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单桩的快速沉桩装置

allin2023-03-19  65



1.本技术涉及属于海床结构基础施工以及海床地质工程勘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单桩的快速沉桩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海岸结构或海上平台施工建筑过程中,大直径单桩基础为最常用的海上平台以及基础形式之一。
3.然而在海上平台或者滨海结构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其海床表面地基往往受到波浪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船舶荷载等动荷载以及静水压力等静荷载的长期作用,地基土体变得极为密实,为施工过程中大直径基础的打入过程以及二次加固带来极大的困难。若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较大的施工器械或是施工荷载则会加大海床地基的周围土体的扰动,对海床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海洋结构物基础以及海上平台基础在施工后,需要沉降固结一段时间才能正常使用。若需较早投入使用,则需额外设备对基础结构进行二次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直径单桩的快速沉桩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大直径单桩在密实海床中安装时的基础打桩贯入困难以及在安装后周围土体软化或砂土扰动液化的稳定性问题、以及灌入桩在二次加固时步骤繁杂、沉桩贯入过程中现场事实数据监测难等问题。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用于对所述大直径桩进行快速沉桩,包括:基座、桩顶推进装置、桩侧液压联动装置、伺服注水系统、cptu地质探测系统,
6.所述桩顶推进装置和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7.所述大直径桩的上部与所述桩顶推进装置相连,通过所述桩顶推进装置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升降;
8.所述大直径桩的下部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相连,通过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侧向固定;
9.所述伺服注水系统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相连,分别用于注压加水;
10.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搭载在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上,用于对原位地质海床进行土性测试和原位勘探。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固注浆设备,加固注浆设备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相连,用于注浆加固。
12.进一步地,所述桩顶推进装置包括:斜撑固定装置、立柱、立柱辅助调整装置、用于吊装所述大直径桩的吊装装置,所述立柱铰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立柱辅助调整装置连接在所述立柱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吊装装置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斜撑固定装置固定在
所述立柱上,且支撑所述大直径桩的侧壁。
13.进一步地,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板、防倾可动板、联动轴、联动液压推进装置;所述大直径桩的下部被所述底部固定板和所述防倾可动板夹持,所述的底部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的防倾可动板与所述液压联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防倾可动板上开有小孔,所述小孔用于与伺服注水系统和/或加固注浆设备相连;所述的联动液压推进装置驱动所述液压联动轴,用于当所述大直径桩下沉贯入时,为所述大直径桩侧壁的固定与回退提供动力。
14.进一步地,所述伺服注水系统包括:供水离心泵、压力采集装置,所述的供水离心泵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用于为注水提供泵送动力;所述压力采集装置采集cptu地质探测系统实时监测的压力,当压力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继续通过所述供水离心泵泵送给水,当压力达到第二设定阈值时,停止注水。
15.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注浆设备包括:泵送注浆机、沉降采集装置,所述的泵送注浆机固定于所述基座上,用于为水泥砂浆加固液提供泵送动力,当所述大直径桩贯入安装于指定位置时,所述沉降采集装置采集到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探测的桩端沉降位移小于第一位移阈值时,开始二次注浆加固。
16.进一步地,所述大直径桩为预制多孔管桩。
17.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多孔管桩包括:预埋孔洞的桩体、环向注水/注浆管、纵向注水/注浆管、单向止回阀、桩靴,所述的环向注水/注浆管、纵向注水/注浆管、单向止回阀预埋于所述桩体中,所述的环向注水/注浆管一端连接于桩体外壁,另一端连接于桩体内壁,并与纵向注水/注浆管联通;所述的纵向注水/注浆管一端连接桩体顶部,另一端连接桩体底部;所述的纵向注水/注浆管与环向注水/注浆管之间通过管道单向止回阀连接;所述桩靴与桩体底部进行连接,并且开有孔洞,该孔洞与桩体底部契合。
18.进一步地,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包括:cptu地质触探装置和驱动所述 cptu地质触探装置贯入的cptu贯入装置。
