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0  14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3.生物处理废水需要集中处理,但是现场地下设施施工往往占地面积大,地下建筑不规范,管路布置往往不能与地上设备配套使用,不能够完全发挥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各个池体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用于生物处理废水能够有效保证处理效果。
5.技术方案如下:
6.污水处理用调节池,采用箱体结构,内部通过隔墙分为污水池、污泥池、清水池,污水池、污泥池之间的隔墙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污水池、污泥池;污水池外侧设置有进水格栅井,进水格栅井设置有污水输入管,污水池、进水格栅井之间设置有调节池入水口,污水池设置有污水输出管;污泥池设置有污泥输入管、污泥输出管;清水池设置有第一清水管、第二清水管。
7.进一步,污泥池顶部设置有第一检查井、第二检查井,第一检查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一爬梯,顶部设置有第一井盖,第一井盖上部设置有第一线缆管;第二检查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二爬梯,顶部设置有第二井盖,第二井盖上部设置有第二线缆管。
8.进一步,泥输入管从第二检查井伸入污泥池,污泥输出管从第一检查井伸入污泥池。
9.进一步,清水池顶部设置有第三检查井,第三检查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三爬梯,顶部设置有第三井盖。
10.进一步,进水格栅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四爬梯,顶部设置有第四井盖,底部倾斜设置有格栅。
11.进一步,污水池设置有污水排气管,污泥池设置有污泥池排气管、物料添加管路。
12.进一步,清水池、污水池之间的隔墙的上部设置有回流口。
13.进一步,箱体结构上部设置有台基。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本实用新型各个池体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用于生物处理废水能够有效保证处理效果,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用调节池的平面布局图;
17.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18.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19.图4是图1的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21.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处理用调节池的平面布局图;如图2所示,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是图1的b-b向剖视图;如图4所示,是图1的c-c向剖视图。
22.污水处理用调节池,为采用混凝土浇铸成型的箱体结构,内部通过隔墙4分为污水池1、污泥池2、清水池3,污水池1、污泥池2之间的隔墙4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污水池1、污泥池2;污水池1外侧设置有进水格栅井11,进水格栅井11设置有污水输入管111,污水池1、进水格栅井11之间设置有调节池入水口114,污水池1设置有污水输出管12;污泥池2设置有污泥输入管23(污泥输入管23从第二检查井22进入污泥池2)、污泥输出管24(污泥输出管24从第一检查井21进入污泥池2);清水池3设置有第一清水管31、第二清水管32,第一清水管31用于输出处理后的中水,第二清水管32用于将上部净水设备流出的中水送入清水池3。
23.污泥池2顶部设置有第一检查井21、第二检查井22,第一检查井21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一爬梯211,顶部设置有第一井盖212,第一井盖212上部设置有第一线缆管213;第二检查井22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二爬梯221,顶部设置有第二井盖,第二井盖上部设置有第二线缆管222;清水池3顶部设置有第三检查井33,第三检查井33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三爬梯331,顶部设置有第三井盖332。
24.进水格栅井11的井壁上设置有第四爬梯112,顶部设置有第四井盖113,底部倾斜设置有格栅114。
25.污水池1设置有污水排气管13,污泥池2设置有污泥池排气管25、物料添加管路26;污水排气管13、污泥池排气管25用于排出池中产生的气体,物料添加管路26用于加入好氧生化处理所需要的微生物物料。清水池3、污水池1之间的隔墙4的上部设置有回流口,当清水池3中是中水盛满后,从回流口流入污水池1。污水处理用调节池上部设置有台基5。
26.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工作过程如下:
27.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在污水处理用调节池上部的台基5上,将缺氧生物反应器通过管路连接污水输出管12,将污泥输入管23与好氧生物反应器的排污口相连接,将清水池3的第二清水管32连接膜生物反应器14的出水管路;
28.废水从污水输入管111进入进水格栅井11,废水经格栅114初步过滤后从调节池入水口114进入污水池1,污水池1对废水中累积;提升泵将废水从污水输出管12抽出后送入上部的缺氧生物反应器,缺氧生物反应器将处理后废水送入好氧生物反应器;
29.好氧生物反应器将好氧生化处理后废水上清液送入膜生物反应器14,下部污泥通过污泥输入管23送入污泥池2,污泥在污泥池2中继续好氧生化处理,处理后污泥通过污泥输出管24排出;
30.膜生物反应器14过滤废水上清液,生成的中水经第二清水管32送入清水池3,清水池3中存储的中水经第一清水管31输出继续利用。
31.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技术方案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采用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内部通过隔墙分为污水池、污泥池、清水池,污水池、污泥池之间的隔墙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污水池、污泥池;污水池外侧设置有进水格栅井,进水格栅井设置有污水输入管,污水池、进水格栅井之间设置有调节池入水口,污水池设置有污水输出管;污泥池设置有污泥输入管、污泥输出管;清水池设置有第一清水管、第二清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污泥池顶部设置有第一检查井、第二检查井,第一检查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一爬梯,顶部设置有第一井盖,第一井盖上部设置有第一线缆管;第二检查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二爬梯,顶部设置有第二井盖,第二井盖上部设置有第二线缆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泥输入管从第二检查井伸入污泥池,污泥输出管从第一检查井伸入污泥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清水池顶部设置有第三检查井,第三检查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三爬梯,顶部设置有第三井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进水格栅井的井壁上设置有第四爬梯,顶部设置有第四井盖,底部倾斜设置有格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污水池设置有污水排气管,污泥池设置有污泥池排气管、物料添加管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清水池、污水池之间的隔墙的上部设置有回流口。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调节池,其特征在于,箱体结构上部设置有台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调节池,采用箱体结构,内部通过隔墙分为污水池、污泥池、清水池,污水池、污泥池之间的隔墙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污水池、污泥池;污水池外侧设置有进水格栅井,进水格栅井设置有污水输入管,污水池、进水格栅井之间设置有调节池入水口,污水池设置有污水输出管;污泥池设置有污泥输入管、污泥输出管;清水池设置有第一清水管、第二清水管。本实用新型各个池体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用于生物处理废水能够有效保证处理效果。够有效保证处理效果。够有效保证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渠虎刚 魏支红 王志勇 刘飙 原宝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8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