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2-19  151



1.本技术涉及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2.离子发生器通过高压放电,使空气电离为相应的正负离子,并将电离得到的正负离子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净化空气,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空调、新风系统、吹风机、智能家居、车载空气净化等场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离子发生器主要包括两个放电端、电源输入端和升压电路,其原理是通过放电端的高压尖端放电效应,电离空气产生带电离子,其中升压电路在两个高压放电端之间产生高压压差,此高压压差会持续电离空气生成带电离子。
4.但是,由于离子发生器的发射极表面会带有正/负电荷,导致环境中细小的灰尘颗粒受到静电吸引力,从而会将细小的灰尘颗粒吸附到发射极表面。当发射极表面吸附的灰尘颗粒较多时,被吸附的灰尘会隔离放电尖端与空气的接触效果,导致放电尖端的电力效果变差,进一步导致放电尖端电离的离子浓度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带电离子,同时,由于持续的电离作用,会在高压放电端积聚大量的带电电荷,当放电端上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两个高压放电端之间的压差产生衰减,从而导致产生的离子浓度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带电离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避免离子发生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吸附在放电端的灰尘或带电粒子较多,导致两个高压放电端之间的压差产生衰减,从而导致产生的离子浓度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带电离子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子发生器,包括碳刷或探针,所述碳刷或探针的数量不少于一对,所述碳刷或探针的端部形成有放电端;
7.所述离子发生器还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柔性部,在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柔性部旋转时,所述柔性部的末端鞭打所述碳刷或探针的放电端,或者,所述柔性部的末端在放电端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
8.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同一对碳刷或探针的中间位置。
9.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电机距离同一对碳刷或探针的距离相等。
10.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在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柔性部旋转时,所述柔性部的两个端部鞭打所述碳刷或探针的放电端,或者,所述柔性部的两个端部在放电端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
11.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轴套以及将所述柔性部固定在所述轴套上的固定盖;
12.所述轴套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所述轴套上设置有卡接所述柔性部的第一卡槽,以及与所述固定盖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槽。
13.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间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本体,所述
固定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碳刷。
14.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套设所述旋转电机的卡槽,所述卡槽底部设置有卡扣,以卡紧所述旋转电机。
15.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电机为空心杯电机。
16.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部为硅胶材质、弹簧或韧性线。
17.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电机的转速大于10000r/min。
18.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离子发生器,包括碳刷或探针,所述碳刷或探针的数量不少于一对,所述碳刷或探针的端部形成有放电端;所述离子发生器还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柔性部,在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柔性部旋转时,所述柔性部的末端鞭打所述碳刷或探针的放电端,或者,所述柔性部的末端在放电端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
19.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离子发生器长时间使用后,当放电端吸附过多灰尘或带电离子后,导致产生的离子浓度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带电离子时,启动旋转电机,由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轴上设置的柔性部,在柔性部高速旋转过程中,对放电端进行鞭打,或者,在柔性部高速旋转过程中,所述柔性部末端在放电端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从而清除所述放电端的灰尘或放电离子。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23.图3为图1的正视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部鞭打放电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部产生高压吹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套及固定盖配合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碳刷,2-放电端,3-旋转电机,4-柔性部,5-轴套,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6-固定盖,7-固定架,8-卡槽,9-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为了避免离子发生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吸附在放电端的灰尘或带电粒子较多,导致两个高压放电端之间的压差产生衰减,从而导致产生的离子浓度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带电离子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具备防离子浓度下降的功能。
33.参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参见图3,为图1的正视示意图。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内至少设置有一对碳刷1或一对探针,所述碳刷1或探针端部形成放电端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离效应发生在两个相互配合的放电端2之间,所以所述碳刷1或探针成对出现,为了实现的定期清除放电端2上的灰尘和带电离子,所述离子发生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旋转电机3;所述旋转电机3的数量与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对数相同,即一个旋转电机3 对应一对碳刷1或一对探针,但是并不局限于一一对应,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旋转电机3对应多对碳刷1或多对探针。
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只给出了采用一对碳刷1的结构图,即一个离子发生器中,设置有两个放电端2,采用探针的结构,只需适应性的将碳刷1改造为探针,但是也不仅仅局限于碳刷1或探针,也可以采用其他端部可形成放电端2的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均以只设置一对碳刷1或一对探针进行说明。
35.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柔性部4,所述旋转电机3设置位置靠近所述碳刷1 或探针,在所述旋转电机3带动所述柔性部4旋转时,如图4所示,所述柔性部4的末端鞭打所述碳刷1的放电端2,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柔性部4的末端在放电端2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通过鞭打所述放电端2,或者,对所述放电端2进行高压吹风,从而对所述放电端2上的灰尘和带电离子进行清除。
