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雨水分流式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2-11  118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检查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初期雨水分流式检查井。


背景技术:

2.在内涝治理工程中,早期实施的检查井现状雨水排口排水标准不足,新建雨水提标管排入湖体,雨水直接排入水体无法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进行截流处理,易产生内涝风险,同时造成水体污染。
3.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分流式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内部由溢流堰分割成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
6.所述第二舱室的一侧设置截流管,所述第二舱室的内部设置有水位检测仪,所述第二舱室与所述截流管之间设置有闸阀;
7.所述第一舱室的一侧设置有雨水主管。
8.优选的,所述水位检测仪设置在所述第二舱室与所述截流管之间。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常规提标改造,初期雨水经截流后,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及内涝风险,同时避免因提标造成水体污染。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a-a处断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图1中b-b处断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水位检测仪、2溢流堰、21第一舱室、22第二舱室、3闸阀、4截流管、5雨水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6.实施例:
17.如图1-图3所示,一种初期雨水分流式检查井,检查井的内部由溢流堰2分割成第一舱室21和第二舱室22;所第二舱室22的一侧设置截流管4,旱季污水及初期雨水通过第二舱室22排入截流管4,用于截流旱季污水或初期雨水等污染物;第二舱室22的内部设置有水
位检测仪1,第二舱室22与截流管4之间设置有水位检测仪1闸阀3;第一舱室21的一侧设置有雨水主管5,当水位达到溢流堰2标高时,关闭闸阀3,清洁雨水通过溢流堰2溢流进入第一舱室21最终通过雨水主管5排入调蓄水体。
18.本实用新型主要工况分为两种:
19.旱季时,打开闸阀3,旱季污水经截流管4排入下游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排放。
20.雨季时,降雨初期,打开闸阀3,将初期雨水经截流管4排入下游调蓄池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雨量增大时,根据水位检测仪1的数据关闭闸门3,清洁雨水通过溢流堰2溢流进入第一舱室21最终通过雨水主管5排入调蓄水体。
21.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初期雨水分流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的内部由溢流堰(2)分割成第一舱室(21)和第二舱室(22);所第二舱室(22)的一侧设置截流管(4),所述第二舱室(22)的内部设置有水位检测仪(1),所述第二舱室(22)与所述截流管(4)之间设置有闸阀(3);所述第一舱室(21)的一侧设置有雨水主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流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仪(1)设置在所述第二舱室(22)与所述截流管(4)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分流式检查井,所述检查井的内部由溢流堰分割成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第二舱室的一侧设置截流管,所述第二舱室的内部设置有水位检测仪,所述第二舱室与所述截流管之间设置有闸阀;所述第一舱室的一侧设置有雨水主管。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常规提标改造,初期雨水经截流后,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及内涝风险,同时避免因提标造成水体污染。标造成水体污染。标造成水体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职 王矛矛 高文乔 杨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1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