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夹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0  77



1.本技术涉及文具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夹器。


背景技术:

2.推夹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居生活和办公场所的文具用品,其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推出一种与之配套的夹子,以使得该夹子可以夹紧纸张等物品。现有的推夹器装填夹子的过程与订书机装填钉书钉的过程类似,首先需要用手将推块向后拉动至锁定位置以暂时锁定推块,然后向容纳部内装入夹子,待夹子装至容纳部后再手动按压推块以将推块释放。但是这种通过手动释放推块的方式比较费力。当需要频繁使用推夹器作业时,意味着需要频繁装填夹子以及频繁按压推块,给使用者带来额外的体力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推夹器,以主要解决现有推夹器装填夹子的操作过程费力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推夹器,该推夹器包括座体、推块和盖体。座体部件包括锁定部以及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设有出口,锁定部设置于第一容纳槽的另一端部。推块可滑动安装于第一容纳槽。推块上设有锁扣部。锁扣部与锁定部相互配合以使推块包括处于锁定的第一状态和能够将夹子往出口方向推出的第二状态。盖体可活动设置于座体,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容纳槽,盖体包括解锁部。其中,当盖体关闭第一容纳槽时,解锁部能够使锁定部与锁扣部分离,以使推块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当需要向推夹器内装填夹子时,移动盖体以打开第一容纳槽并手动滑动推块使推块上的锁扣部与座体上的锁定部配合,以使推块处于第一状态。然后向座体的第一容纳槽内装填夹子即可。当夹子装填完毕后,移动盖体以关闭第一容纳槽。由于盖体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容纳槽的过程中,盖体上的解锁部会使锁扣部与锁定部分离。推块便会由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以将夹子往出口方向推出。使用者无需手动释放推块,能有效解决现有推夹器装填夹子的操作过程费力的技术问题。
6.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部包括第一锁定孔,锁扣部包括第一凸起;推块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凸起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锁定孔内。如此,当需要补充夹子时,先手动将推块使得第一凸起滑入第一锁定孔内。此时,推块处于第一状态,即使松开手,推块也不会移动,使用者无需一边按着推块一边往第一容纳槽内填充夹子,填充夹子的操作过程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省力。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解锁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推块上设有第二斜面;盖体关闭第一容纳槽,解锁部挤压推块,第一斜面沿第二斜面滑动。如此,在解锁部挤压推块的过程中,解锁部向推块施加的挤压力可分解为向下和向左两个方向的力。锁定部和锁扣部的
分离过程将会因为这两个方向的力的存在变得更加顺畅。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夹器还包括用于推动夹子的推钮,推钮滑动设置于座体或盖体上,推钮还包括推动部,推动部用于对夹子进行限位以及推动夹子滑动。如此,能够避免座体夹子在滑动并张开的过程中产生沿座体部件高度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保降低座体结构遭到损坏的可能性,延长推夹器的使用寿命。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部的纵截面形状与夹子的纵截面相一致。如此,可使得夹子表面各处的受力情况相一致,有利于保持夹子在滑动过程中的方向性。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体还包括凸台,凸台位于座体的外表面上,凸台与所述推钮相对设置。如此,可以使得推夹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夹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推钮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盖体连接。如此,推钮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会给推钮施加一个与推钮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使得推钮的移动过程更加平缓。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包括第一扣合部座体包括第二扣合部;推块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互分离,推块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锁定配合。如此,能够使得座体部件和盖体部件能够稳固地组装到一起,防止使用的过程中推夹器出现故障。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体包括拆装部,拆装部自座体的端面沿座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当需要将座体部件与盖体部件分离以补充夹子时,一只手握着盖体,另一只手向下压动拆装部即可将座体部件与盖体部件分离。拆装部的存在,使得座体部件与盖体部件的分离过程更加便捷。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部件还包括容纳座体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内设有支撑部,盖体部件和座体部件可拆卸连接;座体容纳于第二容纳部时,支撑部支撑座体部件。如此,当座体部件和盖体部件组装完成后,座体的有部分位于盖体的支撑部之上,从而使得推夹器在使用过程中,座体部件和盖体部件不会轻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体上设有倾斜面;座体部件位于支撑部上时,支撑部与所述倾斜面合围成一凹陷空间。如此,使用者可以利用该凹陷空间将已经装夹完毕的夹子取下,以进行重新装夹或者对夹子进行回收利用。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槽包括导向滑槽和支撑面;导向滑槽用于导向夹子,支撑面用于支撑夹子和推块。如此,有利于保持夹子和推块在滑动的过程中的方向性。
