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与流程

allin2023-02-05  88



1.本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性能仿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


背景技术:

2.先进航空发动机如宽工况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智能调节发动机等大多采用变循环发动机构型。变循环发动机通过改变发动机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位置来调节热力循环参数,能够同时发挥大、小涵道比发动机的优势,使发动机兼具大推力与低油耗特性,使得发动机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具有最佳的热力循环,从而对飞行速度和高度有良好的适应性,是目前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研究方向。变循环发动机相比常规涡扇发动机增加了模式选择阀、可调导叶核心机驱动核心机驱动风扇(后文简称cdfs)、可变面积前/后涵道引射器、变几何低压涡轮等可调节部件,其中cdfs是与压气机(后文简称hpc)同轴的压缩部件,具有宽广的流量调节能力,它能够充分利用高压涡轮的功率同时调节高压部件的气动匹配,对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起到关键作用。相比常规循环涡扇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更加复杂,尤其是采用压缩部件特性图进行计算时,仿真计算需要考虑cdfs导叶调节对特性的影响。cdfs进口导叶(vigv)与出口静子叶片(s1)共同调节,实现cdfs的宽范围流量变化。cdfs与hpc同轴转动,两个部件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气动耦合,尤其是取消了hpc进口导叶后,cdfs出口气流角将对hpc的特性产生影响,这使得cdfs和hpc特性之间又存在一定关联。由此可见,cdfs和hpc之间耦合关系复杂,其特性表达及处理方式是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的关键。
3.如图1给出了一种典型的变循环发动机cdfs和hpc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部件共有三排可调节静子叶片,分别是vigv、s1和s2。vigv调节主要影响cdfs工作特性,同时s1要随着vigv的调节进行匹配调节。由于s1出口即为hpc进口,因此s1的调节对hpc特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s2随s1进行调节,保证压气机稳定工作。
4.目前总体性能计算软件已经具备了变循环发动机的总体性能仿真功能:商用软件gasturb11、gasturb 12,cdfs和hpc作为两个独立部件分别输入特性,通过特性修正系数考虑了cdfs进口导叶调节对cdfs特性的影响;或者高校开发的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软件,这些软件相比gasturb增加了cdfs和hpc的多角度特性输入,即可以输入多组进口导叶角度对应的cdfs和hpc特性,在计算过程中根据进口导叶角度对特性进行插值。上述程序均未考虑可调静子对特性的影响,也未考虑cdfs和hpc之间的气动耦合。
5.因此,如何有效地模拟cdfs和压气机进口导叶及静子叶片的调节,考虑两个部件之间的耦合影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软件未考虑可调静子对特性的影响、也未考虑cdfs和hpc之间
的气动耦合导致难以准确模拟变循环发动机工作状态的问题。
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包括:解耦s1为s1
cdfs
和s1
hpc
,s1
cdfs
代表对cdfs的关联系数,s1
hpc
代表对hpc的关联系数;建立s1
cdf
s与cdfs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建立s1
hpc
与hpc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形成基准特性图;获取基准特性图,以s1
cdfs
为基础计算cdfs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以s1
hpc
为基础计算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形成开关角度特性图;获取cdfs和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进行总体性能匹配计算,计算得到不同状态cdfs换算转速、hpc换算转速对应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构建建立cdfs和hpc特性耦合关系的残差方程,判断残差方程计算结果是否满足残差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该结果即为考虑特性耦合的总体性能计算结果。
8.优选地,所述总体性能匹配计算的具体计算方法为:进行总体性能参数研究,进行各模式下以cdfs最高换算转速所对应的导叶角度vigv
nrmax
为自变量的参数研究,进行各模式下以hpc最高换算转速所对应的s1
hpcnrmax
为自变量的参数研究;计算不同工作模式下角度自变量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对应的开关角度特性图以及各可调叶片的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根据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特性图和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进行可调节部件的总体性能计算,计算得到nr
cdfs
和nr
hpc
;根据计算得到的nr
cdfs
和nr
hpc
,在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上计算出此时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
9.优选地,在判断所述残差方程计算结果不满足残差精度要求时,以当前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重新计算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特性图和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而后重新得到新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并再次进行残差判断,直至得出残差方程计算结果满足残差精度要求。
10.优选地,所述可调节部件包括前/后涵道引射器、低压涡轮导向器以及喷管面积;所述总体性能参数研究包括对前/后涵道引射器、低压涡轮导向器以及喷管面积的调节。
11.优选地,所述残差方程为(s1
cdfs
/s1
hpc-1)《δ。
12.优选地,所述基准特性图的计算方法为:计算每套cdfs基础特性包含的vigv和s1角度调节信息,其中,vigv0=f1(nr
cdfs
)、s1
0cdfs
=f2(nr
cdfs
),nr
cdfs
为cdfs的换算转速;计算每套hpc基础特性包含的s1和s2调节信息,其中,s1
0hpc
=f3(nr
hpc
)、s20=f4(s1
0hpc
),nr
hpc
为hpc的换算转速;以每条等转速线包括至少5个数据点为基础分别设计双外涵工作模式下cdfs特性数据表、单外涵工作模式下cdfs特性数据表、双外涵工作模式下hpc特性数据表、单外涵工作模式下hpc特性数据表,并分别形成基准特性图。
13.优选地,所述cdfs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的计算方法为:cdfs开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vigv1=f1(nr
cdfs
)+

