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节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这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绿化灌溉系统。
3.目前,城市进行绿化灌溉时,经过海绵城市过滤净化的雨水囤积于集水池中,然后通过灌溉管路由灌溉喷头喷淋在地面的植株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灌溉喷头进行喷淋喷灌时,灌溉喷头的喷淋区域之间可能存在重叠,造成部分水资源的浪费,部分区域可能无法被喷淋区域覆盖,造成植株的死亡,有的部分无植株却被喷淋区域覆盖,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包括用于囤积过滤完毕的雨水的集水池、连通于集水池用于输送雨水的主动管路、连通于主动管路的灌溉管路以及连通于灌溉管路用于浇灌的分压调蓄机构,分压调蓄机构位于地面以下。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池为雨水储存的机构,雨水通过主动管路和灌溉管路进入分压调蓄机构对植株进行灌溉,使用分压调蓄机构后,对植株的灌溉方式从地面之上的喷灌变为由地下水源进行渗透灌溉,减少了水资源在地表肆意径流的可能性,在改善了地面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水资源到达指定区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并且当水资源变为地底渗透后,水更容易到达植物的根系部分,减少了水的蒸发量,降低了水资源的无端流失,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8.可选的,所述分压调蓄机构包括层灌溉支路,层灌溉支路固定连接于地面以下,且层灌溉支路与外界通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可通过层灌溉支路进入土层,完成对植株的灌溉,当水进入层灌溉支路后,无需用户控制,雨水充满整个层灌溉支路,雨水可直接达到植株根部,提高灌溉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分压调蓄机构还包括连通于灌溉管路的分压调蓄池、连通于灌溉管路的调蓄池进水管以及连通于层灌溉支路的调蓄池出水管,调蓄池进水管和调蓄池出水管均与分压调蓄池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加分压调蓄机构的储水量,且分压调蓄池具体的容积用户可根据植株种植的疏密程度、植株种类等影响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提高绿化植株的生存率,便于用户控制用水量。
12.可选的,所述调蓄池进水管设置有调蓄池进水压力阀,调蓄池出水管设置有调蓄池出水压力阀。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蓄池进水压力阀可根据分压调蓄池内部的雨水量进行自行关闭和开启,便于用户使用本技术;调蓄池出水压力阀可随时感知分压调蓄池内部的水位变化,便于用户观测灌溉的进度,便于用户确定闭合调蓄池出水压力阀的时间。
14.可选的,所述层灌溉支路为硅砂层灌溉支路。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砂具有渗水性,水可通过层灌溉支路进入土层,实现了层灌溉支路与土层连通的目的,完成对植株的灌溉,当水进入层灌溉支路后,水可以自行从层灌溉支路的内部渗出,无需用户控制,由于硅砂的渗水速度慢于直接喷灌的速度,所以雨水可充满整个层灌溉支路,提高雨水在地面以下分布的均匀程度。
16.可选的,所述灌溉管路设置有多条灌溉分路,分压调蓄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压调蓄机构分别连通于多个灌溉分路,且多个分压调蓄机构分别位于地面以下的不同深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分压调蓄机构设置时,用户可根据植株种植区域的不同,进行不同深度分压调蓄机构的设置,例如当某一个种植区域内种植植株为草坪时,此区域的分压调蓄机构靠近青草植株的根部,当另外的区域种植的植株为根系更为深入的灌木时,此区域内的分压调蓄机构靠近灌木的根部,使得本技术能对不同植株进行高效率的灌溉,以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18.可选的,所述灌溉管路设置有被动压力阀,被动压力阀连通于多条灌溉分路的汇合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动压力阀连通于多条灌溉分路的汇合处,使得被动压力阀可对灌溉管路整体进行闭合和开启,便于用户使用、控制本技术;在无需进行灌溉时,被动压力阀处于关闭状态,当用户开启两个保护阀后,水进入灌溉管路的内部,被动压力阀感受水压后,被动压力阀开启,水流进入多个灌溉分路当中,最终水流进入分压调蓄机构进行灌溉工作。
20.可选的,所述分压调蓄池的顶部连通有通气机构,通气机构包括连通于分压调蓄池顶部的通气分管和连通于外界的通气主管,通气分管与通气主管连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分压调蓄池内部的空气沿顶部的通气分管排出,降低雨水进入通气机构内部的可能性,降低雨水堵塞通气机构的可能性,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能;分压调蓄池内部的空气通过通气主管被排入外界,完成对分压调蓄机构的排气。
22.可选的,所述主动管路设置有用于汲水的主动泵和连接于主动泵两端的保护阀。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泵为主动管路的汲水提供动力,当启动主动泵时,先将主动管路当中靠近集水池的保护阀开启,知道主动泵可稳定工作时,再将另一个保护阀开启,保护阀的存在可使得主动泵稳定工作,对主动泵起到保护作用。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分压调蓄机构使得对植株的灌溉方式从地面之上的喷灌变为
