、10和11所示,间歇式卡位机构包括限位通槽1801,限位通槽1801内设有中空套筒26,中空套筒2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27,滑动柱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28,滑动柱2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9,传动杆29的端部穿过中空套筒26并设有滚珠主体32,滚珠主体32活动卡接在定位球形槽1701内,设置的间歇式卡位机构的整体结构原理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利用设置的滚珠主体32和定位球形槽1701的配合,对出料直板15进行支撑,在成品干燥污泥堆积在集料空间内时,设置的滚珠主体32和定位球形槽1701的摩擦力阻碍支撑主轴14的旋转,当达到一定重量时,支撑主轴14旋转并将集料空间内的成品干燥污泥倒下,然后滚珠主体32和定位球形槽1701再次卡合,回到初始位置状态,继续进行成品干燥污泥的收集。
58.根据附图8、9和11所示,压力弹簧28远离滑动柱2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中空套筒26的内腔中,压力弹簧28处于压缩状态,传动杆2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滚珠基座30,滚珠基座30的侧壁开设有滚珠槽31,滚珠主体32转动连接在滚珠槽31内,设置的滚珠基座30为滚珠主体32提供支撑,保证滚珠主体32安装稳定。
59.根据附图8、9和10所示,中空套筒26滑动连接在限位通槽1801内,中空套筒26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滑动盘24,定位滑动盘24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螺母座23,旋转柱形盘18的一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副轴承19,副轴承19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丝杆21,丝杆21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2,丝杆21与螺母座23啮合,设置的丝杆21能够对定位滑动盘24的位置进行调节,即对中空套筒26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对压力弹簧28的挤压。
60.根据附图8、9和10所示,旋转柱形盘1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多组侧向支撑杆20,定位滑动盘24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多组侧向支撑套管25,侧向支撑套管25套接在侧向支撑杆20上,在定位滑动盘24进行滑动时,设置的侧向支撑套管25和侧向支撑杆20的配合能够保证定位滑动盘24滑动稳定,不会发生方向偏移,这样也保证了中空套筒26的滑动稳定,避免中空套筒26与限位通槽1801之间产生磨损,保证滚珠主体32稳定的卡合在定位球形槽1701内,保证整个装置稳定,不易损坏。
61.根据附图5和8所示,多组出料直板15绕着支撑主轴14呈环形阵列分布,出料直板15位于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之间,出料直板15远离支撑主轴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料板1501,设置的弧形挡料板1501能够对干燥污泥进行小范围的限位,保证干燥污泥能够稳定的保持在集料空间内。
62.利用设置的出料机构5,在进行干燥污泥的排出时,能够对干燥污泥进行定量间歇式排出,方便后期对干燥污泥的收集。
63.在干燥污泥由第三污泥传送带11向下掉落时,首先落入在第一圆形挡板501、第二圆形挡板502和出料直板15所形成的集料空间内,在落入少量时,出料直板15不会发生旋转,因此集料空间能够不断的对干燥污泥进行收集。
64.出料直板15受到支撑主轴14的支撑,支撑主轴14受到旋转柱形盘18的限位,旋转柱形盘18上设置的中空套筒26、滑动柱27和传动杆29对旋转柱形盘18进行限位,滚珠主体32卡合在定位球形槽1701内,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因此能够保证对集料空间内部的干燥污泥进行承载。
65.随着集料空间内部的干燥污泥逐渐增多,最终滚珠主体32卡合在定位球形槽1701内部的力度不足以承载重量,此时滚珠主体32脱离定位球形槽1701,整个支撑主轴14开始
旋转,带动出料直板15旋转,出料直板15旋转后将内部的干燥污泥排入到干化污泥输送带7上,最终由干化污泥输送带7运走,与此同时,另一组出料直板15与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又形成集料空间,并且滚珠主体32再次卡合在定位球形槽1701内部,整个出料机构5又回归初始状态。
66.上述过程实现了此装置在进行干燥污泥的排出时,能够进行间歇式排出,将干燥污泥形成一堆一堆的成品进行排出,最终使得工作人员便于对干燥污泥成品进行收集和包装,整个过程为自动化,而且排出的每一堆成品重量相同,且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损坏,后期维护成本低,满足使用者需求。
67.在该装置的使用中,间歇排出的干燥污泥的重量可以进行控制和调节,控制调节操作简单,只需要旋转转动把手22即可,旋转转动把手22能够带动压力弹簧28压缩或舒张,从而改变滚珠主体32与定位球形槽1701之间的压力,滚珠主体32与定位球形槽1701之间的压力越大,则每一次排出的干燥污泥重量越大,因此该装置方便对每一堆包装的干燥成品污泥进行重量控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满足使用者需求。
68.在正向旋转转动把手22时,同时也要握住旋转柱形盘18并保持旋转柱形盘18不动,转动把手22转动带动丝杆21转动,丝杆21带动螺母座23向内滑动,螺母座23带动定位滑动盘24运动,定位滑动盘24推动中空套筒26运动,中空套筒26带动压力弹簧28压缩,滑动柱27、传动杆29、滚珠基座30和滚珠主体32整体受到压力弹簧28的压力增大,因此滚珠主体32和定位球形槽1701之间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在集料空间内就能承受更重的干燥污泥重量。
69.在反向旋转转动把手22时,与上述操作步骤反之,最终滚珠主体32和定位球形槽1701之间的压力减小,在集料空间内就能承受更小的干燥污泥重量。
70.在定位滑动盘24进行滑动时,设置的侧向支撑套管25和侧向支撑杆20的配合能够保证定位滑动盘24滑动稳定,不会发生方向偏移,这样也保证了中空套筒26的滑动稳定,避免中空套筒26与限位通槽1801之间产生磨损,保证滚珠主体32稳定的卡合在定位球形槽1701内,保证整个装置稳定,不易损坏。
