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坐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
背景技术:2.摩托车坐垫底板是摩托车坐垫下方的一块连接板,主要的作用是固定坐垫和隔绝储物仓。
3.然而,现有的摩托车坐垫的底板就是一块板,没有其它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坐垫是根据底板的形状进行制作的,可是现在的摩托车坐垫有的时候并不能进行移动来符合骑行者的需求,每个骑行者的体型是不同的,导致骑行者坐下的时候,有的体型较大的骑行者会坐落在坐垫的中间,导致后方的人员没有足够的坐垫去坐,而有的体型较小的骑行车在落座的时候需要坐在摩托车的偏前方,所以亟需一种可以进行位置变化的摩托车坐垫底板来符合骑行者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下摩托车坐垫不能进行位置改变的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滑动连接在下底板顶端内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下底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上底板,所述螺纹块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上底板,所述第二上底板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伸缩板,所述第二上底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件,所述伸缩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板。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和横板表面皆为橡胶材质。
6.进一步地,更好的便于后座人员进行抓扶,避免伤害骑行者和乘坐人员。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底板和伸缩板相对的一侧皆设置有凹槽,且伸缩板在第二上底板和第一上底板凹槽内滑动,所述伸缩板与第二上底板和第一上底板之间皆有弹簧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保证第一上底板和第二上底板可以进行相对或相向移动,并且通过伸缩板的伸缩来弥补第一上底板和第二上底板之间的缝隙。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凹槽,且滑动块的整体为十字形结构。
10.进一步地,保证滑动块在底板内的十字形凹槽内部滑动,且避免滑动块脱离十字形凹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从中间部位开始向到两端处截止螺纹呈对称分布。
12.进一步地,通过螺纹杆的转动来带动两个不同的螺纹块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块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和第二上底板和第一上底
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块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两端。
14.进一步地,通过螺纹块的不同方向的移动来进一步带动与各自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底板和第二上底板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设置有四组,且其中两个分别位于第一上底板的对端两侧,另外两个分别位于第二上底板的底端两侧,所述滑动块与第二上底板和第一上底板之间皆有弹簧固定连接。
16.进一步地,利用弹簧的弹性来缓冲两个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的冲击力,保证骑行者和乘坐者的乘坐舒适度,滑动块的滑动是为了辅助第一上底板和第二上底板的滑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原本的单底板改为双层结构,并将上底板改为可以双向移动的两个铁板,且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块的连接,来带动两个上底板进行双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两个上底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整个上底板的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根据不同体型的骑行者进行合适的调节,并且设置有伸缩杆和横板,不仅可以明确对坐垫进行前后区分,还可以便于后座人员进行抓扶,更好的保护后座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19.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一上底板和第二上底板主视示意图。
20.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下底板和滑动块右视示意图。
2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螺纹杆和螺纹块主视示意图。
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3.1、下底板;2、调节机构;21、滑动块;22、伸缩件;23、电机;24、螺纹杆;25、螺纹块;26、第一上底板;27、第二上底板;28、伸缩板;3、连接件;4、伸缩杆;5、横板。
24.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包括下底板1,下底板 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有滑动连接在下底板1顶端内部的滑动块21,滑动块2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伸缩件22,下底板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电机23,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25,螺纹块2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上底板26,螺纹块2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上底板27,第二上底板27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伸缩板28,第二上底板27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伸缩板28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板5。
27.请参阅图2-4,伸缩杆4和横板5表面皆为橡胶材质,便于后座人员进行抓扶,避免伤害骑行者和乘坐人员;第二上底板27和伸缩板28相对的一侧皆设置有凹槽,且伸缩板28在第二上底板27和第一上底板26凹槽内滑动,伸缩板28与第二上底板27和第一上底板26之间皆有弹簧固定连接,保证第一上底板26和第二上底板27可以进行相对或相向移动,并且通过伸缩板28的伸缩来弥补第一上底板26和第二上底板27之间的缝隙;下底板1的内部设
