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03  130



1.本发明涉及气动闭门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 艺。


背景技术:

2.地弹簧、闭门器是当前市场常用的自动回位闭门装置,使用时利用门或窗 旋转对内部的封闭气室进行压缩,回位时再释放气室内的气压,中国 cn113605801a公开了一种气动旋转阻尼装置,该装置通过改变相应过油结构的 深浅或直径,或油脂的粘稠度,可以达到控制旋转阻尼速度的目的,适用于各 种门窗类,以及各种需要旋转阻尼的场合,在现有技术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但目前该装置的生产步骤较为繁琐,仍有部分工艺不够优化,对产品的质 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不够优化影 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 顺序步骤
5.s1.加工钢管;对钢管进行倒角、清洗预处理;
6.s2.压入齿套;在钢管内压入与其过盈配合的齿套;
7.s3.压齿套卡槽;在钢管外部对应齿套凹槽部位压出凹槽,防止齿套在钢管 内发生转动;
8.s4.装入内部件;将内部件按标识方向装入齿套内;
9.s5.组装垫片、焊板;在钢管端部安装与内部件配合的垫片、焊板,并将焊 板与钢管焊接固定,实现钢管端部的封闭;
10.s6.加注阻尼润滑脂;将钢管倒置,封闭端在下,向钢管内注入对内部件起 润滑作用的阻尼润滑脂;
11.s7.组装活塞件;向钢管内装入活塞件;
12.s8.封尾;对钢管端部进行封尾;
13.s9.充气;将封尾后的钢管置于高压氮气环境内,通过加大气压使氮气自封 尾端渗入钢管内。
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首先通过对钢 管进行倒角、清洗等预处理确保钢管的质量符合要求;选用与钢管管过盈配合 的齿套能够防止齿套在钢管内发生位移,同时在钢管外部压出凹槽进一步防止 了齿套发生转动;在倒置的钢管内注入阻尼润滑脂能够对内部件的运行起到充 分的润滑作用;依次进行封尾和充气的操作可以利用高压环境将氮气渗入钢管 内,确保了最终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整个上述的生产工艺不仅操作简单,而 且步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更加的合理优化。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一种不可调款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可调款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另一种不可调款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5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另一种可调款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图7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钢管;2-齿套;3-内部件;4-垫片;5-焊板;6-活塞件;7-阻尼 油;8-密封尾盖;9-尾封;10-尾堵;11-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闭门器为不可调 款,其内部气压固定不变,无法进行调节。对于该种结构的气动闭门器,本发 明的具体生产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
28.s1.加工钢管1;对钢管1进行倒角、清洗预处理,确保倒角端光滑无毛刺, 同时确保钢管1内壁的光滑度;
29.s2.压入齿套2;在钢管1内压入与其过盈配合的齿套2;
30.s3.压齿套卡槽;在钢管1外部对应齿套2凹槽部位压出凹槽,防止齿套2 在钢管1内发生转动;
31.s4.装入内部件3;将内部件3按标识方向装入齿套2内;
32.s5.组装垫片4、焊板5;在钢管1端部安装与内部件3配合的垫片4、焊板 5,并将焊板5与钢管1焊接固定,实现钢管1端部的封闭,将焊板5与钢管1 焊接固定后还需对焊接部位的强度进行拉力检测;
33.s6.加注阻尼润滑脂;将钢管1倒置,封闭端在下,向钢管1内注入对内部 件3起润滑作用的阻尼润滑脂;
34.s7.组装活塞件6;此处的活塞件6包括油封、主活塞、阻尼油封、阻尼活 塞杆、阻尼活塞、o型圈共6个部件,安装顺序为先向钢管1内依次装入油封、 主活塞和阻尼油封,再将阻尼活塞套入阻尼活塞杆尾部至其台阶处,用铆机将 阻尼活塞杆尾端铆平,防止阻尼活塞
松动脱落,再将o型圈套入阻尼活塞上的 环形槽内,最后将组装好的阻尼活塞杆装入钢管1内;
35.s8.加注阻尼油7;向钢管1内加注适量阻尼油7;
36.s9.封尾;先在钢管1端部加装与其内径相适配的密封尾盖8,再对密封尾 盖8端部的钢管1进行收口操作,将密封尾盖8封装于钢管1内,防止阻尼油7 流出;