7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7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1.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箱本体(1)、通风系统承载箱(2)、支撑台(4)、进料口(8)和出料机构(5);所述通风系统承载箱(2)与所述干燥箱本体(1)通过支撑架(3)安装在所述支撑台(4)上;所述干燥箱本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在所述第一污泥传送带(9)、第二污泥传送带(10)和第三污泥传送带(11)上均设有透气孔;所述通风系统承载箱(2)和所述干燥箱本体(1)之间设有进风通道(12)和抽风通道(13);所述进料口(8)设置在干燥箱本体(1)的顶部,所述进料口(8)下方设有污泥切条机(801);所述出料机构(5)设置在干燥箱本体(1)的底部,所述出料机构(5)位于第三污泥传送带(11)的输出端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挡板(6),所述侧挡板(6)的侧壁设有干化污泥输送带(7),所述干化污泥输送带(7)位于出料机构(5)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5)包括第一圆形挡板(501)、第二圆形挡板(50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之间的出料组件;在所述干燥箱本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槽口,所述第一圆形挡板(501)和第二圆形挡板(502)固定连接在干燥箱本体(1)的槽口内,所述第一圆形挡板(5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011),所述第二圆形挡板(50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5021);所述出料组件包括支撑主轴(14)和多组出料直板(15),所述支撑主轴(14)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5011)和第二轴承(5021)的轴心处,多组所述出料直板(15)等间距连接在所述支撑主轴(14)的外壁上;所述支撑主轴(14)的端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柱形盘(18),所述干燥箱本体(1)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弧形块(16),所述支撑弧形块(16)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圆盘(17),所述定位圆盘(17)上开设有定位球形槽(1701),所述旋转柱形盘(18)上设有与定位圆盘(17)相对应的间歇式卡位机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卡位机构包括限位通槽(1801),所述限位通槽(1801)内设有中空套筒(26),所述中空套筒(2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柱(27),所述滑动柱(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28),所述滑动柱(2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9),所述传动杆(29)的端部穿过所述中空套筒(26)并设有滚珠主体(32),所述滚珠主体(32)活动卡接在定位球形槽(1701)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弹簧(28)远离所述滑动柱(2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套筒(26)的内腔中,所述压力弹簧(28)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传动杆(2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滚珠基座(30),所述滚珠基座(30)的侧壁开设有滚珠槽(31),所述滚珠主体(32)转动连接在所述滚珠槽(31)
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套筒(26)滑动连接在限位通槽(1801)内,所述中空套筒(26)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滑动盘(24),所述定位滑动盘(24)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螺母座(23),所述旋转柱形盘(18)的一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副轴承(19),所述副轴承(19)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有丝杆(21),所述丝杆(21)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22),所述丝杆(21)与所述螺母座(23)啮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柱形盘(18)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多组侧向支撑杆(20),所述定位滑动盘(24)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多组侧向支撑套管(25),所述侧向支撑套管(25)套接在所述侧向支撑杆(20)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直板(15)远离所述支撑主轴(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料板(1501)。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干化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该热泵干化机包括干燥箱本体、通风系统承载箱、支撑台、进料口和出料机构,通风系统承载箱与干燥箱本体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支撑台上,干燥箱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污泥传送带、第二污泥传送带和第三污泥传送带,在第一污泥传送带、第二污泥传送带和第三污泥传送带上均设有透气孔,通风系统承载箱和干燥箱本体之间设有进风通道和抽风通道,进料口设置在干燥箱本体的顶部,进料口下方设有污泥切条机,出料机构设置在干燥箱本体的底部,出料机构位于第三污泥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下方。由此该多功能污泥热泵干化机使污泥受热均匀使烘干效果更好。匀使烘干效果更好。匀使烘干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庭 周发堂 蔡魏魏 李菲 刁凡 陆平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