由地下水源进行渗透灌溉,减少了水资源在地表肆意径流的可能性,在改善了地面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水资源到达指定区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并且当水资源变为地底渗透后,水更容易到达植物的根系部分,减少了蒸发效果,降低了水资源的无端流失,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被动压力阀和调蓄池进水压力阀,实现了通过压力感应达到水流通与否的目的,便于用户管理本技术。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集水池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分压调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分压调蓄池的局部剖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池;11、集水通气管;12、集水进水管;2、主动管路;21、主动泵;22、保护阀;3、灌溉管路;31、被动压力阀;32、灌溉分路;4、分压调蓄机构;41、分压调蓄池;42、调蓄池进水管;421、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3、调蓄池出水管;431、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4、层灌溉支路;5、通气机构;51、通气主管;52、通气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参照图1,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包括用于囤积过滤完毕的雨水的集水池1、连通于集水池1用于输送雨水的主动管路2、连通于主动管路2的灌溉管路3、连通于灌溉管路3用于浇灌的分压调蓄机构4以及连通于分压调蓄机构4的通气机构5,分压调蓄机构4位于地面以下,通气机构5连通于外界,使得分压调蓄机构4的内部压强保持稳定,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能。集水池1为雨水储存的机构,雨水通过主动管路2和灌溉管路3进入分压调蓄机构4对植株进行灌溉,使用分压调蓄机构4后,对植株的灌溉方式从地面之上的喷灌变为由地下水源进行渗透灌溉,减少了水资源在地表肆意径流的可能性,在改善了地面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水资源到达指定区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并且当水资源变为地底渗透后,水更容易到达植物的根系部分,减少了水的蒸发量,降低了水资源的无端流失,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29.进一步的,分压调蓄机构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分压调蓄机构4分别位于地面以下的不同深度,多个分压调蓄机构4均与灌溉管路3连通,在进行分压调蓄机构4设置时,用户可根据植株种植区域的不同,进行不同深度分压调蓄机构4的设置,例如当某一个种植区域内种植植株为草坪时,此区域的分压调蓄机构4靠近青草植株的根部,当另外的区域种植的植株为根系更为深入的灌木时,此区域内的分压调蓄机构4靠近灌木的根部,使得本技术能对不同植株进行高效率的灌溉,以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30.参照图2和图3,集水池1的顶部设置有集水通气管11,集水通气管11连通于地面之上,起到平衡集水池1内部气压的作用,当集水池1内部的水位变化时,集水通气管11可调节集水池1内部的气压平衡,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能。集水池1的顶部设置有集水进水管12,为
过滤雨水的流入提供通道。
31.参照图2和图3,主动管路2的一端位于集水池1的底部,使得更多的水资源能够进入主动管路2,使得更多的水资源能够被利用,主动管路2设置有用于汲水的主动泵21和连接于主动泵21两端的保护阀22,主动泵21为主动管路2的汲水提供动力,当启动主动泵21时,先将主动管路2当中靠近集水池1的保护阀22开启,知道主动泵21可稳定工作时,再将另一个保护阀22开启,保护阀22的存在可使得主动泵21稳定工作,对主动泵21起到保护作用。
32.参照图2,灌溉管路3设置有被动压力阀31和多个灌溉分路32,多个分压调蓄机构4分别连通于多个灌溉分路32,灌溉分路32的数量等于分压调蓄机构4的数量,本技术实施例中灌溉分路32的数量与分压调蓄机构4的数量均为三个,便于用户对三个不同深度的植株根部进行灌溉。被动压力阀31连通于多条灌溉分路32的汇合处,使得被动压力阀31可对灌溉管路3整体进行闭合和开启,便于用户使用、控制本技术。在无需进行灌溉时,被动压力阀31处于关闭状态,当用户开启两个保护阀22后,水进入灌溉管路3的内部,被动压力阀31感受水压后,被动压力阀31开启,水流进入多个灌溉分路32当中,最终水流进入分压调蓄机构4进行灌溉工作。
33.进一步的,当分压调蓄机构4内部水到达上限时,水无法进入分压调蓄机构4,水充满灌溉管路3的内部,使得被动压力阀31的两侧水压一致,此时被动压力阀31关闭,用户观测到被动压力阀31处于关闭状态后,关闭主动泵21和两个保护阀22,灌溉结束。
34.参照图4和图5,分压调蓄机构4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分压调蓄池41、连通于灌溉分路32的调蓄池进水管42、连通于分压调蓄池41的调蓄池出水管43以及连通于调蓄池出水管43的层灌溉支路44,调蓄池进水管42和调蓄池出水管43均与分压调蓄池41连通,调蓄池进水管42位于分压调蓄池41的侧壁顶部,便于雨水进入分压调蓄池41,调蓄池出水管43位于位于分压调蓄池41的侧壁底部,使得更多的雨水可通过调蓄池出水管43进入层灌溉支路44当中,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调蓄池进水管42设置有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位于分压调蓄池41的内部,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可根据分压调蓄池41内部的雨水量进行自行关闭和开启,便于用户使用本技术。调蓄池出水管43设置有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31,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31位于分压调蓄池41的内部,使得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31可随时感知分压调蓄池41内部的水位变化,便于用户观测灌溉的进度,便于用户确定闭合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31的时间。
35.进一步的,多个分压调蓄池41的容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容积用户可根据植株种植的疏密程度、植株种类等影响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提高绿化植株的生存率。
36.进一步的,层灌溉支路44固定连接于地面以下,且层灌溉支路44与外界通水,本技术层灌溉支路44为硅砂层灌溉支路44,硅砂具有渗水性,水可通过层灌溉支路44进入土层,完成对植株的灌溉,当水进入层灌溉支路44后,水可以自行从层灌溉支路44的内部渗出,无需用户控制,由于硅砂的渗水速度慢于直接喷灌的速度,所以雨水可充满整个层灌溉支路44,提高雨水在地面以下分布的均匀程度。层灌溉支路44均匀分布于地面以下,提高雨水在地面以下分布的均匀程度,本技术实施例中层灌溉支路44为网格状分布,以获得更好的雨水分布度,提高灌溉的效果。
