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管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2.现有变电站的管理手段中,缺乏分区管控的意识,进站人员通过核验进入变电站后,就能随意进出各个区域,这增加了有心人利用职务之便行危险之事的风险。并且现有技术中,仅仅在进入变电站时对进站人员进行身份核对,且需要值岗人员或监视人员的审核帮助才能完成进站人员的身份确认,使得人员进站效率及工作效率低。
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无人值守变电站进出站人员智能监控管理方法”,其公告号cn111833502a,属于变电站进出站智能管控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进站时,首先对人脸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进行进站资质识别,判断是否为运维人员,若非运维人员,则判断是否有备案信息,是否有工作票,是否有作业计划,当符合进站条件,则允许进站,否则拒绝进站;出站时,对人脸进行识别,识别成功后,允许出站,否则拒绝出站。此方案采用人脸识别的方式结合排班检测对人员进出实行强力把控,但是缺少对人员进站时携带物品的识别并且在人员进站后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变电站进出人员身份识别方法繁复,且整体管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将分区管控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对进站人员进行层层严格审核,无需采用任何人工手段获取进站人员信息,大大提高了进站效率,同时保障了变电站与人员的安全。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变电站内部进行分区规划,依照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进行分区,分区工作结束后在每个区域设置监测点,人员到达此处需要通过核验方能进站;对整个变电站的系统设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完成收集管理人员信息、识别进站人员身份以及分析人员行为等工作;人员完成核验进站前,系统为其提供指定区域通行凭证,按照凭证上的分区对人员进行跟随监控;当人员出现不当行为或危险行为时,系统发出警示,并将信息传递到上级,调动安保资源;人员出站前回收指定区域通行凭证,经过安检后完成出站。
6.作为优选,所述的分区规划变电站具体包括:收集内部工作人员的岗位与其对应工作内容,通过对应内容和其实际使用的工作区域进行计算,得出该内部工作人员常规工作所需进入的区域,并将人员与分区的对应关系存放在关联库中,便于系统调取信息,并在人员进站时为其提供开通其常规工作区域的指定区域通行凭证;进行分区规划的好处在于能够把控人员在进入变电站内部之后的途径区域,对于人员的活动范围以及活动目的进行了约束,能够有效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
7.作为优选,所述的设置信息管理模块以及对进站人员进行信息识别的具体内容包
括:首先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体貌特征录入,将录入信息存放在信息管理模块中,便于核验身份时调取;当有人员进站时,应先扫描进站人员面部,将面部信息与信息管理模块中的内部人员一一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开始进行轮廓识别,轮廓识别包含对进站人员自身体态的识别以及对其携带物品的形态进行识别;采用人脸识别外加轮廓识别的好处在于对于人员身份形成二次确认,并且防止入站人员携带危险品,从而准确核实入站人信息,并维持站内安全。
8.作为优选,所述的为人员提供进站凭证的具体内容包括:当进站人员的体貌特征核对成功且未携带危险物品后,根据进站人员的身份在关联库中查询该人员常用工作分区,并在指定区域通行凭证中开通对应区域的使用权限;当进站人员进入变电站后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并对该人员做动态智能分析,防止该人员在工作时遇到突发危险,或防止该人员做出危险举动。
9.作为优选,所述的进站人员凭借指定区域通行凭证进入分区工作后,如果该进站人员意图强行进入凭证未授予权限的分区或者该进站人员存在可能危害到变电站安全的行为,设置报警模块对其发出警示,同时停用其指定区域通行凭证,系统直接联络安保部门行动并将警告结果立刻上报给运维管理单位以及监察部门;遇到上述突发情况系统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且将紧急情况上报,同时调取安保人员将危险因素解决。
10.作为优选,所述的进站人员进行进站人脸识别时,如果发生面部信息与内部人员无匹配的情形,则发出语音警告示意其离开,并将面部识别结果保存、上报至运维管理单位和监察部门,保存面部识别结果的好处在于能够在事后获取企图入站人信息,便于查找其身份,分析其意图,并采取相应措施。
11.作为优选,所述的在信息管理模块中设有危险物品轮廓对比库,在对人员及其携带物品进行轮廓识别时,若发现该人员携带物品的轮廓识别疑似危险品,或与危险物品轮廓对比库中的物品相似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则发出语音警示,警告其离开,同时将其样貌信息留存、上报至运维管理单位及监察部门;对于携带物品进行分析,发现为危险品或疑似危险品则立刻上报,有效维护了变电站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危险品入站。
12.作为优选,所述的报警模块发出语音警示后,该进站人员仍为做出离开举动或执意强行进站,则直接拒绝进站申请,并由系统联系安保部门,将信息和处理结果上传至运维管理单位以及监察部门。
