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2-04  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防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轮机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轮机一般须与锅炉、发电机以及凝汽器、加热器、泵等组成成套设备,一起协调配合工作。因此,汽轮机通常在高温高压及高转速的条件下工作,汽轮机在使用时,需要在汽轮机外设置防护罩,避免外界杂质卷入汽轮机,但是,传统的防护罩罩设在汽轮机上后,汽轮机所产生的热量会聚集在防护罩内,长时间将导致防护罩内压力过大,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汽轮机所产生的热量在防护罩内聚集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轮机防护装置。
4.一种汽轮机防护装置。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安装盖体、进风组件、出风组件、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盖体可拆卸地固定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汽轮机的装配腔,所述进风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盖体上,所述出风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进风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出风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沿所述安装盖体的周向在所述安装盖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安装底座的周向在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第二连接件,当所述安装盖体与所述安装底座安装配合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配合。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抵触块、第二抵触块与传动丝杆,所述固定座内设有用于传动丝杆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抵触块与所述固定座固定配合,所述第二抵触块与所述传动丝杆传动配合,且所述第二抵触块通过所述传动丝杆朝所述第一抵触块靠近或远离移动,所述第一抵触块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抵触块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触配合。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机与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装设在所述安装盖体上,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进风机与所述第一过滤件间隔装设在所述进风管内,且所述第一过滤件位于所述进风管背离所述装配腔的一端。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机与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出风机与所述第二过滤件间隔设置在所述进风管内,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出风管靠近所述装配腔的一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调节转轮、传动蜗杆、传动蜗轮与螺纹杆,所述传动蜗轮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中,所述调节转轮与所述传动蜗杆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蜗轮与所述传动蜗杆传动配合,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出风管相连通的传动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蜗杆安装配合,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出
风管内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螺纹配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装设在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其中一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用于所述导向块插入的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的导向与所述螺纹杆的轴向相一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移动组件,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设有收纳部,所述移动组件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收纳部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支撑轮、调节花键与转动座,所述调节花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内,且所述调节花键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底座,所述转动座其中一端设有适配套筒,所述转动座通过所述适配套筒与所述调节花键套设配合,所述转动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轮转动配合,且所述转动座与所述支撑轮均能够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调节杆与扭簧,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调节花键伸出所述安装底座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调节杆的适配槽。