vigv
、s11=f2(nr
cdfs
)+

s1
;cdfs关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vigv2=f1(nr
cdfs
)
‑△
vigv
、s12=f2(nr
cdfs
)
‑△
s1
;其中

vigv
为vigv角度差值,

s1
为s1角度差值。
14.优选地,所述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的计算方法为:hpc开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s1
1hpc
=f3(nr
hpc
)+

s1
、s21=f4(s1
1hpc
);hpc关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s1
2hpc
=f3(nr
hpc
)
‑△
s1
、s22=f4(s1
2hpc
);其中

s1
为s1角度差值。
15.本技术的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在进行发动机的性能仿真时,通过先对s1的特性进行解耦成s1
cdfs
和s1
hpc
,而后分别建立s1
cdfs
与cdfs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建立s1
hpc
与hpc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利用基础特性对应关系再通过给出的角度差值
来分别计算cdfs和hpc的开关角度特性,利用特征表达技术便于获取各可调节部件获取对应的特性,再通过总体性能仿真计算找到s1
cdfs
和s1
hpc
之间的关系,也即是cdfs和hpc之间的特性耦合关系,通过残差方程找到满足理论要求的cdfs和hpc特性耦合关系,从而在仿真时能够精确、真实的反应变循环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可操作性强、处理方法简单。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17.图1为背景技术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整体流程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总体性能匹配计算方法流程图;
20.图4为本技术cdfs和hpc基础特性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cdfs特性中导叶角度调节规律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hpc特性中导叶角度调节规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24.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在进行发动机性能仿真时,对s1进行解耦,通过先找出s1
cdfs
与cdfs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找出s1
hpc
与hpc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也就分别建立了s1与cdfs和hpc的对应关系,而后以基础特性为基础找到全部的特性对应关系,再找到s1
cdfs
和s1
hpc
的对应关系,即可建立cdfs和hpc的特性耦合关系,从而在总体性能仿真时能够考虑cdfs和hpc的气动耦合影响。
25.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s100,解耦s1为s1
cdfs
和s1
hpc
,s1
cdfs
代表对cdfs的关联系数,s1
hpc
代表对hpc的关联系数;建立s1
cdfs
与cdfs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建立s1
hpc
与hpc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形成基准特性图;
27.根据总体提供的典型状态点设计要求,按照发动机的工作模式提供压缩部件特性,比如对于具有单外涵和双外涵两种模式的变循环发动机,要分别提供双外涵模式和单外涵模式两套工作特性,将这两套特性作为基础特性。
28.优选地,基准特性图具体的计算方法为:
29.计算每套cdfs基础特性包含的vigv和s1角度调节信息,其中,vigv0=f1(nr
cdfs
)、s1
0cdfs
=f2(nr
cdfs
),nr
cdfs
为cdfs的换算转速;
30.计算每套hpc基础特性包含的s1和s2调节信息,其中,s1
0hpc
=f3(nr
hpc
)、s20=f4(s1
0hpc
),nr
hpc
为hpc的换算转速;
31.以每条等转速线包括喘点和堵点的至少5个数据点为基础分别设计双外涵工作模式下cdfs特性数据表、单外涵工作模式下cdfs特性数据表,表格内包含有每一cdfs换算转速所对应的vigv、s1、流量、压比和效率等参数信息;双外涵工作模式下hpc特性数据表、单外涵工作模式下hpc特性数据表,表格内包含有每一hpc换算转速所对应的s1、s2、流量、压
比和效率等参数信息;并分别形成基准特性图,每张特性图的等换算转速线应该覆盖典型状态工作点的换算转速。
32.双外涵工作模式下cdfs特性数据表如表1所示
33.表1 cdfs双外涵模式
[0034][0035]
由于每个典型状态点具有具体的设计要求,通过以典型状态点为基础能够准确建立s1
cdfs
与cdfs、s1
hpc
与hpc的对应关系,为后续cdfs和hpc的关联做准备。
[0036]
步骤s200,获取基准特性图,以s1
cdfs
为基础计算cdfs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以s1
hpc
为基础计算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形成开关角度特性图;
[0037]
在计算开关角度特性时,每个部件开关角度的角度差值

