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18  12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


背景技术:

2.滚筒通常通过电机驱动器来驱动工作。滚筒在工作过程中可能由于故障原因而出现短路现象。持续的短路会由于电流过大而有可能出现着火等危险情况产生。现有的驱动电路中,通过mcu控制器来检测驱动电路的电流量。并在出现短路时,通过mcu控制器停止输出pwm脉冲信号来时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但是这种方式要占用mcu主控器的中断资源。同时,要求mcu主控器的处理速度要更快,才能快速响应并判断异常状况,如果处理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驱动电流过大而有可能出现着火等危险情况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所述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包括:
5.上mos开关管q3,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漏极与驱动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
6.下mos开关管q4,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漏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漏极还与电机连接,以驱动电机转动;
7.开关管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分别与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和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
8.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对所述上mos开关管q3或下mos开关管q4进行导通或截止驱动控制;
9.短路保护电路,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三极管q9,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参考地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上拉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检测短时,控制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短路保护。
10.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
11.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
12.上管驱动电路,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
13.下管驱动电路,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
14.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
15.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短路保护信号;
16.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与所述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与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短路保护信号。
17.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还包括短路报警电路,所述短路报警电路包括:
18.蜂鸣器buzz,所述蜂鸣器buzz的正端与供电电源连接;
19.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buzz的负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1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0与参考地连接;
20.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18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还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7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以在短路时,进行报警提示。
21.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管驱动电路包括:
22.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
23.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
24.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
25.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2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26.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管驱动电路还包括:
27.二极管d2,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
28.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管驱动电路还包括:
29.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mos管q5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
30.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管驱动电路包括:
31.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4与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还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
32.三极管q8,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
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3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
33.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管驱动电路还包括:
34.mos管q7,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所述mos管q7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mos管q7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7的源极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7的栅极通过电阻r15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通过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三极管q9,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参考地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上拉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检测短时,控制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短路保护,由于无需通过mcu的软件处理,可提高短路保护的速度,避免长时间驱动开关管没有关断而出现着火现象。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电路结构图。
37.附图标记:
38.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40.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1.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包括:上mos开关管q3、下mos开关管q4、开关管驱动电路、控制器和短路保护电路,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漏极与驱动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漏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漏极还与电机连接,以驱动电机转动;通过所述上mos开关管q3、下mos开关管q4可电机提供驱动电源,从而对电机进行转动控制。
42.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分别与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和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对所述上mos开关管q3或下mos开关管q4进行导通或截止驱动控制;所述控制器通过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将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信号的放大后,输出至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和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以对所述上mos开关管q3和下mos开关管q4进
行驱动控制。
43.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三极管q9,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参考地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上拉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检测短时,控制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短路保护。通过电阻r7串联在下mos开关管q4的信号回路上,可对下mos开关管q4回路的电流进行检测,并将电流量转换为电压值输出至所述电阻r8、电阻r9,所述电阻r8、电阻r9构成分压电路,可将电阻r7的电流检测电压值进行分压后,输出至所述三极管q9的基电极。当电机正常工作时,电阻r7的输出电压值相对较小,通过电阻r8、电阻r9分压后无法使得三极管q9导通。而当电机出现短路时,电阻r7的输出电压突然增大,通过电阻r8、电阻r9分压后可将三极管q9导通。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由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并输出至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以通过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停止驱动信号输出,实现短路时快速将上mos开关管q3和下mos开关管q4关断,从而进行短路保护。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通过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三极管q9,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参考地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上拉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检测短时,控制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短路保护,由于无需通过mcu的软件处理,可提高短路保护的速度,避免长时间驱动开关管没有关断而出现着火现象。
45.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由于电机在过程时,可能会出现干扰信号,干扰信号作用在三极管q9的基极,可能会将三极管q9直接导通,通过所述电容c5,可将干扰脉冲信号滤波,避免出现短路误检测的情况发生,增强电路的稳定性。
46.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上管驱动电路和下管驱动电路,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通过所述上管驱动电路和下管驱动电路可分别对所述上mos开关管q3、下mos开关管q4进行单独的驱动控制。
47.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和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短路保护信号;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与所述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与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短路保护信号。通过所述二极管d3和二极管d8的单向导通性,以避免短路保护电路的信号对控制器输出制上管驱动电路和下管驱动电路控制信号的干扰。
