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门,具体是一种巷道风门。
背景技术:2.风门是矿井通风的重要基础设施,担负着稳定井通风系统、控制风流短路、保证生产系统各用风有效风量的重要任务,如果矿井使用的风门的密封性能不好,漏风严重,就可能造成采掘工作面等用风地点出现微风、无风,不能有效的稀释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甚至会造成风流短路,其结果必然是通风系统紊乱、作业区域微风和无风。
3.矿内的大巷机车时常会碰撞到风门,然而现有的风门通常缺乏防护结构,容易受大巷机车的碰撞而造成损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巷道风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巷道风门,包括门框,所述门框的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风门,两个所述风门的前方均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与对应的风门之间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弹簧缓冲机构,所述第一弹簧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弹簧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风门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滑动套接于第一套筒的内侧,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伸至第二套筒的外部后与竖板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第二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门的前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缓冲机构,所述第二弹簧缓冲机构包括滑块、第二弹簧和铰接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贯穿滑动套设于滑杆的外侧,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滑块的前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与竖板的后侧壁铰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滑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风门的一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所述风门通过铰链与门框铰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的后侧壁与风门的前侧壁滑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板的前侧由左至右等距离设置有若干个橡胶缓冲机构,所述橡胶缓冲机构包括软橡胶块、安装板、螺钉和螺纹孔,所述安装板的后侧壁与竖板的前侧壁贴合,所述软橡胶块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前侧壁上,所述螺钉和螺纹孔均设置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螺钉的一端分别贯穿连接于竖板的上部和下部,两个所述螺纹孔开设于竖板的前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钉的一端伸入至对应的螺纹孔内后与其
螺纹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软橡胶块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并且冲击力会冲击竖板,竖板对第一弹簧缓冲机构中的第二套筒进行挤压,使第二套筒向第一套筒内收缩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第一弹簧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竖板对第二弹簧缓冲机构中的铰接杆进行挤压,使铰接杆带动滑块沿着滑杆进行滑动,滑块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弹簧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使得风门承受的碰撞冲击力大大减弱,进而降低了碰撞冲击力对风门造成损坏的风险。
14.2、通过转动螺钉使其与螺纹孔分离,进而将软橡胶块将安装板从竖板的前侧拆卸下来,进而便于对局部被损坏的橡胶缓冲机构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15.图1为巷道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巷道风门中的局部剖视图。
17.图3为巷道风门中的局部侧视图。
18.图中所示:门框1、风门2、铰链3、橡胶缓冲机构4、软橡胶块401、安装板402、螺钉 403、螺纹孔404、竖板5、第一弹簧缓冲机构6、第一套筒601、第一弹簧602、第二套筒603、固定块7、第二弹簧缓冲机构8、滑块801、第二弹簧802、铰接杆803、滑杆9。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巷道风门,包括门框1,所述门框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风门2,两个所述风门2的一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3,所述风门2 通过铰链3与门框1铰接,两个所述风门2的前方均设置有竖板5,所述竖板5与对应的风门2之间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弹簧缓冲机构6,所述第一弹簧缓冲机构6包括第一套筒601、第一弹簧602和第二套筒603,所述第一套筒601的一端与风门2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603滑动套接于第一套筒601的内侧,所述第二套筒603的一端伸至第二套筒603的外部后与竖板5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02套设于第一套筒601和第二套筒603的内侧,所述第一弹簧602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02的另一端第二套筒60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门2的前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7,两个所述固定块7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滑杆9,所述滑杆9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缓冲机构8,所述第二弹簧缓冲机构8包括滑块801、第二弹簧802和铰接杆 803,所述滑块801贯穿滑动套设于滑杆9的外侧,所述滑块801的后侧壁与风门2的前侧壁滑动连接,所述铰接杆803的一端与滑块801的前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803的另一端与竖板5的后侧壁铰接,所述第二弹簧802套设于滑杆9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802的一端与滑块80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02的另一端与固定块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板5的前侧由左至右等距离设置有若干个橡胶缓冲机构4,所述橡胶缓冲机构4包括软橡胶块401、安装板402、螺钉403和螺纹孔404,所述安
