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3D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09  52


散热装置及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3d打印散热技术,特别是涉及散热装置及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计算机数字技术智能化的推动下3d打印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特别是fdm热熔技术,越来越受到diy爱好者的青睐。但在现有的3d打印设备在高速打印时会出现冷却散热不及时或不足,导致打印模型塌陷或外观变形,影响了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3d打印设备在高速打印时因冷却散热不及时或不足,导致打印模型塌陷或外观变形,影响了打印质量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
4.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流体驱动件、导风件、分隔件与环形体,所述导风件的内腔形成风道,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环形体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被所述分隔件分隔形成至少两个通道,所述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于所述流体驱动件,所述环形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喷嘴的安装孔,所述环形体上还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出风口,所述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安装孔通过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所述流体驱动件吹出的气流能够依次流经所述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出风口流入所述安装孔。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内设有第一分隔部与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体的不同区域,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导风件的内壁的部分区域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分隔部与所述导风件的内壁的部分区域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环形体的径向延伸。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且整体呈环形,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所述入口均位于所述导风件的同侧,且沿水平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入口的部分区域内,沿气流在所述第三通道流动方向,所述导风件的内侧壁上相对设置的两部分的间距逐渐增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气流在所述第三通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体的周向延伸并连通;或,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体的周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出风口间隔分布。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环形体的径向向内,所述出风口的高度至少在部分区域逐渐降低。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对应的所述通道的所述出口位置在竖直方向的尺寸。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件至少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
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导通,所述第一区域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且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在流动方向上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内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流体驱动件流体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二连通部流体连通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且所述第二连通部与所述导风件的延伸方向相同。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15.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还包括机架和打印喷头,所述打印喷头和所述流体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打印喷头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从所述安装孔中向下伸出。
16.有益效果:
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流体驱动件、导风件、分隔件与环形体,导风件的内腔形成风道,分隔件与环形体置于风道内,风道被分隔件分隔形成至少两个通道,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于流体驱动件,环形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喷嘴的安装孔,环形体上还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出风口,通道的出口与安装孔通过出风口流体连通,流体驱动件吹出的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入口、出口与出风口流入安装孔。本技术中通过分隔件将风道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使得风量被引导分流,然后两个通道内的气流从各自的出口流出,并经各自对应的出风口流入安装孔,从而使得两个通道内的气流从不同区域朝向喷嘴喷出,使得散热效果更好,有效解决大容量挤出时散热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模型打印质量。
1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还包括机架和打印喷头,打印喷头和流体驱动件均安装于机架上,打印喷头包括喷嘴,喷嘴从安装孔中向下伸出。该3d打印设备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剖视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仰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导风件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导风件的剖视图。
