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19  1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合流制排水系统逐步改造成分流制的进程逐渐加快,许多城市陆续开展了局部或大范围的“合改分”工程。
3.但是有很多道路存在地上与地下空间极为紧张,管线错综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在农村中道路狭窄的问题更加突出。而目前的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结构复杂,同时建设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进而导致大量的道路、街道难以实现分流制改造。且由于农村水量变化大,污水管道水质复杂,污物沉积严重,存在淤堵和疏通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结构复杂、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进而导致部分道路和街道分流制改造困难,缺乏同时建设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的空间等缺陷,实现了对排水系统结构的优化,节省了空间,可以在狭窄街道中进行分流制改造,实现了在狭窄空间内同时建设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分别排放雨水和污水。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系统包括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雨水排放结构和雨水排放干管,所述污水排放系统包括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污水支管和污水干管:
6.所述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连通,所述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用于将建筑物处的雨水汇集输送到所述雨水排放结构内;
7.所述雨水排放结构与所述雨水排放干管连通;
8.所述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与所述污水支管连通,所述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用于将建筑物处的污水输送到所述污水支管内;
9.所述污水支管位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的下方,所述污水支管与所述污水干管连通。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包括多个雨水输送结构,所述雨水输送结构的一端位于建筑物的处,所述雨水输送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连通。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结构沿着所述雨水排放结构到所述雨水排放干管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结构包括雨水支渠,所述雨水支渠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包括多个建筑污水排放管,所述建筑污水排放管的一端位于建筑物内,所述建筑污水排放管的
另一端与所述污水支管连通。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污水支管沿着所述污水支管到所述污水干管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污水支管和所述雨水排放结构之间设置有多个冲洗结构,所述冲洗结构用于清洗所述污水支管。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清洗结构包括冲洗井,所述冲洗井的下端与所述污水支管连通,所述冲洗井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端面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的底面齐平。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系统还包括雨水口,所述雨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沉泥井,所述雨水口的一端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连通,所述雨水口的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排放干管连通。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所述污水支管和所述污水干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污水检查井,所述污水检查井内设置有沉泥槽。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通过将雨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安装在狭窄街道,通过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将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处的雨水输送到雨水排放结构,街道上的雨水则通过雨水排放结构进行收集,然后雨水排放结构将雨水输送到雨水排放干管,进而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排放。并同时通过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将街道两边建筑物内的污水输送到污水支管内,然后通过污水支管输送到污水干管内,进而实现了对污水的收集排放。进而实现了对排水系统结构的优化,且污水支管安装在雨水排放结构的下方,节省了空间,可以在狭窄街道中进行分流制改造,实现了雨水和污水分别排放,实现了在狭窄空间内同时建设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25.附图标记:
26.1:雨水排放系统;
ꢀꢀꢀꢀꢀꢀ
2:污水排放系统;
ꢀꢀ
3: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
27.4:雨水排放结构;
ꢀꢀꢀꢀꢀꢀ
5:雨水排放干管;
ꢀꢀ
6: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
28.7:污水支管;
ꢀꢀꢀꢀꢀꢀꢀꢀꢀꢀ
8:污水干管;
ꢀꢀꢀꢀꢀꢀ