装板402的后侧壁与竖板5 的前侧壁贴合,所述软橡胶块40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402的前侧壁上,所述螺钉403和螺纹孔404均设置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螺钉403的一端分别贯穿连接于竖板5 的上部和下部,两个所述螺纹孔404开设于竖板5的前侧,所述螺钉403的一端伸入至对应的螺纹孔404内后与其螺纹连接。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2.当大巷机车碰撞向风门2时,首先与软橡胶块401接触,通过软橡胶块401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并且冲击力会冲击竖板5,竖板5对第一弹簧缓冲机构6中的第二套筒603 进行挤压,使第二套筒603向第一套筒601内收缩对第一弹簧602进行压缩,第一弹簧602 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竖板5对第二弹簧缓冲机构8中的铰接杆803进行挤压,使铰接杆803带动滑块801沿着滑杆9进行滑动,滑块801对第二弹簧802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弹簧802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使得风门2承受的碰撞冲击力大大减弱,进而降低了碰撞冲击力对风门2造成损坏的风险,其中大巷机车碰撞时,首先是与橡胶缓冲机构4中的软橡胶块401直接接触,软橡胶块401最容易被擦伤损坏,当部分橡胶缓冲机构4被损坏要更换时,通过转动螺钉403使其与螺纹孔404分离,进而将软橡胶块401将安装板402从竖板5的前侧拆卸下来,进而便于对局部被损坏的橡胶缓冲机构4进行更换。
2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巷道风门,包括门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风门(2),两个所述风门(2)的前方均设置有竖板(5),所述竖板(5)与对应的风门(2)之间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弹簧缓冲机构(6),所述第一弹簧缓冲机构(6)包括第一套筒(601)、第一弹簧(602)和第二套筒(603),所述第一套筒(601)的一端与风门(2)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603)滑动套接于第一套筒(601)的内侧,所述第二套筒(603)的一端伸至第二套筒(603)的外部后与竖板(5)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02)套设于第一套筒(601)和第二套筒(603)的内侧,所述第一弹簧(602)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02)的另一端第二套筒(60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门(2)的前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7),两个所述固定块(7)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滑杆(9),所述滑杆(9)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弹簧缓冲机构(8),所述第二弹簧缓冲机构(8)包括滑块(801)、第二弹簧(802)和铰接杆(8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801)贯穿滑动套设于滑杆(9)的外侧,所述铰接杆(803)的一端与滑块(801)的前侧壁铰接,所述铰接杆(803)的另一端与竖板(5)的后侧壁铰接,所述第二弹簧(802)套设于滑杆(9)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802)的一端与滑块(80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02)的另一端与固定块(7)的侧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风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风门(2)的一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铰链(3),所述风门(2)通过铰链(3)与门框(1)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801)的后侧壁与风门(2)的前侧壁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5)的前侧由左至右等距离设置有若干个橡胶缓冲机构(4),所述橡胶缓冲机构(4)包括软橡胶块(401)、安装板(402)、螺钉(403)和螺纹孔(404),所述安装板(402)的后侧壁与竖板(5)的前侧壁贴合,所述软橡胶块(40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402)的前侧壁上,所述螺钉(403)和螺纹孔(404)均设置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螺钉(403)的一端分别贯穿连接于竖板(5)的上部和下部,两个所述螺纹孔(404)开设于竖板(5)的前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巷道风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403)的一端伸入至对应的螺纹孔(404)内后与其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巷道风门,包括风门、铰链、橡胶缓冲机构、第一弹簧缓冲机构和第二弹簧缓冲机构,通过软橡胶块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并且冲击力会冲击竖板,竖板对第一弹簧缓冲机构中的第二套筒进行挤压,使第二套筒向第一套筒内收缩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第一弹簧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竖板对第二弹簧缓冲机构中的铰接杆进行挤压,使铰接杆带动滑块沿着滑杆进行滑动,滑块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弹簧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使得风门承受的碰撞冲击力大大减弱,进而降低了碰撞冲击力对风门造成损坏的风险,通过转动螺钉使其与螺纹孔分离,进而将软橡胶块将安装板从竖板的前侧拆卸下来,进而便于对局部被损坏的橡胶缓冲机构进行更换。构进行更换。构进行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辉 方召 王彬 石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国辉
技术研发日:2021.12.1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