24.附图标号:100-流体驱动件;110-风扇;120-风壳;130-连通件;131-第一连通部;132-第二连通部;133-第一连接部;200-导风件;210-第一通道;220-第二通道;230-第三通道;240-第一分隔部;250-第二分隔部;260-第三区域260;270-第一区域;280-第二区域;290-第二连接部;291-连接孔;300-环形体;310-上侧壁;320-下侧壁;340-出风口;350-挡环;360-安装孔;400-打印喷头;410-机架;420-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参阅图1、图2和图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导风件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散热装置,包括流体驱动件100、导风件200、分隔件与环形体300,导风件200的内腔形成风道,分隔件与环形体300置于风道内,风道被分隔件分隔形成至少两个通道,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于流体驱动件100,环形体300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喷嘴420的安装孔360,环形体300上还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出风口340,通道的出口与安装孔360通过出风口340流体连通,流体驱动件100吹出的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入口、出口与出风口340流入安装孔360。为了便于描述,参阅说明书附图2,本技术中气流的流动方向指附图2中的左右方向,水平第一方向指的是附图2中的前后方向,竖直方向指的是附图2中的上下方向。
32.具体地,通过分隔件将风道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使得风量被引导分流,然后两个通道内的气流从各自的出口流出,并经各自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入安装孔360,从而使得两个通道内的气流从不同区域朝向喷嘴喷出,使得散热效果更好,有效解决大容量挤出时散热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模型打印质量。
33.参阅图4和图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导风件200的剖视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道内设有第一分隔部240与第二分隔部250,第一分隔部240与第二分隔部250分别连接于环形体300的不同区域,第一分隔部240与导风件200的内壁的部分区域之间形成第一通道210,第二分隔部250与导风件200的内壁的部分区域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20,第一分隔部240与第二分隔部250之间形成第三通道230,第三通道230沿环形体300的径向延伸。
34.具体地,第三通道230设于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之间,第一通道210内的气流由左向右从其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出,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中的气流分别沿环形体300前后两侧的出风口340流出,从而能够将气流分成三组,分别从环形体300上不同的三个区域导出,从而形成以喷嘴420为中心的散热区域,提高散热效果。
35.进一步地,环形体300包括劣弧和优弧,第一分隔部240和第二分隔部250分别连接于劣弧和优弧的连接处,第三通道230的出口对应劣弧,使得第三通道230的气流直接从劣弧处的出风口340流出,第一通道210内的气流从劣弧后侧的出风口340流出,第二通道220内的气流从劣弧前侧的出风口340流出,从而使得从三个区域导出的气流大致相同,进而减小喷嘴420处散热不均匀的程度。
36.继续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连通且整体呈环形,第一通道210、第二通道220和第三通道230的入口均位于导风件200的同侧,且沿水平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37.具体地,第一通道210、第二通道220和第三通道230的入口均位于导风件200的同侧,使得气流同时被分为三组,分别进入第一通道210、第二通道220和第三通道230。由于第一通道210呈环形,进入第一通道210的气流先随第一通道210的延伸方向流动至环形区域,然后会撞到第一通道210的外侧壁,使得气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部分气流能够从与环形区域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出,另外部分气流随着第一通道210的外侧壁继续流动并流动至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的连接处,使得部分气流从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的连通处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出。
38.由于第二通道220呈环形,进入第二通道220的气流先随第二通道220的延伸方向流动至环形区域,然后会撞到第二通道220的外侧壁,使得气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部分气流能够从与环形区域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出,另外部分气流随着第二通道220的外侧壁继续流动并流动至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的连接处,使得部分气流从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的连通处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出。从而使得环形体300上各种区域的出风口340均有气流流出,形成以喷嘴420为中心的散热区域,提高散热效果。
39.其中,由于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导通,则流经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的连接处的气流能够继续沿通道的延伸方向流动,能够避免与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之间的侧壁碰撞而使得气流杂乱,从而达到导流和匀风的作用,提高气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40.参阅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入口的部分区域内,沿气流在第三通道230流动方向,导风件200的内侧壁上相对设置的两部分的间距逐渐增大。
41.具体地,由于导风件200的前后侧壁的部分的间距逐渐增大,则增大了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的环形区域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减少撞到环形区域上的气流量,则减
少了从环形区域对应的出风口340处流出的气流,使得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内害还残余有足够的气流从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的连接处流出,从而使得一喷嘴420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内均有气流流出,提高散热的均匀性。
42.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气流在第三通道230流动方向,第一分隔部240和第二分隔部25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43.具体地,由于沿气流在第三通道230流动方向,第一分隔部240和第二分隔部25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则增大了劣弧,使得劣弧能够覆盖部分位于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延长方向上的出风口340,从而能够减少从第一通道210和第二通道220的延伸方向对应的出风口340的流出气流量,使得大部分气流能够通过环形区域的内壁的碰撞,从而从环形区域对应的出风口340和第一通道210与第二通道220的连接处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出,从而使得一喷嘴420为中心的环形区域内均有气流流出,提高散热的均匀性。
44.参阅图1、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340的数量为多个,出风口340沿环形体300的周向延伸,且多个出风口340间隔分布。
45.具体地,多个出风口340沿周向间隔分布,使得每个通道均有对应的出风口340,且从各个通道内的气流从各自对应的出风口340流出,从而能够形成以喷嘴420为中心的散热区域,提高散热效率。
