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探针治具压合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向气缸。
背景技术:2.随着测试治具的兴起,各种屏幕需要通过探针来连接手机连接器进行手机画面检测,探针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行业转向自动化,要求探针压接自动化,精密化,小巧化,集成化。
3.探针治具的压合越来越精密化、标准化,这就需要压合机构可以通用、方便拆卸,产品连接器向上和向下都要兼容,且压合机构移动不可出现位移,通断电(气)的特殊情况下气缸应按顺序复位,防止撞伤其他工件。
4.现有的压合机构多采用双向气缸,可以实现x轴和z轴的单独动作,或是组合动作; x轴采用双作用气缸并配有感应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气缸位置,z轴方向采用单作用气缸,因空间狭小无法设置传感器;在程序控制下可以正常按顺序动作,但是程序异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动作顺序混乱,会撞伤其他工件;且在通电通气的瞬间,两个方向的气缸同时动作,会撞伤其他工件。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双向气缸。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气缸,包括气缸本体,所述气缸本体包括承载台、x轴移动组件和z轴移动组件,所述x轴移动组件包括x轴气缸活塞和移动台,所述x轴气缸活塞水平伸入移动台内,且部分位于移动台的一端端面外,所述移动台设置在承载台上,所述z轴移动组件包括z轴气缸活塞和防呆顶杆,所述z轴气缸活塞竖直伸入移动台内,且位于移动台上远离x轴气缸活塞的一端边沿处,所述防呆顶杆连接在z轴气缸活塞的下端,所述承载台上开设有供防呆顶杆伸入的防呆孔。
7.z轴气缸活塞下端增加一个防呆顶杆,当气缸本体充气,z轴气缸活塞拉着防呆顶杆向上运动,脱离防呆孔,此时移动台能在x轴方向做前后运动;当缸体排气,z轴气缸活塞将防呆顶杆压入防呆孔,此时移动台不能在x轴方向运动。
8.为了保证x轴气缸活塞安装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的一端中间向内开设有供x轴气缸活塞来回移动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上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移动台连接。
9.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内第一腔室靠近开口处具有与x轴气缸活塞垂直设置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的两侧,第一气道的一端设置堵头,其另一端设置第一充放气头;移动台内第一腔室末端处具有与x轴气缸活塞垂直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的两侧,第二气道的一端设置堵头,其另一端设置第二充放气头。
10.通过第一充放气头向第一气道充气,使得x轴气缸活塞向着第一腔室的末端移动;
通过第二充放气头向第二气道充气,同时,第一气道的气体通过第一充放气头放出,使得x轴气缸活塞向着第一腔室的开口移动,实现x轴气缸活塞的x轴方向运动。
11.更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移动台一端边沿处向下开设有供z轴气缸活塞来回移动的两个第二腔室,移动台内第二腔室上具有与第一气道平行设置的第三气道,所述第三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的两侧,第三气道的一端设置堵头,其另一端设置第三充放气头。
12.通过第三充放气头向第三气道充气,使得z轴气缸活塞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呆顶杆向上运动脱离防呆孔;通过第三充放气头将第三气道的气放出,使得z轴气缸活塞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防呆顶杆向下运动,将防呆顶杆压入防呆孔,实现z轴气缸活塞的z轴方向运动。
13.为了防止防呆顶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漏气,更进一步地,所述防呆顶杆柔性连接在z轴气缸活塞的下端面上,防呆顶杆的上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
14.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底面中间具有向下凸出形成的t型凸块,所述t型凸块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厚度与t型凸块的厚度相同。
15.如此设置,能保证移动台来回移动时的平稳性。
16.更进一步地,所述t型凸块外侧端上开设有一缺口,所述承载台的一端边沿设有与缺口相配合的挡块,所述挡块内侧连接有缓冲垫。
17.设置缺口和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缓冲垫起到缓冲的作用。
18.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的两侧均具有挡边,所述挡边的内侧设有第二导向块。
19.设置第二导向块,对移动台的移动具体导向作用。
20.为了保证x轴气缸活塞在来回移动时的平稳性,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的一端连接有支撑x轴气缸活塞的支撑板。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z轴气缸活塞下端增加一个防呆顶杆,当气缸本体充气,z轴气缸活塞拉着防呆顶杆向上运动,脱离防呆孔,此时移动台能在x轴方向做前后运动;当缸体排气,z轴气缸活塞将防呆顶杆压入防呆孔,此时移动台不能在x轴方向运动;杜绝因外部因素导致气缸动作顺序混乱,避免损坏其他工件,减少经济损失,尤其适用于探针检测治具的压合。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台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移动台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4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承载台,2.x轴气缸活塞,3.移动台,4.z轴气缸活塞,5.防呆顶杆,6.密封板,7.堵头,8.第一充放气头,9.第二充放气头,10.气缸本体,11.防呆孔,12.第三充放气头,13.第一导向块,14.挡块,15.挡边,16.第二导向块,17.支撑板,18.密封圈,31.第一腔室,32.第一气道,33.第二气道,34.第二腔室,35.第三气道,36.t型凸块,361.缺口,141.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0.如图1~5所示,一种双向气缸,包括气缸本体10,气缸本体10包括承载台1、x轴移动组件和z轴移动组件, x轴移动组件包括x轴气缸活塞2和移动台3, x轴气缸活塞2水平伸入移动台3内,且部分位于移动台3的一端端面外,移动台3设置在承载台1上, z轴移动组件包括z轴气缸活塞4和防呆顶杆5, z轴气缸活塞4竖直伸入移动台3内,且位于移动台3上远离x轴气缸活塞2的一端边沿处,防呆顶杆5连接在z轴气缸活塞4的下端,承载台1上开设有供防呆顶杆5伸入的防呆孔11。
