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卷板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2.75cr1锯片钢含碳量为0.70%-0.80%,具有淬透性、强韧性和高表面质量,广泛应用于金刚石锯、石材锯等锯片行业,被誉为“锯片钢上的皇冠”。由于钢中的碳、锰、铬含量较高,具有过热敏感性,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1)轧制负荷大。
3.(2)中浪、边浪等板型不良问题突出。
4.(3)精轧轧制过程中易发生轧碎、甩尾事故,严重影响生产节奏。
5.(4)辊印缺陷频发。
6.(5)易产生扁卷。
7.由此可见,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已成为一个生产技术瓶颈,急需解决。
8.cn105734403b公开了一种锯片钢用热轧卷板及其生产方法,采用如下技术:中间坯厚度设定为30~50mm,粗轧轧制5道次,经过七架精轧机组轧制后终轧温度为880~920℃,卷曲温度为730~770℃;轧制过程机架间强冷水、表面冷却水不投用,防止激冷引起开裂;精轧机架间轧制力特别是f4~f7轧制力从前到后依次按200~300吨范围进行递减,避免轧制力反跳导致穿带不稳定;弯辊力为50~150吨,后机架小弯辊力控制,采用微双边浪穿带轧制。该方法采用高卷取温度(730~770℃),极大增加扁卷概率,且采用微边浪轧制,边浪不易控制,不浪过大要上精整,增加轧制成本。
9.cn101745535b公开了一种生产75cr1热轧钢板的方法,采用如下技术:钢水过热度t过为30℃<t过≤45℃,铸坯入炉温度t入为900℃≤t入≤1050℃,终轧温度t终为850℃≤t终≤950℃,卷取温度t卷为550℃≤t卷≤630℃,连铸拉速s拉为3.5m/min≤s拉≤5.5m/min;采用保护渣浇注;钢水的化学成分为:c 0.70~0.80,si 0.20~0.45,mn 0.60~0.90,p≤0.025,s≤0.025,cr 0.30~0.60,v 0.02~0.08。75cr强度、硬度很高,该方法采用低温卷取,卷取过程中容易开裂,且对卷取设备损伤较大。低温卷取导致钢卷强度高,也不利于后续平整分切。
技术实现要素:10.针对先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设备和系统改造,容易实现。
11.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所述75cr1锯片钢热轧的工艺流程为:上料->加热->热轧->层流冷却->卷取->入库堆冷->平整,具体为:所述上料的工序中确保坯料头尾宽度差值及减宽量尽可能小;加热的工序中采用热装,降低在炉时间,控
制出钢温度;热轧的工序中粗轧阶段控制节奏、降低在线等钢时间以及优化中间坯的厚度,达到降低中间坯温度损失,提高中间坯粗轧出口温度目的;中间坯进入精轧阶段前,进行切头处理,提高精轧穿带稳定性,精轧阶段中修正精轧机负荷分配、强制精轧机弯辊力、采用正公差轧制,避免带钢产生中浪,提高尺寸精度;卷取的工序控制卷取张力,增加中部温度补偿,优化卸卷时间,提高卷形质量。
12.作为改进的是,所述上料的工序中调宽坯头尾宽度差值及减宽量<50mm,以避免因侧压量过大导致的立辊过载跳闸。
13.作为改进的是,装钢温度≥400℃,在炉时间≥200min,不得超过210min,可有效确保板坯温度均匀;出钢温度控制在1260
±
20℃范围内,以确保板坯的组织及晶粒尺寸。
14.作为改进的是,粗轧各道次累计等钢时间≤30s,粗轧出口温度1040
±
20℃,以减少轧制过程中的温降损失,确保轧制稳定,并作为终轧温度命中的保障;粗轧中间坯厚度设定为33-45mm。
15.作为改进的是,切头处理的长度控制在180-360mm,以确保中间坯黑头部分完全切除,利于控制黑头对轧辊冲击造成的辊印缺陷。
16.作为改进的是,精轧机负荷修正:f1:-5%至-6%,f3:-3%至-4%,确保各机架轧制负荷分配合理,提高轧制通板稳定性。
17.作为改进的是,成品厚度在满足交货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正公差轧制,即合同厚度+0.05mm;成品宽度≥1250mm时,精轧阶段中将f7弯辊力强制-100至-400,有效避免中浪的产生;成品宽度<1250,将f7弯辊力强制+100至4000,有效避免双边浪的产生。
18.作为改进的是,终轧阶段的温度设定880
±
20℃。
19.作为改进的是,卷取温度设定680
±
20℃,以保证成品的力学性能;卷取张力30-35n/mm2,头部卷取温度补偿20-50℃,卷取机内等3-5分钟后卸卷,以减小成品卷的层间缝隙,并给予其适当的缓冷时间,有利于防止扁卷。
20.作为改进的是,所述层流冷却的工序中层流冷却尾部不冷长度设置为5-15米,以减轻对卷取设备的冲击,同时确保了成品外圈卷紧。