9:冲洗结构;
29.11:雨水口;
ꢀꢀꢀꢀꢀꢀꢀꢀꢀꢀꢀ
12:雨水检查井;
ꢀꢀꢀ
13:污水检查井;
30.31:雨水输送结构;
ꢀꢀꢀꢀꢀ
41:雨水支渠;
ꢀꢀꢀꢀꢀ
42:盖板;
31.61:建筑污水排放;
ꢀꢀꢀꢀꢀ
91:冲洗井;
ꢀꢀꢀꢀꢀꢀꢀ
92: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下面结合图1和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
34.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系统1和污水排放系统2,雨水排放系统1包括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3、雨水排放结构4和雨水排放干管5,污水排放系统2包括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6、污水支管7和污水干管8。
35.具体的,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3与雨水排放结构4连通,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3用于将建筑物处的雨水汇集输送到雨水排放结构4内;
36.雨水排放结构4与雨水排放干管5连通;
37.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6与污水支管7连通,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6用于将建筑物处的污水输送到污水支管7内;
38.污水支管7位于雨水排放结构4的下方,污水支管7与污水干管8连通。
39.在使用时,将雨水排放系统1和污水排放系统2安装在狭窄街道,通过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3将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处的雨水输送到雨水排放结构4,街道上的雨水则通过雨水排放结构4进行收集,然后雨水排放结构4将雨水输送到雨水排放干管5,进而实现了对雨水的收集排放。并同时通过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6将街道两边建筑物内的污水输送到污水支管7内,然后通过污水支管7输送到污水干管8内,进而实现了对污水的收集排放。进而实现了对排水系统结构的简化,且污水支管7安装在雨水排放结构4的下方,节省了空间,可以在狭窄街道中进行分流制改造,实现了雨水和污水分别排放,实现了在狭窄空间内同时建设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
40.进一步的,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3包括多个雨水输送结构31,雨水输送结构31的一端位于建筑物的处,雨水输送结构31的另一端与雨水排放结构4连通。在使用时,将雨水输送结构31的一端安装在建筑物的下方,通过雨水输送结构31对建筑物处的雨水进行汇集后输送到雨水排放结构4,进而实现了对街道两边建筑物处的雨水收集和输送。
41.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雨水输送结构31例如为混泥土浇筑的水渠结构或是砖砌结构。但是应当了解,雨水输送结构31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合适的结构,例如排水管。
42.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雨水排放结构4沿着雨水排放结构4到雨水排放干管5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在使用时,雨水排放结构4内的雨水沿着倾斜斜面往雨水排放干管5流动,使得雨水排放结构4内的雨水可以顺利输送到雨水排放干管5内,防止雨水排放结构4内有雨水滞留。
43.进一步的,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雨水排放结构4包括雨水支渠41,雨水支渠4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2,盖板4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在使用时,将雨水支渠41设置于地面下,然后盖板42则与地面齐平,盖板42可以防止杂物进入雨水支渠41,避免雨水支渠41堵塞。而街
道地面上的雨水则可以通过通孔流入到雨水支渠41内,然后排放到雨水排放干管5,进而实现对街道处雨水的排放。
44.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雨水支渠41例如为混泥土浇筑的水渠结构。但是应当了解,雨水支渠41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合适的结构,例如砖砌结构。
45.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盖板42材质例如为钢筋混凝土或铸铁或塑料树脂。但是应当了解,盖板42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合适的材质。
46.进一步的,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6包括多个建筑污水排放管61,建筑污水排放管61的一端位于建筑物内,建筑污水排放管61的另一端与污水支管7连通。在使用时,每一栋建筑与污水支管7之间设置有建筑物污水排放管,通过建筑物污水排放管将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内的污水输送到污水支管7内,然后再通过污水支管7输送到污水干管8内,进而实现了对污水的排放,且不会受到雨水的干扰,有效避免了雨水对污水的输送过程产生影响。
47.其中,如附图2所示,污水支管7沿着污水支管7到污水干管8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在使用时,污水沿着倾斜斜面往污水干管8流动,通过设置倾斜斜面可以使得污水更容易流动,避免污水积留在污水支管7中。
48.其中,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污水支管7和雨水排放结构4之间设置有多个冲洗结构9,冲洗结构9用于清洗污水支管7。在使用时,经过一定时间或污水支管7出现堵塞时,可以通过冲洗结构9有效的对污水支管7进行分段式冲洗清理,避免污水支管7堵塞,确保污水支管7可以稳定的将污水排放到污水干管8内。
49.其中,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冲洗结构9包括冲洗井91,冲洗井91的下端与污水支管7连通,冲洗井91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92,密封盖92的上端面与雨水排放结构4的底面齐平。在使用时,通过开启密封盖92可以使得冲洗井91的上端开启,进而可以通过冲洗井91的上端对污水支管7进行清洗。且密封盖92的上端面与雨水排放结构4的底面齐平,进而保证了密封盖92闭合时,雨水排放结构4内的雨水可以直接排放到雨水排放干管5内,防止雨水渗透到冲洗井91中。
