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滩涂湿地鸟类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
背景技术:2.湿地鸟类是指在生态上依赖于湿地,即某一生活史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对湿地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勺嘴鹬是湿地鸟类中的一种。勺嘴鹬是全球极危物种、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迁徙季节,勺嘴鹬会在我国东部滩涂湿地停留一段时间。为更好地保护该物种,常需要在滩涂湿地通过人工行进方式靠近,并对勺嘴鹬进行观察、拍照、监测,从而确定勺嘴鹬的种群生存状态。
3.在对勺嘴鹬等体型小、不易观察的湿地鸟类进行监测的时候,需要科研人员先靠近鸟类,但由于湿地鸟类生活的区域大多处于靠近海水的滩涂,科研人员的双腿会陷入到淤泥和沼泽中,人工徒步前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因此需要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湿地鸟类生活的区域大多处于靠近海水的滩涂,人工徒步前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包括滑板主体和相机安装架,所述滑板主体的外部安装有两个阻隔板,所述滑板主体的外部安装有安装箱,所述滑板主体的外部开设有锁定槽,所述滑板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锁定槽相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导流板;
7.所述滑板主体的外部安装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滑板主体外部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
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9.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圆板,所述圆板的外部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圆板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的外部相连接。
10.所述圆板远离所述传动杆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圆板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相机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把手的外部。
11.所述驱动杆的外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槽呈阵列设置。
12.两个所述阻隔板呈对称设置,所述安装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抽拉箱。
13.所述导流板的截面呈纺锤形。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板主体和阻隔板的配合使用,科研人员只需要坐在安装箱上,然后通过工具或者腿部发力从而带动滑板主体开始移动,由于滑板主体增加与淤泥或沼泽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滑板主体水平向前移动,相较于人工徒步前移双脚深陷淤泥中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更加便于靠近湿地鸟类进行拍照观察。
16.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调节机构中驱动杆、圆板、传动杆和导流板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导流板的方向进行改变,通过导流板深入到淤泥或沼泽,从而能够增加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导流板的截面呈纺锤形,在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并且限位机构中安装块和限位杆的配合使用实现对驱动杆的锁定,进而实现对导流板的锁定,使得滑板主体能够朝着固定的方向进行移动,增加了滑板主体的移动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滑板主体;2、阻隔板;3、安装箱;4、驱动杆;5、把手;6、相机安装架;7、安装块;8、传动杆;9、导流板;10、抽拉箱;11、锁定槽;12、安装槽;13、圆板;14、限位槽;15、定位槽;1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包括滑板主体1和相机安装架6,滑板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两个阻隔板2,滑板主体1的外部开设有锁定槽11,滑板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锁定槽11相连通的安装槽12,安装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导流板9;
25.滑板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滑板主体1外部的安装块7,安装块7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15,定位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6;
26.转向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槽12内部的圆板13,圆板13的外部安装有传动杆8,传动杆8远离圆板13的一端与导流板9的外部相连接;
27.圆板13远离传动杆8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杆4,驱动杆4远离圆板13的一端安装有把手5;
28.驱动杆4的外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4,限位杆16与限位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限位槽14呈阵列设置,两个阻隔板2呈对称设置,导流板9的截面呈纺锤形。
29.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工作原理是,工作时,科研人员先将滑板主体1放置到淤泥或沼泽中,然后再坐在安装箱3上,然后通过工具或者腿部发力从而带动滑板主体1开始移动,由于滑板主体1增加与淤泥或沼泽的接触面积,使得滑板主体1不会向下沉降,从而能够使得滑板主体1水平向前移动,相较于人工徒步前移双
脚深陷淤泥中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更加便于靠近湿地鸟类进行拍照观察;
30.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向外拉动限位杆16,使得限位杆16失去对驱动杆4的限位作用,然后通过人工转动把手5,把手5带动驱动杆4开始转动,驱动杆4带动圆板13开始转动,圆板13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杆8使得导流板9开始转动,由于导流板9在移动的过程中深入到淤泥或沼泽,从而能够增加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导流板9的截面呈纺锤形,在移动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31.当确定好移动方向后,将限位杆16插入到限位槽14中,此时限位杆16起到对驱动杆4的限位作用,从而保证滑板主体1能够朝着固定的方向进行移动,增加了滑板主体1的移动效率。
32.实施例二
33.如图1-4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滑板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安装箱3,安装箱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抽拉箱10,相机安装架6安装在把手5的外部,两个阻隔板2安装在滑板主体1的前进与后退方向上。
34.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在安装箱3内部的抽拉箱10能够对拍摄所需要的物品进行装载,并且当移动到拍摄监测位置时,同时安装在把手5上的相机安装架6能够对拍摄装置进行固定,便于对鸟类进行观察监测,同时阻隔板2的截面呈圆弧状,从而能够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淤泥或沼泽溢出到滑板主体1上。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包括滑板主体(1)和相机安装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两个阻隔板(2),所述滑板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安装箱(3),所述滑板主体(1)的外部开设有锁定槽(11),所述滑板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锁定槽(11)相连通的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导流板(9);所述滑板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滑板主体(1)外部的安装块(7),所述安装块(7)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15),所述定位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12)内部的圆板(13),所述圆板(13)的外部安装有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远离所述圆板(13)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9)的外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13)远离所述传动杆(8)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杆(4),所述驱动杆(4)远离所述圆板(13)的一端安装有把手(5),所述相机安装架(6)安装在所述把手(5)的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4)的外部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4),所述限位杆(16)与所述限位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槽(14)呈阵列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阻隔板(2)呈对称设置,所述安装箱(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抽拉箱(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的截面呈纺锤形。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涉及滩涂湿地鸟类监测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滑板主体和相机安装架,滑板主体的外部安装有两个阻隔板,滑板主体的外部安装有安装箱,滑板主体的外部开设有锁定槽,滑板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与锁定槽相连通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导流板;滑板主体的外部安装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滑板主体外部的安装块,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由于滑板主体增加与淤泥或沼泽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滑板主体水平向前移动,相较于人工徒步前移双脚深陷淤泥中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更加便于靠近湿地鸟类进行拍照观察。观察。观察。
技术研发人员:雷威 上官魁星 彭模 张晓昱 娄英斌 周志浩 刘长安 高东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