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17  148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驼绒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


背景技术:

2.驼绒藜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其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有较强的萌蘖能力和天然下种能力,自我繁殖快,栽培植株3-5年就能形成强大的灌丛,地上枝条茂密,生物量大,地下部分盘根错节,能够发挥有效的固沙、保土的作用。
3.驼绒藜干草产量可达1500~2250kg/hm2,在枯黄期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骆驼、羊等家畜四季喜食的优良饲草。
4.驼绒藜主要依靠种子繁殖,直接对驼绒藜种子种植的话,不仅种子出苗能力弱,而且还可能因为干旱、缺少营养而使成活率降低,致使其难以达到显著成效;此外,由于地形的不同,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地形进行对驼绒藜种子进行种植。现需要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包括第一麻纤维材料层,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种子层,所述种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麻纤维材料层,所述第二麻纤维材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保水剂层;
9.其中,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分割结构,在所述分割结构下,能够将该植生毯分割为不同的大小;
10.其中,所述种子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种子培养包;
11.其中,所述第二麻纤维材料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肥料包;
12.其中,所述保水剂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肥料包;
13.其中,在穿刺针从植生毯的顶部自上而下穿过时,能够依次刺破种子培养包、第一肥料包以及第二肥料包,使第一肥料包能对第二肥料包进行溶解,对种子层内的驼绒藜种子提供缓释肥料,种子培养包能够对种子层内的驼绒藜种子进行培养,同时在第一肥料包和第二肥料包内的肥料养护下,从而使驼绒藜种子快速生长。
14.优选的,所述分割结构包括横向断点式分割线以及纵向断点式分割线,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平行的横向断点式分割线,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平行的纵向断点式分割线,且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与纵向断点式分割线相互垂直。
15.优选的,若干条平行的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间距相等,若干条平行的所述纵向
断点式分割线间距相等。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以及第二麻纤维材料层内的麻纤维由横向纤维以及纵向纤维交叉设置。
17.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包为微生物菌剂包。
18.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为固态微生物菌剂或者液态微生物菌剂中的一种。
19.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包在种子层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
20.优选的,所述第一肥料包为液体肥料包;
21.其中,所述第一肥料包在第二麻纤维材料层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
22.优选的,所述第二肥料包为固体肥料包;
23.其中,所述第二肥料包在保水剂层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
24.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6.一、本实用新型中,种植人员通过横向断点式分割线以及纵向断点式分割线,可以根据种植的地理环境将该植生毯撕成不同的大小。
27.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麻纤维材料层和第二麻纤维材料层能够从种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种子层进行覆盖,使种子层内的驼绒藜种子不易飘散,能够得到固定。
28.三、本实用新型中,当种植人员将撕好的植生毯铺设于需要种植的地理位置后,通过穿刺针或者其他尖锐的穿刺物从上至下穿过该植生毯,将种子培养包、第一肥料包以及第二肥料包依次刺破,种子培养包刺破后能够对种子层内的驼绒藜种子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29.四、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肥料包和第二肥料包被刺破后,第一肥料包流向第二肥料包,对第二肥料包进行溶解,对种子层内的驼绒藜种子提供缓释肥料,缓释肥料与微生物菌剂能够同时作用于种子层内的驼绒藜种子。
30.五、本实用新型中,保水剂层能够在种植人员浇水后,具有保水的作用,避免水分的流失,从而使种子层内的驼绒藜种子快速生长,进而提高了驼绒藜种子的种植成活率。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种子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麻纤维材料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水剂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麻纤维材料层内的横向纤维以及纵向纤维相交织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麻纤维材料层内的横向纤维以及纵向纤维相交织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1、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2、纵向断点式分割线;2、种子层;3、第二麻纤维材料层;4、保水剂层;5、种子培养包;6、第一肥料包;7、第二肥料包。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一
42.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包括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种子层2,种子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保水剂层4;
43.其中,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分割结构,在分割结构下,能够将该植生毯分割为不同的大小;
44.其中,种子层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种子培养包5;
45.其中,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肥料包6;
46.其中,保水剂层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肥料包7;
47.其中,在穿刺针从植生毯的顶部自上而下穿过时,能够依次刺破种子培养包5、第一肥料包6以及第二肥料包7,使第一肥料包6能对第二肥料包7进行溶解,对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提供缓释肥料,种子培养包5能够对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进行培养,同时在第一肥料包6和第二肥料包7内的肥料养护下,缓释肥料与微生物菌剂能够同时作用于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同时,保水剂层4能够在种植人员浇水后,具有保水的作用,避免水分的流失,从而使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快速生长,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和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能够从种子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种子层2进行覆盖,使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不易飘散,能够得到固定,种植人员通过分割结构,可以根据种植的地理环境将该植生毯撕成不同的大小。
48.实施例二
4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
