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19  5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2.生活领域液体加热组件结构较复杂,而且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装配方向各不相同,导致设备组装困难,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
3.参考图1,传统加热组件的电极部件会在两端设置具有弹性且能够夹紧电热管的回折部位,通过回折部位以及相对设置的固定部件以及若干个螺钉螺母将多根电热管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固定之后的加热管组件再与壳体进行组装,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整个加热装置组装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加热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组装麻烦,而提出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电热管组和电极部件,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固定,所述电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之间,所述第一半壳面向所述第二半壳一侧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电极部件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电极部件具有第二凹部,所述电热管组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电热管组的另有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电热管组与所述第二凹部接触设置且所述电热管组、电极部件、第一半壳相对固定。
7.所述液体加热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电极部件和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电热管组两侧,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电热管组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三凹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半壳面向所述第二半壳的一侧固定。
8.所述第一半壳具有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更为靠近所述电热管组的端部,所述限位凸部位于相邻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电极部件具有平部,所述平部具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一固定孔,所述限位凸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
9.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二限位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限位凸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
10.所述第一半壳具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半壳、电极部件、固定件通过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的螺钉固定。
11.所述第一半壳具有主体部和两个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架具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开口较大的一端设置在背离所述电热管组的一侧,所述阶梯孔开口较大的一端内容纳有螺母,所述固定件、电极部件通过螺钉、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12.所述支架为非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凹部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电极部件、所述电热
管组和所述支架固定设置。
13.所述支架位于第二半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攻丝柱,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攻丝柱、且螺钉攻丝方向与所述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
14.所述电热管组包括至少两根位于同一平面设置的电热管,若干根所述电热管通过u形管串联连接。
15.至少一个所述电热管内装配有扰流件,所述电热管组的进水端和/或出水端安装有三通管,所述电热管、u形管、扰流件、三通管的装配方向相平行。
16.所述第一半壳远离电热管组的一侧铆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铆接方向与所述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
17.和/或所述第二半壳远离电热管组的一侧铆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铆接方向与所述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
18.所述支架靠近主体部的一侧具有凸出设置的第一限位柱,所述主体部具有供第一限位柱贯穿设置的限位孔;或者所述主体部具有供第一限位柱插入的限位槽;
19.所述支架靠近第二半壳的一侧具有凸出设置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半壳具有供第二限位柱贯穿设置的限位孔;或者所述第二半壳具有供第二限位柱插入的限位槽;
20.两个所述支架靠近第二半壳端部的一侧均具有倒扣,所述第二半壳两端卡扣限位两个支架的倒扣之间。
2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第一半壳面向第二半壳一侧具有第一凹部,电极部件具有第二凹部,电热管组的部分容置于第一部分,电热管组的另有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部、且电热管组与第二凹部接触设置,通过该种结构,电极部件和电热管组的安装简单,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为传统电热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半壳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管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部件与第一半壳装配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与电热管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与电热管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32.图11为第一半壳结构示意图二。
