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件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
背景技术:2.钣金件就是钣金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钣,就是薄板的意思,钣金就是对薄的金属板材进一行系列加工,包括折弯、裁剪、冲压、焊接、铆接、拼接、做表面处理等工艺,现代钣金工艺包括:是灯丝电源绕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属粘结、金属拉拔、等离子切割、精密焊接、辊轧成型、金属板材弯曲成型、模锻、水喷射切割等。
3.在钣金件的焊接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固定治具对工件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焊接的进行,常用的固定方式是通过两个夹板的相互靠近,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4.但一些固定治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不同工件表面的倾斜角度不同,在夹持完成后,工件与夹板之间常常存在缝隙,影响夹持的稳定型,即使一些固定治具的夹板夹持角度可以进行调节,但调节后夹板容易产生晃动,容易影响夹持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对夹板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对调节后的夹板位置进行限制,避免调节部件对夹持效果产生影响,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包括板体和限位机构;
7.板体:其下表面对称设有底撑板,板体的上表面纵向设置有t型滑槽,t型滑槽的内部前后两端均纵向滑动连接有工字滑块,工字滑块的上表面均设有转槽,转槽的内部上端均通过旋转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柱,转柱的上端均设有夹板,两个夹板相互对称,转柱的下端均设有转盘,转盘分别位于转槽的内部下端;
8.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工字滑块的左端和转盘的外弧面,方便对夹板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钣金件夹持固定,适用范围更加的广泛,使夹持固定的效果更加的牢固,方便对调节后的夹板位置进行限制,避免调节部件对夹持效果产生影响,使调节部件的使用过程更加的稳定,方便对钣金件进行夹持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板体的右侧面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外部电源,控制整体装置的启动与停止。
10.进一步的,所述t型滑槽的前后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工字滑块中部的螺纹孔均与螺杆螺纹连接,螺杆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方便对工字滑块的位置进行调节。
11.进一步的,所述板体的前表面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后端穿过板体前端的通孔并与螺杆的前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为工
字滑块的移动提供动力。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簧、滑动槽、圆盘、限位柱、圆形凸块和限位插槽,所述限位插槽环形阵列设置于转盘的外弧面,滑动槽分别设置于工字滑块的左端,滑动槽分别与相邻的转槽相连通,滑动槽的内部均横向滑动连接有圆盘,圆盘的右侧面均设有限位柱,限位柱的右端均设有圆形凸块,圆形凸块分别穿过滑动槽的内部并进入相邻的限位插槽内,圆盘的左侧面与滑动槽的左侧内壁之间设有弹簧,使调节部件的调节过程更加的稳定。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杆分别螺纹连接于滑动槽左侧内壁中部的螺纹孔内,对调节后的夹板位置进行限制。
14.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下表面设有齿轮,工字滑块的右端均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分别与相邻的转槽相连通,转动槽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轮啮合连接,驱动齿轮的上表面中部均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上端分别穿过工字滑块右端的圆孔并设有旋钮,对夹板的夹持角度进行微调。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具有以下好处:
16.1、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固定的钣金件表面的倾斜角度,直接转动夹板,对夹板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也可以转动旋钮,带动连接柱和驱动齿轮进行旋转,通过驱动齿轮与齿轮的啮合连接,使齿轮带动转盘和夹板进行旋转,对夹板的旋转角度进行微调,然后将钣金件放置在两个夹板之间,通过控制开关启动驱动电机,使两个工字滑块带动夹板相互靠近,对钣金件进行夹持固定,方便对夹板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倾斜角度的钣金件夹持固定,适用范围更加的广泛,使夹持固定的效果更加的牢固。