37.s10.充气;将封尾后的钢管1置于高压氮气环境内,通过加大气压使氮气 自封尾端渗入钢管1内,在充气后还需对产品进行压力检测、运行测试和质量 检测,分别检测产品的顶力、扭力、运行速度和时间,合格产品进行激光打码, 包装入库。
38.实施例二:
39.如图3和图4所示,为另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闭门器为可调 款,其内部气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对于该种结构的气动闭门器,其与实 施例一的闭门器仅存在封尾部分的区别,具体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
40.s1.加工钢管1;对钢管1进行倒角、清洗预处理,确保倒角端光滑无毛刺, 同时确保钢管1内壁的光滑度;
41.s2.压入齿套2;在钢管1内压入与其过盈配合的齿套2;
42.s3.压齿套卡槽;在钢管1外部对应齿套2凹槽部位压出凹槽,防止齿套2 在钢管1内发生转动;
43.s4.装入内部件3;将内部件3按标识方向装入齿套2内;
44.s5.组装垫片4、焊板5;在钢管1端部安装与内部件3配合的垫片4、焊板 5,并将焊板5与钢管1焊接固定,实现钢管1端部的封闭,将焊板5与钢管1 焊接固定后还需对焊接部位的强度进行拉力检测;
45.s6.加注阻尼润滑脂;将钢管1倒置,封闭端在下,向钢管1内注入对内部 件3起润滑作用的阻尼润滑脂;
46.s7.组装活塞件6;此处的活塞件6包括油封、主活塞、阻尼油封、阻尼活 塞杆、阻尼活塞、o型圈共6个部件,安装顺序为先向钢管1内依次装入油封、 主活塞和阻尼油封,再将阻尼活塞套入阻尼活塞杆尾部至其台阶处,用铆机将 阻尼活塞杆尾端铆平,防止阻尼活塞松动脱落,再将o型圈套入阻尼活塞上的 环形槽内,最后将组装好的阻尼活塞杆装入钢管1内;
47.s8.加注阻尼油7;向钢管1内加注适量阻尼油7;
48.s9.封尾;先在钢管1端部加装与其内径相适配的尾封9,再在尾封9外部 焊接与钢管1固定的尾堵10,尾堵10中间预留用于调解尾封9位置的内螺纹孔 11;
49.s10.充气;将封尾后的钢管1置于高压氮气环境内,通过加大气压使氮气 自封尾端渗入钢管1内,在充气后还需对产品进行压力检测、运行测试和质量 检测,分别检测产品的顶力、扭力、运行速度和时间,合格产品进行激光打码, 包装入库。
50.在此需说明的是:上述两种结构的气动闭门器在生产工艺上大致相同,仅 在封尾阶段存在区别。且封尾后仅会对钢管1内部的阻尼油7起到封闭作用, 并不会影响后续的充气步骤,充气步骤中,在逐渐升高的高压气体环境下氮气 可经过密封尾盖8/尾封9与钢管1之间的间隙进行渗入,而阻尼油7则无法渗 出,正常使用过程中,虽然钢管1内的气压高于外部气压,但钢管1内的气体 也无法透过密封尾盖8/尾封9渗出。此外,实施例一在使用时
钢管内部的气压 是固定不变的,而实施例二则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气压调节,调节时, 通过在内螺纹孔11中设置螺栓,旋转螺栓时即可推动尾封9进行移动,进而压 缩钢管内的气压,改变整个闭门器的使用效果。而至于该闭门器的具体使用方 法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整体来说,本发明专利的气动闭门器生产 工艺优化了现有技术的生产步骤,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实用 性。
51.实施例三:
52.如图5和图6所示,为另一种不可调款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实 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不需向钢管1内注入阻尼油,仅依靠钢管1内的 高压实现其工作。也因为如此,该实施例中的活塞件6仅包括油封和主活塞, 且主活塞的结构也有所区别。该实施例的具体生产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
53.s1.加工钢管1;对钢管1进行倒角、清洗预处理,确保倒角端光滑无毛刺, 同时确保钢管1内壁的光滑度;
54.s2.压入齿套2;在钢管1内压入与其过盈配合的齿套2;
55.s3.压齿套卡槽;在钢管1外部对应齿套2凹槽部位压出凹槽,防止齿套2 在钢管1内发生转动;
56.s4.装入内部件3;将内部件3按标识方向装入齿套2内;
57.s5.组装垫片4、焊板5;在钢管1端部安装与内部件3配合的垫片4、焊板 5,并将焊板5与钢管1焊接固定,实现钢管1端部的封闭,将焊板5与钢管1 焊接固定后还需对焊接部位的强度进行拉力检测;
58.s6.加注阻尼润滑脂;将钢管1倒置,封闭端在下,向钢管1内注入对内部 件3起润滑作用的阻尼润滑脂;
59.s7.组装活塞件6;向钢管1内依次装入油封、主活塞;
60.s8.封尾;先在钢管1端部加装与其内径相适配的密封尾盖8,再对密封尾 盖8端部的钢管1进行收口操作,将密封尾盖8封装于钢管1内;
61.s9.充气;将封尾后的钢管1置于高压氮气环境内,通过加大气压使氮气自 封尾端渗入钢管1内,在充气后还需对产品进行压力检测、运行测试和质量检 测,分别检测产品的顶力、扭力、运行速度和时间,合格产品进行激光打码, 包装入库。
62.实施例四:
