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精馏装置一般分为化工生产使用的精馏装置和实验室用的间歇精馏装置。对于化工生产使用的精馏装置而言,由于化工生产一般需要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化工生产使用的精馏装置的高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多。对于实验室用的间歇精馏装置,由于实验一般不需要较大的生产能力,实验室使用的间歇精馏装置的高度不高,占用的空间也较少。
3.在精馏分离的整个过程中,回流比是精馏设计和操作的重要参数,回流比对精馏操作中的产品纯度和产品收率均有重要影响。据了解,现有的精馏分离过程一般通过回流泵进行回流比的控制,但是,由于回流泵的结构复杂,且占用的空间较大,其不适于与实验室使用的间歇精馏装置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以达到结构简单和占用空间小的目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包括:
6.气路套管,所述气路套管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路套管的进气口用于与精馏塔的出气口连通;
7.集液套管,所述集液套管的上部设有进气口、第一连接管、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集液套管的进气口通过通气管与所述气路套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设于所述集液套管的进气口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与冷凝器连通;
8.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设于所述集液套管的底端,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回流管与所述气路套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出料管与出料瓶连通;
9.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过流孔;
10.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装置、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时间分配器,所述摆动装置摆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吸引部,所述吸引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相互吸引;
11.所述第一电磁铁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铁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均与所述时间分配器电连接。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倾斜设置,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底壁的下部。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动装置包括:
14.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
15.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引部的第一容纳腔。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路套管的底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精馏塔的出气口连通。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路套管、所述集液套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均为玻璃管。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挂钩,所述第二固定部为连接环。
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计套管,所述温度计套管穿过所述气路套管的顶端设于所述气路套管内;所述温度套管设有用于容纳温度计的第二容纳腔,且所述温度套管的顶端为开口端,所述温度套管的底端为封闭端。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冷凝器连通。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管为蛇形管。
2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引部为铁丝。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在进行精馏试验时,物料蒸汽从精馏塔的出气口进入至气路套管内,然后通过通气管进入至集液套管中,再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至冷凝管,物料蒸汽在冷凝管内被冷凝为冷凝液,冷凝液沿冷凝管的管壁、第一连接管的管壁、第一固定部和摆动装置向下滴落,当第一电磁铁通电时,第一电磁铁与吸引部相互吸引,摆动装置往靠近第一电磁铁的方向摆动,冷凝液通过摆动装置向下滴落至第一出液口,冷凝液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精馏塔内;当第二电磁铁通电时,第二电磁铁与吸引部相互吸引,摆动装置往靠近第二电磁铁的方向摆动,冷凝液通过摆动装置向下滴落至第二出液口,冷凝液通过出料管回流至出料瓶中;其中,通过设置时间分配器,时间分配器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以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关时间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时间之间的比例,从而得到相应的回流比;
25.因此,相较于通过回流泵进行回流比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回流比控制精确和回流比控制方式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的摆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气路套管;2、集液套管;21、第一出液口;22、第二出液口;3、第一连接管;4、通气管;5、回流管;6、出料管;7、第一固定部;8、摆动组件;81、摆动装置;811、吸引部;812、第二固定部;813、第二连接管;82、第一电磁铁;83、第二电磁铁;84、时间分配器;9、第三连接管;10、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温度计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包括气路套管1、集液套管2、第一固定部7和摆动组件8,气路套管1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路套管1的进气口用于与精馏塔的出气口连通;集液套管2的上部设有进气口、第一连接管3、第一出液口21和第二出液口22,集液套管2的进气口通过通气管4与气路套管1的出气口连通,第一连接管3设于集液套管2的进气口的上方,第一连接管3设有过流孔,第一连接管3用于与冷凝器连通;
32.第一出液口21和第二出液口22均设于集液套管2的底端,第一出液口21和第二出液口22间隔设置;第一出液口21通过回流管5与气路套管1连通,第二出液口22通过出料管6与出料瓶连通;第一固定部7设于第一连接管3的过流孔;摆动组件8包括摆动装置81、第一电磁铁82、第二电磁铁83和时间分配器84,摆动装置81摆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7上,摆动装置81包括吸引部811,吸引部811与第一电磁铁82和第二电磁铁83相互吸引;第一电磁铁82靠近第一出液口21设置,第二电磁铁83靠近第二出液口22设置,第一电磁铁82和第二电磁铁83均与时间分配器84电连接。
33.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在进行精馏试验时,物料蒸汽从精馏塔的出气口进入至气路套管1内,然后通过通气管4进入至集液套管2中,再通过第一连接管3进入至冷凝管,物料蒸汽在冷凝管内被冷凝为冷凝液,冷凝液沿冷凝管的管壁、第一连接管3的管壁、第一固定部7和摆动装置81向下滴落,当第一电磁铁82通电时,第一电磁铁82与吸引部811相互吸引,摆动装置81往靠近第一电磁铁82的方向摆动,冷凝液通过摆动装置81向下滴落至第一出液口21,冷凝液通过回流管5回流至精馏塔内;当第二电磁铁83通电时,第二电磁铁83与吸引部811相互吸引,摆动装置81往靠近第二电磁铁83的方向摆动,冷凝液通过摆动装置81向下滴落至第二出液口22,冷凝液通过出料管6回流至出料瓶中;其中,通过设置时间分配器84,时间分配器84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以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关时间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时间之间的比例,从而得到相应的回流比;
34.因此,相较于通过回流泵进行回流比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回流比控制精确和回流比控制方式简单的优点。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管3包括底壁,底壁倾斜设置,过流孔设于底壁的下部。由此,倾斜设置的底壁对冷凝液起到导向的作用,冷凝液沿着底壁流向过流孔。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和2所示,摆动装置81包括第二固定部812和第二连接管813,第二固定部812套设于第一固定部7上;第二连接管813设于第二固定部812的底端,第二连接管813设有用于容纳吸引部811的第一容纳腔。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固定部812,第二固定部812便于第二连接管813的稳定设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管813,第二连接管813不仅便于吸引部811的稳定设置,而且便于冷凝液沿其外壁流动,对冷凝液的流动起到导向