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9.图1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推夹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所示为图1示出的推夹器的d-d中心剖视图;
21.图3所示为图1示出的推夹器的局部爆炸图;
22.图4所示为图3示出的推夹器的e-e中心剖视图;
23.图5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省略部分零件后的推夹器的局部爆
炸图;
25.图7所示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8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夹器的拆装示意图;
27.图9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省略部分零件后的推夹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所示为图9中座体的a-a断面图;
30.图12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块在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31.图13所示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14所示为本技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块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5所示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16所示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5.附图标记:
36.10推夹器,11推钮,111推动部,12y型件,121安装部,122第一本体,123第二本体,13第一弹性件,14第二弹性件,20座体,21锁定部,211第一锁定孔,22第一容纳槽,221第一出口,222导向滑槽,223支撑面,20a第一端部,20b第二端部,23第一座体,231倒凸字型滑槽,24第二座体,241卡接部,242装夹口,242a导向斜面,25第二扣合部,26凸台,27拆装部,28倾斜面,29凹陷空间,30推块,31锁扣部,32推块本体,321第二斜面,33导向部,34限位部,35连接部,40盖体,41解锁部,411第一斜面,42第二容纳槽,40a第三端部,401a第二出口,40b第四端部,43第一扣合部,44支撑部,50夹子,51第一弹性部,52第二弹性部,53张开部,531第一张开部,532第二张开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8.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9.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0.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整理纸质资料时通常会使用订书机进行装订,但订书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订书钉贯穿纸张然后压弯订书钉的端部以固定纸张。这种装订方式意味着需要在纸张上打孔,容易损伤纸张,而且订书钉不可重复使用。
41.于是,为了避免损伤纸张,人们开始使用普通夹子固定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夹子固定的方式虽然避免了损伤纸张,而且普通夹子可以重复利用。但是这种通过普通夹子固定的方式,需要先手动将普通夹子张开,然后再将纸张放入普通夹子内,比较费力气,尤其是当需要整理的纸质资料的量比较大时。
42.为了克服以上两种装钉方式的不足,既不会损伤纸张、又可以重复使用夹子而且还省力的推夹器便逐渐得到推广。
43.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推夹器10包括座体20、推块30和盖体40。座体20包括锁定部21以及第一容纳槽22。第一容纳槽22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出口221。锁定部21设置于第一容纳槽22的另一端部。推块30可滑动安装于第一容纳槽22内。推块30上设有锁扣部31。锁扣部31与锁定部21锁定配合以使推块30包括处于锁定的第一状态和能够将夹子50往第一出口221方向推出的第二状态。推块30能够自动复位至第二状态。其中,图4示出的推块30处于第一状态,图2示出的推块30处于第二状态。
44.请参阅图2和图3,盖体40可活动连接于座体20,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容纳槽22。盖体40包括解锁部41。当盖体40与座体20相配合以关闭第一容纳槽22时,解锁部41能够使锁定部21与锁扣部31分离,以使推块3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45.需要说明的是,座体20和盖体40活动连接可以是指座体20和盖体40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座体20和盖体40铰接,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46.请参阅图2至图4,当需要向推夹器10内装填夹子50时,移动盖体40或座体20以打开第一容纳槽22并手动滑动推块30使推块30上的锁扣部31与座体20上的锁定部21配合,以使推块30处于第一状态。然后向座体20的第一容纳槽22内装填夹子50即可,装填夹子50的过程更加简洁省力。当夹子50装填完毕后,移动盖体40或座体20以关闭第一容纳槽22。由于盖体40移动以关闭第一容纳槽22的过程中,盖体40上的解锁部41会使锁扣部31与锁定部21分离。推块30便会由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以将夹子50往出口方向推出。使用者无需手动释放推块30,能有效解决现有推夹器10装填夹子50的操作过程费力的技术问题。
