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08  10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沉降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和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和土地基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3.授权公告号为cn21420006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套筒,所述弹簧套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外沿固定连接有横向指针,所述环形块的外沿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弹簧套筒的内壁开设有滑槽,其具有方便人们对方便人们对建筑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及时的采取措施等优点。
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结构压板与卡齿与沉降面直接接触,容易由于积水等液体环境导致对于沉降高度造成误差,通过人工对于环形刻度线读数,进入了人工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杆和壳体组合测量的方式能够在测量沉降过程当中滤除水分提高测量精度。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杆、滑动件、测量杆、止锁螺丝、限位件、调节件、调节旋钮、调节螺丝、连接件、壳体、滑动板和伸缩杆;
7.底座与升降杆连接;升降杆侧面上设有滑动凹槽;升降杆与滑动件滑动连接;滑动件内部设有凸起,凸起与滑动凹槽滑动连接;滑动件侧面与测量杆连接;测量杆与连接件连接;滑动件侧面与止锁螺丝连接;止锁螺丝上设有阻尼件,阻尼件与升降杆侧面接触;升降杆顶部与限位件连接;升降杆与调节件连接;调节件与调节旋钮螺纹连接;调节旋钮底部与滑动件转动连接;调节件侧面与调节螺丝螺纹连接;调节螺丝上设有阻尼件,阻尼件与升降杆接触;连接件远离测量杆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壳体底部上设有进入孔;壳体顶部设有排气孔;壳体内部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滑动板上设有通孔,滑动板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与壳体内壁连接。
8.优选的,底座上设有配重物,配重物底部设有防滑层。
9.优选的,滑动件上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升降杆相同,升降杆从通孔中穿过。
10.优选的,限位件底部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与调节旋钮接触。
11.优选的,测量杆上设有螺纹孔,测量杆通过螺丝与滑动件侧面连接。
12.优选的,壳体内部设有滑轨,滑动板侧面设有滑块,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13.优选的,壳体侧面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观察窗。
14.优选的,滑动板底部设有辨识物。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杆和壳体组合测量的方式能够在测量沉降过程当中滤除水分提高测量精度,通过进入孔和排气孔能够使得水分自由进入到本装置内部,通过滑动板能够阻挡固体物质通过,从而便于确定真是沉降高度,旋钮与螺丝的组合方式能够便于高度调节,从而提高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中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底座;2、升降杆;3、滑动凹槽;4、滑动件;5、测量杆;6、止锁螺丝;7、限位件;8、调节件;9、调节旋钮;10、调节螺丝;11、连接件;12、壳体;13、进入孔;14、滑动板;15、伸缩杆;16、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杆2、滑动件4、测量杆5、止锁螺丝6、限位件7、调节件8、调节旋钮9、调节螺丝10、连接件11、壳体12、滑动板14和伸缩杆15;
23.底座1与升降杆2连接;升降杆2侧面上设有滑动凹槽3;升降杆2与滑动件4滑动连接;滑动件4内部设有凸起,凸起与滑动凹槽3滑动连接;滑动件4侧面与测量杆5连接;测量杆5与连接件11连接;滑动件4侧面与止锁螺丝6连接;止锁螺丝6上设有阻尼件,阻尼件与升降杆2侧面接触;升降杆2顶部与限位件7连接;升降杆2与调节件8连接;调节件8与调节旋钮9螺纹连接;调节旋钮9底部与滑动件4转动连接;调节件8侧面与调节螺丝10螺纹连接;调节螺丝10上设有阻尼件,阻尼件与升降杆2接触;连接件11远离测量杆5的一端与壳体12连接;壳体12底部上设有进入孔13;壳体12顶部设有排气孔16;壳体12内部与滑动板14滑动连接;滑动板14上设有通孔,滑动板14与伸缩杆15连接;伸缩杆15与壳体12内壁连接;底座1上设有配重物,配重物底部设有防滑层;限位件7底部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与调节旋钮9接触;测量杆5上设有螺纹孔,测量杆5通过螺丝与滑动件4侧面连接;壳体12内部设有滑轨,滑动板14侧面设有滑块,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滑动板14底部设有辨识物。
