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灭火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灭火方法。
背景技术:2.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能量密度较高,且具有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攀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事故也在逐年攀升。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的安全事故与锂离子电池相关。
3.目前,防止安全事故的方式通常选择在电解液中加入阻燃添加剂、对隔膜表面进行改性,或者采用热稳定性高的材料进行电极表面包覆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但是,这些改性方法将不可避免地会降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降低隔膜的孔隙率,并显著增加隔膜的厚度,不利于锂离子在隔膜中的有效传输。因此,研制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来预防锂离子电池的爆炸,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锂离子电池容易发生爆炸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型灭火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灭火方法。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灭火器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
6.筒形壳体,所述筒形壳体的内部具有轴向的筒体内腔,所述筒形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为温度敏感区域,所述温度敏感区域被配置为能够在预设的敏感温度值发生破裂,并暴露所述筒体内腔;
7.灭火剂,所述灭火剂填充在所述筒体内腔中,所述灭火剂被配置为用于促使电池的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形壳体的温度敏感区域通过温度敏感物质构成。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橡胶材料、聚酯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聚己内酯、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形壳体采用温度敏感物质制作,所述筒形壳体的全部表面区域均构成所述温度敏感区域,所述筒形壳体被配置为能够在预设的敏感温度值发生破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为包含胺基、醇基、酯基、醚基和水合化合物中至少一者的物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
13.扩散剂,所述扩散剂填充在所述筒体内腔中,所述扩散剂被配置为用于促进所述灭火剂发生扩散。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形壳体为圆筒壳体或方筒壳体。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形壳体的厚度在1微米至10微米之间。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灭火方法,根据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如下步骤:
17.将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安装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
18.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温度上升至预设的敏感温度值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发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发生破裂,将所述筒形壳体的筒体内腔中的所述灭火剂释放至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促使所述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
20.在所述微型灭火器件件的筒体内腔中填充扩散剂;
21.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温度上升至预设的敏感温度值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发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发生破裂,将所述筒形壳体的筒体内腔中的所述灭火剂和所述扩散剂释放至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利用所述扩散剂促进所述灭火剂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进行扩散,促使所述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
22.上述微型灭火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灭火方法中,当锂离子电池因滥用工况等原因而导致温度异常时,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中的隔膜层会发生破裂或收缩,使电芯的正极层和负极层因相互接触而发生放热反应,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内部温度升高,此时内置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中的微型灭火器件能够在一定的敏感温度值下破裂,将微型灭火器件内部的灭火剂可以迅速释放出来,扩散至锂离子电池的整个电芯内部,灭火剂可以使电解液、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等失效,使锂离子电池不再发生产热、产气的放热反应,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效抑制在初级阶段,阻止锂离子电池导致热失控链式反应的发生,从而阻止了锂离子电池的燃烧和爆炸发生,保障锂离子电池中每个电芯的安全性。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可以供用户根据需求将合适数量的微型灭火器件装配在合适的位置,而且不同位置的微型灭火器件的数量多少还可以任意调整,有益于在易于生热的位置多放微型灭火器件,在不易于生热的位置可以适当减少放置数量,具有灵活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微型灭火器件的截面示意图。
24.附图标号:
25.100、筒形壳体;200、灭火剂;300、扩散剂;
26.110、筒体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灭火器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筒形壳体100和灭火剂200,所述筒形壳体100的内部具有轴向的筒体内腔110,所述筒形壳体100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为温度敏感区域,所述温度敏感区域被配置为能够在预设的敏感温度值发生破裂,并暴露所述筒体内腔110;所述灭火剂200填充在所述筒体内腔110中,所述灭火剂200被配置为用于促使电池的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
34.该微型灭火器件的尺寸可以设计为能够设置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内部,所以微型灭火器件的尺寸可以设计为1微米至10微米之内,微型灭火器件的主要外部结构尺寸体现在筒形壳体100上,所以可以设置筒形壳体100的尺寸在1微米至10微米之内,例如筒形壳体100的尺寸为1微米、1.5微米、2微米、2.5微米、3微米、3.5微米、4微米、4.5微米、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9.5微米或10微米等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定。
35.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100具有轴向相对较长、径向相对较小的特点,因而在筒形壳体100的轴向上能够延伸并经过较大长度范围,而在径向上可以减小占用径向面积,这种结构可以供用户根据需求将合适数量的微型灭火器件装配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内部的
合适位置,而且不同位置的微型灭火器件的数量多少还可以任意调整,有益于在易于生热的位置多放微型灭火器件,在不易于生热的位置可以适当减少放置数量,具有灵活的使用效果。
