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15  11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劲性结构即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的中心增加钢结构,在结构柱截面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结构刚度和强度。近年来,劲性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也由于钢结构的使用,造成在梁柱节点处钢筋连接施工的困难。
3.当前,混凝土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主要采用以下方式,一种是在钢结构柱的腹板开孔,混凝土框架梁钢筋位置位于钢柱腹板时,可从腹板上开孔,钢筋从孔中穿过锚入柱的另一侧。但是,结构设计规定,钢结构的开孔面积不得大于25%,尤其对于箱型钢柱上开孔,设计单位只同意在x、y方向上各准许开两个孔。限制了开孔的数量和尺寸,由于框架梁配筋较多,开孔无法保证全部钢筋的通过。另一种是将钢筋弯锚与钢柱焊接,钢筋弯折可现场加工,精度要求低,可根据现场的施工偏差对钢筋位置进行调整。缺点是焊接工作面通常在平台以下,对焊接施工和质量验收造成困难。同时,劲性柱内钢结构到混凝土面较薄(一般为200-250mm),会导致柱内钢筋过密,浇筑混凝土时容易产生蜂窝、空洞等质量缺陷。特别是复杂型钢梁柱节点,遇到多层梁钢筋同时与劲性柱连接,如混凝土框架梁上部、下部纵向钢筋为2排及以上,或单排钢筋6根及以上时,现场操作面间隙狭窄、施工难度大、钢筋连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解决现有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方式施工难度大,连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搭板和连接套筒,所述连接搭板横向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的外侧,并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对应设置,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与连接搭板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筒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筒的数量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套筒与下部纵向钢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部纵向钢筋插入连接套筒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搭板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搭板在钢结构劲性柱制作时根据上部纵向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相对位置焊接到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搭板上设置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连接搭板以及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均焊接连接;所述加强肋为多个,多个所述的加强肋与上部纵向钢筋错开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单排设置时,所述连接搭板的上表面与
上部纵向钢筋下表面对齐,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与连接搭板的上表面搭接焊接;所述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双排设置时,所述连接搭板位于两排上部纵向钢筋之间,所述上部纵向钢筋的上排与连接搭板的上表面搭接焊接;所述上部纵向钢筋的下排与连接搭板的下表面搭接焊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与连接搭板的焊接长度大于等于5d,d为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筒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筒在钢结构劲性柱制作时根据下部纵向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相对位置焊接到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筒为直螺纹套筒,所述下部纵向钢筋的钢筋丝头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在劲性柱腹板的上部设置连接搭板对应连接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下部设置连接套筒对应连接砼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提高复杂型钢梁柱节点钢筋连接的可操作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结构安全,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1-1剖视图;
15.图3为图2的2-2剖视图。
16.图中:
17.1、钢结构劲性柱;2、砼框架梁;3、上部纵向钢筋;4、连接搭板;5、加强肋;6、下部纵向钢筋;7、连接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请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搭板4和连接套筒7,连接搭板4横向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1的腹板的外侧,并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2的上部纵向钢筋3对应设置,上部纵向钢筋3与连接搭板4焊接连接;连接套筒7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1的腹板的外侧,连接套筒7的数量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2的下部纵向钢筋6的数量一致,连接套筒7与下部纵向钢筋6一一对应设置;下部纵向钢筋6插入连接套筒7固定连接。
21.具体地,连接搭板4与钢结构劲性柱1的腹板焊接连接,连接搭板4在钢结构劲性柱1制作时根据上部纵向钢筋3与钢结构劲性柱1的相对位置焊接到钢结构劲性柱1的腹板。保证连接搭板4与钢结构劲性柱1连接的可靠性,减少现场焊接操作。
22.优选地,连接搭板4上设置有加强肋5,加强肋5与连接搭板4以及钢结构劲性柱1的腹板均焊接连接;加强肋5为多个,多个的加强肋5与上部纵向钢筋3错开设置。
23.具体地,砼框架梁2的上部纵向钢筋3单排设置时,连接搭板4的上表面与上部纵向
钢筋3下表面对齐,上部纵向钢筋3与连接搭板4的上表面搭接焊接;砼框架梁2的上部纵向钢筋3双排设置时,连接搭板4位于两排上部纵向钢筋3之间,上部纵向钢筋3的上排与连接搭板4的上表面搭接焊接;上部纵向钢筋3的下排与连接搭板4的下表面搭接焊接。
24.具体地,上部纵向钢筋3与连接搭板4的焊接长度大于等于5d,d为上部纵向钢筋3的直径。
25.具体地,连接套筒7与钢结构劲性柱1的腹板焊接连接,连接套筒7在钢结构劲性柱1制作时根据下部纵向钢筋6与钢结构劲性柱1的相对位置焊接到钢结构劲性柱1的腹板。保证连接套筒7与钢结构劲性柱1连接的可靠性,减少现场焊接操作。
26.优选地,连接套筒7为直螺纹套筒,下部纵向钢筋6的钢筋丝头与连接套筒7螺纹连接。减少现场的焊接操作。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在实际使用时:
28.连接搭板4连接过程如下:
29.定位:根据砼框架梁2的宽度及砼框架梁2的配筋,进行计算机模拟排布三维放样,根据上部纵向钢筋3的位置,确定连接搭板4在钢结构劲性柱1上的准确位置。x、y方向连接搭板4标高应相差一个主筋直径。