47.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推夹器10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容纳在推夹器10内部空间的夹子50可从该第一出口221滑出并固定纸张。该第一出口221的纵截面形状为v型,有利于推夹器10使用时对纸张进行定位。
48.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移动盖体40或座体20以打开第一容纳槽22时,盖体40上的解锁部41会使锁扣部31与锁定部21分离。推块30便会由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以将夹子50往出口方向推出。此处不做具体说明。
49.具体而言,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推夹器10还包括推钮11和y型件12。推钮11滑动设置于盖体40或座体20上,用于推动夹子50从第一出口221离开推夹器10以装夹资料。y型件12安装于座体20上,并位于第一出口221处。y型件12用于使夹子50在滑动至第一出口221后、离开推夹器10之前张开。使用推夹器10固定纸张时,先将一摞纸张的边缘放置在推夹器10的第一出口221内,然后推动推钮11以推动夹子50滑动。夹子50到达第一出口221时会沿
着y型件12继续滑动,滑动的过程中夹子50被y型件12逐渐撑开并且此时纸张的边缘逐渐进入夹子50的内部。当夹子50脱离y型件12后,夹子5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将一摞纸张固定住,从而完成装夹作业。
50.请参阅图5,推夹器10专用的夹子50与普通的夹子50有所不同。夹子50包括第一弹性部51、第二弹性部52和张开部53。第一弹性部51的一端和第二弹性部52的一端弹性连接。第一弹性部51和第二弹性部52未连接的一端为夹子50的自由端。张开部53包括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的宽度值相等。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的截面形状均为v字形。第一张开部531连接于第一弹性部51的另一端部。并且,第一张开部531的宽度大于第一弹性部51的宽度。第二张开部532连接于第二弹性部52的另一端部。在常规状态下,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相互抵接,张开部53的截面形状为x型。将夹子50中的张开部53的截面形状设计为x型,一方面有利于夹子50从第一出口221处滑出时顺利张开以夹持纸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以张开部53作为施力对象以将夹子50从纸张上取下。夹子50在第一出口221处滑动时,y型件12位于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之间。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分别沿着y型件12的表面滑动。
51.需要说明的是,夹子50的宽度方向与推夹器10的宽度方向一致,张开部53的宽度方向、第一弹性部51的宽度方向也均与推夹器10的宽度方向一致。
52.具体的,请参阅图6至图8,y型件12包括安装部121、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均连接到安装部121上,第一本体122、第二本体123和安装部121三者连接后的整体的形状呈y字型。y型件12通过安装部121固定于座体20上。y型件12的安装位置位于座体20的第一出口221处。并且,在推夹器10中,y型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y型件12关于推夹器10的中心对称面对称。y型件12的长度方向与推夹器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53.当将一摞纸张的边缘放置在推夹器10的第一开口221内时,此时这一摞纸张的边缘也位于y型件12的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之间。推钮11推动着夹子50滑动时,夹子50的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分别沿着安装部121的上下表面滑动,也即y型件12的安装部121位于第一张开部531和第二张开部532之间。夹子50继续滑动,夹子50的第一张开部531沿着y型件12的第一本体122表面滑动,夹子50的第二张开部532沿着y型件12的第二本体123表面滑动。由于y型件12的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的弹性变形量比较小,夹子50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本体122和第二本体123会使得夹子50的第一弹性部51和第二弹性部52的自由端逐渐沿相反的方向张开,此过程中纸张的边缘也会逐渐进入夹子50的第一弹性部51和第二弹性部52之间。当第一张开部531离开第一本体122的表面,第二张开部532离开第二本体123的表面后,夹子50的第一弹性部51和第二弹性部5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将一摞纸张固定住,一次装夹过程完成。
54.请参阅图4和图8。在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盖体40还包括第二容纳槽42。第二容纳槽42用于容纳座体20。座体20和盖体40可拆卸连接。座体20包括第一端部20a、第二端部20b。第一出口221设置于座体20的第一端部20a处。第一出口221与第一容纳槽22相连通。盖体40包括第三端部40a和第四端部40b。盖体40的第三端部40a处设有第二出口401a。
55.当将座体20的第一端部20a插入盖体40的第二容纳槽42内,并且第一端部20a抵接第三端部40a后,再将座体20的第二端部20b绕着第一端部20a旋转并插入第二容纳槽42内,
即可将座体20和盖体40等零部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推夹器10。座体20和盖体40组装完成后,第一出口221和第二出口401a重合以形成推夹器10的夹子出口。
