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2.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因为其自身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汽车领域,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3c数码电子产品等等都是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地方。
3.现有锂电池在制造完成后,通常使用传输带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人工手动将电池的方向调整,使电池的正负极统一,然后通过组装装置进行组装工作。人工手动调整方向的方式不仅对人员体力消耗大,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因为疲劳等因素出现失误,而导致后续组装的失败。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解决了锂电池方向的人工调节费力费时且易失误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包括: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下料台;
6.两组延伸板,两组所述延伸板均安装于下料台的一侧,两组所述延伸板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两组所述延伸板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且位于电机的一侧安装有三个调向轮,所述电机与三个调向轮转轴的顶部均安装有皮带轮,四个所述皮带轮的外部设置有传动带,每组延伸板由两个延伸板呈上下组合而成,所述电机与三个调向轮的转轴均贯穿并延伸至延伸板的顶部,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深度较浅的弧形凹槽。
7.优选的,所述下料台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开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底部开设有下料槽,所述限位槽与导料槽相连通,所述导料槽与下料槽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一侧开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从左往右依次扩张。
9.优选的,所述下料台的底部通过固定板安装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内部开设有传输槽,所述防护框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所述第一传输装置位于防护框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限位条之间设置有装载盒。
11.优选的,所述装载盒内部若干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负极连接条,所述负极连接条为l型。
12.优选的,所述装载盒的顶部安装有检测盖,所述检测盖的顶部安装有若干检测灯,若干所述检测灯的底部均分别安装有负极接头与正极接头,所述负极接头在检测盖闭合后,能够与负极连接条接触。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当锂电池通过第二传输带进行传输,移动到延伸板的位置时,通过摄像头或监测装置,检测到电池正负极朝向后,对应电池正极朝向的电机启动,通过皮带轮及传动带带动三个调向轮转动,从而使得电池转动,正极一侧转动到上方传输到装载盒中,从而使得锂电池加工后,装盒的过程无需人员手动调整正负极朝向,有效的节省了大量的人员劳动力,以及提高了加工组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台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固定板,2、防护框,3、第一传输装置,4、传输槽,5、限位条,6、装载盒,7、延伸板,8、第二传输装置,9、调向轮,10、传动带,11、皮带轮,12、电机,13、限位槽,14、下料台,15、下料槽,16、导料槽,17、弧面,18、负极连接条,19、检测盖,20、检测灯,21、正极接头,22、负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第一实施例
2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料台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包括:第一传输装置3、第二传输装置8、下料台14;
22.两组延伸板7,两组所述延伸板7均安装于下料台14的一侧,两组所述延伸板7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12,两组所述延伸板7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且位于电机12的一侧安装有三个调向轮9,所述电机12与三个调向轮9转轴的顶部均安装有皮带轮11,四个所述皮带轮11的外部设置有传动带10,每组延伸板7由两个延伸板呈上下组合而成,所述电机12与三个调向轮9的转轴均贯穿并延伸至延伸板7的顶部,所述第二传输装置8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深度较浅的弧形凹槽,用于将圆柱形锂电池的角度限制为横向,所述第一传输装置3与第二传输装置8均为现有装置中的传输带结构。
23.所述下料台14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的底部开设有导料槽16,所述导料槽16的底部开设有下料槽15,所述限位槽13与导料槽16相连通,所述导料槽16与下料槽15相连通,所述下料槽15为垂直开设,用于限制锂电池下落的位置。
24.所述延伸板7的一侧开设有弧面17,所述弧面从左往右依次扩张,用于改变并限制锂电池的传输角度。
25.所述下料台14的底部通过固定板1安装有防护框2,所述防护框2的内部开设有传输槽4,所述防护框2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5,所述第一传输装置3位于防护框2的内
部。
26.当锂电池加工完成后,被放置或是直接落到第二传输装置8表面的凹槽中,通过第二传输装置8进行传输,当移动到两个延伸板7之间后,受到调向轮9的限制,此时根据摄像头或监测装置,检测到电池正负极朝向后,对应正极侧的电机12启动,通过皮带轮11及传动带10带动三个调向轮9转动,使得电池转向移动,并通过导料槽16及下料槽15排出,落入到下方第一传输装置3上的装载盒6内。
2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当锂电池通过第二传输装置8进行传输,移动到延伸板7的位置时,通过摄像头或监测装置,检测到电池正负极朝向后,对应电池正极朝向的电机12启动,通过皮带轮11及传动带10带动三个调向轮9转动,从而使得电池转动,正极一侧转动到上方传输到装载盒6中,从而使得锂电池加工后,装盒的过程无需人员手动调整正负极朝向,有效的节省了大量的人员劳动力,以及提高了加工组装的效率。
29.第二实施例
30.请结合参阅图3,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3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限位条5之间设置有装载盒6。
31.所述装载盒6内部若干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负极连接条18,所述负极连接条18为l型,能够与电池底部的负极相接触。
32.所述装载盒6的顶部安装有检测盖19,所述检测盖19的顶部安装有若干检测灯20,若干所述检测灯20的底部均分别安装有负极接头22与正极接头21,所述负极接头22在检测盖19闭合后,能够与负极连接条18接触,所述正极接头21在检测盖19闭合后,能够与电池的正极接触。
3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通过盖合检测盖19,使得负极接头22与负极连接条18接触,同时正极接头21接触到电池顶部的正极处,从而当电池无损时顶部的检测灯20亮起,使人员在进行装盒的过程中,能够再一次的对电池进行检查,有效的避免损坏电池的使用,提高了电池生产的优质率。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装置(3)、第二传输装置(8)、下料台(14);两组延伸板(7),两组所述延伸板(7)均安装于下料台(14)的一侧,两组所述延伸板(7)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12),两组所述延伸板(7)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且位于电机(12)的一侧安装有三个调向轮(9),所述电机(12)与三个调向轮(9)转轴的顶部均安装有皮带轮(11),四个所述皮带轮(11)的外部设置有传动带(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14)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的底部开设有导料槽(16),所述导料槽(16)的底部开设有下料槽(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7)的一侧开设有弧面(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14)的底部通过固定板(1)安装有防护框(2),所述防护框(2)的内部开设有传输槽(4),所述防护框(2)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3)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限位条(5)之间设置有装载盒(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盒(6)内部若干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负极连接条(18)。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盒(6)的顶部安装有检测盖(19),所述检测盖(19)的顶部安装有若干检测灯(20),若干所述检测灯(20)的底部均分别安装有负极接头(22)与正极接头(21)。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所述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包括: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下料台;两组延伸板,两组所述延伸板均安装于下料台的一侧,两组所述延伸板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锂电池的生产制造用组装装置通过摄像头或监测装置,检测到电池正负极朝向后,对应电池正极朝向的电机启动,通过皮带轮及传动带带动三个调向轮转动,从而使得电池转动,正极一侧转动到上方传输到装载盒中,从而使得锂电池加工后,装盒的过程无需人员手动调整正负极朝向,有效的节省了大量的人员劳动力,以及提高了加工组装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良 周晓亮 唐祥顺 周连军 孔庆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国航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