19.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伺服注水系统和加固注浆设备并列接于所述控制单元上,所述的cptu地质探测系统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
2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技术在海岸结构或海上平台施工建筑过程中,其海床表面地基往往受到波浪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船舶荷载等动荷载以及静水压力等静荷载的长期作用,地基土体变得极为密实,为施工过程中大直径基础的打入过程以及二次加固带来极大的困难。若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较大的施工器械或是施工荷载则会加大海床地基的周围土体的扰动,对海床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周围的土质以及孔压消散的速度极大地影响了基础的稳定,因此在施工时采用一种先进的cptu的探测方法来及时的反馈施工时基础周围土体的孔压消散响应和孔隙比变化沿深度的分布情况,以便通过伺服注水的方式来及时调整桩周土体的强度,为快速打桩沉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基础。本发明则集快速施工、及时监测、实时反馈、伺服控制、二次加固为一体,极大地方便了海岸结构基础大直径单桩的施工应用,为滨海结构建筑以及海上平台施工提供了很大便利。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3.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整体装置正视图;
24.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前立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后立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左立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右立面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结构俯视图;
29.图7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结构仰视图;
30.图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预制管桩的立面示意图以及结构俯视图;
31.图9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预制管桩的断面示意图;
32.图10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预制埋管单向止回阀的断面细部图;
33.图中的附图标记有:基座1、桩顶推进装置2、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伺服注水系统4、加固注浆设备5、预制多孔管桩6、cptu地质探测系统7、控制单元8、环向注水/注浆管9、纵向注水/注浆管10、单向止回阀11、桩靴12、基座底部固定板13、防倾可动板14、联动轴15、联动液压推进装置16、cptu竖向固定板17、cptu地质触探装置18、仪器固定装置19、斜撑固定装置20、基座底部外框架21、基座连接杆22、基座中部外框架23、电动卷扬机24、转向定滑轮25、锚索-桩体连接器26、可动连接装置27、立柱28、供水离心泵29、泵送注浆机30、伸缩杆31、桩体连接钢索32、三角支座33、cptu左滑道34、cptu右滑道35、cptu固定盘36、cptu贯入装置37、连接杆38、可动滑轮39、滑轮卡标40、锚索转向滑轮41、连接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3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6.参考图1-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用于对所述大直径桩进行快速沉桩,包括:基座1、桩顶推进装置2、桩侧液压联动装置 3、伺服注水系统4、cptu地质探测系统7,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和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均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大直径桩的上部与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相连,通过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升降;所述大直径桩的下部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相连,通过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侧向固定;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相连,分别用于注压加水;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搭载在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 上,用于对原位地质海床进行土性测试和原位勘探,可以同步监测预制多孔管桩在贯入过程中的土
体特性以及由于打桩贯入过程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用于判定土体的稳定性。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以及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用于在桩贯入过程中提供向下的贯入力以及固定预制多孔管桩的桩身位置。所述的伺服注水系统4用于在预制多孔管桩贯入过程中泵送水以及提供水压力,以减小摩擦贯入阻力、软化预制灌装周围的土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大直径单桩在密实海床中安装时的基础打桩贯入困难以及在安装后周围土体软化或砂土扰动液化的稳定性问题、以及灌入桩在二次加固时步骤繁杂、沉桩贯入过程中现场实时数据监测难等问题。
