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送风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
背景技术:2.送风口是指空调管道中心向室内运送空气的管口。送风口的外壳用优质冷轧钢板制作,表面静电喷塑,含静压箱,高效过滤器,散流板,在改建和新建各级洁净室,可作为终端高效过滤装置在洁净顶棚等处,具有投资少,施工简便等优点。
3.送风口以安装的位置分,有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向下送)、地面风口(向上送);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分为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的作用小,空气温度、速度的衰减慢,射程远;孔板送风口是在平板上满布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风口具体的形式有:活动百叶风口、喷口、方形和圆形散流器、可调式条形散流器和旋转式风口等。
4.目前市面上的送风口,当需要拆装时,拆装较为麻烦,影响效率,且送风口送出风,基本上都是直吹的,长时间对着空调直吹,温度过低会导致人体体温下降,感到寒冷。会让人头痛、感冒发烧,甚至引起空调病。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以解决目前市面上的送风口,当需要拆装时,拆装较为麻烦,影响效率,且送风口送出风,基本上都是直吹的,长时间对着空调直吹,温度过低会导致人体体温下降,感到寒冷。会让人头痛、感冒发烧,甚至引起空调病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所述第二矩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矩形块的内腔均开设有安装孔。
7.优选的,限位柱的外圈均套装有弹簧,所述限位柱的外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块,所述第三矩形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四矩形块,所述第四矩形块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
8.优选的,所述l型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
9.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腔均安装有扇叶。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的外圈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当需要拆卸第二矩形块时,拧松固定螺栓,拉动l型板即可将第二矩形块拆下,当需要安装第二矩形块时,拉动l型板将第二矩形块与通风管放到矩形块的顶部,在弹簧回弹的作
用下,l型板会自动夹住第二矩形块,再拧紧固定螺栓,即可固定第二矩形块,当l型板夹住第二矩形块时,拧紧固定螺栓,防止在安装过程中l型板没有夹住,导致第二矩形块掉落,影响使用,当风从矩形块吹出时,扇叶在风的作用下,可以将吹出的风前后吹或者左右吹,将扇叶拆下,把第二圆柱安装到安装孔内腔,在挡板的作用下,送风口吹出的风,会从挡板的前后左右吹出,防止送风口吹出的风,直接吹到人的表面导致人体体温下降,感到寒冷。会让人头痛、感冒发烧,甚至引起空调病的问题。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当需要拆卸第二矩形块时,拧松固定螺栓,拉动l型板即可将第二矩形块拆下,当需要安装第二矩形块时,拉动l型板将第二矩形块与通风管放到矩形块的顶部,在弹簧回弹的作用下,l型板会自动夹住第二矩形块,再拧紧固定螺栓,即可固定第二矩形块,当需要使用挡板时,把扇叶从安装孔拆下,将第二圆柱安装到安装孔的内腔,即可得到防直吹的作用。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快速拆装结构局部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快速拆装结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扇叶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防直吹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矩形块;2、第二矩形块;3、通风管;4、矩形槽;5、限位柱;6、弹簧;7、第三矩形块;8、第四矩形块;9、l型板;10、固定螺栓;11、安装孔;12、扇叶;13、第二圆柱;14、连接板;1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包括矩形块1,矩形块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2,第二矩形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3,矩形块1的顶部均开设有矩形槽4,矩形槽4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矩形块1的内腔均开设有安装孔11。
23.限位柱5的外圈均套装有弹簧6,限位柱5的外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块7,第三矩形块7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四矩形块8,第四矩形块8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9,当需要拆卸第二矩形块2时,拧松固定螺栓10,拉动l型板9即可将第二矩形块2拆下,当需要安装
第二矩形块2时,拉动l型板9将第二矩形块2与通风管3放到矩形块1的顶部,在弹簧6回弹的作用下,l型板9会自动夹住第二矩形块2,再拧紧固定螺栓10,即可固定第二矩形块2。
24.l型板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10,当l型板9夹住第二矩形块2时,拧紧固定螺栓10,防止在安装过程中l型板9没有夹住,导致第二矩形块2掉落,影响使用。
25.安装孔11的内腔均安装有扇叶12,当风从矩形块1吹出时,扇叶12在风的作用下,可以将吹出的风前后吹或者左右吹。
26.安装孔11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13,第二圆柱13的外圈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将扇叶12拆下,把第二圆柱13安装到安装孔11内腔,在挡板15的作用下,送风口吹出的风,会从挡板15的前后左右吹出,防止送风口吹出的风,直接吹到人的表面导致人体体温下降,感到寒冷。会让人头痛、感冒发烧,甚至引起空调病的问题。
27.当需要拆卸第二矩形块2时,拧松固定螺栓10,拉动l型板9即可将第二矩形块2拆下,当需要安装第二矩形块2时,拉动l型板9将第二矩形块2与通风管3放到矩形块1的顶部,在弹簧6回弹的作用下,l型板9会自动夹住第二矩形块2,再拧紧固定螺栓10,即可固定第二矩形块2,当需要使用挡板15时,把扇叶12从安装孔11拆下,将第二圆柱13安装到安装孔11的内腔,即可得到防直吹的作用。
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9.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1.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包括矩形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块(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2),所述第二矩形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3),所述矩形块(1)的顶部均开设有矩形槽(4),所述矩形槽(4)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所述矩形块(1)的内腔均开设有安装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5)的外圈均套装有弹簧(6),所述限位柱(5)的外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三矩形块(7),所述第三矩形块(7)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四矩形块(8),所述第四矩形块(8)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1)的内腔均安装有扇叶(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1)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13),所述第二圆柱(13)的外圈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调送风口技术领域的一种快速拆装一体式送风口,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块,所述第二矩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矩形块的内腔均开设有安装孔,当需要拆卸第二矩形块时,拧松固定螺栓,拉动L型板即可将第二矩形块拆下,当需要安装第二矩形块时,拉动L型板将第二矩形块与通风管放到矩形块的顶部,在弹簧回弹的作用下,L型板会自动夹住第二矩形块,再拧紧固定螺栓,即可固定第二矩形块,当需要使用挡板时,把扇叶从安装孔拆下,将第二圆柱安装到安装孔的内腔,即可得到防直吹的作用。即可得到防直吹的作用。即可得到防直吹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范红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凯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