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曳引式电梯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2-13  212



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带曳引式的家用电梯。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和建设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家用电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市场上的家用平台电梯主要分为螺杆驱动或钢带曳引驱动结构。其中,螺杆驱动的家用平台电梯具有运行速度慢、噪音大、抖动明显、制造成本高昂等缺点;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钢带曳引家用平台电梯都是采用的传统背包架轿厢和安全钳、限速器联动结构,这样的结构不紧凑,井道空间利用率低,适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钢带曳引式电梯,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钢带曳引式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组件、轿厢组件、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以及钢带,所述曳引机、对重组件、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以及钢带均位于所述轿厢组件的一侧,所述钢带跨设在所述曳引机上,且所述钢带的一端与所述对重组件连接,所述钢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轿厢组件连接,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位于所述曳引机的正下方,且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均包括固定部和导向部,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导向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结构上类似,均为t型导轨结构,其中的导向部用于与对重组件或轿厢组件配合进行移动过程中的导向,固定部用于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与井道固定,进而将导轨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导向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且提升了运动时整体结构的平稳性。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导向部的朝向相反。具体的,两个对重导轨的导向部朝内,即朝向对重相互靠近,对重组件在两个对重导轨之间移动;而两个轿厢导轨的导向部朝外,以使得结构紧凑。另一方面,同一组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固定部相互靠近,方便通过同一个固定架进行安装和固定。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对重组件包括沿所述对重导轨滑动设置的对重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对重架内的对重,所述轿厢组件包括轿架,所述轿架包括轿底和立板,所述立板沿所述轿厢导轨滑动设置。立板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垂直与轿底设置,固定在轿底靠近对重的一侧。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立板位于所述轿厢导轨的外侧,所述对重组件在两侧所述立板形成的竖直空间内移动。即对重组件和两个轿厢导轨位于两个立板形成的空间内,立板的内侧与轿厢导轨匹配进行导向,使得结构紧凑。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包括速度检测机构、安全钳和控制模块,所述安全钳设置在所述立板对应所述轿厢导轨的位置,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速度检测机构反馈的速度控制所述安全钳动作。具体的,控制模块内可以预设速度阈值,当控制模块接收到轿厢的速度大于速度阈值时,控制安全钳进行动作,以使得轿厢降速或停止。安全钳为电子安全钳。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速度检测机构包括磁头以及磁带,所述磁头设置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磁带对应所述磁头设置在井道内。通过磁头和磁带配合实现测速,并将测得的实施速度反馈给控制模块。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安全钳设置在所述立板靠近所述轿厢导轨的一侧,所述磁头设置在所述立板远离所述轿厢导轨的一侧。由于轿厢导轨设置在立板的内侧,所以安全钳设置在立板的内侧以与轿厢导轨配合实现动作。磁带设置在立板外侧与井道内的空间中,所以磁头设置在立板的外侧以与磁带配合实现测速。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钢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对重架的上端;两个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钢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即本发明中电梯的曳引比为1:1。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曳引机中曳引轮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与对重导轨或轿厢导轨所在的平面平行或位于该平面内。即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两侧的钢带之间。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对重靠近所述轿厢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钢带贯穿所述缺口。通过如上诸多的结构设置,使得对重组件和轿厢组件靠近对重部分在竖直空间内重合得以实现,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减小电梯的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钢带曳引式电梯,通过将对重导轨、轿厢导轨、对重组件、轿厢组件中与轿厢导轨配合的部分均设置在曳引机的下方,能够进一步压缩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钢带曳引式电梯(未示出导轨和井道)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钢带曳引式电梯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钢带曳引式电梯隐藏导轨和井道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钢带曳引式电梯的俯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轿架的立体图;
23.其中:钢带曳引式电梯-1,曳引机-2,钢带-3,对重-4,对重架-5,对重导轨-6,轿底-7,立板-8,轿厢导轨-9,主机座-10,磁带-11,安全钳-12,磁头-13,第一加强板-14,连接板-15,缺口-16,井道壁-17,立柱-18,固定架-19,第二加强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钢带曳引式电梯1,包括井道以及设置在井道内的曳引机2、对重组件、轿厢组件、对重导轨6、轿厢导轨9、钢带3、速度检测机构和控制模块。其中,对重组件包括沿对重导轨6滑动设置的对重架5以及设置在对重架5内的对重4,轿厢组件包括轿架,轿架包括轿底7、立板8、设置在两个立板8下部之间的第一加强板14、设置在两个立板8上部之间的第二加强板20,立板8沿轿厢导轨9滑动设置。立板8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垂直与轿底7设置,固定在轿底7靠近对重4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在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的顶部设置有主机座10,曳引机2固定在主机座10上。本实施例中,曳引机2位于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的正上方,曳引机2中曳引轮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与对重导轨6或轿厢导轨9所在的平面平行或位于该平面内,如图2-4所示。