30.连接搭板4焊接:根据施工图纸,在钢结构劲性柱1腹板上放线焊接连接搭板4,连接搭板4上下竖向设置20mm厚的加劲肋5,间距200mm。连接搭板4与钢结构劲性柱1之间的焊缝为ⅰ级焊缝,出厂前做好焊缝探伤检测。连接搭板4长度为5d+20mm,d为上部纵向钢筋3的直径。对使用的连接搭板4及焊缝质量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1.上部纵向钢筋3的连接:砼框架梁2钢筋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先绑扎成钢筋骨架,在近节点区域3道箍筋提前穿好,暂不绑扎;将绑扎好的梁钢筋骨架沉入梁模板中,可贯通的钢筋绕行劲性柱,需要与连接搭板4焊接的上部纵向钢筋3同时与连接搭板4紧贴对位;贴合长度大于等于5d;连接搭板4与上部纵向钢筋3对位后,先点焊固定,再在上部纵向钢筋3两侧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焊缝宽度不小于0.6d,焊缝高度不小于0.35d。上部纵向钢筋3较多时,如果中间部位的上部纵向钢筋3双面焊接有难度,可提前加长连接搭板4宽度10d,改为单面焊。
32.连接套筒7连接过程如下:
33.选型:选用与下部纵向钢筋6直径相匹配的连接套筒7,以φ25钢筋为例,采用可焊型套筒z25,套筒直径44mm,套筒长度38mm,倒角尺寸5mm,倒角底径35mm,丝牙深度38mm。焊条、焊剂:手工焊焊条选用e5015,保护焊焊丝选用er50-3。
34.定位:根据计算机模拟三维排布图中下部纵向钢筋6的位置,确定连接套筒7在钢结构劲性柱1上的准确位置。
35.基层处理:套筒焊接坡口及两侧30-50mm范围内彻底清除氧化皮、熔渣、锈班、油渍、灰尘、水份等杂质。
36.焊接:总体按照先中间后两侧的顺序进行。焊接高度6mm,焊接尺寸6.0*45
°
,焊缝间隙2mm。焊接时应对称焊接2点,连接套筒7与钢结构劲性柱1之间的间隙约2mm,先用手工电弧焊固定连接套筒7,然后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对连接套筒7进行焊接。沿连接套筒7倒角进行施焊一周,焊缝h=6mm。焊接完成后对焊缝逐个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保证焊接质量。
37.下部纵向钢筋6的钢筋连接:摘去套在下部纵向钢筋6丝头上的钢筋保护帽;将合
格的丝头拧入连接套筒7。丝头的有效螺纹长度允许误差为+2p(p为螺距),以φ25钢筋为例,丝头有效长度33mm,牙数11个,螺距3mm。使用力矩板手将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顶紧,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得大于2p。φ25钢筋拧紧力矩不应小于250n
·
m。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在钢结构劲性柱1腹板的上部设置连接搭板4对应连接砼框架梁2的上部纵向钢筋3,下部设置连接套筒7对应连接砼框架梁2的下部纵向钢筋6,连接搭板4与连接套筒7在钢结构劲性柱1制作时预先焊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复杂型钢梁柱节点钢筋连接的可操作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结构安全,节约施工成本。
3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搭板和连接套筒,所述连接搭板横向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的外侧,并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对应设置,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与连接搭板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筒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筒的数量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套筒与下部纵向钢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部纵向钢筋插入连接套筒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搭板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搭板在钢结构劲性柱制作时根据上部纵向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相对位置焊接到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搭板上设置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与连接搭板以及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均焊接连接;所述加强肋为多个,多个所述的加强肋与上部纵向钢筋错开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单排设置时,所述连接搭板的上表面与上部纵向钢筋下表面对齐,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与连接搭板的上表面搭接焊接;所述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双排设置时,所述连接搭板位于两排上部纵向钢筋之间,所述上部纵向钢筋的上排与连接搭板的上表面搭接焊接;所述上部纵向钢筋的下排与连接搭板的下表面搭接焊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与连接搭板的焊接长度大于等于5d,d为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筒在钢结构劲性柱制作时根据下部纵向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相对位置焊接到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为直螺纹套筒,所述下部纵向钢筋的钢筋丝头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砼框架梁钢筋与钢结构劲性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搭板和连接套筒,所述连接搭板横向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的外侧,并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对应设置,所述上部纵向钢筋与连接搭板焊接连接;所述连接套筒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柱的腹板的外侧,所述连接套筒的数量与需要连接的砼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套筒与下部纵向钢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下部纵向钢筋插入连接套筒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劲性柱腹板的上部设置连接搭板对应连接砼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下部设置连接套筒对应连接砼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提高复杂型钢梁柱节点钢筋连接的可操作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结构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丁竞宜 张毅 孔繁濛 周莳备 候意彬 张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0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