50.进一步的,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雨水排放系统1还包括雨水口11,雨水口11的下方设置有沉泥井,雨水口11的一端与雨水排放结构4连通,雨水口11的另一端与雨水排放干管5连通。在使用时,雨水排放结构4将雨水输送到雨水口11,然后雨水中的污泥等杂质则沉淀在沉泥井中,雨水则通过雨水口11流动到雨水排放干管5中,进而可以有效的沉淀雨水中的杂质,避免雨水排放干管5堵塞。
51.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雨水口11例如为平箅式,根据雨水排放结构4流量,雨水口11可以为单箅或双箅或多箅。但是应当了解,雨水口11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合适的结构。
52.其中,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雨水排放系统1还包括雨水检查井12,雨水检查井12位于雨水口11和雨水排放干管5之间,雨水检查井12的一端与雨水口11连通,雨水检查井12的另一端与雨水排放干管5连通。在使用时,雨水先经过雨水检查井12后才进入到雨水排放干管5内,通过雨水检查井12可以对雨水排放干管5进行检修清理。
53.进一步的,如附图1和附图4所示,污水支管7和污水干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污水检查井13,污水检查井13内设置有沉泥槽。在使用时,污水先通过污水支管7进入污水检查井
13,然后排放到污水干管8,污水中的泥沙和杂物等会在沉泥槽中沉淀。当晴天时,通过污水检查井13将杂物清理掉。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所述雨水排放系统包括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雨水排放结构和雨水排放干管,所述污水排放系统包括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污水支管和污水干管:所述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连通,所述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用于将建筑物处的雨水汇集输送到所述雨水排放结构内;所述雨水排放结构与所述雨水排放干管连通;所述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与所述污水支管连通,所述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用于将建筑物处的污水输送到所述污水支管内;所述污水支管位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的下方,所述污水支管与所述污水干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包括多个雨水输送结构,所述雨水输送结构的一端位于建筑物的处,所述雨水输送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沿着所述雨水排放结构到所述雨水排放干管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包括雨水支渠,所述雨水支渠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包括多个建筑污水排放管,所述建筑污水排放管的一端位于建筑物内,所述建筑污水排放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水支管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支管沿着所述污水支管到所述污水干管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支管和所述雨水排放结构之间设置有多个冲洗结构,所述冲洗结构用于清洗所述污水支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结构包括冲洗井,所述冲洗井的下端与所述污水支管连通,所述冲洗井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端面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的底面齐平。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放系统还包括雨水口,所述雨水口的下方设置有沉泥井,所述雨水口的一端与所述雨水排放结构连通,所述雨水口的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排放干管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支管和所述污水干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污水检查井,所述污水检查井内设置有沉泥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狭窄街道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放系统包括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雨水排放结构和雨水排放干管,污水排放系统包括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污水支管和污水干管: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与雨水排放结构连通,建筑物雨水输送组件用于将建筑物处的雨水汇集输送到雨水排放结构内;雨水排放结构与雨水排放干管连通;建筑物污水输送组件与污水支管连通;污水支管位于雨水排放结构的下方,污水支管与污水干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排水系统结构的优化,节省了空间,可以在狭窄街道中进行分流制改造,实现了雨水和污水分别排放,实现了在狭窄空间内同时建设雨水和污水两套排水系统。套排水系统。套排水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陈洁 张环茹 高琳琳 方先金 李文哲 梁鹏 霍飞 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首创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7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