37.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固注浆设备5,加固注浆设备5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相连,用于注浆加固。当预制多孔管桩在贯入完成后,可将加固注浆设备5与液压联动装置3相连,为预制多孔管桩进行水泥浆泵送,水泥加固浆将会透过预制管孔,在桩侧与桩底部形成水泥胶结,从而达到稳定二次加固的作用。
38.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包括:基座底部外框架21、基座连接杆 22、基座中部外框架23,所述基座中部外框架23和基座底部外框架21通过所述基座连接杆22固定相连。所述基座框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可用于支撑基座顶部电动卷扬机24以及供水离心泵29。并为搭载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 提供平台支撑。
39.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包括:斜撑固定装置20、立柱 28、立柱辅助调整装置33、用于吊装所述大直径桩的吊装装置,所述立柱28 铰接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立柱辅助调整装置33连接在所述立柱28和所述基座1之间,用于调整立柱的倾斜度;所述吊装装置安装在所述立柱28上,所述斜撑固定装置20固定在所述立柱28上,且支撑所述大直径桩的侧壁。所述桩顶推进装置可用于在预制多孔空心管桩在顶推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定位卡向以及顶推力。
40.进一步地,所述吊装装置包括电动卷扬机24、桩体连接钢索32、转向定滑轮25、锚索-桩体连接器26,所述转向定滑轮25安装在所述立柱28顶部,所述锚索-桩体连接器26安装在所述大直径桩的顶部,所述桩体连接钢索32 的一端与所述电动卷扬机24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转向定滑轮25 后与所述锚索-桩体连接器26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卷扬机24可以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吊装置可用于将预制多孔空心管桩现场吊装至预设固定位置。
41.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辅助调整装置33包括伸缩杆组件31、三角支座33,所述三角支座33固定在所述立柱28上,所述伸缩杆组件31连接所述三角支座33和所述基座1,用于调整立柱的倾斜度。具体地,所述伸缩杆组件31主要由三根不同长度的伸缩杆组成。所述立柱辅助调整装置用于固定和支撑立柱28,防止其发生过大变形和扭动。
42.进一步地,还包括滑轮卡标40,所述的滑轮卡标40铰接于所述立柱28 上,并与所述锚索-桩体连接器26连接,可用来测量桩体下沉的深度。
43.进一步地,还包括锚索转向滑轮41,所述锚索转向滑轮41安装在所述立柱28中部,所述桩体连接钢索32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转向定滑轮25 后与所述锚索-桩体连接器26固定连接。用于固定立柱28上的锚索,并为张进与放松锚索时提供支点。
44.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包括:底部固定板13、防倾可动板14、联动轴15、联动液压推进装置16;所述大直径桩的下部被所述底部固定板13和所述防倾可动板14夹持,所述的底部固定板13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的防倾可动板14与所述液压联
动轴15固定连接,所述的防倾可动板14上开有小孔,所述小孔用于与伺服注水系统4和/或加固注浆设备5相连;所述的联动液压推进装置16驱动所述液压联动轴15,用于桩身下沉过程中提供动力。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用于当所述大直径桩下沉贯入时,为所述大直径预制空心管桩侧壁的固定与回退提供动力。
45.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包括:cptu地质触探装置 18和驱动所述cptu地质触探装置18贯入的cptu贯入装置37。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用于对原位地质海床进行土性测试和原位勘探,可以同步监测预制多孔管桩在贯入过程中的土体特性以及由于打桩贯入过程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用于判定土体的稳定性。
46.具体地,所述cptu贯入装置37包括cptu竖向固定板17、cptu地质触探装置18、cptu左滑道34、cptu右滑道35、cptu固定盘36、连接杆38;所述的cptu竖向固定板17一侧固定于cptu与底板连接杆38,另一侧安装有cptu 左滑道34、cptu右滑道35;所述的cptu固定盘36中间连接有cptu贯入装置37,可以实现上下滑动;所述的cptu竖向固定板17与连接杆38将整个cptu 地质探测系统7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的cptu左滑道34、cptu右滑道35 可以用于大幅度调整cptu贯入的深度;而cptu固定盘36则可以用于小幅度调节cptu贯入的深度;所述cptu贯入装置37用于在cpt贯入过程中为其提供贯入动力。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用于对原位地质海床进行土性测试和原位勘探,可以同步监测预制多孔管桩在贯入过程中的土体特性以及由于打桩贯入过程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用于判定土体的稳定性。