48.所述短路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buzz、三极管q11和三极管q10,所述蜂鸣器buzz的正端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buzz的负端连接,所述三极管
q11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0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18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还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7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以在短路时,进行报警提示。
49.具体为,当短路保护电路检测出现短路时,并输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使得三极管q10导通,三极管q10输出高压信号至所述三极管q11,使得三极管q11导通,三极管q11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从而进行短路的报警提示,以提示使用者进行短路处理。
50.所述上管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容c2和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供电电源vdd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2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51.具体地,当控制器通过下管驱动电路驱动下mos开关管q4导通时,供电电源vdd通过二极管d1为所述电容c2充电;当控制器需要控制上mos开关管q3导通时,通过使三极管q1的基极信号为低电平,三极管q1导通。此时,电容c2的电压通过三极管q1输出至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通过电容c2的浮动地连接,可使得上mos开关管q3快速导通。当三极管q1截止时,三极管q2导通,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通过三极管q2快速放电,并下拉至低电平,上mos开关管q3可快速截止。如此,通过所述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容c2和三极管q2可对上mos开关管q3进行驱动,使得上mos开关管q3可快速导通或截止。
52.所述上管驱动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通过二极管d2的单向导通性,避免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截止放电的过程中,mos开关管q3的栅极电平对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影响。
53.所述上管驱动电路还包括: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mos管q5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由于控制器的信号的驱动能力较弱,通过所述mos管q5可将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转换后,驱动三极管q1快速导通或截止。具体为,当控制器通过电阻r2输出高电平信号时,mos管q5导通,将三极管q1的基极下拉至地电平,使得三极管q1快速导通。相反,当控制器通过电阻r2输出低电平信号时,mos管q5截止,使得三极管q1快速截止。
54.所述下管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4与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还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
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3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
55.具体地,当控制器需要控制下mos开关管q4导通时,通过使三极管q6的基极信号为电平,三极管q6导通。此时,供电电压vdd通过三极管q6输出至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可使得下mos开关管q4快速导通。当三极管q6截止时,三极管q8导通,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通过三极管q8快速放电,并下拉至低电平,下mos开关管q4可快速截止。如此,通过所述三极管q6和三极管q8可对下mos开关管q4进行驱动,使得下mos开关管q4可快速导通或截止
56.所述下管驱动电路还包括:mos管q7,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所述mos管q7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mos管q7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7的源极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7的栅极通过电阻r15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由于控制器的信号的驱动能力较弱,通过所述mos管q7可将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转换后,驱动三极管q6快速导通或截止。具体为,当控制器通过电阻r15输出高电平信号时,mos管q7导通,将三极管q6的基极下拉至地电平,使得三极管q6快速导通。相反,当控制器通过电阻r15输出低电平信号时,mos管q7截止,使得三极管q6快速截止。
5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mos开关管q3,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漏极与驱动电源的正输入端连接;下mos开关管q4,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漏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漏极还与电机连接,以驱动电机转动;开关管驱动电路,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分别与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和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通过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对所述上mos开关管q3或下mos开关管q4进行导通或截止驱动控制;短路保护电路,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三极管q9,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源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参考地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上拉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检测短时,控制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短路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容c5,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上管驱动电路,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下管驱动电路,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所述上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短路保护信号;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与所述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阳极与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以向所述下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短路保护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短路报警电路,所述短路报警电路包括:蜂鸣器buzz,所述蜂鸣器buzz的正端与供电电源连接;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buzz的负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1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0与参考地连接;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与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集电极还通过电阻r18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还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7与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以在短路时,进行报警提示。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驱动电路包
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2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驱动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2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上mos开关管q3的栅极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驱动电路还包括:mos管q5,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mos管q5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5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5的栅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pwm信号输出端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24与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还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8,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1与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13与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驱动电路还包括:mos管q7,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所述mos管q7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mos管q7的漏极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mos管q7的源极参考地连接,所述mos管q7的栅极通过电阻r15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pwm信号输出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短路保护的电机驱动器,包括上MOS开关管Q3、下MOS开关管Q4、开关管驱动电路、控制器和短路保护电路,通过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三极管Q9,所述下MOS开关管Q4的源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参考地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7的所述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上拉电源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还与开关管驱动电路连接,以检测短时,控制开关管驱动电路进行短路保护,由于无需通过MCU的软件处理,可提高短路保护的速度,避免长时间驱动开关管没有关断而出现着火现象。开关管没有关断而出现着火现象。开关管没有关断而出现着火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夏维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俊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4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