56.通过在盖体40上设置用于容纳座体20的第二容纳槽42,使得组装推夹器10时直接将座体20插入第二容纳槽42即可。相较于在座体20和盖体40通过销孔结构连接的方案,座体20和盖体40可拆卸连接的设计方案,可以使得推夹器10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组装环节更加简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57.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当座体20和盖体40通过铰接的方式组装在一起时,盖体40上可以不设置第二出口401a和第二容纳槽42。使得推夹器10的结构得到简化。此时,为了使推夹器10在使用的过程中盖体40能够保持关闭第一容纳槽22的状态,可在盖体40和座体20相互贴合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极性相反的磁石或其他固定结构。
58.请参阅图7至图9,由于在使用没有自动补充夹子50功能的推夹器10进行装夹作业时,当一个夹子50被推出后,使用者需要将推夹器10倾斜以使另一个夹子50能够依靠自身重力滑落至推钮11处。这种操作方式不仅繁琐,而且夹子50在滑落的过程中容易被卡住。
59.因此,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前面的夹子50被推出后,后面的夹子50能够自动补充以方便下一次装夹作业。推夹器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3。第一弹性件13能够在锁定部21与锁扣部31分离时,使得推块30能够由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具体的,第一弹性件13为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部固定于座体20的第一端部20a,拉伸弹簧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推块30。
60.常规状态下,当推夹器10内部没有填充夹子50时推块30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会靠近座体20的第一端部20a。当需要往推夹器10内部填充夹子50时,将推块30向第二端部20b滑动并使其处于第一状态,然后向第一容纳槽22内填充夹子50即可。夹子50填充完毕后,通过解锁部41自动释放推块30至第二状态,推块30会使夹子50具有向第一开口221滑动的趋势。当前面一个夹子50被推钮11推出后,下一个夹子50会在第一弹性件13和推块30的共同作用下自动滑动至推钮11处,以待下一次装夹作业的开始。使得推夹器10的操作过程更加简便顺畅,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无需频繁倾斜推夹器10,更不要担心出现夹子50被卡住的情况发生。
61.应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13也可以为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一端与座体20的第二端部20b连接,另一端与推块30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62.请参阅图10至图1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槽22包括导向滑槽222和支撑面223。导向滑槽222用于导向夹子50和推块30。支撑面223用于支撑夹子50和推块30。如此,有利于保持夹子50和推块30在滑动的过程中的方向性。座体2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制造然后组装而成,此处不再具体限制。
63.作为一个示例,座体20包括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第一座体23和第二座体24分开制造并通过组装的方式形成座体20,有利于简化推夹器10的加工制造流程。第一座体23上设有“倒凸字型”滑槽。第一座体23的顶面上设有安装槽(图中未标识)。第二座体24为框型结构。第二座体24的底面上设有卡接部241。卡接部241自第二座体24的底面向外延伸。当第二座体24与第一座体23固定在一起时,第二座体24的卡接部241部分插入第一座体23的安装槽内。第一座体23的外侧面与第二座体24的外侧面平齐,有利于握持推夹器10时更加方便。第二座体24的底面、卡接部241和第一座体23的顶面围合形成导向滑槽222。导向滑
槽222位于倒凸字型滑槽231的上方。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滑槽222和倒凸字型滑槽231均为第一容纳槽22的组成部分。
64.具体的,支撑面223为“倒凸字型”滑槽231中的踏面。支撑面223与倒凸字型滑槽231的底面相对布置。支撑面223与倒凸字型滑槽231的底面可以是相互平行或者不平行,此处不作具体限制。
65.当将夹子50放置在第一容纳槽22内时,夹子50的第一弹性部51或第二弹性部52与支撑面223抵接。由于支撑面223为倒凸字型滑槽231中的一个踏面,意味着第一弹性部51或第二弹性部52的表面只有部分与第一容纳槽22的表面接触,有利于减少夹子50与第一容纳槽22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夹子50的滑动过程更加平稳。同时,夹子50的张开部53至少有部分位于导向滑槽222内。导向滑槽222能够限制夹子50在滑动的过程中沿座体20的高度方向向上脱离第一容纳槽22,也能够限制夹子50在滑动的过程中沿座体20的宽度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夹子50在移动过程中被卡住的现象发生。
66.请参阅图11至图13,由于第一容纳槽22包括倒凸字型滑槽231,当将夹子50放置在第一容纳槽22内时,第一弹性件13可以位于夹子50的下方。使得第一弹性件13与夹子50之间不会相互干涉,夹子50的移动过程更加顺畅。
67.请参阅图12,推块30包括推块本体32、导向部33、限位部34和连接部35。导向部33设置在推块本体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上。并且导向部33自推块本体32的侧面向外延伸。限位部34设置在推块本体32的底面上。并且限位部34自推块本体32的底面向外延伸。具体的,限位部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部34相互平行,且两个限位部34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推块本体32的宽度值。连接部35设置在推块本体32的底面上,并且自推块本体32的底面向外延伸。连接部35用于与第一弹性件13连接。