47.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包括:供水离心泵29、压力采集装置,所述的供水离心泵29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用于为注水提供泵送动力;所述压力采集装置采集cptu地质探测系统7实时监测的压力,当压力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继续通过所述供水离心泵29泵送给水,当压力达到第二设定阈值时,停止注水。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用于实时为桩身贯入时提供所需的水压力,并为注水提供泵送动力。
48.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注浆设备5包括:泵送注浆机30、沉降采集装置,所述的泵送注浆机30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用于为水泥砂浆加固液提供泵送动力,当所述大直径桩贯入安装于指定位置时,所述沉降采集装置采集到所述cptu地质触探装置18探测的桩端沉降位移小于第一位移阈值时,开始二次注浆加固。所述加固注浆设备5用于为预制多孔管桩进行水泥浆泵送。在泵送时,水泥加固浆将会透过预制管孔,在桩侧与桩底部形成水泥胶结,从而达到稳定二次加固的作用。
49.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大直径桩为预制多孔管桩6。所述的预制多孔管桩上预留的孔洞保证了注水和二次加固的顺利进行。
50.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多孔管桩6包括:预埋孔洞的桩体、环向注水 /注浆管9、纵向注水/注浆管10、单向止回阀11、桩靴12,所述的环向注水/注浆管9、纵向注水/注浆管10、单向止回阀11应预埋于所述桩体中,预埋的孔洞个数则按需进行埋置;所述的环向注水/注浆管9一端连接于桩体外壁,另一端连接于桩体内壁,并与纵向注水/注浆管10联通;所述的纵向注水/注浆管10一端连接桩体顶部,另一端连接桩体底部;所述的纵向注水/注浆管10与环向注水 /注浆管9之间通过管道单向止回阀11连接,保证了管道的流通性,使水流顺利向下和向侧方流动;预埋于管道中的管道单向止回阀11可以保证水流/砂浆只往下部和侧面进行流动,而不是由于压力的作用回流。所述桩靴12与桩体底部进行连接,并且开有孔洞,该孔洞与桩体底部契合。所述的桩靴12在预制桩贯入时,可以保护桩基,减小贯
入阻力。所述的预制多孔管桩上预留的孔洞保证了注水和二次加固的顺利进行。
51.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8,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和加固注浆设备5并列接于所述控制单元8上,所述的cptu地质探测系统7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8。所述控制单元8用于采集预制多孔管桩在贯入过程中cptu地质探测系统7实时监测的压力数据,以及对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进行控制。
52.施工步骤如下:
53.a、大直径多孔空心管桩的预制。如图7为大直径预制多孔空心管桩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大直径预制多孔空心管桩中预制八个等间距注水注浆孔;该孔洞为上下以及桩侧壁孔洞相互联通。在每一竖向与侧壁联通处装有预制埋管单向止回阀,该阀门只允许水流或是注浆液单向向下流动。若水流注浆液单向向下流动因为压力向下流动,由于水压作用止回阀内部阀门打开;若由于压力作用向上回流,则由于阀门会向上自动关闭。多孔空心预制管桩桩顶内部嵌有螺纹,以方便与桩顶锚索-桩体连接器。
54.b、大直径多孔管桩的桩靴安装。如图8所示在桩底部安装预制底部桩靴,桩靴为预制多孔刚性圆环,其上部有卡槽和螺纹以方便与桩侧壁安装。圆孔孔洞与桩侧壁八个注浆孔联通。
55.c、安装桩顶部锚索-桩体连接器。将该设备的锚索转向滑轮放松,使锚索
‑ꢀ
桩体连接器与桩顶的内嵌螺纹连接。
56.d、大直径多孔预制管桩的定位以及吊桩。将大直径多孔预制管桩按指定的施工位置进行定位,之后使用液压千斤顶将锚索-桩体连接器与桩吊桩就位;
57.e、大直径多孔预制管桩的侧壁固定。将桩侧液压联动推进装置顶推就位,在该装置所连接的桩侧防倾可动板上开有孔洞,其孔洞连接有伺服注水管道,该注水管道接有水压表和供水离心泵,可根据孔内的压力进行伺服注水。
58.f、大直径多孔预制管桩的侧壁注水孔连接。打开供水压力表和供水离心泵,检测管内的压力使压力稳定在固定阈值,当压力小于该阈值时,则自动开启注水,当压力大于该阈值时,则关闭该阀门停止注水。水压的升高会使下部密实土体出现液化等现象,极大地方便了多孔预制管桩的打入。
59.g、桩侧液压推进联动轴的回退就位。桩侧液压联动推进装置回退就位,与其连接的桩侧防倾可动板也一并回退,桩侧壁不再受限,为下一步液压贯入提供基础。
60.h、大直径管桩的液压贯入。桩顶上部液压推进装置推进预制管桩贯入指定深度。由于水压的作用,会极大地减小液压贯入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
61.重复上述(e)到(h)步骤,直到桩完全贯入到指定标高。
62.大直径多孔预制管桩的二次加固,待桩贯入完成后将桩侧液压联动推进装置顶推就位,在该装置所连接的桩侧防倾可动板上开有孔洞,将孔洞周围的管道拔下,并置换为注浆管道,该注浆管道接有水泥砂浆搅拌泵送机,可进行往孔洞中进行二次注浆加固。
63.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64.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用于对所述大直径桩进行快速沉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桩顶推进装置(2)、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伺服注水系统(4)、cptu地质探测系统(7);其中: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和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均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大直径桩的上部与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相连,通过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