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通道均温板。
背景技术:2.均温板是一种散热装置,现有的均温板结构主要包括中空板体,设于该板体内的毛细组织,以及与该板体内部相连通的封管,该中空板体由分离的两个盖板所构成,这两个盖板的外周缘为封合边,以及这两个盖板相互盖合,并在这两个盖板的内壁面上结合毛细组织后,再将该封合边予以封闭,令取封管插置于这两个盖板的注入口上,即可在该封管处进行工作流体的注入以及抽气等作业。
3.均温板与热源例如发热的电子元件接触后,中空腔内的工作流体便会由液体转换为气体并往上盖板方向传递,最后藉由上盖板外侧的散热装置例如鳍片而传递出去,此时工作介质会转换回液体而回流到下盖板,重新开始下一次的循环。
4.不过,现有的均温板,其上板跟下板在封边时,容易因为焊料向外溢出而影响到产品的外观,或是向内渗透到作用腔内而影响到均温版的正常运作。且均温板内部经常处于热胀冷缩的变化,需要均温板整体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大的抗压性能,因此,现有的均温板仍有很大可以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均温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多通道均温板,包括由上板和下板组成的板体,所述上板和下板由整片合金弯折形成,上板和下板的接缝处焊接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设有n个隔条,该隔条将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空间分割形成n+1个作用通道,作用通道内设有内翅片;上板的两端分别与下板的两端接合形成接合部,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
8.优选地,n=1,2,3
……
10。
9.优选地,所述作用通道内设有工作流体。
10.优选地,所述内翅片沿其轴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扰流槽。
11.优选地,所述内翅片沿其纵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二扰流槽。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扰流槽上设有开窗。
13.优选地,所述内翅片沿其轴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三扰流槽,所述第三扰流槽沿其纵向呈波浪型设置。
14.优选地,所述作用通道的长度为20-1800mm,宽度为4-500mm。
15.优选地,所述接合部由上板和下板的端部贴合呈板状,所述接合部与上板或下板同一平面或与均温板轴向的中心线重合。
16.优选地,所述接合部由上板和下板的端部贴合呈板状,且下板的端部长于上板端部,下板的端部与上板端部贴合后向内弯折覆盖在上板的上表面。
17.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现有的均温板如图9所示,由两块合金片体盖合形成,发热源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均温板的底板(热端或蒸发端),均温板内部的冷凝液会迅速吸收这些热量并转化为蒸气,从而带走大量的热能。由于水蒸气的潜热性,均热板的热蒸汽会由高压区扩散到低压区(冷凝端),当蒸汽接触温度较低的内壁时会迅速凝结为液体并释放热能。最后,这些液体会利用海绵铜的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最终形成一个水气并存的双相循环系统。在长期的工作过程热胀冷缩变化后,在接合处容易出现缝隙,造成工作流体泄漏、板体变形等问题。本发明的均温板由一块片体弯折而成(如图1),接合部可由上板和下板的两端分别贴合后焊接密封,或者使下板稍长的端部与上板贴合后,末端未贴合的部分向内弯折包裹住上板后再进行焊接,使得接合部有良好的的密封性,在作用通道内的流体或蒸汽不易自接合部的贴合处逸出,产品工艺的合格率高,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19.2、本发明通过设置隔条将板体内部空腔分割形成2个或2个以上的作用通道,相对于现有内部无隔条结构的均温板来说,隔条不仅起到间隔作用,还充当了加强筋,在基本不影响导热效率的前提下,相比传统结构,本发明受重力影响更小,使均温板整体强度更高,更加牢固,抗压性能更好,不易变形。
20.3、本发明的均温板内设有内翅片,在使用时,下板或上板吸收热量,使作用通道内的工作流体吸热产生蒸汽,蒸汽经过内翅片进行换热,内翅片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能及时对热点进行均温。蒸汽穿过内翅片得到初步降温后,与板体另一侧的板子进行换热降温,该板子再通过外部的散热鳍片等将热量快速地散发到外界。蒸汽得到第二次降温,冷凝成液体,然后进行下一次散热,如此循环可实现冷却功能。且由于作用通道内设置了内翅片,强化了热交换效率,弥补了隔条占据空间降低的导热效率。蒸汽的热量不易传导至回流的冷凝液体中,还可起到支撑作用,降低蒸汽的动能,避免蒸汽对板体冲击性过大,提高板体的抗压和抗变形能力,避免板体出现变形导致泄露、震动等问题,延长均温板的使用寿命。
21.4、本发明与同尺寸的传统均温板相比,生产成本下降至少25%,合格率上升5-20%,生产周期缩短30-50%。