24.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件8和滑动件4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控制精度,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壳体12放置于沉降面种,解锁止锁螺丝6和调节螺丝10使得滑动件4跟随壳体12自由下降,当壳体12趋于稳定时,旋紧调节螺丝10从而固定调节件8当前高度,通过观察滑动板14与固体表面高度之间的缝隙,转动调节旋钮9,调节旋钮9能够均匀的调整滑动件4的高度,从而确保滑动板14处于与测量杆5同一水平高度处,沉降面内部多
余水分经过通孔向上流出,避免了液体阻挡滑动板14滑动,伸缩杆15能够防止滑动板14倾斜,当滑动板14与测量杆5水平高度相同时,旋紧止锁螺丝6从而固定滑动件4当前高度即为沉降面下降高度。
25.实施例二
26.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上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升降杆2相同,升降杆2从通孔中穿过;壳体12侧面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观察窗。
2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与升降杆2的组合能够限制本装置仅存在竖直方向上升降运动,避免了水平误差,观察窗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操作精准度。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升降杆(2)、滑动件(4)、测量杆(5)、止锁螺丝(6)、限位件(7)、调节件(8)、调节旋钮(9)、调节螺丝(10)、连接件(11)、壳体(12)、滑动板(14)和伸缩杆(15);底座(1)与升降杆(2)连接;升降杆(2)侧面上设有滑动凹槽(3);升降杆(2)与滑动件(4)滑动连接;滑动件(4)内部设有凸起,凸起与滑动凹槽(3)滑动连接;滑动件(4)侧面与测量杆(5)连接;测量杆(5)与连接件(11)连接;滑动件(4)侧面与止锁螺丝(6)连接;止锁螺丝(6)上设有阻尼件,阻尼件与升降杆(2)侧面接触;升降杆(2)顶部与限位件(7)连接;升降杆(2)与调节件(8)连接;调节件(8)与调节旋钮(9)螺纹连接;调节旋钮(9)底部与滑动件(4)转动连接;调节件(8)侧面与调节螺丝(10)螺纹连接;调节螺丝(10)上设有阻尼件,阻尼件与升降杆(2)接触;连接件(11)远离测量杆(5)的一端与壳体(12)连接;壳体(12)底部上设有进入孔(13);壳体(12)顶部设有排气孔(16);壳体(12)内部与滑动板(14)滑动连接;滑动板(14)上设有通孔,滑动板(14)与伸缩杆(15)连接;伸缩杆(15)与壳体(12)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配重物,配重物底部设有防滑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件(4)上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与升降杆(2)相同,升降杆(2)从通孔中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件(7)底部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与调节旋钮(9)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量杆(5)上设有螺纹孔,测量杆(5)通过螺丝与滑动件(4)侧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2)内部设有滑轨,滑动板(14)侧面设有滑块,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2)侧面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观察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板(14)底部设有辨识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降检测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中沉降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杆、滑动件、测量杆、止锁螺丝、限位件、调节件、调节旋钮、调节螺丝、连接件、壳体、滑动板和伸缩杆;底座与升降杆连接;升降杆侧面上设有滑动凹槽;升降杆与滑动件滑动连接;滑动件内部设有凸起,凸起与滑动凹槽滑动连接;滑动件侧面与测量杆连接;测量杆与连接件连接;滑动件侧面与止锁螺丝连接;止锁螺丝上设有阻尼件,阻尼件与升降杆侧面接触;升降杆顶部与限位件连接;升降杆与调节件连接;调节件与调节旋钮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杆和壳体组合测量的方式能够在测量沉降过程当中滤除水分提高测量精度。高测量精度。高测量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卢光 王思 苏法师 雷磊 陈永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天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6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