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油路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08  14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路分配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双线油路分配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进行油路的转换,这就需要用到油路分配器。但现有的双线油路分配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油路分配器一般都是通过焊接在固定板上,这样当需要对其进行清洗、维修的时候,需要采取工具进行切割才能分离,使得对其进行分离有一定的难度,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推出了双线油路分配器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线油路分配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双线油路分配器,包括底板与分配器本体,所述底板的外侧的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所述分配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底板的外侧设置有抵触组件。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柱、连接柱、一组铰接板与一组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至底板的外侧,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至固定柱的顶端,一组所述铰接板均铰接至连接柱的内部,一组所述第一弹簧均安装至连接柱的内部,一组所述第一弹簧分别与一组铰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插接至安装孔的内部,一组所述铰接板的外侧均与分配器本体接触。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抵触组件包括支撑管、滑动杆、支撑板与第二弹簧,所述支撑管固定连接至底板的外侧,所述滑动杆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支撑管的内部,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至滑动杆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套设至滑动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至支撑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至支撑管的顶端,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与分配器本体接触。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两个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两个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抵触环。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两组所述铰接板的内部均安装有等距离排列的橡胶球,两组所述橡胶球的外侧均与分配器本体接触。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两个所述安装孔的内径分别与两个固定柱的直径相匹配。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本方案当对分配器本体进行安装时,可将两个安装孔分别对齐两个固定柱,随后将分配器本体向下按压,在按压过程中,两组铰接板均被挤压,随后分配器本体将卡入两
个固定柱的外侧,当分配器本体运动至两组铰接板外侧,此时利用两组第一弹簧的弹力影响,从而可带动两组铰接板运动至原位,从而对分配器本体顶部进行抵触,完成安装,当需要对分配器本体进行拆卸时,使用者可直接将两组铰接板按压至两个连接柱的内部,随后将分配器本体直接拔出即可,方便快捷。
18.(2)本方案当分配器本体在向下安装过程中,此时支撑板将与分配器本体外侧接触,支撑板与滑动杆均被向下带动,此时支撑管上的第二弹簧被压缩,当两组铰接板分别运动至两个安装孔的内部后,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影响,便于将分配器本体向下推动,使分配器本体外侧与两组铰接板贴合更加紧密,安装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与分配器本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底板;2、分配器本体;3、连接组件;301、固定柱;302、连接柱;303、铰接板;304、第一弹簧;4、安装孔;5、抵触组件;501、支撑管;502、滑动杆;503、支撑板;504、第二弹簧;6、抵触环;7、橡胶球。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双线油路分配器,包括底板1与分配器本体2,底板1的外侧的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3,分配器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4,底板1的外侧设置有抵触组件5。
2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在对分配器本体2进行安装时,可将底板1预先焊接至安装位置,随后利用两个连接组件3与分配器本体2上的两个安装孔4进行对应连接,从而完成对分配器本体2的安装,利用抵触组件5的设置,便于保证分配器本体2的安装稳定性。
28.请参阅图1~4,其中:连接组件3包括固定柱301、连接柱302、一组铰接板303与一组第一弹簧304,固定柱301固定连接至底板1的外侧,连接柱302固定连接至固定柱301的顶端,一组铰接板303均铰接至连接柱302的内部,一组第一弹簧304均安装至连接柱302的内部,一组第一弹簧304分别与一组铰接板303固定连接,固定柱301插接至安装孔4的内部,一组铰接板303的外侧均与分配器本体2接触。
29.本实用新型中,当对分配器本体2进行安装时,可将两个安装孔4分别对齐两个固定柱301,随后将分配器本体2向下按压,在按压过程中,两组铰接板303均被挤压,随后分配器本体2将卡入两个固定柱301的外侧,当分配器本体2运动至两组铰接板303外侧,此时利用两组第一弹簧304的弹力影响,从而可带动两组铰接板303运动至原位,从而对分配器本体2顶部进行抵触,完成安装,当需要对分配器本体2进行拆卸时,使用者可直接将两组铰接板303按压至两个连接柱302的内部,随后将分配器本体2直接拔出即可,方便快捷。
30.请参阅图1~2,其中:抵触组件5包括支撑管501、滑动杆502、支撑板503与第二弹簧504,支撑管501固定连接至底板1的外侧,滑动杆502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支撑管501的内部,支撑板503固定连接至滑动杆502的顶端,第二弹簧504套设至滑动杆502的外侧,第二弹簧504固定连接至支撑板503的外侧,第二弹簧504固定连接至支撑管501的顶端,支撑板503的外侧与分配器本体2接触。
31.本实用新型中,当分配器本体2在向下安装过程中,此时支撑板503将与分配器本体2外侧接触,支撑板503与滑动杆502均被向下带动,此时支撑管501上的第二弹簧504被压缩,当两组铰接板303分别运动至两个安装孔4的内部后,利用第二弹簧504的弹力影响,便于将分配器本体2向下推动,使分配器本体2外侧与两组铰接板303贴合更加紧密,安装效果更佳。
32.请参阅图1~3,其中:两个固定柱301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两个固定柱301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抵触环6。
