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09  120



1.本发明涉及显示器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显示器的侧按旋钮的结构通常为电路板固定于承载模组,承载模组利用塑料弹性臂组装于旋钮腔体内,施力侧按旋钮后,弹性臂产生形变,使电路板上的按键在位移过程中接触顶杆后做动侧按效果。存在以下问题:1、按压行程内旋钮易晃动;2、弹臂在射出成形及组装过程中易变形;3、按压后旋钮无法确保复位;4、按压手感不易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侧按稳定、可靠的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
4.本发明的一种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旋钮腔体,其对应显示器外壳的设有缺口,旋钮的侧部外露于所述缺口;旋钮腔体内设有环壁,所述环壁与旋钮腔体形成安装旋钮的让位槽;所述环壁内对应缺口的两侧各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直角型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两端与内壁成扇形,两端设有限位部,承载部和限位部围成安装槽,所述限位部背离缺口一端朝向安装槽处设有抵压块;承载模组,设于安装槽内,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柱;电子模组,设于安装槽内,并固定在承载模组上,其包括电路板、编码器和按压开关,所述电路板对应安装柱设有通孔,所述编码器固定在通孔的外周,所述按压开关对应所述抵压块设置,按压开关的开关按钮靠近抵压块;主齿轮,设在电子模组上,其底部与所述电子模组的编码器卡接;旋钮,设在主齿轮上方,其包括旋钮主体,所述旋钮主体包括圆板部和沿着圆板外周设置的操作部,所述圆板部底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内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转轴转动连接,固定轴内设有螺孔,圆板部底部设有内环,所述内环设有内齿轮;锁紧件穿过安装柱与所述旋钮的固定轴螺纹连接,所述旋钮的转轴在安装柱内自由转动;所述旋钮圆板部底部的内环和主齿轮齿合;所述承载模组向两侧承载部之间延伸有支撑限位部,所述支撑限位部包括延伸体、杆体和弹性复位件,所述延伸体分别设在两侧的两个承载部之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固定所述杆体,所述承载部对应所述杆体设有穿孔,所述杆体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穿孔内,杆体背离缺口的一端上套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弹簧大于穿孔的内径。
5.进一步,其还设有偏心齿轮,所述偏心齿轮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主齿轮外周,所述偏心齿轮分别与主齿轮、内环齿合。
6.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底部还设有滑动件,所述安装槽上对应滑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动件与滑槽滑动连接。
7.进一步,所述滑动件设有两组,分别设在靠近所述两侧承载部。
8.进一步,所述环壁上等间距设有顶抵块,所述顶抵块小于所述旋钮圆板部的安装
高度。
9.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两个杆体限制承载模组运动轨迹,避免操作时旋钮晃动不稳,在杆体另一端套接弹性复位件,使按压后旋钮可以依靠弹性复位件确保复位。
附图说明
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和旋钮腔体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旋钮腔体、承载模组和电子模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v-v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参见图1-图4之一所示,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其包括:旋钮腔体1,其对应显示器外壳的设有缺口,旋钮4的侧部外露于所述缺口;旋钮腔体1内设有环壁11,所述环壁11与旋钮腔体1形成安装旋钮4的让位槽16;所述环壁11内对应缺口的两侧各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直角型承载部12,所述承载部12的两端与内壁11成扇形,两端设有限位部15,承载部12和限位部15围成安装槽14,所述限位部15背离缺口一端朝向安装槽14处设有抵压块13;承载模组2,设于安装槽14内,其包括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上设有安装柱24,所述安装板上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有一对限位柱26和一对固定孔27;所述安装板23底部还设有滑动件21,所述安装槽14上对应滑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动件21与滑槽滑动连接,当然所述滑动件21也可以设有两组,分别设在靠近所述两侧承载部12;电子模组3,设于安装槽14内,其包括电路板31、编码器32和按压开关33,所述电路板31对应所述安装柱24设有通孔34,电路板31对应所述固定孔27设有固定柱35,所述编码器32固定在通孔34的外周,所述按压开关33对应所述抵压块13设置,按压开关33的开关按钮靠近抵压块13;所述电子模组3套接在安装柱24上,并利用承载模组2的限位柱26调整安装位置,再用螺栓穿过固定柱35和固定孔27将电子模组3锁紧在所述承载模组2上;主齿轮5,设在电子模组3上,其底部与所述电子模组3的编码器32卡接;旋钮4,设在主齿轮上方,其包括旋钮主体41,所述旋钮主体包括圆板部411和沿着圆板外周设置的操作部412,所述圆板部411底部设有转轴42,所述转轴42内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转轴42转动连接,固定轴内设有螺孔,圆板部411底部设有内环44,所述内环44设有内齿轮;锁紧件43穿过安装柱24与所述旋钮4的固定轴螺纹连接,所述旋钮4的转轴42在安装柱24内自由转动;所述旋钮圆板部411底部的内环44和主齿轮5齿合;当然也可以在内环44和主齿轮5之间等间距分布偏心齿轮6,所述偏心齿轮6分别与主齿轮5、内环44齿合,提高旋钮的灵敏度;所述承载模组2向两侧承载部12之间延伸有支撑限位部25,所述支撑限位部25包