2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通道均温板换热效率高,抗压和抗变形性能好,可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整体密封性好,能够有效提高热传递效率,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范围广,便于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均温板的加工过程结构变化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内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内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内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500mm。
46.各实施例均温板的工作原理相同,以图1为例,图1中a、b、c依次为均温板加工时三个阶段变化过程,图1中a为焊接好的板体,已安装隔条8,板体两端未焊接封闭的状态,然后将其中一端贴合,焊接密封,板体从a状态变为b状态,再从未封闭端放入第一内翅片4,注入工作流体,后续进行除气、钎焊另一个接合部,板体从b状态变为c状态,使均温板整体完成密封,即可投入使用。
47.此外,还可在本发明的表面进行打孔,提高散热面积,打孔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十字形孔(如图8),八字形打孔、平行的单排孔/双排孔等。
48.产品性能分析
49.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性能效果,使用传统产品(图9)与本发明的产品进行热阻和不同倾斜角度下温差的对比。“双通道”指实施例1结构的产品,“三通道”指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隔条8,“四通道”以此类推。
50.倾斜角度温差试验的加热功率均为400w,“打点双通道”指在“双通道”产品的基础上,在表面进行打点。“打点三通道”类推。
51.表1热阻比较
[0052][0053][0054]
表2温差比较
[0055][0056]
如表1、表2所示,本发明的热阻比传统产品较小,且随着通道数的增加,热阻和温差逐渐变小。由于本发明相较传统均温板来说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下降幅度较大,合格率上升幅度大(生产成本下降至少25%,合格率上升5-20%,生产周期缩短30-50%),综合考虑热阻、温差的减少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005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多通道均温板,包括由上板和下板组成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下板由整片合金弯折形成,上板和下板的接缝处焊接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设有n个隔条,该隔条将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空间分割形成n+1个作用通道,作用通道内设有内翅片;上板的两端分别与下板的两端接合形成接合部,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通道内设有工作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翅片沿其轴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扰流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翅片沿其纵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二扰流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槽上设有开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翅片沿其轴向为折线形设置,形成多个槽口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三扰流槽,所述第三扰流槽沿其纵向呈波浪型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通道的长度为20-1800mm,宽度为4-5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由上板和下板的端部贴合呈板状,所述接合部与上板或下板同一平面或与均温板轴向的中心线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由上板和下板的端部贴合呈板状,且下板的端部长于上板端部,下板的端部与上板端部贴合后向内弯折覆盖在上板的上表面。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通道均温板,包括由上板和下板组成的板体,所述上板和下板由整片合金弯折形成,上板和下板的接缝处焊接连接;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设有隔条,该隔条将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空间分割形成至少两个作用通道,作用通道内设有内翅片和工作流体;上板的两端分别与下板的两端接合形成接合部。本发明的接合部有良好的的密封性,在作用通道内的流体或蒸汽不易自接合部的贴合处逸出,产品工艺的合格率高,使用寿命长。本发明的多通道均温板换热效率高,抗压和抗变形性能好,可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能够有效提高热传递效率,结构简单,体积小,适用范围广,便于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研发人员:沈平 林健 周晓霞 梁立兴 麦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