置有十字形凹槽,且滑动块21的整体为十字形结构,保证滑动块21在底板1内的十字形凹槽内部滑动,且避免滑动块21脱离十字形凹槽;螺纹杆24从中间部位开始向到两端处截止螺纹呈对称分布,通过螺纹杆24的转动来带动两个不同的螺纹块25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螺纹块25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和第二上底板27 和第一上底板26固定连接,螺纹块25螺纹连接在螺纹杆24的两端,通过螺纹块25的不同方向的移动来进一步带动与各自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底板26和第二上底板27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滑动块21设置有四组,且其中两个分别位于第一上底板26的对端两侧,另外两个分别位于第二上底板27的底端两侧,滑动块21与第二上底板27和第一上底板26之间皆有弹簧固定连接,利用弹簧的弹性来缓冲两个上底板和下底板1之间的冲击力,保证骑行者和乘坐者的乘坐舒适度,滑动块21的滑动是为了辅助第一上底板26和第二上底板27的滑动。
28.该实施例中,调节第一上底板26和第二上底板27的时候,只需要打开电机23,这样电机23就会带动螺纹杆24进行转动,螺纹杆24转动的时候就会带动螺纹块25进行滑动,这样螺纹块25就会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上底板 26和第二上底板27进行相对或相向移动,这样伸缩板28就会被两个上底板进行拉扯伸缩,然后第一上底板26和第二上底板27就会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伸缩件22和滑动块21进行移动,这样滑动块21就会在下底板1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最终实现第一上底板26和第二上底板27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保证上底板带动其顶端的坐垫进行移动,从而保证适应不同体型的骑行者。
29.综上,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坐垫底板,相较于当下摩托车坐垫底板而言,具有如下优点:将原本的单底板改为双层结构,并将上底板改为可以双向移动的两个铁板,且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块的连接,来带动两个上底板进行双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两个上底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整个上底板的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根据不同体型的骑行者进行合适的调节,并且设置有伸缩杆和横板,不仅可以明确对坐垫进行前后区分,还可以便于后座人员进行抓扶,更好的保护后座人员的安全本实施例的。
30.对于所涉及的各个部件的命名,以其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作为命名的标准,而不受本实用新型所用到的具体的名词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选用其它的名词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名称。
技术特征:1.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包括下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有滑动连接在下底板(1)顶端内部的滑动块(21),所述滑动块(2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伸缩件(22),所述下底板(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螺纹杆(24),所述螺纹杆(2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25),所述螺纹块(2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上底板(26),所述螺纹块(25)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上底板(27),所述第二上底板(27)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伸缩板(28),所述第二上底板(27)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伸缩板(28)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横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4)和横板(5)表面皆为橡胶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底板(27)和伸缩板(28)相对的一侧皆设置有凹槽,且伸缩板(28)在第二上底板(27)和第一上底板(26)凹槽内滑动,所述伸缩板(28)与第二上底板(27)和第一上底板(26)之间皆有弹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十字形凹槽,且滑动块(21)的整体为十字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4)从中间部位开始向到两端处截止螺纹呈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25)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和第二上底板(27)和第一上底板(26)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块(25)螺纹连接在螺纹杆(24)的两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21)设置有四组,且其中两个分别位于第一上底板(26)的对端两侧,另外两个分别位于第二上底板(27)的底端两侧,所述滑动块(21)与第二上底板(27)和第一上底板(26)之间皆有弹簧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坐垫底板。上述包括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顶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滑动连接在下底板顶端内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下底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本实用新型将原本的单底板改为双层结构,并将上底板改为可以双向移动的两个铁板,且通过螺纹杆和螺纹块的连接,来带动两个上底板进行双向移动,从而可以改变两个上底板之间的距离,增加整个上底板的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根据不同体型的骑行者进行合适的调节,并且设置有伸缩杆和横板,不仅可以明确对坐垫进行前后区分,还可以便于后座人员进行抓扶,更好的保护后座人员的安全。后座人员的安全。后座人员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耀隆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