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条、门和窗户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09  8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隔条、门和窗户。


背景技术:

2.目前,中空玻璃金属间隔条一般主要包含铝间隔条和不锈钢间隔条两大类,两者都是通过冷轧后焊接制成,两者制成工艺虽然类似但从节能性来看不锈钢间隔条更节能更具有优势。从制成工艺上分析,焊接是金属间隔条制成中的关键工序,目前行业内采用焊接方式较多,间隔条的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焊缝强度低、虚焊等。究其原因,第一、对缝精度稳定性差;第二、焊机稳定性不高。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目前间隔条带材的厚度大多在0.2mm至0.35mm,边缘处的毛刺及波浪纹都会影响对缝的效果,有大有小,完全不统一,从而在焊接时造成间隔条有虚焊、强度不够、焊不住的情况,带材越薄影响程度越大。其次是焊接时产生的热辐射对薄带材造成较大的波纹状变形,严重时边缘处无法焊住。上述问题在间隔条生产制作环节中较为突出,造成生产效率低、合格率低、损耗严重等问题。但从节能角度考虑,带材越薄,间隔条产品的节能效果越显著。目前带材的厚度在0.2mm至0.35mm的间隔条为市场主流规格,更薄更节能的间隔条产品因工艺问题生产受阻。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间隔条、门和窗户,其能够解决较薄的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焊接边缘变形程度较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5.一种间隔条,所述间隔条包括:
6.由板体弯折而成的间隔条主体,所述板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间隔条主体具有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包括第一段对接部分、第一延伸段和连接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对接端包括第二段对接部分、第二延伸段和连接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相焊接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弧状;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弧状。
8.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台阶状;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台阶状。
9.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横截面呈直线状;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横截面呈直线状。
10.优选地,所述板体的厚度小于等于0.15mm。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重叠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段
对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重叠处进行焊接;或,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端面相对设置并通过端面处进行焊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的宽度b的范围在0.2mm至4m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宽度b的范围在0.2mm至4mm之间。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d的范围在0.1mm至4m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d的范围在0.1mm至4mm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14.一种门,所述门包括:具有至少两片玻璃的中空玻璃;设置在相邻所述玻璃之间的如上述任一所述的间隔条。
15.一种窗户,所述窗户包括:具有至少两片玻璃的中空玻璃;设置在相邻所述玻璃之间的如上述任一所述的间隔条。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17.本技术中的间隔条可以在冷轧成型过程中,把将板体的边缘即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通过冷弯、辊压等方式,使其边缘处产生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后再通过多级冷轧使带材板体成型,之后将第一段对接部分和第二段对接部分进行对缝、焊接。由于间隔条在对接端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折弯部,该折弯部结构具有高强度的特点,其能够使得对接部分尽可能的保持较高的平直度,大幅降低其在受热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例如波浪状的形变,从而解决较薄的带材板体在焊接中受热变形致使对缝不齐、错边、搭边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消除带材板体在分切时产生波浪边的影响。综上,该申请可以使焊接边缘处保持较高的平直度,可适用于搭接和对接两种对缝方式,使焊接质量更加稳定,生产效率更高。
18.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1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隔条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第一折弯部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隔条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6为图4中第一折弯部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隔条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7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9为图7中第一折弯部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
