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09  5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设备通风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水轮发电机磁极设计过程中,磁极线圈作为转子主要发热部件,磁极线圈的通风冷却一般需要经过专门的设计。
3.目前常规的磁极通风结构有磁极外通风,磁极内外表面通风等结构。不管是哪种通风方式,磁极外表面的风量一般由转子支架、磁轭风沟产生的风量从磁极极间自由扩散冷却磁极线圈表面。经研究,只有贴近磁极线圈表面的风并且风速达到一定的条件,磁极线圈的冷却效果才好,大部分极间风量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磁极极间尺寸受电磁方案限制,无法自由调整,因此磁极极间风速一般不可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调节由转子支架、磁轭风沟产生的风通过磁极线圈表面的风量和风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包括极间挡风板和磁极侧挡风板,极间挡风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磁极侧挡风板通过磁极围带固定在磁极线圈外侧,磁极侧挡风板与磁极线圈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极间挡风板两侧边轴向开有若干对应通风道的通风孔,转子支架、磁轭风沟产生的风量从磁极极间挡风板的通风孔进入磁极线圈外表面与磁极侧挡风板之间的通风道中。可以通过调整极间挡风板的通风孔的数量和大小调整进入磁极极间的风量,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磁极侧挡风板的轴向尺寸调整通风风速的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从磁极极间扩散的风进入预设的磁极表面通风通道,使磁极表面风速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包括极间挡风板和磁极侧挡风板,所述极间挡风板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所述磁极侧挡风板设置在极间挡风板两侧,磁极侧挡风板与磁极线圈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极间挡风板两侧边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通风道的通风孔,冷却风由极间挡风板开设的通风孔进入到通风道内。
7.所述极间挡风板的两侧板延伸至其两侧的磁极线圈的底部。
8.更进一步地,所述极间挡风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磁轭上设置有t型槽,连接件的一端装配在所述t型槽内,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极间挡风板紧固。
9.所述磁轭上设置有磁轭导风带,相邻两磁轭导风带之间形成磁轭极间通风通道。
10.所述极间挡风板装配在所述磁轭极间通风通道的出风口处。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磁极侧挡风板通过磁极围带固定在磁极线圈外侧。
12.所述磁极围带利用磁极冲片叠装出的止口固定在磁极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14.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极间挡风板的通风孔的数量和大小调整进入磁极极间的风量,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磁极侧挡风板的轴向尺寸调整通风风速的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从磁极极间扩散的风进入预设的磁极表面通风通道,使磁极表面风速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特别对于磁极线圈中部温度较高部位的冷却效果更佳,可使磁极线圈整个轴向位置的温度更佳均匀。
15.2、本实用新型的极间挡风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其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拆装方便,方便更换极间挡风板,同时该装配结构可保障极间挡风板的安装稳定性。
16.3、本实用新型将极间挡风板设置在磁轭极间通风通道(磁轭风沟)的出风口出,这样的设置,便于对转子支架、磁轭风沟产生的风通过磁极线圈外表面的风量和风速的控制。
17.4、本实用新型中磁极侧挡风板通过磁极围带固定,磁极围带通过磁极冲片叠装出的止口固定,固定结构简单,且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极间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极件通风结构装配在磁极线圈中部的安装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极间挡风板,2、磁极侧挡风板,3、磁极,4、磁极线圈,5、通风道,6、通风孔,7、连接件,8、t型槽,9、螺钉,10、磁轭,11、磁轭导风带,12、通风通道,13、磁极围带,14、磁极冲片,15、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进一步详细地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包括极间挡风板1和磁极侧挡风板2,所述极间挡风板1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设置在极间挡风板1两侧,磁极侧挡风板2与磁极线圈4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5;极间挡风板1两侧边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孔6,冷却风由极间挡风板1开设的通风孔6进入到通风道5内。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极间挡风板1的通风孔6的数量和大小调整进入磁极极间的风量,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磁极侧挡风板2的轴向尺寸调整通风风速的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从磁极极间扩散的风进入预设的磁极表面通风通道12,使磁极表面风速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特别对于磁极线圈4中部温度较高部位的冷却效果更佳,可是磁极线圈4整个轴向位置的温度更佳均匀。
24.实施例2
25.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包括极间挡风板1和磁极侧挡风板2,所述极间挡风板1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设置在极间挡风板1两侧,磁极侧挡风板2与磁极线圈4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5;极间挡风板1两侧边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孔6,冷却风由极间挡风板1开设的通风孔6进入到通风道5内。所述极间挡风板1的两侧板延伸至其两侧的磁极线圈4的底部。使得极间挡风板1两侧边开设的通风孔6尽可能靠近磁极线圈4外表面,使得通过通风孔6进入到通风道5内的冷却风尽可能贴近磁极线圈4外表面,进而提高其冷却效果。
