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18  15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2.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河长制”制度的设立,景观浮岛是在治理河道污染、提升景观效果、提供生态补偿都十分有效的一大利器,在实际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3.但是想,现有的生态浮岛存在以下不足;
4.1、现在浮岛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水流流向、流速以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而出现较大的不稳定性,当水流流速过大或者水位变化过快时,生态浮岛便会出现较大的晃动,不便于生态浮岛上植物更好的生长,
5.2、现有的浮岛为了提高景观浮岛种植美观性,往往会种植多种植物,其中不乏一些非水生植物,非水生植物的根系不直接接触水体,需要人工定期浇灌才能很好的生长,而人工浇灌十分不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包括浮床、固定环、定位柱和滑套,所述浮床的四角位置安装有四个固定环,四个所述固定环的内侧安装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中间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河底固定桩上,所述滑套与定位柱滑动配合,所述固定环包括弧形夹板和卡头,每个所述固定环均包括四个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的一端安装有卡头,所述弧形夹板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四个所述弧形夹板通过卡头与卡槽以榫卯方式连接,所述浮床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底部设置有抽水泵、蓄电箱和单片机控制器,所述光伏板的底面安装有光伏控制器,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安装在浮床两侧安装的四个喷雾头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床上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将浮床中间分隔成若干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设置有种植土,且种植土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床的外框相邻两边分别固定在固定环相邻的两个弧形夹板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套包括滑套主体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沿滑套主体的外壁设置一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夹板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
述滑套主体通过限位凸起与四个弧形限位槽组成的环形限位槽限位配合。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限位槽的两端贯穿于弧形夹板的两端,所述弧形限位槽设置在卡头以及卡槽的下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伏板通过导线与光伏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光伏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蓄电箱电性连接,所述蓄电箱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抽水泵电性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柱、固定环和浮床,浮床的四角位置安装固定环,固定环将滑套卡紧,滑套可沿定位柱上下滑动,定位柱与河底固定桩固定连接,通过四个定位柱可对生态浮岛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生态浮岛受河流流速和流向影响而大范围水平移动导致不稳,同时通过滑套与定位柱的滑动配合可以使得浮岛高度群随河流水位变化而变化,且不会左右晃动,保证浮岛植物的生存条件和浮岛的稳定性。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四个弧形夹板以榫卯方式组成的固定环,以榫卯方式进行连接不易出现松动和打滑的现象,且组装方便,能够大大的降低安装的难度。
18.3、本实用新型光伏板、抽水泵和喷雾头,光伏板能够发电供给抽水泵使用,抽水泵在单片机控制器的电路控制下可以定时启动,通过喷雾头对浮床上的植物进行定时浇灌,如此能够大大改善局部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水体含氧量,提升景观效果,烘托亲水的动态氛围。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图1中固定环的结构组成图。
21.图3为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图1中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的正视图。
23.1、浮床;2、固定环;201、弧形夹板;202、卡头;203、卡槽;204、弧形限位槽;3、定位柱;4、格栅;5、种植槽;6、滑套;601、滑套主体;602、限位凸起;7、光伏板;8、抽水泵;9、输水管;10、喷雾头;11、光伏控制器;12、蓄电箱;13、单片机控制器;14、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包括浮床1、固定环2、定位柱3和滑套6,浮床1的四角位置安装有四个固定环2,四个固定环2的内侧安装有滑套6,滑套6的中间设置有定位柱3,定位柱3安装在河底固定桩上,滑套6与定位柱3滑动配合,固定环2包括弧形夹板201和卡头202,每个固定环2均包括四个弧形夹板201,弧形夹板201的一端安装有卡头202,弧形夹板201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203,四个弧形夹板201通过卡头202与卡槽203以榫卯方式连接,榫卯结构的具体组合方式为圆香几攒
边打槽,固定环2表面整体涂覆有防腐涂料,可以减小水体对固定环2的腐蚀程度,使得固定环2使用寿命更长,浮床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光伏板7,光伏板7的底部设置有抽水泵8、蓄电箱12和单片机控制器13,单片机控制器13型号为at89s51,光伏板7的底面安装有光伏控制器11,光伏控制器11型号为mppt,抽水泵8的进水端安装有抽水管14,抽水泵8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9,输水管9与安装在浮床1两侧安装的四个喷雾头10连接。