14.上述汽轮机防护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汽轮机的尺寸和形状确定装配腔的腔形,以保证汽轮机能够有效装设在装配腔内。汽轮机防护装置在装设汽轮机时,首先将安装盖体与安装底座相分离,然后将汽轮机装设在安装底座中,最后,将安装盖体盖设在安装底座上并进行固定,此时便实现了汽轮机装设在装配腔中。进一步地,将进风组件装设在安装盖体上以及将出风组件装设在安装底座上,即实现了进风组件从汽轮机的顶部进风以及出风组件从汽轮机的底部出风,同时,通过第一过滤件可以避免外部杂质随进风组件进入到装配腔中,通过第二过滤件可以避免装配腔内的杂质随出风组件排出到外界。当汽轮机工作在装配腔内产生热量时,上述这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得进入装配腔内的气流更加顺畅地带动热量流动并导出装配腔。相较于传统的防护罩,上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能够对汽轮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处理,避免热量在装配腔内聚集。
附图说明
15.图1为汽轮机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汽轮机防护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0.10、装配腔,100、安装底座,101、收纳部,110、第二连接件,120、调节转轮,130、传动蜗杆,140、传动蜗轮,150、螺纹杆,160、适配槽,200、安装盖体,210、第一连接件,300、进风组件,310、进风机,320、进风管, 400、出风组件,410、出风机,420、出风管,500、第一过滤件,600、第二过滤件,610、导向块,620、导向槽,700、固定组件,710、固定座,720、第一抵触块,730、第二抵触块,740、传动丝杆,800、移动组件,810、支撑轮, 820、调节花键,830、转动座,840、调节杆,850、扭簧,860、拉环,900、牵引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100、安装盖体200、进风组件300、出风组件400、第一过滤件500与第二过滤件600,所述安装底座100与所述安装盖体200可拆卸地固定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汽轮机的装配腔10,所述进风组件300装设在所述安装盖体200上,所述出风组件 400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100上,所述进风组件300通过所述第一过滤件500与所述装配腔10相连通,所述出风组件400通过所述第二过滤件600与所述装配腔10相连通。
28.上述汽轮机防护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汽轮机的尺寸和形状确定装配腔 10的腔形,以保证汽轮机能够有效装设在装配腔10内。汽轮机防护装置在装设汽轮机时,首先将
安装盖体200与安装底座100相分离,然后将汽轮机装设在安装底座100中,最后,将安装盖体200盖设在安装底座100上并进行固定,此时便实现了汽轮机装设在装配腔10中。进一步地,将进风组件300装设在安装盖体200上以及将出风组件400装设在安装底座100上,即实现了进风组件 300从汽轮机的顶部进风以及出风组件400从汽轮机的底部出风,同时,通过第一过滤件500可以避免外部杂质随进风组件300进入到装配腔10中,通过第二过滤件600可以避免装配腔10内的杂质随出风组件400排出到外界。当汽轮机工作在装配腔10内产生热量时,上述这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得进入装配腔10内的气流更加顺畅地带动热量流动并导出装配腔10。相较于传统的防护罩,上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能够对汽轮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处理,避免热量在装配腔10内聚集。
29.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700,沿所述安装盖体200的周向在所述安装盖体200上设有第一连接件 210,沿所述安装底座100的周向在所述安装底座100上设有第二连接件110,当所述安装盖体200与所述安装底座100安装配合时,所述固定组件70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0及所述第二连接件110固定配合。具体地,固定组件700为夹扣或固定螺栓。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110为连接环或连接块。第一连接件210与安装盖体200可以一体成型或拼接成型,第二连接件110与安装底座100可以一体成型或拼接成型。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加设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110,可以使得安装底座100与安装盖体200在与固定组件700固定配合时更加方便。
30.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700包括固定座710、第一抵触块720、第二抵触块730与传动丝杆740,所述固定座710内设有用于传动丝杆740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抵触块720与所述固定座710固定配合,所述第二抵触块730与所述传动丝杆740传动配合,且所述第二抵触块730通过所述传动丝杆740朝所述第一抵触块720靠近或远离移动,所述第一抵触块 72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10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抵触块73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110抵触配合。具体地,传动丝杆740伸入到固定座710内部后,传动丝杆740 的一端伸出固定座710,且在传动丝杆740伸出固定座710的一端加设转头或调节螺栓,从而使得传动丝杆740的转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第一抵触块720 与固定座710固定安装,根据传动丝杆740上的螺纹范围,在固定座710上对应开设相应的条形口,第二抵触块730的一端伸入条形口并与传动丝杆740螺纹配合,此时随着传动丝杆740的转动,第二抵触块730会朝向第一抵触块720 靠近或远离移动,例如:通过第一抵触块720与第二抵触块730的持续靠近,便能够实现固定组件700对于第一连接件210与第二连接件110的抵触夹紧。更进一步地,在第一抵触块720用于与第一连接件210抵触的一端加设第一抵触凸起,在第一连接件210上加设与第一抵触凸起相对位的第一抵触凹槽,以及在第二抵触块730用于与第二连接件110抵触的一端加设第二抵触凸起,在第二连接件110上加设与第二抵触凸起相对位的第二抵触凹槽,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第一抵触块720与第一连接件210的抵触稳定性以及第二抵触块730与第二连接件110的抵触稳定性。
31.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组件300包括进风机310与进风管320,所述进风管320装设在所述安装盖体200上,所述进风管320与所述装配腔10相连通,所述进风机310与所述第一过滤件500间隔装设在所述进风管320内,且所述第一过滤件500位于所述进风管320背离所述装配腔10的一端。具体地,第一过滤件500为过滤网或过滤罩,根据安装需要确定进风机310 与进风管320的安装个数,例如第一过滤件500、进风管320与进风机
