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水织机的尾纱绞纱装置。
背景技术:2.喷水织机在织布过程中会将尾端剪断的单根废丝通过缠绕技术将其不断带走,目前废边丝缠绕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皮带轮带动缠绕管a旋转,让众多单根废丝缠绕在一起绞成一根后不断被移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废边丝堆积或扯断的情况,这时需重新将废边丝交替穿过缠绕板b上的三个孔后再从缠绕管a尾端出口引出,由于缠绕管a停机时在圆周方向上位置随机的,为便于将废丝依次穿过三个孔,工人需反复旋转缠绕管a,因此穿废丝不便,花费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的尾纱绞纱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水织机的尾纱绞纱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沿轴线贯穿的缠绕管,所述缠绕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所述缠绕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缠绕片,所述缠绕片的中部设有扭曲部,所述缠绕管中插入有穿丝胶棒,所述穿丝胶棒的一端设有用于勾丝的沟槽。
5.优选的,所述缠绕片采用长条形金属片在中部扭转180
°
制成。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穿丝胶棒穿过缠绕管伸至前端勾住废丝,再将废丝牵拉至缠绕管的尾端,因此穿丝十分的方便;在缠绕管中设置扭曲的缠绕片,废丝从扭曲部与缠绕管之间的间隙穿过时形态也被扭转,因此缠绕片可以增加对废丝的约束力以便绞纱,同时又可以确保阻力不会过大,降低被扯断概率,减少穿废丝的频率。
附图说明
7.图1为现有技术的搅纱装置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缠绕管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缠绕片的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固定座;2、皮带轮;3、穿丝胶棒;4、沟槽;5、缠绕管;6、缠绕片;7、扭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3.请参阅图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喷水织机的尾纱绞纱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固定座1,固定座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沿轴线贯穿的缠绕管5,缠绕管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2,用电机通过皮带轮2可以驱动缠绕管5旋转。
14.缠绕管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缠绕片6,缠绕片6采用长条形金属片在中部扭转180
°
制成,缠绕片6的中部设有扭曲部7,缠绕管5中插入有穿丝胶棒3,穿丝胶棒3的一端设有用于勾丝的沟槽4,当废丝被扯断后,采用穿丝胶棒3从前端勾住废丝,然后牵拉废丝穿出缠绕管5,正常绞纱时穿丝胶棒3置于外部,废丝从扭曲部7与缠绕管5之间的间隙穿过,废丝的形态也被扭转,增加对废丝的约束力,缠绕管5旋转时可以将从中穿过的废丝绞成一根。
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1.一种喷水织机的尾纱绞纱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沿轴线贯穿的缠绕管(5),所述缠绕管(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管(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缠绕片(6),所述缠绕片(6)的中部设有扭曲部(7),所述缠绕管(5)中插入有穿丝胶棒(3),所述穿丝胶棒(3)的一端设有用于勾丝的沟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尾纱绞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片(6)采用长条形金属片在中部扭转180
°
制成。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的尾纱绞纱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沿轴线贯穿的缠绕管,所述缠绕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皮带轮,所述缠绕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缠绕片,所述缠绕片的中部设有扭曲部,所述缠绕管中插入有穿丝胶棒,所述穿丝胶棒的一端设有用于勾丝的沟槽。利用穿丝胶棒穿过缠绕管伸至前端勾住废丝,再将废丝牵拉至缠绕管的尾端,因此穿丝十分的方便;在缠绕管中设置扭曲的缠绕片,废丝从扭曲部与缠绕管之间的间隙穿过时形态也被扭转,因此缠绕片可以增加对废丝的约束力以便绞纱,同时又可以确保阻力不会过大,降低被扯断概率,减少穿废丝的频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孟林 郑坚兵 彭永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科趣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