17.2、在夹板转动的过程中,此时圆形凸块位于限位插槽内部,增大转盘转动所需要的作用力,避免转盘在停止旋转后位置发生偏移,使转盘的旋转过程更加的稳定,当夹板的角度调节完成后,转动限位螺杆,使限位柱的右端进入相邻的限位插槽内部,限制转盘的旋转,方便对调节后的夹板位置进行限制,避免调节部件对夹持效果产生影响,使调节部件的使用过程更加的稳定,方便对钣金件进行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槽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板体、2底撑板、3t型滑槽、4工字滑块、5夹板、6螺杆、7转柱、8转盘、9限位机构、91限位螺杆、92弹簧、93滑动槽、94圆盘、95限位柱、96圆形凸块、97限位插槽、10控制开关、11驱动电机、12转槽、13旋钮、14连接柱、15齿轮、16驱动齿轮、17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包括板体1和限位机构9;
24.板体1:其下表面对称设有底撑板2,为整体装置提供支撑,板体1的上表面纵向设置有t型滑槽3,t型滑槽3的内部前后两端均纵向滑动连接有工字滑块4,工字滑块4的上表面均设有转槽12,转槽12的内部上端均通过旋转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柱7,转柱7的上端均设有夹板5,两个夹板5相互对称,转柱7的下端均设有转盘8,转盘8分别位于转槽12的内部下端,方便对夹板5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板体1的右侧面设有控制开关10,控制开关10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外部电源,控制整体装置的启动与停止,t型滑槽3的前后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6,工字滑块4中部的螺纹孔均与螺杆6螺纹连接,螺杆6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板体1的前表面设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后端穿过板体1前端的通孔并与螺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1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控制开关10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开关10启动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带动螺杆6进行旋转,因为t型滑槽3限制工字滑块4的旋转,螺杆6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工字滑块4中部的螺纹孔与螺杆6的螺纹连接,使两个工字滑块4带动夹板5相互靠近,对钣金件进行夹持固定,转盘8的下表面设有齿轮15,转盘8的中心轴线与齿轮15的中心轴线共线,工字滑块4的右端均设有转动槽17,转动槽17分别与相邻的转槽12相连通,转动槽17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6,驱动齿轮16与齿轮15啮合连接,驱动齿轮16的上表面中部均设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的上端分别穿过工字滑块4右端的圆孔并设有旋钮13,转动旋钮13,带动连接柱14和驱动齿轮16进行旋转,通过驱动齿轮16与齿轮15的啮合连接,使齿轮15带动转盘8和夹板5进行旋转,对夹板5的旋转角度进行微调;
25.限位机构9:分别设置于工字滑块4的左端和转盘8的外弧面,限位机构9包括弹簧92、滑动槽93、圆盘94、限位柱95、圆形凸块96和限位插槽97,限位插槽97环形阵列设置于转盘8的外弧面,滑动槽93分别设置于工字滑块4的左端,滑动槽93分别与相邻的转槽12相连通,滑动槽93的内部均横向滑动连接有圆盘94,圆盘94的右侧面均设有限位柱95,限位柱95的右端均设有圆形凸块96,圆形凸块96分别穿过滑动槽93的内部并进入相邻的限位插槽97内,圆盘94的左侧面与滑动槽93的左侧内壁之间设有弹簧92,限位机构9还包括限位螺杆91,限位螺杆91分别螺纹连接于滑动槽93左侧内壁中部的螺纹孔内,在夹板5转动的过程中,此时圆形凸块96位于限位插槽97内部,在转盘8转动的过程中,当限位插槽97与滑动槽93错位时,圆形凸块96将在转盘8的旋转下收合至滑动槽93内部,弹簧92收缩产生弹力,当限位插槽97与滑动槽93重合时,在弹簧92的弹力作用下,使圆形凸块96重新插入限位插槽97内部,增大转盘8转动所需要的作用力,避免转盘8在停止旋转后位置发生偏移,使转盘8的旋转过程更加的稳定,当夹板5的角度调节完成后,转动限位螺杆91,通过限位螺杆91与滑动槽93左侧内壁中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使限位螺杆91向右移动,限位螺杆91的右端穿过弹簧92的内部并推动圆盘94向右移动,弹簧92伸展产生弹力,使限位柱95的右端进入相邻的限位插槽97内部,限制转盘8的旋转,同理,在需要旋转时,使限位螺杆91向左移动,在弹簧92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柱95离开限位插槽97的内部。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将整体装置在平面上进行固定,根据需要固定的钣金件表面的倾斜角度,直接转动夹板5,对夹