13.作为优选,所述的信息管理模块中还设置有特殊问题处理模块,若内部人员因特殊的工作原因请求进入其指定常用分区意外的区域,则需要在特出问题处理模块中提前发起申请,经过审核后,在其进入变电站时,除获得指定区域通行凭证外,能够额外获得申请的单个区域临时通行凭证,在其离开变电站前回收所有的通行凭证;内部人员需要进入特殊问题处理模块中提前申请进入自身非常用区域,好处在于便于把控人员行踪,使运行更加安全。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人脸识别与轮廓识别结合的方式判断人员信息,并且能根据轮廓识别分析进站人员携带物品是否为危险品,使得身份核查更准确,维护变电站的基本安全;对于变电站进行分区管控,使人员工作时进入常用区域办公,减少人员随意进出或越级使用区域的情况,是对变电站的合理管控;对于进站人员进行跟踪监控,并对其进行动态智能分析,能够预测人员是否可能发生危险行为,便于对其进行管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7.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变电站内部划分分区布局,录入内部人员信息,将信息储存至信息库中方便调用。此步骤下依照内部人员工作性质划分分区,能够有效防止内部人员僭越职权;步骤2:人员申请进站时进行人脸识别,包含对进站人员的面部识别工作。此步骤是基本的身份认证,确保进站人员的身份。若人脸识别比对成功,则进入步骤3,失败则进入步骤4;步骤3:对进站人员进行轮廓识别。此步骤包含对进站人员的体态轮廓以及其携带物品的轮廓识别,有效防止进站人员携带有危险物品。若此步骤轮廓识别核对通过,则进入步骤5,失败则进入步骤6;步骤4:驳回该进站人员的进站申请,并且留存其进行面部识别的信息以及轮廓识别的结果。此步骤是为了能够保存企图非法进入的人员的信息,以便于上级人员事后进行处理;步骤5:核对进站人员是否存在对于额外工作区域的访问申请。此步骤下,工作人员意图访问其常用区域之外的工作区,需经由领导审批,审批后会在系统中显示请示信息,以便于为进站人员提供进站凭证。如果该人员存在访问申请,且申请成功,则进入步骤7,如果无申请或申请失败,则进入步骤8;步骤6:判断进站人员是否有携带危险物品嫌疑,是则转入步骤13,否则转入步骤4;步骤7:为进站人员提供其常用的指定区域通行凭证以及其申请的额外分区的临时通行凭证,进入步骤9。此步骤下,进站人员能够通过凭证访问自己需要的分区;步骤8:为进站人员提供其常用的指定区域通行凭证,进入步骤9;步骤9:人员进站,凭借通行证进入授权区域,并对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智能动态分析,防止人员发生危险或作出危险行为,转入步骤10;步骤10:判断人员是否出入或强行进入未授权区域,若是则转入步骤12,若不是则转入步骤11;步骤11:经过动态智能分析,预测并判断人员是否存在危害性举动,若是,则转入步骤12,若不是,则转入步骤14;步骤12:紧急情况发生时,封锁进站人员的通行证使用权限,转入步骤13;步骤13:发出警报,联络安保人员采取行动,并将处理结果上传到监管部门,此步骤能够有效确保人员的安全以及维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防止变电站遭受到破坏;步骤14:对出站人员进行拦截,并回收授权的所有通行凭证;步骤15:对出站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如果通过,则允许人员出站并留存此次访问记录,未通过则转入步骤13。
18.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变电站内部进行分区规划;s2:设置信息管理模块,对进站人员进行信息识别;s3:为进站人员提供指定区域通行凭证并实时监控;s4:对非正常情形发出警示;s5:人员出站结束监听,回收指定区域通行凭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含以下步骤:s1.1:根据人员工作内容与常用分区关联得到工作性质与具体站内使用分区的关联信息;s1.2:将关联信息整合、分析,得出内部人员完成工作所需的具体分区;s1.3:将内部人员与具体分区的对应信息储存在关联库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含以下步骤:s2.1:对内部人员均进行人脸信息与体态信息录入信息管理模块;s2.2:对进站人员进行人脸识别比对与轮廓识别,即识别进站人员的人脸信息并与内部人员人脸信息比对;s2.3:所述轮廓识别包含对于进站人员的体态特征识别与携带物品的轮廓识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进站人员人脸信息与内部人员比对成功且轮廓比对达到标准后,根据进站人员身份,在关联库中寻找进站人员常用分区;s3.2:根据比对结果向其提供指定区域通行凭证;s3.3:系统自动调取进站人员需经过的分区监控,对进站人员进行实时监控;s.3.4:对进站人员行为进行动态智能分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站人员凭借指定区域通行凭证进入分区工作,若进站人员强行进入指定区域通行凭证未授权分区或存在危险行为,报警模块将发出警示,并将警示结果立即上报至运维管理单位及监察部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进站人员人脸识别时,人脸信息与内部人员无匹配,则发出语音警告,并将识别结果留存上传至运维管理单位及监察部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轮廓识别的对应模块设置有危险物品轮廓对比库,若进站人员携带物品轮廓识别结果与危险物品轮廓对比库中物品轮廓相似度达到80%,则对进站人员发出语音警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报警模块发出语音警示后,进站人员仍未采取措施,或执意进站,则拒绝进站申请,并将处理结果上传至运维管理单位及监察部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信息管理模块中还设有特殊问题处理模块,若内部人员因特殊工作原因请求进入其他分区,则需提前发送
申请,审核通过后在进入变电站内时获得常规的提供指定区域通行凭证与额外的单个分区临时通行凭证,并在离开变电站后回收所有通行凭证。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变电站进出人员身份识别方法繁复,且整体管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将分区管控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对进站人员进行层层严格审核,无需采用任何人工手段获取进站人员信息,大大提高了进站效率,同时保障了变电站与人员的安全。同时保障了变电站与人员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邹璇 刘志群 余开龙 汪明智 周诚 傅熹 徐向军 钱坤 汪蕾 廖攀峰 郑威 李渭良 李琼 朱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化县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5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