,由部件专业根据总体设计要求确定,通过分别设计vigv角度差值、s1角度差值来形成cdfs和hpc的开关角度特性,则:
[0038]
cdfs开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vigv1=f1(nr
cdfs
)+

vigv
、s11=f2(nr
cdfs
)+

s1

[0039]
cdfs关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vigv2=f1(nr
cdfs
)
‑△
vigv
、s12=f2(nr
cdfs
)
‑△
s1
;其中

vigv
为vigv角度差值,

s1
为s1角度差值。
[0040]
hpc开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s1
1hpc
=f3(nr
hpc
)+

s1
、s21=f4(s1
1hpc
);
[0041]
hpc关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s1
2hpc
=f3(nr
hpc
)
‑△
s1
、s22=f4(s1
2hpc
);其中

s1
为s1角度差值。
[0042]
根据每个部件的开关角度调节规律,由部件专业在基础特性基础上,计算或试验
来获得cdfs和hpc的开、关角度特性,按照上述计算形成开关角度特性图。
[0043]
cdfs和hpc的基础特性图加上开关角度特性图,也就找到了cdfs和hpc各自的换算转速与角度的对应关系,找到了vigv与s1
cdfs
的对应关系、s2与s1
hpc
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再找到s1
cdfs
和s1
hpc
的对应关系,即可实现cdfs和hpc的特性耦合。
[0044]
步骤s300,获取cdfs和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进行总体性能匹配计算,计算得到不同状态cdfs换算转速、hpc换算转速对应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
[0045]
进行总体性能匹配计算,也即是将获取的开关角度特性图应用到变循环发动机的模式选择阀、可调导叶核心机驱动风扇等可调节部件的参数研究中,在进行参数研究时,可以直接进行手写计算,也可以输入至软件模型内进行运行,获取运行结果,在计算一定量的数据后,通过统计的方式即可获得s1
cdfs
和s1
hpc
的对应关系。
[0046]
如图3所示,优选地,总体性能匹配计算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0047]
步骤s310,进行总体性能参数研究,进行各模式下以cdfs最高换算转速所对应的导叶角度vigv
nrmax
为自变量的参数研究,进行各模式下以hpc最高换算转速所对应的s1
hpcnrmax
为自变量的参数研究,得到不同模式下的参数变化数据;总体性能参数研究还包括对前/后涵道引射器、低压涡轮导向器以及喷管面积等可调节变量的调节。
[0048]
步骤s320,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特性图配套使用,根据角度自变量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插值得到对应的开关角度特性图以及各可调叶片的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
[0049]
步骤s330,根据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特性图和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进行可调节部件,包括前/后涵道引射器、低压涡轮导向器以及喷管面积的总体性能计算,计算得到nr
cdfs
和nr
hpc
,同时也建立了s1
cdfs
、s1
hpc
的对应关系;
[0050]
步骤s340,根据计算得到的nr
cdfs
和nr
hpc
,在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上计算出此时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