37.进一步的,当水从灌溉分路32中进入调蓄池进水管42中后,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感知水压后,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开启,水通过调蓄池进水管42进入分压调蓄池41中,当
分压调蓄池41内部的水位超过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的感应位置时,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关闭,自此分压调蓄池41内部的水达到灌溉需要的水量,然后当多个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全部关闭时,水迅速充满灌溉管路3,被动压力阀31关闭,然后人工将主动泵21以及保护阀22关闭,之后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31可开启,水进入层灌溉支路44当中,由层灌溉支路44渗透灌溉;随着分压调蓄池41内部水位的降低,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再次开启,灌溉管路3内部的水进入分压调蓄池41的内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之后被动压力阀31的两侧压强再次相同,被动压力阀31关闭;一段时间后,用户将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31关闭,完成灌溉。
38.参照图2和图5,通气机构5包括连通于分压调蓄池41顶部的多个通气分管52和连通于外界的通气主管51,通气分管52的数量等于分压调蓄池41的数量,且通气分管52连通于分压调蓄池41的内顶部,使得分压调蓄池41内部的空气沿顶部的通气分管52排出,降低雨水进入通气机构5内部的可能性,降低雨水堵塞通气机构5的可能性,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能。本技术实施例中通气分管52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对三个分压调蓄池41进行排气,通气分管52与通气主管51连通,分压调蓄池41内部的空气通过通气主管51被排入外界,完成对分压调蓄机构4的排气。
39.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挖设绿化基坑;s2、铺设连接于地面之上的主动管路2、灌溉管路3以及通气主管51;s3、向绿化基坑的内部填充土壤,设置第一个的分压调蓄池41,将调蓄池进水管42、调蓄池出水管43以及层灌溉支路44均设置完毕;s4、设置灌溉分路32和通气分管52,使得灌溉管路3和通气主管51均与分压调蓄池41连通;s5、向绿化基坑的内部填土,将第一个分压调蓄机构4掩埋;s6、重复上述设置分压调蓄机构4的操作,设置其他两个分压调蓄机构4;s7、设置集水池1;s8、根据层灌溉支路44的设置情况,种植相对应的绿化植株。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囤积过滤完毕的雨水的集水池(1)、连通于集水池(1)用于输送雨水的主动管路(2)、连通于主动管路(2)的灌溉管路(3)以及连通于灌溉管路(3)用于浇灌的分压调蓄机构(4),分压调蓄机构(4)位于地面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调蓄机构(4)包括层灌溉支路(44),层灌溉支路(44)固定连接于地面以下,且层灌溉支路(44)与外界通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调蓄机构(4)还包括连通于灌溉管路(3)的分压调蓄池(41)、连通于灌溉管路(3)的调蓄池进水管(42)以及连通于层灌溉支路(44)的调蓄池出水管(43),调蓄池进水管(42)和调蓄池出水管(43)均与分压调蓄池(4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进水管(42)设置有调蓄池进水压力阀(421),调蓄池出水管(43)设置有调蓄池出水压力阀(43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灌溉支路(44)为硅砂层灌溉支路(4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路(3)设置有多条灌溉分路(32),分压调蓄机构(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压调蓄机构(4)分别连通于多个灌溉分路(32),且多个分压调蓄机构(4)分别位于地面以下的不同深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路(3)设置有被动压力阀(31),被动压力阀(31)连通于多条灌溉分路(32)的汇合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调蓄池(41)的顶部连通有通气机构(5),通气机构(5)包括连通于分压调蓄池(41)顶部的通气分管(52)和连通于外界的通气主管(51),通气分管(52)与通气主管(51)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管路(2)设置有用于汲水的主动泵(21)和连接于主动泵(21)两端的保护阀(22)。10.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建造集水池(1);在地面以下多个不同深度的位置设置分压调蓄池(41);设置主动管路(2)、灌溉管路(3);设置调蓄池进水管(42)、调蓄池出水管(43)以及层灌溉支路(44)。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节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用于囤积过滤完毕的雨水的集水池、连通于集水池用于输送雨水的主动管路、连通于主动管路的灌溉管路以及连通于灌溉管路用于浇灌的分压调蓄机构,分压调蓄机构位于地面以下。本申请具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果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果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果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纪啸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肃木丁建筑设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