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在抑制胃肠道戊糖素形成中的应用

allin2023-03-18  132



1.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或药品领域,涉及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在抑制戊糖素形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食品中的羰基化合物(如还原糖)和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在常温或加热时会发生一系列氧化、环化、脱水、聚合等反应,产生多种美拉德反应产物,例如戊糖素。戊糖素是赖氨酸残基和精氨酸残基的交联体,高水平的戊糖素对骨强度有不利影响。这些美拉德产物的生成会增加氧化应激和活性羰基应激水平,诱导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进而引发疾病,如胰岛素抵抗和血管损伤等。可以通过抑制戊糖素的形成来减少人体内戊糖素的聚集,从而降低各种慢性疾病风险。
3.壳聚糖(chitosan)为天然多糖甲壳素脱除部分乙酰基的产物,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抑菌、抗癌、降脂、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纺织、农业、环保、美容保健、化妆品、抗菌剂、医用纤维、医用敷料、人造组织材料、药物缓释材料、基因转导载体、生物医用领域、医用可吸收材料、组织工程载体材料、医疗以及药物开发等众多领域和其他日用化学工业。
4.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 cyanidins,opc)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机溶剂。实验证明,opc的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并吸收迅速完全,口服20分钟即可达到最高血液浓度,代谢半衰期达7小时之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在抑制胃肠道戊糖素形成中的应用。
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发明发现壳聚糖、原花青素在胃肠道中能抑制戊糖素形成,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组合使用后能显著提升胃肠道中抑制戊糖素形成的效果,且两者组合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强于单独的壳聚糖或原花青素。基于该发现,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具有抑制胃肠道戊糖素形成的应用。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具有制备抗氧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的应用。
8.进一步的,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具有制备抑制戊糖素形成或制备治疗、延缓或改善戊糖素相关疾病的保健食品或药品的应用。所述的戊糖素相关疾病包括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9.一种抑制戊糖素形成或抗氧化或治疗、延缓或改善戊糖素相关疾病的保健食品或药品,包含壳聚糖和原花青素。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比单独的壳聚糖或者原花青素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在胃肠道抑制戊糖素生成的效果更显著。
11.本发明的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在胃肠道表现出显著的抗戊糖素生成作用和极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抗氧化、抗衰老、抗糖尿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2.图1是胃肠消化阶段不同样品的戊糖素抑制率。
13.图2是不同样品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
14.图1-2中,a-c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16.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壳聚糖(mw=30000)购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7.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花青素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通过已经建立的原花青素提取工艺(中国专利zl 02115423.6)以莲房为原料进行提取,得到原花青素粗提物,将原花青素粗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收集乙酸乙酯相,在40℃减压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得到精提原花青素,用于下述实验。
18.下述实施例中所配制的相关溶液,如未说明均为用水配制。
19.实施例1:戊糖素生成抑制剂筛选
20.(1)在4ml人工唾液(simulated salivary fluid,ssf,配制方法见表1)储备液中分别加入原花青素、壳聚糖、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壳聚糖原花青素质量比2∶1),终浓度保持在0.3g/l。再加入25μl 0.3mol/l的cacl2、加超纯水补至5ml。加入200mg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11.36μl 8.8mol/l的乙二醛(glyoxal,go),建立牛血清白蛋白-乙二醛模型。混匀2分钟,作为口腔组。对照组不含原花青素、壳聚糖、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
21.表1模拟消化液原液的制备
22.成分ssf(mmol/l)sgf(mmol/l)sif(mmol/l)kcl15.16.96.8kh2po43.70.90.8nahco313.62585nacl—47.238.4mgcl2(h2o)60.150.10.33(nh4)2co30.060.5—
23.(2)在步骤(1)中加入3.75ml人工胃液(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配制方法见表1)储备液,用0.1mol/l hcl溶液调ph值至2.0。然后加入0.25ml胃蛋白酶(80000u/ml)、2.5μl0.3mol/l的cacl2,最后加超纯水补至10ml,在37℃恒温振荡箱内进行消化2h,作为胃消化组。
24.(3)在步骤(2)中加入5.5ml人工肠液(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sif,配制方
法见表1)储备液,然后加入2.5ml胰酶(800u/ml)、1.25ml新鲜猪胆盐(160mmol/l)、20μl 0.3m cacl2,用naoh(1mol/l)调ph值至中性灭酶。用超纯水补至20ml,置于37℃恒温振荡箱内进行消化2h,消化结束后煮沸灭酶,作为肠消化组。
25.(4)采用bsa-go模型,用日立f-4700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激发波长(λex)=335nm和发射波长(λem)=385nm处的荧光强度测定样品不同阶段戊糖素的含量。
26.戊糖素抑制率(%)=(1-a

/a
对照
)
×
100%
27.结果见图1,图1为胃肠消化阶段不同样品的戊糖素抑制率图,横坐标代表消化阶段,纵坐标代表戊糖素抑制率。口腔阶段样品对戊糖素的抑制率较低,从胃阶段开始,样品对戊糖素抑制效果明显增强。在胃阶段和肠阶段,壳聚糖和原花青素对戊糖素均有抑制能力,但壳聚糖和原花青素的戊糖素抑制率均弱于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说明在胃肠消化阶段壳聚糖原花青素对戊糖素的抑制能力存在协同作用。
28.实施例2:2,2
′‑
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清除率
29.方法如下:
30.(1)配制7.4mmol/l abts。
31.(2)配制2.6mmol/l k2s2o8。
32.(3)取步骤(1)、(2)配制的溶液各0.2ml混合,在黑暗环境下,室温反应12h。
33.(4)用甲醇稀释30倍,酶标仪测定734nm处的值为0.7
±
0.02。
34.(5)取步骤(4)溶液1ml分别与0.1ml甲醇和用水稀释10倍后的上述肠消化组样品溶液0.1ml混合10s,摇匀,静置6min。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样品组。
35.(6)用酶标仪测定各组反应液在波长734nm处的吸光值,用甲醇调零。
36.abts清除率(%)=(a
对照-a

)/a
对照
×
100%。
37.结果如图2所示,壳聚糖abts清除率为30.79%,原花青素abts清除率为57.10%,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abts清除率为89.39%。相较于单独的原花青素和壳聚糖,该组合物的abts清除能力更显著。
38.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在抑制胃肠道戊糖素形成中的应用。2.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在制备抗氧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3.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在制备抑制戊糖素形成的保健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4.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延缓或改善戊糖素相关疾病的保健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5.一种抑制戊糖素形成或抗氧化或治疗、延缓或改善戊糖素相关疾病的保健食品或药品,其特征在于:包含壳聚糖和原花青素。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壳聚糖原花青素组合物在抑制胃肠道戊糖素形成中的应用,属于保健食品或药品领域。本发明发现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组合使用后能显著提升胃肠道中抑制戊糖素形成的效果,且两者组合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强于单独的壳聚糖或原花青素。壳聚糖与原花青素或含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抑制戊糖素形成或抗氧化或治疗、延缓或改善戊糖素相关疾病的保健食品或药品,在抗氧化、抗衰老、抗糖尿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吴茜 张芬 冯年捷 王静祎 周梦舟 谈江莹 牛梦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4.1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5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