[0051]
通过先对vigv
nrmax
、s1
hpcnrmax
进行参数研究,在得到足够的数据之后,通过采用总体性能计算的方式来对vigv
nrmax
、s1
hpcnrmax
进行数据之间的关联,每组数据均找到一组对应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从而找到vigv
nrmax
、s1
hpcnrmax
之间的对应关系。
[0052]
步骤s400,在找到vigv
nrmax
、s1
hpcnrmax
之间的对应关系后,两者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可能存在与理论值差别较大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筛选和处理,具体方法为:构建建立cdfs和hpc特性耦合关系的残差方程(s1
cdfs
/s1
hpc-1)《δ,判断残差方程计算结果是否满足残差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说明cdfs和hpc特性耦合关系满足理论设计要求,该结果即为考虑特性耦合的总体性能计算结果。
[0053]
优选地,在判断所述残差方程计算结果不满足残差精度要求时,以当前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重新计算vigv
nrmax
和s1hpc
nrmax
特性图和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而后重新得到新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也即是重复步骤s320-s340,并再次进行残差判断,直至得出残差方程计算结果满足残差精度要求。
[0054]
在进行发动机的性能仿真时,通过先对s1的特性进行解耦成s1
cdfs
和s1
hpc
,使得cdfs和hpc的特性更易表达和获取,而后分别建立s1cdfs与cdfs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建立s1
hpc
与hpc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利用基础特性对应关系再通过给出的角度差值来分别计算cdfs和hpc的开关角度特性,利用特征表达技术便于获取各可调节部件获取对应的特性,在找到所需的特性之后,通过总体性能仿真计算找到s1
cdfs
和s1
hpc
之间的关系,也即是cdfs
和hpc之间的特性耦合关系,通过残差方程找到满足理论要求的cdfs和hpc特性耦合关系,从而在仿真时能够精确、真实的反应变循环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可操作性强、处理方法简单。
[0055]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一个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0056]
步骤一:基础特性获取
[0057]
首先由部件专业根据总体性能专业提供的典型状态点设计要求对cdfs、hpc开展设计,并给出不同工作模式下,可调叶片的调节规律,如表2所示。
[0058]
表2可调叶片角度调节基础规律
[0059][0060][0061]
不同工作模式下,cdfs和hpc的基础特性图如图4所示。
[0062]
步骤二:多角度调节特性获取
[0063]
在基础特性及可调叶片调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开关角度特性的计算,并根据方案设计需要,每个部件至少再提供两个不同开关角度的特性。
[0064]
图5给出了cdfs导叶角度vigv和s1
cdfs
调节规律示意图,图6给出了hpc导叶角度s1
hpc
调节规律示意图,其中实线代表基础特性的调节规律,虚线为关角度特性调节规律,点划线为开角度调节规律。hpc的s2跟随s1调节,由s1确定s2调节规律,即s2=f4(s1
hpc
)。
[0065]
各调节规律之间角度差值为



值的确定根据总体性能方案设计需求确定,比如总体提出各模式下,最高换算转速的换算流量通过开关角度实现
±
2kg/s的变化,根据设计要求,由部件专业最终确定角度差值