68.因此,当将推块30滑动安装于座体20上时,推块30的导向部33位于导向滑槽222内,推块本体32的底面与第一座体23的支撑面223相接触,推块30的限位部34与倒凸字型滑槽231的侧面相接触。如此,推块30被限制在第一容纳槽22内沿着座体20的长度方向滑动。
69.需要说明的是,推块本体32的宽度方向与推夹器10的宽度方向相一致。推块本体32的长度方向与推夹器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座体20的长度方向与推夹器1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限位部34的长度方向与推块本体3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70.请参阅图13至图15,第二座体24的顶部上设有装夹口242。装夹口242位于座体20的第二端部20b处。装夹口242与第一容纳槽22连通。当座体20部件内装填的夹子50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座体20与盖体40分离,然后通过该装夹口242向座体20内补充夹子50。夹子50从装夹口242进入第一容纳槽22,并且夹子50的张开部53位于导向滑槽222内。下一个被装填进第一容纳槽22的夹子50,会将已经位于第一容纳槽22内的夹子50从第二端部20b推向第一端部20a。直至第一容纳槽22的装填的夹子50数量达到规定的数量,则停止装填夹子50。
71.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装填夹子50的过程更加顺畅。第二座体24上还设有导向斜面242a。导向斜面242a位于装夹口242内,并朝向导向滑槽222倾斜。当需要补充夹子50时,将夹子50沿着导向斜面242a向第一容纳槽22内滑动即可快速完成夹子50的填充。补充夹子50时无需手动将夹子50对准导向滑槽222,使得夹子50的填充过程更加顺畅。
72.请参阅图12和图13,锁定部21位于座体20的第二端部20b处。锁定部21包括第一锁
定孔211。锁扣部31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自推块本体32的表面凸起。第一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推夹器10的高度方向一致。推块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凸起至少部分插入第一锁定孔211内。因此,当需要补充夹子50时,先手动将推块30朝第二端部20b滑动,推块30滑动至第二端部20b后推块30顶部上的第一凸起会滑入第一锁定孔211内,从而使得推块3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即使松开手,处于第一状态下的推块30也不会移动,使用者无需一边按着推块30一边往第一容纳槽22内填充夹子50。如此,使得填充夹子50的操作过程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省力。
73.进一步的,当夹子50填充完毕后,需要将推块3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可以通过挤压锁定部21或推块30,使锁定部21和锁扣部31取消配合,推块30便会在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下由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并且具有推动夹子50向第一端部20a滑动的趋势。
74.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2和图13。为了使得释放推块30的过程中更加顺畅省力,推块30的导向部33长度小于推块本体32的长度。因此,推块30滑动安装于第一容纳槽22内时,推块本体32中有一部分是没有被支撑面223支撑的。没有被支撑面223支撑的这部分在受到压力时很容易产生弯曲变形,从而使得锁定部21与锁扣部31取消配合。
75.作为一个示例,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按压推块30以使推块3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例如,夹子50补充完毕后,手动按压推块30使其切换至第二状态。然后再将座体20与盖体40组装成推夹器10进行使用。但是这种通过手动按压的方式费时费力。尤其是在需要频繁补充夹子50的作业环境下。
76.对此,作为另一个示例,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装填夹子50的过程更加方便省力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4、图13至图14,解锁部41自盖体40的表面凸起,用于挤压推块30或锁定部21以使锁定部21和锁扣部31取消配合。具体的,解锁部41位于盖体40的第四端部40b。解锁部41位于第二容纳槽42的内部,有利于防止解锁部41被意外破坏。由于座体20和盖体40活动连接,在合上座体20和盖体40的过程中,解锁部41会挤压推块30,推块30受到挤压后会产生弯曲变形。锁定部21和锁扣部31会逐渐分离。由于推块30同时还受到第一弹性件13的作用力,当锁定部21和锁扣部31完全分离后,第一弹性件13会促使推块30向第一端部20a滑动,推块30由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也即,在合上盖体40和座体20的过程中,推块30可以自动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无需手动按压推块30或锁定部21,能有效解决装填夹子50的操作过程费力的技术问题。
77.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和图14,为了使得解锁部41挤压推块30的过程更加顺畅。解锁部41的端面包括第一斜面411。推块本体32上设有第二斜面321。第一斜面411和第二斜面321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一致。当解锁部41接触推块30时,第一斜面411和第二斜面321相贴合。在解锁部41挤压推块30的过程中,第一斜面411和第二斜面321相对滑动。因此,在解锁部41挤压推块30的过程中,解锁部41向推块30施加的挤压力可分解为向下和向左两个方向的力。锁定部21和锁扣部31的分离过程将会因为这两个方向的力的存在变得更加顺畅。需要说明的是,“向下”方向与座体20部件的高度方向一致,“向左”指的是座体20的由第二端部20b指向座体20的第一端部20a的方向。