29.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30.1、间隔条主体;11、第一对接端;111、第一段对接部分;112、第一延伸段;113、第一折弯部;12、第二对接端;121、第二段对接部分;122、第二延伸段;123、第二折弯部;13、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底壁;16、第一过渡部;17、第二过渡部;18、横向加强筋;19、纵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1.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为了能够解决较薄的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焊接边缘变形程度较大的问题,在本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间隔条,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隔条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折弯部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隔条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第一折弯部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隔条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7中第一折弯部处的尺寸标注示意图,如图1至图9所示,间隔条可以包括:由板体弯折而成的间隔条主体,板体由金属材料制成,间隔条主体具有第一对接端11和第二对接端12,第一对接端11包括第一段对接部分111、第一延伸段112和连接第一段对接部分111和第一延伸段112的第一折弯部113,第一段对接部分111和第一延伸段11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对接端12包括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第二延伸段122和连接第二段对接部分121和第二延伸段122的第二折弯部123,第二段对接部分121和第二延伸段12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段对接部分111与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相焊接连接。
34.如图1、图4和图7所示,间隔条主体由板体弯折而成,经过弯折后,间隔条主体的横截面大体可以呈一个类似或接近于矩形的筒状形状。间隔条主体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连接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底壁15、与第一侧壁13的上端相连接的
第一对接端11和与第二侧壁14的上端相连接的第二对接端12。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可以基本相平行,底壁15与第一对接端11、第二对接端12可以基本相平行。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为与中空玻璃相抵靠的侧壁,第一对接端11和第二对接端12为中空玻璃合片后边缘封胶时密封胶与间隔条的接触面。
35.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对接端11和第二对接端12的端部相焊接连接。第一对接端11可以包括第一段对接部分111、第一延伸段112和连接第一段对接部分111和第一延伸段112的第一折弯部113,第一段对接部分111和第一延伸段11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对接端12可以包括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第二延伸段122和连接第二段对接部分121和第二延伸段122的第二折弯部123,第二段对接部分121和第二延伸段122沿第一方向延伸。通过第一段对接部分111与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相焊接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对接端11和第二对接端12的端部的焊接连接。
36.如图1、图4和图7所示,板体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作为可行的,板体可以为不锈钢板,也可以采用铝板,在本技术中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制。板体优先选用不锈钢板,其具有优越的隔热性能、耐腐蚀、耐老化能力和高强度,是中空玻璃间隔条中最佳首选,同种材料相比材料越薄,热通量越小,节能效果越好。
3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图7至图9所示,第一折弯部113的横截面可以呈直线状;和/或,第二折弯部123的横截面可以呈直线状。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折弯部113的横截面可以呈弧状;和/或,第二折弯部123的横截面可以呈弧状。在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折弯部113的横截面可以呈台阶状;和/或,第二折弯部123的横截面可以呈台阶状。针对第一折弯部113和第二折弯部123的不同形状,间隔条可以通过不同的冷轧方式进行折弯。
38.当第一折弯部113或第二折弯部123的横截面呈台阶状或直线状时,如图3和图9所示,第一折弯部113或第二折弯部123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a一般可以大于等于90度,小于180度。进一步的,优选选择在大于等于90度,小于等于150度。当第一折弯部113或第二折弯部123的横截面呈弧状时,如图6所示,呈弧状的第一折弯部113或第二折弯部123与对接部分连接处的延长线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a一般可以大于等于90度,小于180度。进一步的,优选选择在大于等于90度,小于等于150度。
39.如图1至图2、图4至图5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段对接部分111与第二段对接部分121重叠贴合设置,第一段对接部分111与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的重叠处进行焊接。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第一段对接部分111与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焊接的牢固程度。
40.如图7至图8所示,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段对接部分111的端面与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的端面相对设置并通过端面处进行焊接。该焊接方式可以有效节约板体的使用量。
41.如图1、图4和图7所示,间隔条主体两侧的上端对称设置有内凹的第一过渡部16和第二过渡部17,其能够提高间隔条主体的强度,又使间隔条主体的外形更加美观。第一侧壁13通过第一过渡部16与第一对接端11相连接,第二侧壁14通过第二过渡部17与第二对接端12相连接。第一过渡部16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倾斜段,第一水平段与第一侧壁13相接,第一倾斜段连接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对接端11。第二过渡部17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倾斜段,
第二水平段与第二侧壁14相接,第二倾斜段连接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对接端12。
42.如图1、图4和图7所示,间隔条主体的底壁15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能够提高间隔条主体的强度,保证间隔条主体的性能。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18和纵向加强筋19,纵向加强筋19有对称设置在间隔条主体底壁15两侧的两个,纵向加强筋19沿间隔条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横向加强筋18垂直于纵向加强筋19设置。横向加强筋18和纵向加强筋19相配合,大大提高了间隔条主体的强度。