,再根据开关角度调节规律,分别计算开、关角度的特性图。
[0066]
步骤三:考虑多角度调节影响的总体性能匹配计算
[0067]
在总体性能参数研究计算时,cdfs和hpc多角度特性插值以得到各工作模式下最高换算转速下的角度为自变量。比如在所选案例中,单外涵模式时,cdfs最高换算转速下vigv=-4~4,hpc最高换算转速下s1
hpc
=-4~4,参数研究的参数变化范围如表3所示。
[0068]
表3参数研究参数配置举例
[0069]
[0070][0071]
按照上表进行总体性能参数研究计算,具体计算时,首先根据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在已有开关角度特性图及角度调节规律特性中,插值得到相应cdfs和hpc特性,以及vigv、s1
cdfs
和s1
hpc
的调节特性;再用差值得到的特性图进行总体性能计算;根据总体性能计算得到的nr
cdfs
、nr
hpc
在角度调节特性图上得到该方案下的vigv、s1
cdf
s和s1
hpc
;最后求解出满足残差方程(s1
cdfs
/s1
hpc-1)《δ的计算结果,即为考虑cdfs和hpc耦合特性的计算结果。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解耦s1为s1
cdfs
和s1
hpc
,s1
cdfs
代表对cdfs的关联系数,s1
hpc
代表对hpc的关联系数;建立s1
cdfs
与cdfs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建立s1
hpc
与hpc基础特性的对应关系,形成基准特性图;获取基准特性图,以s1
cdfs
为基础计算cdfs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以s1
hpc
为基础计算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形成开关角度特性图;获取cdfs和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进行总体性能匹配计算,计算得到不同状态cdfs换算转速、hpc换算转速对应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构建建立cdfs和hpc特性耦合关系的残差方程,判断残差方程计算结果是否满足残差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该结果即为考虑特性耦合的总体性能计算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性能匹配计算的具体计算方法为:进行总体性能参数研究,进行各模式下以cdfs最高换算转速所对应的导叶角度vigv
nrmax
为自变量的参数研究,进行各模式下以hpc最高换算转速所对应的s1
hpcnrmax
为自变量的参数研究;计算不同工作模式下角度自变量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对应的开关角度特性图以及各可调叶片的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根据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特性图和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进行可调节部件的总体性能计算,计算得到nr
cdfs
和nr
hpc
;根据计算得到的nr
cdfs
和nr
hpc
,在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上计算出此时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残差方程计算结果不满足残差精度要求时,以当前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重新计算vigv
nrmax
和s1
hpcnrmax
特性图和角度调节规律特性图,而后重新得到新的vigv、s1
cdfs
、s1
hpc
以及s2角度,并再次进行残差判断,直至得出残差方程计算结果满足残差精度要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部件包括前/后涵道引射器、低压涡轮导向器以及喷管面积;所述总体性能参数研究还包括对前/后涵道引射器、低压涡轮导向器以及喷管面积的调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残差方程为(s1
cdfs
/s1
hpc-1)<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特性图的计算方法为:计算每套cdfs基础特性包含的vigv和s1角度调节信息,其中,vigv0=f1(nr
cdfs
)、s1
0cdfs
=f2(nr
cdfs
),nr
cdfs
为cdfs的换算转速;计算每套hpc基础特性包含的s1和s2调节信息,其中,s1
0hpc
=f3(nr
hpc
)、s20=f4(s1
0hpc
),nr
hpc
为hpc的换算转速;以每条等转速线包括至少5个数据点为基础分别设计双外涵工作模式下cdfs特性数据表、单外涵工作模式下cdfs特性数据表、双外涵工作模式下hpc特性数据表、单外涵工作模式下hpc特性数据表,并分别形成基准特性图。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fs在
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的计算方法为:cdfs开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vigv1=f1(nr
cdfs
)+

vigv
、s11=f2(nr
cdfs
)+

s1
;cdfs关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vigv2=f1(nr
cdfs
)
‑△
vigv
、s12=f2(nr
cdfs
)
‑△
s1
;其中

vigv
为vigv角度差值,

s1
为s1角度差值。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pc在不同角度下的开关角度特性的计算方法为:hpc开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s1
1hpc
=f3(nr
hpc
)+

s1
、s21=f4(s1
1hpc
);hpc关角度特性,角度调节规律为s1
2hpc
=f3(nr
hpc
)
‑△
s1
、s22=f4(s1
2hpc
);其中

s1
为s1角度差值。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性能仿真领域,为一种变循环发动机压缩部件特性解耦方法,在进行发动机的性能仿真时,通过先对S1的特性进行解耦成S1


技术研发人员:韩佳 张跃学 杨旭 孔祥雪 芮长胜 刘太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0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