78.当然,应当可以理解的是,锁定部21和锁扣部31也可以是其他一些常见的配合结构,例如锁定部21包括第二凸起、锁扣部31包括第二锁定孔。推块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
凸起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锁定孔内。该方案也可以实现推块30的锁定。或者解锁部41也可以通过挤压锁定部21以使锁定部21和锁扣部31取消配合。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79.请参阅图14,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推动推钮11的过程更加顺畅,以及为了使得推钮11能够自动复位。推夹器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4。具体的,第二弹性件14为拉伸弹簧。第二弹性件14的一端与推钮11连接,另一端与盖体40连接。推钮11在推动夹子50的过程中也会拉伸第二弹性件14,第二弹性件14会给推钮11施加一个与推钮11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使得推钮11的移动过程更加平缓。
80.请参阅图15,由于夹子50属于弹性零件,在夹子50的第一弹性部51和第二弹性部52张开的过程中,夹子50会对座体20施加弹性力,同时座体20也会对夹子50施加压力。这就导致夹子50在滑动并张开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沿座体20高度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导致座体20的结构被破坏。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推钮11包括推动部111。推动部111位于推钮11的前端部。当推钮11与夹子50接触时,推动部111的表面与夹子50接触。推动部111一方面用于直接推动夹子50滑动,另一方面用于限制夹子50在座体20的高度方向上产生位移。如此,能够避免座体20的结构遭到损坏,延长推夹器10的使用寿命。
81.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推动部111的表面能够与夹子50的表面贴合,推动部111的纵截面形状与夹子50的纵截面相一致。如此,可使得夹子50表面各处的受力情况相一致,有利于保持夹子50在滑动过程中的方向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推动部111的纵截面形状与夹子50的纵截面并非一定要相一致。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推动部111的纵截面形状与夹子50的纵截面不一致,可以简化推动部111的结构设计。
82.请参阅图2至图4,为了使座体20和盖体40组装完成后更加稳固,盖体40包括第一扣合部43。第一扣合部43设置在第二容纳槽42内。座体20包括第二扣合部25。第二扣合部25设置于座体20的侧面。具体的,第一扣合部43自第二容纳槽42的表面凹陷。第二扣合部25自盖体40的表面凸起。当座体20组装于第二容纳槽42内时,第一扣合部43与第二扣合部25相配合,能够使得座体20和盖体40稳固地组装到一起,防止使用的过程中推夹器10出现故障。
83.当然,在其他一些可行的替代方案中,也可以是第一扣合部43自第二容纳槽42的表面凸起。第二扣合部25自盖体40的表面凹陷。当座体20组装于第二容纳槽42内时,第一扣合部43与第二扣合部25相配合。此处不再赘述。
84.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推夹器10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座体20的底面设有凸台26。凸台26自座体20的底面向外延伸。凸台26的高度方向与座体20的高度方向一致。凸台26与推钮11相对设置。当使用者使用推夹器10进行作业时,推夹器10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食指托着推夹器10。凸台26抵接着食指。拇指在推动推钮11时,拇指对推钮11施加的力与食指对凸台26施加的力方向相反,使得推夹器10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方便。
85.请参阅图3至图4,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座体20的第二端部20b上设有拆装部27。拆装部27沿远离第一端部20a的方向延伸。盖体40的第四端部40b设有拆装缺口(图中未标识)。当座体20和盖体40组装在一起后,拆装部27位于拆装缺口内。如此,当需要将座体20与盖体40分离以补充夹子50时,一只手握着盖体40,另一只手向下压动拆装部27即可将座体20与盖体40分离。拆装部27的存在,使得座体20与盖体40的分离过程更加便捷。
86.另一方面,使用者在使用推夹器10装夹资料时有时候会发生装夹错误,需要将夹
子50取下以重新装夹的情况。由于推夹器10专属的夹子50与普通夹子50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使用者很难徒手将推夹器10专属的夹子50从装夹材料上取下。因此,为了方便使用者将夹子50取下以重复利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87.具体的,请参阅图16。盖体40的第三端部40a设有支撑部44。支撑部44沿盖体4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盖体40与座体20可拆卸连接并可通过卡接组装形成推夹器10的技术方案中,支撑部44的作用之一为支撑座体20。当座体20和盖体40组装完成后,座体20的第一端部20a有部分位于盖体40的支撑部44之上。从而使得推夹器10在使用过程中,座体20和盖体40不会轻易出现脱落的情况。
88.座体20的第一端部20a处设有倾斜面28。当座体20和盖体40组装在一起后,盖体40上的支撑部44和座体20上的倾斜面28围成一个凹陷空间29。凹陷空间29宽度值大于夹子50的张开部53的宽度值,使得夹子50的张开部53能够容纳于该凹陷空间29内。当需要将资料上的夹子50取下时,将推夹器10与夹子50接触,使夹子50的张开部53位于推夹器10的凹陷空间29内。然后使支撑部44与夹子50的自由端的边缘抵接。之后使推夹器10向由第一端部20a指向第二端部20b的方向移动,夹持在资料上的夹子50便会在推夹器10的带动下被取下,有利于使用者对资料进行重新装夹或者对夹子50进行回收利用。