升降;所述大直径桩的下部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相连,通过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侧向固定;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相连,分别用于注压加水;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搭载在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上,用于对原位地质海床进行土性测试和原位勘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注浆设备(5),加固注浆设备(5)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相连,用于注浆加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推进装置(2)包括:斜撑固定装置(20)、立柱(28)、立柱辅助调整装置(33)、用于吊装所述大直径桩的吊装装置,所述立柱(28)铰接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立柱辅助调整装置(33)连接在所述立柱(28)和所述基座(1)之间,所述吊装装置安装在所述立柱(28)上,所述斜撑固定装置(20)固定在所述立柱(28)上,且支撑所述大直径桩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3)包括:底部固定板(13)、防倾可动板(14)、联动轴(15)、联动液压推进装置(16);所述大直径桩的下部被所述底部固定板(13)和所述防倾可动板(14)夹持,所述的底部固定板(13)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的防倾可动板(14)与所述液压联动轴(15)固定连接,所述的防倾可动板(14)上开有小孔,所述小孔用于与伺服注水系统(4)和/或加固注浆设备(5)相连;所述的联动液压推进装置(16)驱动所述液压联动轴(15),用于当所述大直径桩下沉贯入时,为所述大直径桩侧壁的固定与回退提供动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包括:供水离心泵(29)、压力采集装置,所述的供水离心泵(29)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用于为注水提供泵送动力;所述压力采集装置采集cptu地质探测系统(7)实时监测的压力,当压力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时,继续通过所述供水离心泵(29)泵送给水,当压力达到第二设定阈值时,停止注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注浆设备(5)包括:泵送注浆机(30)、沉降采集装置,所述的泵送注浆机(30)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用于为水泥砂浆加固液提供泵送动力,当所述大直径桩贯入安装于指定位置时,所述沉降采集装置采集到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探测的桩端沉降位移小于第一位移阈值时,开始二次注浆加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径桩为预制多孔管桩(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多孔管桩(6)包括:预埋孔洞的桩体、环向注水/注浆管(9)、纵向注水/注浆管(10)、单向止回阀(11)、
桩靴(12),所述的环向注水/注浆管(9)、纵向注水/注浆管(10)、单向止回阀(11)预埋于所述桩体中,所述的环向注水/注浆管(9)一端连接于桩体外壁,另一端连接于桩体内壁,并与纵向注水/注浆管(10)联通;所述的纵向注水/注浆管(10)一端连接桩体顶部,另一端连接桩体底部;所述的纵向注水/注浆管(10)与环向注水/注浆管(9)之间通过管道单向止回阀(11)连接;所述桩靴(12)与桩体底部进行连接,并且开有孔洞,该孔洞与桩体底部契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7)包括:cptu地质触探装置(18)和驱动所述cptu地质触探装置(18)贯入的cptu贯入装置(37)。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8),所述伺服注水系统(4)和加固注浆设备(5)并列接于所述控制单元(8)上,所述的cptu地质探测系统(7)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8)。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直径桩快速沉桩装置,用于对所述大直径桩进行快速沉桩,包括:基座、桩顶推进装置、桩侧液压联动装置、伺服注水系统、CPTu地质探测系统,所述桩顶推进装置和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大直径桩的上部与所述桩顶推进装置相连,通过所述桩顶推进装置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升降;所述大直径桩的下部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相连,通过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实现所述大直径桩的侧向固定;所述伺服注水系统与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相连,分别用于注压加水;所述CPTu地质探测系统搭载在所述桩侧液压联动装置上,用于对原位地质海床进行土性测试和原位勘探。用于对原位地质海床进行土性测试和原位勘探。


技术研发人员:潘华林 王学涛 张宝龙 洪义 王立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2.15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7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