33.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两个抵触环6的设置,便于在对分配器本体2安装过程中,使用者分别转动两个抵触环6,使两个抵触环6均与分配器本体2外侧接触,达到限位加固效果,在拆卸前,可预习将两个抵触环6向下转动,便于快速完成拆卸。
34.请参阅图1~4,其中:两组铰接板303的内部均安装有等距离排列的橡胶球7,两组橡胶球7的外侧均与分配器本体2接触。
35.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橡胶球7的设置,便于减少铰接板303与分配器本体2外侧之间的磨损,便于延长整个装置使用寿命。
36.请参阅图1~4,其中:两个安装孔4的内径分别与两个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
37.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两个安装孔4的内径分别与两个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从而便于在分配器本体2安装完毕后不易发生水平位置晃动现象,保证安装效果。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39.工作原理:使用者在对分配器本体2进行安装时,可将底板1预先焊接至安装位置,随后利用两个连接组件3与分配器本体2上的两个安装孔4进行对应连接,从而完成对分配器本体2的安装,当对分配器本体2进行安装时,可将两个安装孔4分别对齐两个固定柱301,随后将分配器本体2向下按压,在按压过程中,两组铰接板303均被挤压,随后分配器本体2将卡入两个固定柱301的外侧,根据两个安装孔4的内径分别与两个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从而便于在分配器本体2安装完毕后不易发生水平位置晃动现象,保证安装效果,当分配器本体2运动至两组铰接板303外侧,此时利用两组第一弹簧304的弹力影响,从而可带动两组铰接板303运动至原位,从而对分配器本体2顶部进行抵触,完成安装,利用橡胶球7的设置,便于减少铰接板303与分配器本体2外侧之间的磨损,便于延长整个装置使用寿命,当需要对分配器本体2进行拆卸时,使用者可直接将两组铰接板303按压至两个连接柱302的内部,随后将分配器本体2直接拔出即可,方便快捷,利用抵触组件5的设置,便于保证分配器本体2的安装稳定性,当分配器本体2在向下安装过程中,此时支撑板503将与分配器本体2外侧接触,支撑板503与滑动杆502均被向下带动,此时支撑管501上的第二弹簧504被压缩,当两组铰接板303分别运动至两个安装孔4的内部后,利用第二弹簧504的弹力影响,便
于将分配器本体2向下推动,使分配器本体2外侧与两组铰接板303贴合更加紧密,安装效果更佳,利用两个抵触环6的设置,便于在对分配器本体2安装过程中,使用者分别转动两个抵触环6,使两个抵触环6均与分配器本体2外侧接触,达到限位加固效果,在拆卸前,可预习将两个抵触环6向下转动,便于快速完成拆卸,整个装置,便于对分配器本体2进行快速的拆装,保证稳定效果的同时便于对其进行清洗、维修,便于推广使用。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双线油路分配器,包括底板(1)与分配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外侧的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3),所述分配器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4),所述底板(1)的外侧设置有抵触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油路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固定柱(301)、连接柱(302)、一组铰接板(303)与一组第一弹簧(304),所述固定柱(301)固定连接至底板(1)的外侧,所述连接柱(302)固定连接至固定柱(301)的顶端,一组所述铰接板(303)均铰接至连接柱(302)的内部,一组所述第一弹簧(304)均安装至连接柱(302)的内部,一组所述第一弹簧(304)分别与一组铰接板(30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301)插接至安装孔(4)的内部,一组所述铰接板(303)的外侧均与分配器本体(2)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油路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组件(5)包括支撑管(501)、滑动杆(502)、支撑板(503)与第二弹簧(504),所述支撑管(501)固定连接至底板(1)的外侧,所述滑动杆(502)贯穿并滑动连接至支撑管(501)的内部,所述支撑板(503)固定连接至滑动杆(502)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504)套设至滑动杆(502)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504)固定连接至支撑板(503)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504)固定连接至支撑管(501)的顶端,所述支撑板(503)的外侧与分配器本体(2)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油路分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柱(301)的外侧均设置有螺纹,两个所述固定柱(301)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抵触环(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油路分配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铰接板(303)的内部均安装有等距离排列的橡胶球(7),两组所述橡胶球(7)的外侧均与分配器本体(2)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油路分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孔(4)的内径分别与两个固定柱(301)的直径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路分配器领域,公开了双线油路分配器,包括底板与分配器本体,所述底板的外侧的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所述分配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底板的外侧设置有抵触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柱、连接柱、一组铰接板与一组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至底板的外侧,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至固定柱的顶端,一组所述铰接板均铰接至连接柱的内部,一组所述第一弹簧均安装至连接柱的内部,一组所述第一弹簧分别与一组铰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插接至安装孔的内部。该实用新型,便于对分配器进行快速的拆装,保证稳定效果的同时便于对其进行清洗、维修,便于推广使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施伟 王建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启东安升润液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5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