的作用。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所示,气路套管1的底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9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接口10,第一接口10用于与精馏塔的出气口连通。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接口10,第一接口10便于气路套管1与精馏塔的连通;
38.示例性地,第一接口10为内接接口。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和2所示,气路套管1、集液套管2、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813、第三连接管9、回流管5和出液管均为玻璃管。由此,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气路套管1内的气体流动情况、集液套管2内的液体流动情况、第一连接管3内的液体流动情况、第二连接管813内的吸引部811、第三连接管9内的气液流动情况、回流管5内的液体流动情况和出液管内的液体流动情况。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和2所示,第一固定部7为挂钩,第二固定部812为连接环。由此,通过挂钩与连接环之间的配合连接,不仅便于挂钩与连接环之间的稳定连接,而且便于连接环在挂钩上摆动,以便于第二连接管813在第一出液口21和第二出液口22之间摆动。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所示,该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计套管12,温度计套管12穿过气路套管1的顶端设于气路套管1内;温度套管设有用于容纳温度计的第二容纳腔,且温度套管的顶端为开口端,温度套管的底端为封闭端。由此,通过设置温度计套管12,从而便于温度计的放置,温度计对流动于气路套管1内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管3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接口11,第二接口11用于冷凝器连通。由此,通过设置第二接口11,第二接口11便于第一连接管3与冷凝管的连通;
43.示例性地,第二接口11为外接接口。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所示,出料管6为蛇形管。由此,通过将出料管6设为蛇形管,便于在出料管6内产生液封,防止气体从出料管6内逸出。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和2所示,吸引部811为铁丝,第一电磁铁82和第二电磁铁83对铁丝具有良好的吸引性,从而便于第二连接管813在第一出液口21和第二出液口22之间摆动;
46.作为可替代方案,吸引部811也可以为其它金属,如镍丝和钴丝等。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和2所示,为了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气路套管1的直径为25-35mm,高度为200-250mm;集液套管2的直径为25-30mm,高度为150-200mm;通气管4的直径为10-15mm;第一连接管3的直径为15mm;第二连接管813的直径为15mm;第三连接管9的直径为20-30mm,高度为15-25mm;第一接口10的直径为19-34mm;第二接口11的直径为24mm;温度计套管12的直径为8mm;回流管5的直径为8mm。
48.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在进行精馏试验时,物料蒸汽从精馏塔的出气口进入至气路套管1内,然后通过通气管4进入至集液套管2中,再通过第一连接管3进入至冷凝管,物料蒸汽在冷凝管内被冷凝为冷凝液,冷凝液沿冷凝管的管壁、第一连接管3的管壁、第一固定部7和摆动装置81向下滴落,当第一电磁铁82通电时,第一电磁铁82与吸引部811相互吸引,摆动装置81往靠近第一电磁铁82的方向摆动,冷凝液通过摆动
装置81向下滴落至第一出液口21,冷凝液通过回流管5回流至精馏塔内;当第二电磁铁83通电时,第二电磁铁83与吸引部811相互吸引,摆动装置81往靠近第二电磁铁83的方向摆动,冷凝液通过摆动装置81向下滴落至第二出液口22,冷凝液通过出料管6回流至出料瓶中;其中,通过设置时间分配器84,时间分配器84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时间进行控制,以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关时间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时间之间的比例,从而得到相应的回流比;
49.因此,相较于通过回流泵进行回流比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回流比控制精确和回流比控制方式简单的优点。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路套管,所述气路套管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路套管的进气口用于与精馏塔的出气口连通;集液套管,所述集液套管的上部设有进气口、第一连接管、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集液套管的进气口通过通气管与所述气路套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设于所述集液套管的进气口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过流孔,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与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设于所述集液套管的底端,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回流管与所述气路套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出料管与出料瓶连通;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过流孔;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装置、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时间分配器,所述摆动装置摆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摆动装置包括吸引部,所述吸引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相互吸引;所述第一电磁铁靠近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铁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设置,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均与所述时间分配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倾斜设置,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底壁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吸引部的第一容纳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套管的底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精馏塔的出气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套管、所述集液套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第三连接管均为玻璃管。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挂钩,所述第二固定部为连接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计套管,所述温度计套管穿过所述气路套管的顶端设于所述气路套管内;所述温度计套管设有用于容纳温度计的第二容纳腔,且所述温度计套管的顶端为开口端,所述温度计套管的底端为封闭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冷凝器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为蛇形管。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部为铁丝。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其包括气路套管、集液套管、第一固定部和摆动组件,气路套管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集液套管的上部设有进气口、第一连接管、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固定部设于第一连接管的过流孔;摆动组件包括摆动装置、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时间分配器,摆动装置摆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上,摆动装置包括吸引部,吸引部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相互吸引;第一电磁铁靠近第一出液口设置,第二电磁铁靠近第二出液口设置,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与时间分配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馏塔回流比控制装置,以达到结构简单和占用空间小的目的。简单和占用空间小的目的。简单和占用空间小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红 廖定满 梁智永 周万里 孙望平 刘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