46.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340沿环形体300的周向延伸并连通。即各个通道内的气流均从该出风口340对应的区域流出,并形成以喷嘴420为中心的散热区域,提高散热效率。
47.参阅图1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环形体300的径向向内,出风口340的高度至少在部分区域逐渐降低。
48.具体地,沿环形体300的径向向内,出风口340的部分上侧壁310和部分下侧壁320由上至下倾斜,从而通过控制上侧壁310和下侧壁320的倾斜程度,控制气流的流向,使得气流由上至下流向至喷嘴420下方模型指定的散热区域,使得其散热目的强,提高了散热效率。
49.进一步地,沿环形体300的径向向内,出风口340的全部上侧壁310和全部下侧壁320由上至下倾斜,从而对气流具有导流作用,使得气流稳定的流向喷嘴420下方模型指定的散热区域。
50.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34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对应的通道的出口在竖直方向的尺寸。
51.具体地,气流通过通道流入对应的出风口340时,由于出风口34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对应的出口位置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则气流的体积被压缩,从而提高气流的压强,使得气流的流速增加,则当高流速的气流流至喷嘴420下方模型指定的散热区域时,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52.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出风口340与通道连接处,出风口340的下侧壁320与导风件200的底壁平齐,出风口340的上侧壁310的高度低于导风件200的上壁。
53.具体地,由于出风口340的下侧壁320与导风件200的底壁平齐,则通道内下端的气流能够稳定的流入对应的出风口340。通道内上端的气流会与通道上壁与出风口340的上侧壁310连接处发生碰撞,然后气流方向发生改变,变成由上至下倾斜的方向,而出风口340为由上至下倾斜的方向,使得通道内上端的气流能够完全流入出风口340,并对该气流具有导
向作用。
54.继续参阅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340的上侧壁310和下侧壁320平行。具体地,由于出风口340的上侧壁310和下侧壁320平行,从而使得气流在沿出风口340的延伸方向流动的过程中,气压没有发生改变,从而对气流具有稳压和导流的作用,使得从出风口340流出的气流能够准确的流向喷嘴420下方模型指定的散热区域,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55.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仰视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环形体300的径向方向,安装孔360孔壁的上方沿周向设置有挡环350,喷嘴420从安装孔360向下伸出,且喷嘴420的侧壁连接于挡环350,从而避免气流向上溢出,使得从出风口340流出的气流全部向下流出,并流向至喷嘴420下方的模型,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56.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导风件200至少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区域270和第二区域280,第一区域270和第二区域280导通,第一区域27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区域28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57.具体地,第一区域270远离第二区域280的一端与流体驱动件100导通,第二区域280远离第一区域270的一端与出风口340导通,由于第一区域27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区域28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则气流在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体积能够被压缩,从而增加气流的压强,当高流速的气流流至喷嘴420下方模型指定的散热区域时,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58.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风件200还包括第三区域260,第三区域260的一端流体连通于第一区域270,另一端流体连通于第二区域280,第三区域260在流动方向上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气流在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体积能够逐渐被压缩,使得气流的流速增加的同时,能够稳定流动。
59.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区域26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的程度,远远大于导风件200的内侧壁上相对设置的两部分的间距逐渐增大的程度,即在气流的流速方向上,气流的体积整体是被压缩的。同时,第三区域26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的程度,远远大于第一分隔部240和第二分隔部25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程度,在气流的流速方向上,气流的体积整体是被压缩的。
60.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70和第二区域28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不变,且第三区域260与第一区域270和第二区域280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61.具体地,由于第三区域260与第一区域270和第二区域280的连接处均平滑过渡,从而使得通道内的气流能够平稳的经过第一区域270、第三区域260和第二区域280流至出风口340,提高了气流流动的稳定性。由于第一区域27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不变,则第一区域270能够对从流体驱动件100流入的气流起到一定程度的稳流的作用,然后经过第三区域260对气流的压缩后,第二区域280能够再次对从第三区域260的气流起到稳流的作用,从而使得气流能够在通道内稳定的流动,并从对应的出风口340准确流出。
62.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包括连通件130,连通件130内设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连通部131和第二连通部132,流体驱动件100流体连通于第一连通部131,第二连通部132流体连通于通道的入口,且第二连通部132与导风件200的延伸方向相同。
63.具体地,第二连通部132流体连通于第一区域270。当流体驱动件100位于导风件
200的延长线之外时,第一连通部131和第二连通部132之间具有夹角,流体驱动件100流入第一连通部131的气流会先撞击在第一连通部131与第二连通部132连接处的侧壁上,则流入第二连通部132的气流方向比较杂乱,由于第二连通部132与导风件200的延伸方向相同,则流入第一区域270内的气流能够继续沿着左右方向流动,从而能达到匀风和稳流的作用。由此可知,流体驱动件100相对于导风件200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
64.进一步地,第二连通部132的外壁设有第一连接部133,第一区域270的外壁设有第二连接部290,第一连接部133和第二连接部290内均设有连接孔291,通过螺钉等固定件,伸入第一连接部133和第二连接部290的连接孔291内,使得连通件130与导风件200稳定连接,从而减少气流的溢出。
65.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通部131位于第二连通部132的上端,流体驱动件100安装于连通件130的上端。
66.具体地,由于流体驱动件100安装于连通件130的上端,从而能够减小散热装置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进而能避免喷嘴420在打印过程中,因散热装置左右方向的尺寸过大,而使得散热装置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影响打印效果。