43.如图1、图4和图7所示,间隔条主体的底壁1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中部内凹的半圆形的弧形凹槽,形成纵向加强筋19,既提高了间隔条主体的强度,又使间隔条主体的外形更加美观。纵向加强筋19内可以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可以设置在纵向加强筋19的底部,且通气孔将间隔条主体内部与外部连通,通气孔沿纵向加强筋19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44.本技术中的间隔条可以在冷轧成型过程中,把将板体的边缘即第一对接端11和第二对接端12通过冷弯、辊压等方式,使其边缘处产生第一折弯部113和第二折弯部123,之后再通过多级冷轧使带材板体成型,之后将第一段对接部分111和第二段对接部分121进行对缝、焊接。由于间隔条在对接端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折弯部,该折弯部结构具有高强度的特点,其能够使得对接部分尽可能的保持较高的平直度,大幅降低其在受热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例如波浪状的形变,从而解决较薄的带材板体在焊接中受热变形致使对缝不齐、错边、搭边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消除带材板体在分切时产生波浪边的影响。综上,该申请可以使焊接边缘处保持较高的平直度,可适用于搭接和对接两种对缝方式,使焊接质量更加稳定,生产效率更高。
45.为了有效减轻第一段对接部分111和第二段对接部分121在焊接时受热变形以及受热变形传递至第一延伸段112和第二延伸段122进而导致受热变成的程度进一步增大,如图3、图6和图9所示,第一段对接部分111的宽度b的范围可以控制在0.2mm至4mm之间,同理,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的宽度b的范围也可以在0.2mm至4mm之间。另外,第一段对接部分111的外表面与第一延伸段112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d的范围可以控制在0.1mm至4mm之间,同理,第二段对接部分121的外表面与第二延伸段122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d的范围可以控制在0.1mm至4mm之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即在图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46.本技术可以实现板体厚度小于等于0.15mm的间隔条的高频焊,有效降低焊接后的第一段对接部分111与第二段对接部分121处的波纹状变形,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合格率,大大减小了间隔条生产过程中的损耗。
47.在本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门,门包括:具有至少两片玻璃的中空玻璃;设置在相邻玻璃之间的如上述任一的间隔条。
48.在本技术中还一种窗户,窗户包括:具有至少两片玻璃的中空玻璃;设置在相邻玻璃之间的如上述任一的间隔条。
49.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

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
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条包括:由板体弯折而成的间隔条主体,所述板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间隔条主体具有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包括第一段对接部分、第一延伸段和连接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对接端包括第二段对接部分、第二延伸段和连接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相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弧状;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台阶状;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横截面呈台阶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横截面呈直线状;和/或,所述第二折弯部的横截面呈直线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厚度小于等于0.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重叠贴合设置,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重叠处进行焊接;或,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端面相对设置并通过端面处进行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的宽度b的范围在0.2mm至4m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宽度b的范围在0.2mm至4mm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d的范围在0.1mm至4m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d的范围在0.1mm至4mm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9.一种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包括:具有至少两片玻璃的中空玻璃;设置在相邻所述玻璃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间隔条。10.一种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户包括:具有至少两片玻璃的中空玻璃;设置在相邻所述玻璃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间隔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隔条、门和窗户,其涉及中空玻璃技术领域,所述间隔条包括:由板体弯折而成的间隔条主体,所述板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间隔条主体具有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包括第一段对接部分、第一延伸段和连接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对接端包括第二段对接部分、第二延伸段和连接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对接部分与所述第二段对接部分相焊接连接。本申请能够解决较薄的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焊接边缘变形程度较大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现新 王圣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能特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7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