33.图中:第一半壳1、第二半壳2、温控器3、电热管组4、电热管5、扰流件6、三通管7、u形管8、螺母9、阶梯孔10、支架11、电极部件12、限位部13、攻丝柱14、固定件15、倒扣16、第一限位柱17、第二限位柱18。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参照图2-图11,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半壳1、第二半壳2、电热管组4和电极部件12,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固定,电热管组4位于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之间,第一半壳1面向第二半壳2一侧具有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具有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3,电极部件12的部分容置于第二部分103,电极部件12具有第二凹部1201,电热管组4的部分容置于第一部分102,电热管组4的另有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部1201、且电热管组与第二凹部接触设置。
36.本装置第一半壳1面向第二半壳2一侧具有第一凹部,电极部件12具有第二凹部1201,电热管组4的部分容置于第一部分102,电热管组4的另有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部1201、且电热管组与第二凹部接触设置,通过该种结构,可以实现液体加热组件的第一半壳1、电极部件12、电热管组4、第二半壳2由一侧向另一侧的叠装装配,有利于减少螺丝的使用,节约成本,并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37.参考图8,液体加热组件包括固定件15,电极部件12和固定件15位于电热管组两侧,固定件15具有第三凹部1501,电热管组4的部分容置于第三凹部,固定件15与第一半壳1面向第二半壳2的一侧固定,通过固定件15,能够实现第一半壳1、电极部件12、电热管组4、固定件15、第二半壳2依次叠压的装配方式,提高电热管组4与第一半壳1的装配牢固性。
38.参考图5、图8、图11,第一半壳具有限位凸部104,第一部分102相对第二部分103更为靠近电热管组的端部,限位凸部位于相邻第二部分之间,电极部件12具有平部1202,平部具有第一限位孔1203和第一固定孔1204,限位凸部104部分位于第一限位孔1203。
39.固定件15具有第二限位孔和第二固定孔,限位凸部104部分位于第二限位孔,第一半壳1具有第三固定孔105,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相对设置,第一半壳、电极部件、固定件通过插入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的螺钉固定,通过第一限位孔1203、第二限位孔能够更方便的将电极部件12、固定件15叠压在第一凹部上,并且通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的设置,更好的通过螺丝将电极部件12、固定件15与第一半壳1固定,不仅使结构装配更加稳固,而且降低装配难度,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装配。
40.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半壳1、第二半壳2、电热管组4和电极部件12,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固定,电热管组4位于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之间,第一半壳1面向第二半壳2一侧具有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具有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3,电极部件12的部分容置于第二部分103,电极部件12具有第二凹部1201,电热管组4的部分容置于第一部分102,电热管组4的另有部分容置于第二凹部1201、且电热管组与第二凹部接触设置。
41.液体加热组件包括固定件15,电极部件12和固定件15位于电热管组两侧,固定件15具有第三凹部1501,电热管组4的部分容置于第三凹部,固定件15与第一半壳1面向第二半壳2的一侧固定。固定件15用于对电热管组、电极部件和第一半壳的固定,简化电热管组、电极部件和第一半壳的组装。
42.具体的,参照图5和图6,第一半壳具有主体部101和两个支架11,支架位于主体部
的两端,支架11具有阶梯孔,阶梯孔开口较大的一端设置在背离电热管组4的一侧,阶梯孔10开口较大的一端内容纳有螺母9,固定件15、电极部件12通过螺钉、螺母9固定在支架11上,其中支架为非导电材料,第一凹部设置于支架,电极部件、电热管组和支架固定设置。
43.通过阶梯孔将螺母嵌设在其内部,方便螺钉的拧紧,装配时,首先将螺母嵌设在阶梯孔内,然后将电极部件12安装在第一凹部,然后将电热管组安装在电极部件上,然后将固定件压在电极部件上,最后通过螺丝与螺母的配合将电热管组夹紧固定在两个支架上,通过该种结构实现液体加热组件的叠装,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44.支架11位于第二半壳2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攻丝柱14,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通过螺钉固定于攻丝柱14、且螺钉攻丝方向与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通过螺钉将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与支架11固定在一起,螺钉的安装方向与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有利于实现支架与两个半壳之间的自动化装配。
45.其中,作为电热管组4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3,电热管组4包括至少两根位于同一平面设置的电热管5,若干根电热管5通过u形管8串联连接,至少一个电热管5内装配有扰流件6,电热管组4的进水端和/或出水端安装有三通管7,电热管5、u形管8、扰流件6、三通管7的装配方向相平行,降低电热管组4的组装难度。
46.第一半壳1远离电热管组4的一侧铆接有温控器3,温控器3的铆接方向与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和/或第二半壳2远离电热管组4的一侧铆接有温控器3,温控器3的铆接方向与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支架11靠近主体部的一侧具有凸出设置的第一限位柱17,主体部具有供第一限位柱17贯穿设置的限位孔;或者主体部具有供第一限位柱17插入的限位槽;支架11靠近第二半壳2的一侧具有凸出设置的第二限位柱18,第二半壳2具有供第二限位柱18贯穿设置的限位孔,多个部件采用上下叠压的方式装配时,利用第一限位柱17与第一半壳1的配合、第二限位柱18与第二半壳2的配合,实现第一半壳1、第二半壳2与支架11之间的限位装配;或者第二半壳2具有供第二限位柱18插入的限位槽;两个支架11靠近第二半壳2端部的一侧均具有倒扣16,第二半壳2两端卡扣限位两个支架11的倒扣16之间。