310均为多个,多个进风管320间隔设置在安装盖体200上,多个进风机310对应装设在进风管320中。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将外部空气导入到装配腔10内部,同时通过第一过滤件500对进入到装配腔10的空气进行过滤,将空气中携带的杂质颗粒滤出。此时,通过进风组件300导入装配腔10内的气流可以带动装配腔10 内的热气进行流动,直至装配腔10内的热气从出风组件400导出。
32.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400包括出风机410 与出风管420,所述出风管420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100上,所述出风管420与所述装配腔10相连通,所述出风机410与所述第二过滤件600间隔设置在所述进风管320内,所述第二过滤件600位于所述出风管420靠近所述装配腔10的一端。具体地,第二过滤件600为过滤网或过滤罩,根据安装需要确定出风机 410与出风管420的安装个数,例如第二过滤件600、出风管420与出风机410 均为多个,多个出风管420间隔设置在安装底座100上,多个出风机410对应装设在出风管420中。进风组件300向装配腔10内输送气流,气流带动汽轮机产生的热气流向出风管420,在出风机410的作用下,装配腔10内的热气能够更加顺利的从出风管420导出。同时,将第二过滤件600装设在出风管420靠近装配腔10的一端,能够有效避免装配腔10内的杂质吹出汽轮机防护装置,影响外部环境。
33.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调节转轮120、传动蜗杆130、传动蜗轮140与螺纹杆150,所述传动蜗轮140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100中,所述调节转轮120与所述传动蜗杆130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蜗轮140与所述传动蜗杆130传动配合,所述安装底座100上设有与所述出风管420相连通的传动孔,所述螺纹杆150的一端与所述蜗杆安装配合,所述螺纹杆150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出风管420内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 600螺纹配合。具体地,随着汽轮机防护装置的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的增加,第一过滤件500与第二过滤件600需要定期进行清洗。首先,在拆取第一过滤件 500时,因为第一过滤件500位于进分管远离装配腔10的一端,所以,可以直接从进风管320内将第一过滤件500取出。在拆卸第二过滤件600时,由于出风管420埋设在安装底座100内部,以及第二过滤件600位于出风管420内部。因此,通过转动位于安装底座100外部的调节转轮120,带动传动蜗杆130活动,传动蜗杆130与传动蜗轮140转动配合,传动蜗轮140带动螺纹杆150转动,此时位于出风管420内的第二过滤件600会沿着螺纹杆150的轴向进行上升移动,直至第二过滤件600导出出风管420,此时便外城了对第二过滤件600的拆卸。
34.结合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块610,所述导向块610装设在所述第二过滤件600的其中一侧,所述安装底座100上设有用于所述导向块610插入的导向槽620,且所述导向槽620的导向与所述螺纹杆150的轴向相一致。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块610,所述导向块610装设在所述第二过滤件600的其中一侧,所述安装底座100上设有用于所述导向块610插入的导向槽620,且所述导向槽620的导向与所述螺纹杆150的轴向相一致。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使得第二过滤件600在移动时更加顺畅,即在导向块610与导向槽620的导向作用下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二过滤件600按照预设方向进行升降移动。
35.结合图1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移动组件800,所述安装底座100的底部设有收纳部101,所述移动组件800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收纳部101内。具体地,移动组件800可以是移动轮组或移动带组。在将汽轮机装设在汽轮机防护装置
内时,需要对汽轮机防护装置进行移动。因此,通过在安装底座100上加设移动组件800,可以使得安装底座100的移动更加方便。
36.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800包括支撑轮810、调节花键820与转动座830,所述调节花键820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 100内,且所述调节花键820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底座100,所述转动座830其中一端设有适配套筒,所述转动座830通过所述适配套筒与所述调节花键820 套设配合,所述转动座830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轮810转动配合,且所述转动座830与所述支撑轮810均能够收纳在所述收纳部101中。所述移动组件800 还包括调节杆840与扭簧850,所述调节杆840通过所述扭簧850与所述调节花键820伸出所述安装底座100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安装底座100上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调节杆840的适配槽160。具体地,考虑到汽轮机装设在汽轮机防护装置后的稳定性,移动组件800有时需要收纳在安装底座100内部,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收纳部101对移动组件800进行收纳。当需要移动安装底座100时,将安装底座100吊起,将调节杆840从适配槽160中拔出,在扭簧850的作用下调节杆840转动一定角度(例如:转动90
°
)与调节花键820相垂直,然后通过转动调节杆840便能够带动调节花键820与转动座830的适配套筒转动,在此过程中转动座830与支撑轮810会从收纳部101内伸出,然后将调节花键 820朝安装底座100的一侧(例如安装底座100的右侧)推动,再将调节杆840 重新装入到适配槽160中。此时便完成了移动组件800从安装底座100上的伸出。当需要固定安装底座100时,将调节杆840拉出,通过调节杆840转动一定角度(例如:转动90
°
),在此过程中会带动转动座830与支撑轮810收纳在收纳部101中,然后再将调节杆840回转一定角度(例如:转动90
°
)重新插入适配槽160内。此时便实现了对安装底座100的固定。进一步地,收纳部 101可以根据转动座830与支撑轮810在安装底座100上的安装位置以及自身结构,在安装底座100上对应开设用于收纳转动座830的第一收纳槽以及用于收纳支撑轮810的第二收纳槽,保证了收纳部101对于转动座830与支撑轮810 的收纳效果。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调节杆840上加设拉环860,以便于对调节杆840 进行活动调节。