括延伸体251、杆体252和弹簧22,所述延伸体251分别设在两侧的两个承载部12之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3上,另一端固定所述杆体252,所述承载部12对应所述杆体252设有穿孔121,所述杆体252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穿孔121内,杆体252背离缺口的一端上套接所述弹簧22,弹簧22大于穿孔121的内径。
13.进一步,所述环壁11上等间距设有顶抵块15,所述顶抵块15小于所述旋钮圆板部411的安装高度。
1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缺口处的旋钮4的操作部412施加侧向压力,带动承载模组2背离缺口运动,所述承载模组2的杆体背离缺口的一端上的弹簧发生形变,使按压开关33的开关按钮抵触抵压块13,按压开关33断开或闭合;撤去缺口处的旋钮4的操作部412的侧向压力,弹簧恢复形变,带动承载模组2向缺口处运动,确保旋钮4复位。
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包括:旋钮腔体,其对应显示器外壳的设有缺口,旋钮的侧部外露于所述缺口;旋钮腔体内设有环壁,所述环壁与旋钮腔体形成安装旋钮的让位槽;所述环壁内对应缺口的两侧各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直角型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两端与内壁成扇形,两端设有限位部,承载部和限位部围成安装槽,所述限位部背离缺口一端朝向安装槽处设有抵压块;承载模组,设于安装槽内,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柱;电子模组,设于安装槽内,并固定在承载模组上,其包括电路板、编码器和按压开关,所述电路板对应安装柱设有通孔,所述编码器固定在通孔的外周,所述按压开关对应所述抵压块设置,按压开关的开关按钮靠近抵压块;主齿轮,设在电子模组上,其底部与所述电子模组的编码器卡接;旋钮,设在主齿轮上方,其包括旋钮主体,所述旋钮主体包括圆板部和沿着圆板外周设置的操作部,所述圆板部底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内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与转轴转动连接,固定轴内设有螺孔,圆板部底部设有内环,所述内环设有内齿轮;锁紧件穿过安装柱与所述旋钮的固定轴螺纹连接,所述旋钮的转轴在安装柱内自由转动;所述旋钮圆板部底部的内环和主齿轮齿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组向两侧承载部之间延伸有支撑限位部,所述支撑限位部包括延伸体、杆体和弹性复位件,所述延伸体分别设在两侧的两个承载部之间,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固定所述杆体,所述承载部对应所述杆体设有穿孔,所述杆体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穿孔内,杆体背离缺口的一端上套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弹簧大于穿孔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偏心齿轮,所述偏心齿轮等间距分布在所述主齿轮外周,所述偏心齿轮分别与主齿轮、内环齿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底部还设有滑动件,所述安装槽上对应滑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动件与滑槽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设有两组,分别设在靠近所述两侧承载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上等间距设有顶抵块,所述顶抵块小于所述旋钮圆板部的安装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侧按旋钮结构,其包括旋钮腔体、承载模组、电子模组、主齿轮和旋钮,承载模组、电子模组和主齿轮依次套接在承载模组的安装柱上,锁紧件穿过所述旋钮的固定轴螺纹连接,旋钮的转轴在安装柱内自由转动;旋钮圆板部底部的内环和主齿轮齿合;承载模组向旋钮腔体两侧承载部之间延伸有支撑限位部,所述支撑限位部包括延伸体、杆体和弹性复位件,所述延伸体分别设在两侧的两个承载部之间,其一端固定在安装板上,另一端固定所述杆体,承载部对应杆体设有穿孔,杆体两端分别穿设在穿孔内,杆体背离缺口的一端上套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弹簧大于穿孔的内径,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避免侧压时旋钮晃动不稳,确保按压后旋钮能够正常复位。能够正常复位。能够正常复位。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圣 林中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冠捷电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6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