67.进一步地,连通件130为“l型”,且第一连通部131与第二连通部132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从而能够减少第一连通部131内气流与第一连通部131与第二连通部132连接处侧壁的撞击,进而降低流入第二连通部132的气流的杂乱程度。
68.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流体驱动件100包括风壳120和风扇110,风扇110容设于风壳120,第一连通部131与风壳120流通连通,风扇110用于制造冷风,通过连通通道将冷风导入通道内。
69.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通件130为“l型”,连通件130的上端为第一连通部131,下端为第二连通部132,风壳120安装于连通件130的上端,且与第一连通部131连接,第二连通部132连接于第一区域270。
70.具体地,由于风壳120安装于连通件130的上端,从而能够减小散热装置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进而能避免喷嘴420在打印过程中,因散热装置左右方向的尺寸过大,而使得散热装置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影响打印效果。
71.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通部132与导风件200的延伸方向相同。
72.具体地,风壳120的出口流入第一连通部131的气流会先撞击在第一连通部131与第二连通部132连接处的侧壁上,则流入第二连通部132的气流方向比较杂乱,由于第二连通部132与导风件200的延伸方向相同,则流入第一区域270内的气流能够继续沿着左右方向流动,从而能达到匀风和稳流的作用。
73.进一步地,第二连通部132的外壁设有第一连接部133,第一区域270的外壁设有第二连接部290,第一连接部133和第二连接部290内均设有连接孔291,通过螺钉等固定件,伸入第一连接部133和第二连接部290的连接孔291内,使得连通件130与导风件200稳定连接,从而减少气流的溢出。
74.参阅图1、图2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还包括机架410和打印喷头400,打印喷头400和流体驱动件100均安装于机架410上,打印喷头400包括喷嘴420,喷嘴420从安装孔360中向下伸出,以使散热装置能够对喷嘴420下方的模型散热。
75.具体地,风壳120安装于机架410上,由于出风口340的上侧壁310和下侧壁320由上至下倾斜,从而对气流具有导流作用,使得气流稳定的流向喷嘴420下方模型指定的散热区域,从而提高打印质量。
76.本技术中的3d打印设备中的散热装置,通过分隔件将风道分割成至三个通道,使得风量被引导分流,再聚合到环形体300上对应的不同区域的出风口340流出,从而使得气流能够从不同区域朝向喷嘴420流出,流向喷嘴420下方模型指定的散热区域,使得散热效果更好,有效解决大容量挤出时散热不足的问题,提高了3d打印设备模型打印质量。
7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驱动件、导风件、分隔件与环形体,所述导风件的内腔形成风道,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环形体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被所述分隔件分隔形成至少两个通道,所述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于所述流体驱动件,所述环形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喷嘴的安装孔,所述环形体上还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出风口,所述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安装孔通过所述出风口流体连通,所述流体驱动件吹出的气流能够依次流经所述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出风口流入所述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体的不同区域,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导风件的内壁的部分区域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分隔部与所述导风件的内壁的部分区域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环形体的径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且整体呈环绕所述安装孔的环形,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的所述入口均位于所述导风件的同侧,且沿水平第一方向依次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入口的部分区域内,沿气流在所述第三通道流动方向,所述导风件的内侧壁上相对设置的两部分的间距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气流在所述第三通道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体的周向延伸并连通;或,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体的周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出风口间隔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环形体的径向向内,所述出风口的高度至少在部分区域逐渐降低。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对应的所述通道的所述出口在竖直方向的尺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件至少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导通,所述第一区域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内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流体驱动件流体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二连通部流体连通于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且所述第二连通部与所述导风件的延伸方向相同。11.一种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还包括机架和打印喷头,所述打印喷头和所述流体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打印喷头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从所述安装孔中向下伸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3D打印设备。该散热装置包括流体驱动件、导风件、分隔件与环形体,导风件的内腔形成风道,分隔件与环形体置于风道内,风道被分隔件分隔形成至少两个通道,通道的入口流体连通于流体驱动件,环形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喷嘴的安装孔,环形体上还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出风口,通道的出口与安装孔通过出风口流体连通,流体驱动件吹出的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入口、出口与出风口流入安装孔。通过分隔件将风道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使得风量被引导分流,然后两个通道内的气流从各自的出口流出,并经各自对应的出风口流入安装孔,使得两个通道内的气流从不同区域朝向喷嘴喷出,使得散热效果更好,有效解决大容量挤出时散热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林 叶清平 吕胜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7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