31.如图2所示,移动台3底面中间具有向下凸出形成的t型凸块36, t型凸块36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导向块13,第一导向块13的厚度与t型凸块36的厚度相同。t型凸块36外侧端上开设有一缺口361,承载台1的一端边沿设有与缺口361相配合的挡块14,挡块14内侧连接有缓冲垫141,如图4所示。
32.如图1和图3所示,移动台3的一端中间向内开设有供x轴气缸活塞2来回移动的第一腔室31,第一腔室31的开口上设置有密封板6,密封板6与移动台3连接。移动台3内第一腔室31靠近开口处具有与x轴气缸活塞2垂直设置的第一气道32,第一气道3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3的两侧,第一气道32的一端设置堵头7,其另一端设置第一充放气头8;移动台3内第一腔室31末端处具有与x轴气缸活塞2垂直的第二气道33,第二气道3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3的两侧,第二气道33的一端设置堵头7,其另一端设置第二充放气头9。靠近移动台3一端边沿处向下开设有供z轴气缸活塞4来回移动的两个第二腔室34,移动台3内第二腔室34上具有与第一气道32平行设置的第三气道35,第三气道3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3的两侧,第三气道35的一端设置堵头7,其另一端设置第三充放气头12。
33.如图5所示,承载台1的两侧均具有挡边15,挡边15的内侧设有第二导向块16。承载台1的一端连接有支撑x轴气缸活塞2的支撑板17。防呆顶杆5柔性连接在z轴气缸活塞4的下端面上,防呆顶杆5的上端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18。
34.具体工作过程:通过第三充放气头12向第三气道35充气,使得z轴气缸活塞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呆顶杆5向上运动脱离防呆孔11(两排防呆孔11,每排两个,这里是外侧的两个防呆孔11);通过第一充放气头8向第一气道32充气,使得x轴气缸活塞2向着第一腔室31的末端移动,推动移动台3向着支撑板17移动;通过第二充放气头9向第二气道33充气,同时,第一气道32的气体通过第一充放气头8放出,使得x轴气缸活塞2向着第一腔室31的开口移动,移动台3远离支撑板17移动,直至t型凸块36接触到缓冲垫141;通过第三充放气头12将第三气道35的气放出,使得z轴气缸活塞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防呆顶杆5向下运动,将防呆顶杆5压入防呆孔11(内侧的两个防呆孔11),此时,移动台3无法移动。
35.本实施例的双向气缸体积小,前后及上下移动位置精度高,结构巧妙,在紧急情况下气缸按照设计顺序动作,防止撞坏其他工件,尤其适用探针检测治具的压合。
36.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双向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包括承载台、x轴移动组件和z轴移动组件,所述x轴移动组件包括x轴气缸活塞和移动台,所述x轴气缸活塞水平伸入移动台内,且部分位于移动台的一端端面外,所述移动台设置在承载台上,所述z轴移动组件包括z轴气缸活塞和防呆顶杆,所述z轴气缸活塞竖直伸入移动台内,且位于移动台上远离x轴气缸活塞的一端边沿处,所述防呆顶杆连接在z轴气缸活塞的下端,所述承载台上开设有供防呆顶杆伸入的防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的一端中间向内开设有供x轴气缸活塞来回移动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开口上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移动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内第一腔室靠近开口处具有与x轴气缸活塞垂直设置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的两侧,第一气道的一端设置堵头,其另一端设置第一充放气头;移动台内第一腔室末端处具有与x轴气缸活塞垂直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的两侧,第二气道的一端设置堵头,其另一端设置第二充放气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移动台一端边沿处向下开设有供z轴气缸活塞来回移动的两个第二腔室,移动台内第二腔室上具有与第一气道平行设置的第三气道,所述第三气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台的两侧,第三气道的一端设置堵头,其另一端设置第三充放气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顶杆柔性连接在z轴气缸活塞的下端面上,防呆顶杆的上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底面中间具有向下凸出形成的t型凸块,所述t型凸块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厚度与t型凸块的厚度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凸块外侧端上开设有一缺口,所述承载台的一端边沿设有与缺口相配合的挡块,所述挡块内侧连接有缓冲垫。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两侧均具有挡边,所述挡边的内侧设有第二导向块。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一端连接有支撑x轴气缸活塞的支撑板。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气缸,包括气缸本体,气缸本体包括承载台、X轴移动组件和Z轴移动组件,X轴移动组件包括X轴气缸活塞和移动台,X轴气缸活塞水平伸入移动台内,且部分位于移动台的一端端面外,移动台设置在承载台上,Z轴移动组件包括Z轴气缸活塞和防呆顶杆,Z轴气缸活塞竖直伸入移动台内,且位于移动台上远离X轴气缸活塞的一端边沿处,防呆顶杆连接在Z轴气缸活塞的下端,承载台上开设有供防呆顶杆伸入的防呆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Z轴气缸活塞下端增加一个防呆顶杆,通过Z轴气缸活塞上下运动带动防呆顶杆上下运动,脱离或进入防呆孔来实现移动台能否在X轴方向做前后运动;杜绝因外因导致气缸动作顺序混乱,避免损坏其他工件,尤其适用于探针检测治具的压合。尤其适用于探针检测治具的压合。尤其适用于探针检测治具的压合。
技术研发人员:谢勇 陈国栋 梁献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广林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