8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9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推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包括锁定部以及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出口,所述锁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另一端部;推块,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推块上设有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定部锁定配合以使所述推块包括处于锁定的第一状态和能够将夹子往出口方向推出的第二状态,所述推块能够自动复位至第二状态;盖体,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座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盖体包括解锁部;其中,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座体相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容纳槽时,所述解锁部能够使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扣部分离,以使所述推块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第一锁定孔,所述锁扣部包括第一凸起;所述推块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凸起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锁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推块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盖体关闭所述第一容纳槽时,所述解锁部挤压所述推块,所述第一斜面沿所述第二斜面滑动,以使所述推块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夹器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夹子的推钮,所述推钮滑动设置于所述座体或所述盖体上,所述推钮包括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对所述夹子进行限位以及推动所述夹子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的纵截面形状与所述夹子的纵截面相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座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凸台与所述推钮相对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夹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推钮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第一扣合部所述座体包括第二扣合部;所述推块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相互分离,所述推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锁定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拆装部,所述拆装部自所述座体的端面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容纳所述座体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内设有支撑部,所述盖体和所述座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座体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部时,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座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设有倾斜面;所述座体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倾斜面合围成一凹陷空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导向滑槽和支撑面;所述导向滑槽用于导向所述夹子和所述推块,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夹子和所述推块。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夹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座体,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推夹器,该推夹器包括活动连接的座体和盖体,以及推块。座体包括锁定部以及第一容纳槽。锁定部设置于第一容纳槽的一端部。推块可滑动安装于第一容纳槽。推块上设有锁扣部。锁扣部与锁定部锁定配合以使推块包括处于锁定的第一状态和能够将夹子往出口方向推出的第二状态。盖体可活动连接于座体,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容纳槽。盖体包括解锁部。当盖体与座体相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容纳槽时,解锁部能够使锁定部与所述锁扣部分离,推块便会由第一状态自动切换至第二状态,以将夹子往出口方向推出。使用者无需手动释放推块,能有效解决现有推夹器装填夹子的操作过程费力的技术问题。费力的技术问题。费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颜鲁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文采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8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