36.筒形壳体100的筒形表示具有轴向中空内腔的结构形状,而且筒形的所有径向截面均为封闭的环状,该环状可以为圆环、方环等规则形状或其他封闭的不规则形状,并且沿着轴向方向形成的径向截面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根据不同截面形状,筒形壳体100可以为圆筒形、方筒形、直筒形、锥筒形等任意形式的筒形结构。
37.所述筒形壳体100的厚度在1微米至10微米之间,例如所述筒形壳体100的厚度为1微米至10微米之内,例如筒形壳体100的尺寸为1微米、1.5微米、2微米、2.5微米、3微米、3.5微米、4微米、4.5微米、5微米、5.5微米、6微米、6.5微米、7微米、7.5微米、8微米、8.5微米、9微米、9.5微米或10微米等尺寸。
38.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结构,电芯具有正极层、负极层、隔膜层和电解液,所以该筒形壳体100可以设置在电芯的正极层,可以设置在电芯的负极层,可以设置在电芯的隔膜层,或者可以设置在电芯的电解液中,而且微型灭火器件可以具有多个,根据需求分别设置在电芯的正极层、负极层、隔膜层和电解液中的至少一者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数量以及合适的位置,在此不做限定。
39.筒形壳体100可以根据电芯的温度变化感应锂离子电池的爆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形壳体100的温度敏感区域通过温度敏感物质构成,其中所述筒形壳体100的温度敏感区域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60℃至250℃之间,例如所述筒形壳体100的温度敏感区域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为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敏感温度值,以调整温度敏感区域的敏感程度,控制灭火效果,在此不做限定。
40.温度敏感物质可以采用合适的材料实现敏感温度值的调整,例如所述温度敏感物质可以为橡胶材料、聚酯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聚己内酯、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41.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橡胶材料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180℃至25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等。
42.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聚酯材料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60℃至200℃之间,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等,在此不做限定。
43.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180℃至25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等,在此不做限定。
44.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低密度聚乙烯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100℃至13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100℃、105℃、110℃、115℃、120℃、125℃、130℃
等,在此不做限定。
45.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聚己内酯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60℃至8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60℃、65℃、70℃、75℃、80℃
46.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聚环氧乙烷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60℃至9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60℃、65℃、70℃、75℃、80℃、85℃、90℃等,在此不做限定。
47.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聚乙二醇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40℃至7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40℃、45℃、50℃、55℃、60℃、65℃、70℃等,在此不做限定。
48.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乙烯辛烯共聚物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100℃至15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等,在此不做限定。
49.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100℃至20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等,在此不做限定。
50.当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聚丁二酸乙二醇酯时,所述温度敏感物质的敏感温度值可以限定在100℃至150℃,例如具体可以限定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等,在此不做限定。
51.筒形壳体100上的温度敏感区域的具体区域面积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理论上只要筒形壳体100的一部分表面区域发生破裂,则会暴漏出筒体内腔110,进而将容纳空间内的灭火剂200释放出来,导致电芯的至少一部分失效,从而阻断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筒形壳体100上的温度敏感区域可以为筒形壳体100的全部表面积的10%、20%、30%、40%、50%、60%、70%、80%、90%或100%等,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形壳体100采用温度敏感物质制作,所述筒形壳体100的全部表面区域均构成所述温度敏感区域,所述筒形壳体100被配置为能够在预设的敏感温度值发生破裂,通过筒形壳体100的全部表面区域整体破裂,可以使筒形壳体100快速释放灭火剂200。
52.灭火剂200可以采用任意物质,只要灭火剂200能够使电芯的内部结构失效,阻止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即可,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200为包含胺基、醇基、酯基、醚基和水合化合物中至少一者的物质。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灭火剂200可以为乙二胺、三己胺、二卞胺等胺类,其毒化原理为与电解液中的溶剂成分反应,降低电解液电导率,提高电荷转移电阻,使得电池热失效最大温度降低约50%,减少约50%产热量。灭火剂200也可以为磷酸三丁酯、三氟代甲基碳酸乙烯酯、二苯基磷酸辛酯等酯类,其毒化原理为与可燃电解液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物理隔层,降低电池内固固、固液界面接触,降低放热副反应持续进行,使得电池热失效最大温度降低约40%,减少约60%产热量。灭火剂200也可以为六氟异丙基甲基醚、甲基九氟醚等醚类,其毒化原理为使得电池热失效最大温度降低约40%,减少约60%产热量。灭火剂200也可以为1,1,1,2,2,3,4,5,5,5十氟-3-甲氧基-4-(三氟甲基)戊烷、1,1,1,2,3,4,4,5,5,5-十氟-3-甲氧基-2-三氟甲基戊烷等烷类,其毒化原理为延缓正极相变释氧温度,吸附负极
侧可燃气体分子,减少约40%产热量。灭火剂200也可以为1-乙基-3-甲基咪唑-双氟磺酰亚胺盐、n-甲基-n-丙基吡咯烷-双氟磺酰亚胺盐等盐类,其毒化原理为与电解液反应,消耗可燃成分,吸附负极侧可燃气体分子,减少约40%产热量。灭火剂200也可以为十六水硫酸铝、七水硫酸镁等水合物类,其毒化原理为高温下发生脱水反应,与电解液成分和嵌锂负极反应,避免热失控发生,降低体系放热量约7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质,在此不做限定。
54.灭火剂200可以基于其本身的特性释放到环境中,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促使灭火剂200释放到环境中,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扩散剂300,所述扩散剂300填充在所述筒体内腔110中,所述扩散剂300被配置为用于促进所述灭火剂200发生扩散,扩散剂300可以为聚氧乙烯基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基烷基醚、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等,降低灭火剂200表面张力、使灭火剂200容易在施用目标的表面润湿和展布,帮助灭火剂200渗透,在80℃至250℃的温度区间内,能在30秒内促使灭火剂200布满电芯内部。