47.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装置组装时,首先将第二半壳2与温控器3组装好、将电热管组4组装好、将螺母9压入支架11的阶梯孔10,然后只需要将第一半壳1、两个支架11、电极部件12、电热管组4、固定件15由下到上依次叠压装配在一起,然后通过螺钉将支架11、电极部件12、电热管组4、固定件15锁紧在一起,之后再将组装好的第二半壳2与支架11卡扣配合安装,最后通过螺钉将第一半壳1、第二半壳2固定在两个支架的攻丝柱14上,完成本组件的装配工序,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液体加热组件的装配难度,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壳(1)、第二半壳(2)、电热管组(4)和电极部件(12),所述第一半壳(1)和所述第二半壳(2)固定,所述电热管组(4)位于所述第一半壳(1)和所述第二半壳(2)之间,所述第一半壳(1)面向所述第二半壳(2)一侧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3),所述电极部件(12)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部分(103),所述电极部件(12)具有第二凹部(1201),所述电热管组(4)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02),所述电热管组(4)的另有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凹部(1201),所述电热管组与所述第二凹部接触设置且所述电热管组、电极部件、第一半壳相对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组件包括固定件(15),所述电极部件(12)和所述固定件(15)位于所述电热管组两侧,所述固定件(15)具有第三凹部(1501),所述电热管组(4)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三凹部,所述固定件(15)与所述第一半壳(1)面向所述第二半壳(2)的一侧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具有限位凸部(104),所述第一部分(102)相对第二部分(103)更为靠近所述电热管组的端部,所述限位凸部位于相邻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电极部件(12)具有平部(1202),所述平部具有第一限位孔(1203)和第一固定孔(1204),所述限位凸部(104)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1203);所述固定件(15)具有第二限位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限位凸部(104)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半壳(1)具有第三固定孔(105),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半壳、电极部件、固定件通过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的螺钉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具有主体部(101)和两个支架(11),所述支架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架(11)具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开口较大的一端设置在背离所述电热管组(4)的一侧,所述阶梯孔(10)开口较大的一端内容纳有螺母(9),所述固定件(15)、电极部件(12)通过螺钉、螺母(9)固定在所述支架(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非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凹部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电极部件、所述电热管组和所述支架固定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位于第二半壳(2)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攻丝柱(14),所述第一半壳(1)和所述第二半壳(2)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攻丝柱(14)、且螺钉攻丝方向与所述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组(4)包括至少两根位于同一平面设置的电热管(5),若干根所述电热管(5)通过u形管(8)串联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电热管(5)内装配有扰流件(6),所述电热管组(4)的进水端和/或出水端安装有三通管(7),所述电热管(5)、u形管(8)、扰流件(6)、三通管(7)的装配方向相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1)远离电热管组(4)的一侧铆接有温控器(3),所述温控器(3)的铆接方向与所述电极部件固定
方向平行;和/或所述第二半壳(2)远离电热管组(4)的一侧铆接有温控器(3),所述温控器(3)的铆接方向与所述电极部件固定方向平行。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靠近主体部的一侧具有凸出设置的第一限位柱(17),所述主体部具有供第一限位柱(17)贯穿设置的限位孔;或者所述主体部具有供第一限位柱(17)插入的限位槽;所述支架(11)靠近第二半壳(2)的一侧具有凸出设置的第二限位柱(18),所述第二半壳(2)具有供第二限位柱(18)贯穿设置的限位孔;或者所述第二半壳(2)具有供第二限位柱(18)插入的限位槽;两个所述支架(11)靠近第二半壳(2)端部的一侧均具有倒扣(16),所述第二半壳(2)两端卡扣限位在两个支架(11)的倒扣(16)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电热管组和电极部件,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固定,所述电热管组位于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之间,所述第一半壳面向所述第二半壳一侧具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电极部件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电极部件具有第二凹部,所述电热管组的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电热管组的另有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凹部、且所述电热管组与所述第二凹部接触设置。该种结构有利于实现零部件的叠装,有利于减少螺丝的使用,节约成本,并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现自动化生产。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国 郭志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6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