36.具体的,为了保证离子发生器的整体结构紧凑,以及在所述旋转电机3工作时,能够更有效的保证整个离子发生器的动平衡,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电机3设置在同一对碳刷或探针的中间位置,但是并不局限于设置在同一对碳刷1或探针的中间位置,只需要保证所述旋转电机3距离两个碳刷1或探针的距离相等,从而保证对放电端2的清理效率(清除灰尘及放电离子)。
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旋转电机3设置为距离同一对碳刷1或探针的距离不相等,只需要保证所述柔性部4的末端长度不同,或者设置多个柔性部4,以保证每一个放电端2至少能够受到一个柔性部4的末端鞭打或产生的高压吹风清理。
38.针对以上论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在所述柔性部4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在所述旋转电机3带动所述柔性部4旋转时,所述柔性部4的两个端部鞭打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放电端2,或者,所述柔性部4的两个端部在放电端2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部4为硅胶材质、弹簧或韧性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所述柔性部4需要长期鞭打放电端2,即使在产生高压吹风的方案中,由于柔性部4长期高度旋转(转速能达到每分钟上万转),柔性部4会产生变形或损坏,故需要对柔性部4进行更换,并保证所述柔性部4的安装稳定性,如图1、图2或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
离子发生器还包括轴套5以及将所述柔性部4固定在所述轴套5上的固定盖6;所述轴套5连接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如图6所示,所述轴套5上设置有卡接所述柔性部4的第一卡槽51,以及与所述固定盖6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槽52。通过将所述柔性部4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51中,并将所述固定盖6与第二卡槽52卡接,以压紧并固定所述柔性部4。
40.由于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需要高速旋转,以及所述放电端2受到鞭打或高压吹风影响,为了保证整个离子发生器的稳定性,如图2和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离子发生器,还包括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中间连接所述旋转电机3的本体,所述固定架7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碳刷1或探针。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架7上设置有套设所述旋转电机3的卡槽8,所述卡槽8底部设置有卡扣9,以卡紧所述旋转电机3。
41.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旋转电机3的高速旋转,保证所述旋转电机3的转速能够大于 10000r/min,且尽可能的保证所述旋转电机3质量较小,并稳定运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电机3为空心杯电机,空心杯电动机属于直流永磁的伺服、控制电动机,具有突出的节能特性、灵敏方便的控制特性和稳定的运行特性,空心杯电动机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电机的转子结构形式,采用的是无铁芯转子,也叫空心杯型转子,这种转子结构彻底消除了由于铁芯形成涡流而造成的电能损耗,同时其重量和转动惯量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了转子自身的机械能损耗。且具有启动、制动迅速,响应极快,运行稳定性可靠,转速的波动小。
42.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包括碳刷1或探针,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数量不少于一对,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端部形成有放电端2;所述离子发生器还包括旋转电机3;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柔性部4,在所述旋转电机3带动所述柔性部4旋转时,所述柔性部4的末端鞭打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放电端2,或者,所述柔性部4的末端在放电端2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
43.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离子发生器长时间使用后,当放电端2吸附过多灰尘或带电离子后,导致产生的离子浓度下降,甚至无法产生带电离子时,启动旋转电机3,由旋转电机3带动旋转轴上设置的柔性部4,在柔性部4高速旋转过程中,对放电端2进行鞭打,或者,在柔性部4高速旋转过程中,所述柔性部4末端在放电端2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从而清除所述放电端的灰尘或放电离子。
44.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刷(1)或探针,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数量不少于一对,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端部形成有放电端(2);所述离子发生器还包括旋转电机(3);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柔性部(4),在所述旋转电机(3)带动所述柔性部(4)旋转时,所述柔性部(4)的末端鞭打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放电端(2),或者,所述柔性部(4)的末端在放电端(2)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3)设置在同一对碳刷(1)或探针的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3)距离同一对碳刷(1)或探针的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4)的中间位置连接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在所述旋转电机(3)带动所述柔性部(4)旋转时,所述柔性部(4)的两个端部鞭打所述碳刷(1)或探针的放电端(2),或者,所述柔性部(4)的两个端部在放电端(2)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套(5)以及将所述柔性部(4)固定在所述轴套(5)上的固定盖(6);所述轴套(5)连接所述旋转电机(3)的旋转轴,所述轴套(5)上设置有卡接所述柔性部(4)的第一卡槽(51),以及与所述固定盖(6)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槽(5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7),所述固定架(7)中间连接所述旋转电机(3)的本体,所述固定架(7)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碳刷(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7)上设置有套设所述旋转电机(3)的卡槽(8),所述卡槽(8)底部设置有卡扣(9),以卡紧所述旋转电机(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3)为空心杯电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4)为硅胶材质、弹簧或韧性线。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3)的转速大于10000r/min。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器,包括碳刷或探针,所述碳刷或探针的数量不少于一对,所述碳刷或探针的端部形成有放电端;还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柔性部,在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柔性部旋转时,所述柔性部的末端鞭打所述碳刷或探针的放电端,或者,所述柔性部的末端在放电端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离子发生器长时间使用后,当放电端吸附过多灰尘或带电离子后,所述旋转电机,由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轴上设置的柔性部,在柔性部高速旋转过程中,对放电端进行鞭打,或者,在柔性部高速旋转过程中,柔性部末端在放电端的近距离产生高压吹风,从而清除放电端的灰尘或放电离子。从而清除放电端的灰尘或放电离子。从而清除放电端的灰尘或放电离子。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全 王东东 戴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2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