55.当锂离子电池因滥用工况等原因而导致温度异常时,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中的隔膜层会发生破裂或收缩,使电芯的正极层和负极层因相互接触而发生放热反应,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内部温度升高,此时内置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中的微型灭火器件,如内置于正极层、负极层、隔膜层或电解液中的微型灭火器件能够在一定的敏感温度值下破裂,微型灭火器件内部的灭火剂200可以迅速释放出来,扩散至锂离子电池的整个电芯内部,灭火剂200可以使电解液、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等失效,使锂离子电池不再发生产热、产气的放热反应,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效抑制在初级阶段,阻止锂离子电池导致热失控链式反应的发生,从而阻止了锂离子电池的燃烧和爆炸发生,保障锂离子电池中每个电芯的安全性。
5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灭火方法,根据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安装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温度上升至预设的敏感温度值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100发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发生破裂,将所述筒形壳体100的筒体内腔110中的所述灭火剂200释放至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促使所述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
57.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结构,电芯具有正极层、负极层、隔膜层和电解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电芯的正极层内,或者所述微型灭火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芯的负极层内,或者所述微型灭火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芯的隔膜层内,或者所述微型灭火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芯的电解液内,或者所述微型灭火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芯的正极层和隔膜层之间,或者所述微型灭火器件设置在所述电芯的负极层和隔膜层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求将微型灭火器件设置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中的其他位置,使锂离子电池的正常工况下,微型灭火器件不参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即可。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微型灭火器件件的筒体内腔110中填充扩散剂300;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温度上升至预设的敏感温度值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100发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发生破裂,将所述筒形壳体100的筒体内腔110中的所述灭火剂200和所述扩散剂300释放至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利用所述扩散剂300促进所述灭火剂200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进行扩散,促使所述电芯的至少一部
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
5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筒形壳体,所述筒形壳体的内部具有轴向的筒体内腔,所述筒形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为温度敏感区域,所述温度敏感区域被配置为能够在预设的敏感温度值发生破裂,并暴露所述筒体内腔;灭火剂,所述灭火剂填充在所述筒体内腔中,所述灭火剂被配置为用于促使电池的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的温度敏感区域通过温度敏感物质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敏感物质为橡胶材料、聚酯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聚己内酯、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采用温度敏感物质制作,所述筒形壳体的全部表面区域均构成所述温度敏感区域,所述筒形壳体被配置为能够在预设的敏感温度值发生破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为包含胺基、醇基、酯基、醚基和水合化合物中至少一者的物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扩散剂,所述扩散剂填充在所述筒体内腔中,所述扩散剂被配置为用于促进所述灭火剂发生扩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为圆筒壳体或方筒壳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壳体的厚度在1微米至10微米之间。9.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灭火器件,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安装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温度上升至预设的敏感温度值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发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发生破裂,将所述筒形壳体的筒体内腔中的所述灭火剂释放至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促使所述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微型灭火器件件的筒体内腔中填充扩散剂;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温度上升至预设的敏感温度值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的筒形壳体发生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发生破裂,将所述筒形壳体的筒体内腔中的所述灭火剂和所述扩散剂释放至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利用所述扩散剂促进所述灭火剂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进行扩散,促使所述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灭火器件,所述微型灭火器件包括筒形壳体和灭火剂,所述筒形壳体的内部具有筒体内腔,所述筒形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区域为温度敏感区域,所述温度敏感区域被配置为能够在预设的敏感温度值发生破裂,并暴露所述筒体内腔;所述灭火剂填充在所述筒体内腔中,所述灭火剂被配置为用于促使电池的电芯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失效,进而阻断电芯的内部放热反应。上述微型灭火器件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灭火方法中,微型灭火器件内部的灭火剂可以使电解液、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等失效,使锂离子电池不再发生产热、产气的放热反应,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效抑制在初级阶段,阻止锂离子电池导致热失控链式反应的发生。电池导致热失控链式反应的发生。电池导致热失控链式反应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峰 冯旭宁 王莉 王贺武 欧阳明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清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