26.浮床1上设置有格栅4,格栅4将浮床1中间分隔成若干个种植槽5,种植槽5内设置有种植土,且种植土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浮床1是由若干个小浮岛固定在一起组成的。
27.浮床1的外框相邻两边分别固定在固定环2相邻的两个弧形夹板201上。
28.滑套6包括滑套主体601和限位凸起602,限位凸起602沿滑套主体601的外壁设置一圈。
29.弧形夹板201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204,滑套主体601通过限位凸起602与四个弧形限位槽204组成的环形限位槽限位配合,弧形限位槽204与限位凸起602配合能对滑套6进行限位,使得滑套6不会与固定环2脱离。
30.弧形限位槽204的两端贯穿于弧形夹板201的两端,弧形限位槽204设置在卡头202以及卡槽203的下部。
31.光伏板7通过导线与光伏控制器11电性连接,光伏控制器11通过导线与蓄电箱12电性连接,蓄电箱12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电性连接,单片机控制器13通过导线与抽水泵8电性连接。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使用时,先在河底打桩,将四个定位柱3安装在河底固定装上,然后滑套6套设到定位柱3上,将组成固定环2的四个弧形夹板201从滑套6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对接,使得相邻弧形夹板201之间的卡头202与卡槽203以榫卯方式固定在一起,通过四个弧形夹板201的相互榫卯实现对滑套6的固定,进而通过固定环2将浮床1与四个定位柱3分别连接,当浮岛受到河水冲击时,四个定位柱3可以保证浮岛稳定性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当河水水位变化时,浮岛可通过滑套6与定位柱3的滑动配合实现自动升降,且不会左右晃动影响稳定,光伏板7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输送到蓄电箱12储存,然后通过单片机控制器13供给抽水泵8使用,在单片机控制器13的电路控制下抽水泵8可定时开启,通过抽水管14将河水抽入并通过输水管9输送到喷雾头10,通过喷雾头10对浮床1上的植物进行浇灌。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包括浮床(1)、固定环(2)、定位柱(3)和滑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1)的四角位置安装有四个固定环(2),四个所述固定环(2)的内侧安装有滑套(6),所述滑套(6)的中间设置有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安装在河底固定桩上,所述滑套(6)与定位柱(3)滑动配合,所述固定环(2)包括弧形夹板(201)和卡头(202),每个所述固定环(2)均包括四个弧形夹板(201),所述弧形夹板(201)的一端安装有卡头(202),所述弧形夹板(201)的另一端开设有卡槽(203),四个所述弧形夹板(201)通过卡头(202)与卡槽(203)以榫卯方式连接,所述浮床(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光伏板(7),所述光伏板(7)的底部设置有抽水泵(8)、蓄电箱(12)和单片机控制器(13),所述光伏板(7)的底面安装有光伏控制器(11),所述抽水泵(8)的进水端安装有抽水管(14),所述抽水泵(8)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9),所述输水管(9)与安装在浮床(1)两侧安装的四个喷雾头(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1)上设置有格栅(4),所述格栅(4)将浮床(1)中间分隔成若干个种植槽(5),所述种植槽(5)内设置有种植土,且种植土上种植有水生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1)的外框相邻两边分别固定在固定环(2)相邻的两个弧形夹板(20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6)包括滑套主体(601)和限位凸起(602),所述限位凸起(602)沿滑套主体(601)的外壁设置一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板(201)的内壁上开设有弧形限位槽(204),所述滑套主体(601)通过限位凸起(602)与四个弧形限位槽(204)组成的环形限位槽限位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限位槽(204)的两端贯穿于弧形夹板(201)的两端,所述弧形限位槽(204)设置在卡头(202)以及卡槽(203)的下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7)通过导线与光伏控制器(11)电性连接,所述光伏控制器(11)通过导线与蓄电箱(12)电性连接,所述蓄电箱(12)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器(13)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器(13)通过导线与抽水泵(8)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化的自循环喷雾生态浮岛,包括浮床、固定环、定位柱和滑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柱、固定环和浮床,浮床的四角位置安装固定环,固定环将滑套卡紧,滑套可沿定位柱上下滑动,定位柱与河底固定桩固定连接,通过四个定位柱可对生态浮岛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生态浮岛受河流流速和流向影响而大范围水平移动导致不稳,同时通过滑套与定位柱的滑动配合可以使得浮岛高度群随河流水位变化而变化,且不会左右晃动,保证浮岛植物的生存条件和浮岛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由四个弧形夹板以榫卯方式组成的固定环,以榫卯方式进行连接不易出现松动和打滑的现象,且组装方便,能够大大的降低安装的难度。能够大大的降低安装的难度。能够大大的降低安装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天 姚萍 蒋斌 李阳 王军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4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