2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通过优化热轧工序的加热、轧制、冷却、卷取等工艺参数,即可达到效果,无需进行设备和系统改造,容易显著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发明通过下列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23.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所述75cr1锯片钢热轧的工艺流程为:上料->加热->热轧->层流冷却->卷取->入库堆冷->平整,具体为:所述上料的工序中确保坯料头尾宽度差值及减宽量尽可能小;加热的工序中采用热装,降低在炉时间,控制出钢温度;热轧的工序中粗轧阶段控制节奏、降低在线等钢时间以及优化中间坯的厚度,达到降低中间坯温度损失,提高中间坯粗轧出口温度目的;中间坯进入精轧阶段前,进行切
头处理,提高精轧穿带稳定性,精轧阶段中修正精轧机负荷分配、强制精轧机弯辊力、采用正公差轧制,避免带钢产生中浪,提高尺寸精度;卷取的工序控制卷取张力,增加中部温度补偿,优化卸卷时间,提高卷形质量。
24.所述上料的工序中调宽坯头尾宽度差值及减宽量<50mm,以避免因侧压量过大导致的立辊过载跳闸。
25.装钢温度≥400℃,在炉时间≥200min,不得超过210min,可有效确保板坯温度均匀;出钢温度控制在1260
±
20℃范围内,以确保板坯的组织及晶粒尺寸。
26.粗轧各道次累计等钢时间≤30s,粗轧出口温度1040
±
20℃,以减少轧制过程中的温降损失,确保轧制稳定,并作为终轧温度命中的保障;粗轧中间坯厚度设定为33-45mm。
27.切头处理的长度控制在180-360mm,以确保中间坯黑头部分完全切除,利于控制黑头对轧辊冲击造成的辊印缺陷。
28.精轧机负荷修正:f1:-5%至-6%,f3:-3%至-4%,确保各机架轧制负荷分配合理,提高轧制通板稳定性。
29.成品厚度在满足交货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正公差轧制,即合同厚度+0.05mm;成品宽度≥1250mm时,精轧阶段中将f7弯辊力强制-100至-400,有效避免中浪的产生;成品宽度<1250,将f7弯辊力强制+100至4000,有效避免双边浪的产生。
30.终轧阶段的温度设定880
±
20℃。
31.卷取温度设定680
±
20℃,以保证成品的力学性能;卷取张力30-35n/mm2,头部卷取温度补偿20-50℃,卷取机内等3-5分钟后卸卷,以减小成品卷的层间缝隙,并给予其适当的缓冷时间,有利于防止扁卷。
32.所述层流冷却的工序中层流冷却尾部不冷长度设置为5-15米,以减轻对卷取设备的冲击,同时确保了成品外圈卷紧。
33.下面结合某厂1450热连轧生产线,批量生产25卷75cr1锯片钢,成品规格为3.5mm*1250mm,所述75cr1锯片钢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72-0.78,si:0.25-0.35,mn:0.65-0.75,cr:0.40-0.50,al:0.020-0.045,s<0.0050,p<0.015,余量为fe;生产线工艺流程为:上料->加热->热轧->层流冷却->卷取->入库堆冷->平整。
34.实施例1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具体参数如下:(1)板坯减宽量30mm;(2)装钢温度474℃。在炉时间210min;(3)出钢温度1278℃;(4)粗轧各道次累计等钢时间26s,粗轧出口温度1055;(5)粗轧中间坯厚度设定为35mm;(6)飞剪切头的长度控制在220mm;(7)成品厚度按3.05mm控制;(8)精轧机负荷修正:f1:-5%至-6%,f3:-3%至-4%;(9)f7弯辊力强制-350;(10)终轧温度889℃;(11)层流冷却尾部10米不冷;
(12)卷取温度设定682℃;(13)卷取张力32n/mm2;(14)头部卷取温度补偿50℃;(15)卷取机内等3分钟后卸卷。
35.按照热卷板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实验结果:25卷生产稳定,精轧f1、f3轧制力最高仅2400吨,且均未发辊印、波浪、扁卷,缺陷发生比例0%。
36.对比例1相关工艺参数,未明确的技术参数,均按照现有技术进行:(1)板坯减宽量30mm;(2)装钢温度365℃。在炉时间190min;(3)出钢温度1258℃;(4)粗轧各道次累计等钢时间42s,粗轧出口温度1023;(5)粗轧中间坯厚度设定为40mm之间;(6)飞剪切头长度控制在150mm;(7)成品厚度按3.5mm控制;(8)精轧机负荷分配未修正;(9)f7弯辊力强制+100;(10)终轧温度895℃;(11)层流冷却尾部全冷;(12)卷取温度设定678℃;(13)卷取张力23n/mm2;(14)头部卷取温度补偿150℃;(15)卷取机内等1分钟后卸卷。