板5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也可以转动旋钮13,带动连接柱14和驱动齿轮16进行旋转,通过驱动齿轮16与齿轮15的啮合连接,使齿轮15带动转盘8和夹板5进行旋转,对夹板5的旋转角度进行微调,在夹板5转动的过程中,此时圆形凸块96位于限位插槽97内部,在转盘8转动的过程中,当限位插槽97与滑动槽93错位时,圆形凸块96将在转盘8的旋转下收合至滑动槽93内部,弹簧92收缩产生弹力,当限位插槽97与滑动槽93重合时,在弹簧92的弹力作用下,使圆形凸块96重新插入限位插槽97内部,增大转盘8转动所需要的作用力,避免转盘8在停止旋转后位置发生偏移,使转盘8的旋转过程更加的稳定,当夹板5的角度调节完成后,转动限位螺杆91,通过限位螺杆91与滑动槽93左侧内壁中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使限位螺杆91向右移动,限位螺杆91的右端穿过弹簧92的内部并推动圆盘94向右移动,弹簧92伸展产生弹力,使限位柱95的右端进入相邻的限位插槽97内部,限制转盘8的旋转,同理,在需要旋转时,使限位螺杆91向左移动,在弹簧92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柱95离开限位插槽97的内部,然后将钣金件放置在两个夹板5之间,通过控制开关10启动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带动螺杆6进行旋转,因为t型滑槽3限制工字滑块4的旋转,螺杆6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通过工字滑块4中部的螺纹孔与螺杆6的螺纹连接,使两个工字滑块4带动夹板5相互靠近,对钣金件进行夹持固定。
27.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驱动电机11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建议选用d08ld40-48a-30s型号的电机,控制开关10上设有与驱动电机11对应的用于控制其开关工作的开关按钮。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和限位机构(9);板体(1):其下表面对称设有底撑板(2),板体(1)的上表面纵向设置有t型滑槽(3),t型滑槽(3)的内部前后两端均纵向滑动连接有工字滑块(4),工字滑块(4)的上表面均设有转槽(12),转槽(12)的内部上端均通过旋转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柱(7),转柱(7)的上端均设有夹板(5),两个夹板(5)相互对称,转柱(7)的下端均设有转盘(8),转盘(8)分别位于转槽(12)的内部下端;限位机构(9):分别设置于工字滑块(4)的左端和转盘(8)的外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右侧面设有控制开关(10),控制开关(10)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外部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滑槽(3)的前后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6),工字滑块(4)中部的螺纹孔均与螺杆(6)螺纹连接,螺杆(6)前后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前表面设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后端穿过板体(1)前端的通孔并与螺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1)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控制开关(10)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弹簧(92)、滑动槽(93)、圆盘(94)、限位柱(95)、圆形凸块(96)和限位插槽(97),所述限位插槽(97)环形阵列设置于转盘(8)的外弧面,滑动槽(93)分别设置于工字滑块(4)的左端,滑动槽(93)分别与相邻的转槽(12)相连通,滑动槽(93)的内部均横向滑动连接有圆盘(94),圆盘(94)的右侧面均设有限位柱(95),限位柱(95)的右端均设有圆形凸块(96),圆形凸块(96)分别穿过滑动槽(93)的内部并进入相邻的限位插槽(97)内,圆盘(94)的左侧面与滑动槽(93)的左侧内壁之间设有弹簧(9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9)还包括限位螺杆(91),所述限位螺杆(91)分别螺纹连接于滑动槽(93)左侧内壁中部的螺纹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8)的下表面设有齿轮(15),工字滑块(4)的右端均设有转动槽(17),转动槽(17)分别与相邻的转槽(12)相连通,转动槽(17)的内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6),驱动齿轮(16)与齿轮(15)啮合连接,驱动齿轮(16)的上表面中部均设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的上端分别穿过工字滑块(4)右端的圆孔并设有旋钮(13)。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包括板体和限位机构;板体:其下表面对称设有底撑板,板体的上表面纵向设置有T型滑槽,T型滑槽的内部前后两端均纵向滑动连接有工字滑块,工字滑块的上表面均设有转槽,转槽的内部上端均通过旋转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柱,转柱的上端均设有夹板,两个夹板相互对称,转柱的下端均设有转盘,转盘分别位于转槽的内部下端;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工字滑块的左端和转盘的外弧面,该钣金件焊接用固定治具,方便对夹板的夹持角度进行调节,使夹持固定的效果更加的牢固,方便对调节后的夹板位置进行限制,避免调节部件对夹持效果产生影响。调节部件对夹持效果产生影响。调节部件对夹持效果产生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徐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昇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