26.实施例3
27.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包括极间挡风板1和磁极侧挡风板2,所述极间挡风板1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设置在极间挡风板1两侧,磁极侧挡风板2与磁极线圈4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5;极间挡风板1两侧边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孔6,冷却风由极间挡风板1开设的通风孔6进入到通风道5内。所述极间挡风板1的两侧板延伸至其两侧的磁极线圈4的底部。所述极间挡风板1通过连接件7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磁轭10上设置有t型槽8,连接件7的一端装配在所述t型槽8内,连接件7的另一端通过螺钉9与极间挡风板1紧固。其装配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拆装方便,方便更换极间挡风板1,同时该装配结构可保障极间挡风板1的安装稳定性。
28.实施例4
29.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
30.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包括极间挡风板1和磁极侧挡风板2,所述极间挡风板1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设置在极间挡风板1两侧,磁极侧挡风板2与磁极线圈4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5;极间挡风板1两侧边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孔6,冷却风由极间挡风板1开设的通风孔6进入到通风道5内。所述极间挡风板1的两侧板延伸至其两侧的磁极线圈4的底部。所述极间挡风板1通过连接件7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磁轭10上设置有t型槽8,连接件7的一端装配在所述t型槽8内,连接件7的另一端通过螺钉9与极间挡风板1紧固。磁轭10上设置有磁轭导风带11,相邻两磁轭导风带11之间形成磁轭10极间通风通道12。极间挡风板1装配在所述磁轭10极间通风通道12的出风口处。在本实施例中,将极间挡风板1设置在磁轭10极间通风通道12(磁轭10风沟)的出风口出,这样的设置,便于对转子支架、磁轭10风沟产生的风通过磁极线圈4外表面的风量和风速的控制。
31.实施例5
32.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包括极间挡风板1和磁极侧挡风板2,所述极间挡风板1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设置在极间挡风板1两侧,磁极侧挡风板2与磁极线圈4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5;极间挡风板1两侧边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孔6,冷却风由极间挡风板1开设的通风孔6进入到通风道5内。所述极间挡风板1的两侧板延伸至其两侧的磁极线圈4的底部。更进一步地,所述极间挡风板1通过连接件7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磁轭10上设置有t型槽8,连接件7的一端装配在所述t型
槽8内,连接件7的另一端通过螺钉9与极间挡风板1紧固。所述磁轭10上设置有磁轭导风带11,相邻两磁轭导风带11之间形成磁轭10极间通风通道12。所述极间挡风板1装配在所述磁轭10极间通风通道12的出风口处。
33.如图1所示,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通过磁极围带13固定在磁极线圈4外侧。所述磁极围带13利用磁极冲片14叠装出的止口15固定在磁极上。
34.如图2所示,将上述通风结构装配在磁极线圈4中部区域。由于磁极线圈4中部区域温度较高,将通风结构装配在该区域后,冷却效果更佳,可使磁极线圈4整个轴向位置的温度更佳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间挡风板(1)和磁极侧挡风板(2),所述极间挡风板(1)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设置在极间挡风板(1)两侧,磁极侧挡风板(2)与磁极线圈(4)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5);极间挡风板(1)两侧边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孔(6),冷却风由极间挡风板(1)开设的通风孔(6)进入到通风道(5)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间挡风板(1)的两侧板延伸至其两侧的磁极线圈(4)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间挡风板(1)通过连接件(7)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磁轭(10)上设置有t型槽(8),连接件(7)的一端装配在所述t型槽(8)内,连接件(7)的另一端通过螺钉(9)与极间挡风板(1)紧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10)上设置有磁轭导风带(11),相邻两磁轭导风带(11)之间形成磁轭(10)极间通风通道(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间挡风板(1)装配在所述磁轭(10)极间通风通道(12)的出风口处。6.如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侧挡风板(2)通过磁极围带(13)固定在磁极线圈(4)外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围带(13)利用磁极冲片(14)叠装出的止口(15)固定在磁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磁极冷却效果的磁极间通风结构,涉及发电设备通风冷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极间挡风板和磁极侧挡风板,极间挡风板固定装配于相邻两磁极之间;磁极侧挡风板固定在磁极线圈外侧,磁极侧挡风板与磁极线圈外表面之间形成通风道,极间挡风板两侧边轴向开有若干对应通风道的通风孔,冷却风从磁极极间挡风板的通风孔进入磁通风道中。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极间挡风板的通风孔的数量和大小调整进入磁极极间的风量,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磁极侧挡风板的轴向尺寸调整通风风速的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从磁极极间扩散的风进入预设的磁极表面通风通道,使磁极表面风速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风速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风速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朱忠英 梁宇强 刘健俊 王勇 沈少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57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