63.如图7和图8所示,为另一种可调款气动闭门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实施 例二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同样不需向钢管1内注入阻尼油,仅依靠钢管1内的 高压实现其工作。也因为如此,该实施例中的活塞件6仅包括油封和主活塞, 且主活塞的结构也有所区别。该实施例的具体生产工艺包括如下顺序步骤:
64.s1.加工钢管1;对钢管1进行倒角、清洗预处理,确保倒角端光滑无毛刺, 同时确保钢管1内壁的光滑度;
65.s2.压入齿套2;在钢管1内压入与其过盈配合的齿套2;
66.s3.压齿套卡槽;在钢管1外部对应齿套2凹槽部位压出凹槽,防止齿套2 在钢管1内发生转动;
67.s4.装入内部件3;将内部件3按标识方向装入齿套2内;
68.s5.组装垫片4、焊板5;在钢管1端部安装与内部件3配合的垫片4、焊板 5,并将焊
板5与钢管1焊接固定,实现钢管1端部的封闭,将焊板5与钢管1 焊接固定后还需对焊接部位的强度进行拉力检测;
69.s6.加注阻尼润滑脂;将钢管1倒置,封闭端在下,向钢管1内注入对内部 件3起润滑作用的阻尼润滑脂;
70.s7.组装活塞件6;向钢管1内依次装入油封、主活塞;
71.s8.封尾;先在钢管1端部加装与其内径相适配的尾封9,再在尾封9外部 焊接与钢管1固定的尾堵10,尾堵10中间预留用于调解尾封9位置的内螺纹孔 11;
72.s9.充气;将封尾后的钢管1置于高压氮气环境内,通过加大气压使氮气自 封尾端渗入钢管1内,在充气后还需对产品进行压力检测、运行测试和质量检 测,分别检测产品的顶力、扭力、运行速度和时间,合格产品进行激光打码, 包装入库。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顺序步骤s1.加工钢管;对钢管进行倒角、清洗预处理;s2.压入齿套;在钢管内压入与其过盈配合的齿套;s3.压齿套卡槽;在钢管外部对应齿套凹槽部位压出凹槽,防止齿套在钢管内发生转动;s4.装入内部件;将内部件按标识方向装入齿套内;s5.组装垫片、焊板;在钢管端部安装与内部件配合的垫片、焊板,并将焊板与钢管焊接固定,实现钢管端部的封闭;s6.加注阻尼润滑脂;将钢管倒置,封闭端在下,向钢管内注入对内部件起润滑作用的阻尼润滑脂;s7.组装活塞件;向钢管内装入活塞件;s8.封尾;对钢管端部进行封尾;s9.充气;将封尾后的钢管置于高压氮气环境内,通过加大气压使氮气自封尾端渗入钢管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完成后,先向钢管内加注适量阻尼油,然后再进行步骤s8,封尾后需保证阻尼油不泄露。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8包括如下步骤s81.先在钢管端部加装与其内径相适配的密封尾盖;s82.再对密封尾盖端部的钢管进行收口操作,将密封尾盖封装于钢管内。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8包括如下步骤s81.先在钢管端部加装与其内径相适配的尾封;s82.再在尾封外部焊接与钢管固定的尾堵,尾堵中间预留用于调解尾封位置的内螺纹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确保倒角端光滑无毛刺,同时确保钢管内壁的光滑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将焊板与钢管焊接固定后对焊接部位的强度进行拉力检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7包括如下步骤s71.先向钢管内依次装入油封、主活塞和阻尼油封;s72.将阻尼活塞套入阻尼活塞杆尾部至其台阶处,用铆机将阻尼活塞杆尾端铆平,防止阻尼活塞松动脱落;s73.将o型圈套入阻尼活塞上的环形槽内;s74.将组装好的阻尼活塞杆装入钢管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9中,在充气后对产品进行压力检测、运行测试和质量检测,合格产品进行激光打码,包装入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动闭门器的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不够优化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该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加工钢管;压入齿套;压齿套卡槽;装入内部件;组装垫片、焊板;加注阻尼润滑脂;组装活塞件;封尾;充气的顺序步骤。本发明专利的生产工艺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步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更加的合理优化,有效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于宝峰 司琪 司航 司祥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承德特耐力门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3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