38.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安装盖体200与安装底座100进行移动,可以在安装盖体200与安装底座100上设置相应的牵引环900。
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安装盖体、进风组件、出风组件、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盖体可拆卸地固定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汽轮机的装配腔,所述进风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盖体上,所述出风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进风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出风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沿所述安装盖体的周向在所述安装盖体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安装底座的周向在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第二连接件,当所述安装盖体与所述安装底座安装配合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抵触块、第二抵触块与传动丝杆,所述固定座内设有用于传动丝杆插入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抵触块与所述固定座固定配合,所述第二抵触块与所述传动丝杆传动配合,且所述第二抵触块通过所述传动丝杆朝所述第一抵触块靠近或远离移动,所述第一抵触块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抵触块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抵触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进风机与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装设在所述安装盖体上,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进风机与所述第一过滤件间隔装设在所述进风管内,且所述第一过滤件位于所述进风管背离所述装配腔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机与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出风机与所述第二过滤件间隔设置在所述进风管内,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出风管靠近所述装配腔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调节转轮、传动蜗杆、传动蜗轮与螺纹杆,所述传动蜗轮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中,所述调节转轮与所述传动蜗杆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蜗轮与所述传动蜗杆传动配合,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出风管相连通的传动孔,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蜗杆安装配合,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出风管内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螺纹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装设在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其中一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用于所述导向块插入的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的导向与所述螺纹杆的轴向相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还包括移动组件,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设有收纳部,所述移动组件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收纳部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支撑轮、调节花键与转动座,所述调节花键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内,且所述调节花键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底座,所述转动座其中一端设有适配套筒,所述转动座通过所述适配套筒与所述调节花键套设配合,所述转动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轮转动配合,且所述转动座与所述支撑轮均能够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轮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调节杆
与扭簧,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调节花键伸出所述安装底座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用于收纳所述调节杆的适配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防护装置。所述汽轮机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安装盖体、进风组件、出风组件、第一过滤件与第二过滤件,所述安装底座与所述安装盖体可拆卸地固定配合并形成用于装设汽轮机的装配腔,所述进风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盖体上,所述出风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进风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出风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相较于传统的防护罩,上述汽轮机防护装置能够对汽轮机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处理,避免热量在装配腔内聚集。避免热量在装配腔内聚集。避免热量在装配腔内聚集。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0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