37.按照热卷板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实验结果:25卷生产不稳定,精轧f1、f3轧制力高达2880吨,甩尾换辊一次。质量方面辊印(2卷)、波浪(1卷)、扁卷(8卷),缺陷发生比例44%。
38.75cr1锯片钢的应用领域广,生产工艺的改进在能耗,质量上存在重大意义,本发明通过优化热轧工序的加热、轧制、冷却、卷取等工艺参数,即可达到效果,从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比较可知,本发明方法有效提高了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无需进行设备和系统改造,却显著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非常适合用于产业化生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所述75cr1锯片钢热轧的工艺流程为:上料->加热->热轧->层流冷却->卷取->入库堆冷->平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的工序中确保坯料头尾宽度差值及减宽量尽可能小;加热的工序中采用热装,降低在炉时间,控制出钢温度;热轧的工序中粗轧阶段控制节奏、降低在线等钢时间以及优化中间坯的厚度,达到降低中间坯温度损失,提高中间坯粗轧出口温度目的;中间坯进入精轧阶段前,进行切头处理,提高精轧穿带稳定性,精轧阶段中修正精轧机负荷分配、强制精轧机弯辊力、采用正公差轧制,避免带钢产生中浪,,提高尺寸精度,进入终轧阶段,通过控制终轧的温度,保证成品的力学性能;卷取的工序控制卷取张力,增加中部温度补偿,优化卸卷时间,提高卷形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的工序中调宽坯头尾宽度差值及减宽量<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工序中装钢温度≥400℃,在炉时间≥200min,不得超过210min,出钢温度控制在1260
±
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的工序中粗轧阶段各道次累计等钢时间≤30s,粗轧出口温度1040
±
20℃;粗轧中间坯厚度为33-4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头处理的长度控制在180-36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精轧机负荷修正:f1:-5%至-6%,f3:-3%至-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品厚度在满足交货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正公差轧制,即合同厚度+0.05mm;成品宽度≥1250mm时,精轧阶段中将f7弯辊力强制-100至-400,有效避免中浪的产生;成品宽度<1250,将f7弯辊力强制+100至4000,有效避免双边浪的产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轧阶段的温度设定880
±
2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卷取工序中温度设定680
±
20℃,卷取张力30-35n/mm2,头部卷取温度补偿20-50℃,卷取机内等3-5分钟后卸卷,以减小成品卷的层间缝隙,并给予其适当的缓冷时间,有利于防止扁卷。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流冷却的工序中层流冷却尾部不冷长度设置为5-15米。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通过优化热轧工序的加热、轧制、冷却、卷取等工艺参数,即可达到效果,无需进行设备和系统改造,容易显著提高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上述方案在某厂1450热连轧进行了工业试验及应用,效果明显,75Cr1锯片钢热轧轧制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热轧轧制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钱京学 邹星禄 刘海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