50.进一步的,分割结构包括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以及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平行的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平行的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且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与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相互垂直,便于使种植人员根据需要通过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以及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将该植生毯撕成需要的大小。
51.进一步的,若干条平行的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间距相等,若干条平行的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间距相等,便于每一方格内的植生毯大小相等。
52.进一步的,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以及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内的麻纤维由横向纤维以及纵向纤维交叉设置,便于使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以及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的结构稳定。
53.进一步的,种子培养包5为微生物菌剂包,微生物菌剂包内的微生物能够对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进行微生物培养,便于其成活。
54.进一步的,微生物菌剂包为固态微生物菌剂或者液态微生物菌剂中的一种,种植人员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选用。
55.进一步的,种子培养包5在种子层2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
56.进一步的,第一肥料包6为液体肥料包,液体肥料包在被刺破后,能够向下流动,对第二肥料包7内的固体肥料进行溶解;
57.其中,第一肥料包6在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
58.进一步的,第二肥料包7为固体肥料包,液体肥料对固体肥料进行溶解后,能够在种子层2的底部对驼绒藜种子提供缓释肥料;
59.其中,第二肥料包7在保水剂层4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
60.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和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能够从种子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种子层2进行覆盖,使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不易飘散,能够得到固定,种植人员通过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以及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可以根据种植的地理环境将该植生毯撕成不同的大小,当种植人员将撕好的植生毯铺设于需要种植的地理位置后,通过穿刺针或者其他尖锐的穿刺物从上至下穿过该植生毯,将种子培养包5、第一肥料包6以及第二肥料包7依次刺破,种子培养包5刺破后能够对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进行微生物的培养,第一肥料包6流向第二肥料包7,对第二肥料包7进行溶解,对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提供缓释肥料,缓释肥料与微生物菌剂能够同时作用于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同时,保水剂层4能够在种植人员浇水后,具有保水的作用,避免水分的流失,从而使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快速生长。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包括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种子层(2),所述种子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所述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的下表面设置有保水剂层(4);其中,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分割结构,在所述分割结构下,能够将该植生毯分割为不同的大小;其中,所述种子层(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种子培养包(5);其中,所述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肥料包(6);其中,所述保水剂层(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肥料包(7);其中,在穿刺针从植生毯的顶部自上而下穿过时,能够依次刺破种子培养包(5)、第一肥料包(6)以及第二肥料包(7),使第一肥料包(6)能对第二肥料包(7)进行溶解,对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提供缓释肥料,种子培养包(5)能够对种子层(2)内的驼绒藜种子进行培养,同时在第一肥料包(6)和第二肥料包(7)内的肥料养护下,从而使驼绒藜种子快速生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结构包括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以及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平行的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平行的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且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与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若干条平行的所述横向断点式分割线(11)间距相等,若干条平行的所述纵向断点式分割线(12)间距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1)以及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内的麻纤维由横向纤维以及纵向纤维交叉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包(5)为微生物菌剂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为固态微生物菌剂或者液态微生物菌剂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包(5)在种子层(2)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肥料包(6)为液体肥料包;其中,所述第一肥料包(6)在第二麻纤维材料层(3)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肥料包(7)为固体肥料包;其中,所述第二肥料包(7)在保水剂层(4)的内部呈矩阵式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驼绒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驼绒藜种子植生毯,包括第一麻纤维材料层,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种子层,所述种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麻纤维材料层,所述第二麻纤维材料层的下表面设置有保水剂层;所述第一麻纤维材料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分割结构;所述种子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种子培养包;所述第二麻纤维材料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肥料包;所述保水剂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肥料包;穿刺针从植生毯的顶部自上而下依次刺破种子培养包、第一肥料包以及第二肥料包,使第一肥料包能对第二肥料包进行溶解,对驼绒藜种子提供缓释肥料,种子培养包能够对驼绒藜种子进行培养,从而使驼绒藜种子快速生长。长。长。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辉 阿拉塔 邢旗 金净 陈翔 包海龙 胡努斯吐 张健 张晓严 杨红艳 王雅茹 丁奋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3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