26.如图2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井道采用铝合金材质的井道壁17和立柱18拼接后形成,用于安装导轨的固定架19与井道固定连接。
27.本实施例中的钢带曳引式电梯1中曳引机2、对重组件、对重导轨6、轿厢导轨9以及钢带3均位于轿厢组件的一侧。且钢带3跨设在曳引机2上,钢带3的一端与对重组件中对重架5的上端连接,钢带3的另一端与轿厢组件连接。对重导轨6或轿厢导轨9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两侧的钢带3之间。具体的,第一加强板14上设置有连接板15,钢带3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板15上,即本实施例中电梯的曳引比为1:1。对重4靠近轿厢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6,钢带3贯穿缺口16。
28.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位于曳引机2的正下方,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均包括固定部和导向部,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的导向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的导向部的朝向相反。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结构上类似,均为t型导轨结构,其中的导向部用于与对重架或轿架立板配合进行移动过程中的导向,固定部用于固定在固定架19上,固定架19与井道固定,进而将导轨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的导向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且提升了运动时整体结构的平稳性。
29.如图4所示,两个对重导轨6的导向部朝内,即朝向对重4相互靠近,对重组件在两个对重导轨6之间移动;而两个轿厢导轨9的导向部朝外,以使得结构紧凑。另一方面,同一组对重导轨6和轿厢导轨9的固定部相互靠近,方便通过同一个固定架19进行安装和固定。立板8位于轿厢导轨9的外侧,对重组件在两侧立板8形成的竖直空间内移动。即对重组件和两个轿厢导轨9位于两个立板8形成的空间内,立板8的内侧与轿厢导轨9匹配进行导向,使得结构紧凑。
30.本实施例中的速度检测机构为磁栅尺结构,包括磁头13以及磁带11,磁头13设置在立板8上,磁带11对应磁头13设置在井道内。通过磁头13和磁带11配合实现测速,并将测得的实施速度反馈给控制模块。同时,立板8对应轿厢导轨9的位置设置有安全钳12,控制模块根据速度检测机构反馈的速度控制安全钳12动作。具体的,控制模块内可以预设速度阈
值,当控制模块接收到轿厢的速度超过设置的速度阈值时,控制安全钳12进行动作,以使得轿厢降速或停止,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安全钳12为电子安全钳12。控制模块与安全钳12和磁头13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并控制部件动作。
31.安全钳12设置在立板8靠近轿厢导轨9的一侧,并保证电子安全钳12与导轨之间的有效间隙,磁头13设置在立板8远离轿厢导轨9的一侧。由于轿厢导轨9设置在立板8的内侧,所以安全钳12设置在立板8的内侧以与轿厢导轨9配合实现动作。磁带11设置在立板8外侧与井道内的空间中,所以磁头13设置在立板8的外侧以与磁带11配合实现测速。
32.本实施例中的电梯采用钢带3曳引驱动形式,曳引比为1:1结构,配有电子安全钳12,没有传统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12联动结构,电子安全钳12动作灵敏可靠,大大减少了井道空间占用率,使得电梯结构紧凑,且舒适静音,提高了电梯安全性。且通过将对重导轨6、轿厢导轨9、对重组件、轿厢组件的立板部分均设置在曳引机2的下方,使得对重组件和轿厢组件的立板部分在竖直空间内重合得以实现,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减小电梯的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安装维保方便,降低了生产维保成本。
3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带曳引式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组件、轿厢组件、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以及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对重组件、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以及钢带均位于所述轿厢组件的一侧,所述钢带跨设在所述曳引机上,且所述钢带的一端与所述对重组件连接,所述钢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轿厢组件连接,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位于所述曳引机的正下方,且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均包括固定部和导向部,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导向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的导向部的朝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组件包括沿所述对重导轨滑动设置的对重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对重架内的对重,所述轿厢组件包括轿架,所述轿架包括轿底和立板,所述立板沿所述轿厢导轨滑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位于所述轿厢导轨的外侧,所述对重组件在两侧所述立板形成的竖直空间内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速度检测机构、安全钳和控制模块,所述安全钳设置在所述立板对应所述轿厢导轨的位置,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速度检测机构反馈的速度控制所述安全钳动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检测机构包括磁头以及磁带,所述磁头设置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磁带对应所述磁头设置在井道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钳设置在所述立板靠近所述轿厢导轨的一侧,所述磁头设置在所述立板远离所述轿厢导轨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对重架的上端;两个所述立板的下部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钢带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钢带曳引式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靠近所述轿厢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钢带贯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带曳引式电梯,包括曳引机、对重组件、轿厢组件、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以及钢带,所述曳引机、对重组件、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以及钢带均位于所述轿厢组件的一侧,所述钢带跨设在所述曳引机上,且所述钢带的一端与所述对重组件连接,所述钢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轿厢组件连接,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位于所述曳引机的正下方,且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本发明的钢带曳引式电梯,通过将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以及对重组件和轿厢组件中与轿厢导轨配合的部分均设置在曳引机的下方,能够进一步压缩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间利用率。间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 吴飞飞 李沈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名府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1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