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1  140



1.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2.联轴器是机械结构中十分常见的零件,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近年来随着钢厂形势日益严峻,降本增效已成各钢厂的发展趋势,各棒线材生产线提出需要高效、连续的轧制设备,这也给相关备件产业发起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现场生产的高效、连续要求,减少设备维护时间,需要对传动设备进行结构改进;
3.如图1所示,现有传动轴中的减速机端润滑方式为脂润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传动轴进行打油,每次维护打油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尤其是竖直布置的传动轴,维护人员需要到减速机机架上进行打油,不仅耗时,而且还存在跌落风险;脂润滑折另一个缺点是脂润滑流动性较差,传动轴在高速运转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通过润滑脂散出,因此在高速运转时,接轴往往会因高速产生的高温使润滑脂失效,从而影响齿部的润滑。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传动轴中减速机端润滑方式存在的打油不便以及润滑脂易失效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利用对传动设备本体的结构改进,通过增设润滑油油路结构将减速机箱体内部的润滑油引入到传动轴齿部,同时在内齿圈外圆和减速机箱体之间增加的旋转密封结构,防止润滑油溢出。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它包括外齿轴套、内齿圈、连接盘和减速机,该减速机包括减速机箱体和通过轴承设置在该减速机箱体内的输出轴,外齿轴套设置于输出轴端部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套设于外齿轴套和输出轴的外侧,其外圆与减速机箱体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组件,其里侧端部与轴承之间设置有轴承隔套,其内侧分别与外齿轴套外侧和输出轴外侧之间设置有齿轮啮合结构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其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位置处设置有退刀槽;所述连接盘紧贴于输出轴端部和内齿圈内侧的台阶孔处并通过紧固件与输出轴和内齿圈把合;所述输出轴与内齿圈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减速机箱体内的润滑油流入齿轮啮合结构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位置处的润滑油油路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滑油油路结构包括若干相对应开设在内齿圈上的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每个轴向油孔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另一端通向减速机箱体;每个径向油孔一端与相对应的轴向油孔相连通,另一端与退刀槽处相连通。
8.可选的,所述润滑油油路结构包括若干相对应开设在内齿圈上的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每个轴向油孔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另一端通向减速机箱体;每个径向油孔一端与相对应的轴向油孔相连通,另一端通向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
9.可选的,所述轴承隔套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内齿圈和输出轴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和“凵”形油孔,各“7”字形油孔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凵”形油孔在退刀槽处相连通,该“凵”形油孔的另一端与轴承隔套的环形槽相连通。
10.可选的,所述轴承隔套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内齿圈和输出轴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和“凵”形油孔,各“7”字形油孔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凵”形油孔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处相连通,该“凵”形油孔的另一端与轴承隔套的环形槽相连通。
11.可选的,所述轴承隔套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中输出轴的外花键的末端位于轴承隔套的内圆处;所述内齿圈上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各“7”字形油孔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另一端与退刀槽处相连通。
12.可选的,所述轴承隔套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中输出轴的外花键的末端位于轴承隔套的内圆处;所述内齿圈上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各“7”字形油孔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另一端与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处相连通。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其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多样,通过在减速机输出轴与内齿圈之间增设润滑油油路结构,将减速机箱体内的润滑油引入齿轮啮合结构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位置处,一改以往打入润滑脂的方式,采用润滑油代替脂润滑,同时此润滑油油路结构大大减少了传动轴维护打油的工作,提高了传动轴齿部的润滑效果,另外因为润滑介质由润滑脂改为润滑油,润滑效果得到了改善,热量可以得到及时散出,大大提高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轧钢厂的产量。
附图说明
14.图1是现有传动轴减速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实施例2的传动轴减速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实施例3的传动轴减速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实施例4的传动轴减速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实施例5的传动轴减速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实施例6的传动轴减速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实施例7的传动轴减速机端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外齿轴套,2、内齿圈,3、连接盘,4、输出轴,5、旋转密封组件,6、轴承隔套,7、润滑油油路结构,8、齿轮啮合结构,9、减速机,10、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1、紧固件,12、轴承,13、减速机箱体,14、退刀槽,15、轴向油孔,16、径向油孔,17、“7”字形油孔,18、“凵”形油孔,19、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
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3.实施例1:
24.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它包括外齿轴套1、内齿圈2、连接盘3、输出轴4、旋转密封组件5、轴承隔套6和减速机9,该减速机9包括减速机箱体13和通过轴承12设置在该减速机箱体13内的输出轴4,外齿轴套1相对应设置于输出轴4端部位置处;所述内齿圈2套设于外齿轴套1和输出轴4的外侧,其外圆与减速机箱体13之间设置有避免减速机箱体13内润滑油外溢的旋转密封组件5,其里侧端部与轴承12之间设置有轴承隔套6,其内侧分别与外齿轴套1外侧和输出轴4外侧之间设置有齿轮啮合结构8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其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设置有退刀槽14;所述连接盘3紧贴于输出轴4端部和内齿圈2内侧的台阶孔处并通过紧固件11与输出轴4和内齿圈2把合;上述结构中,所述的齿轮啮合结构8即在外齿轴套1的外侧以及内齿圈2的内圆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外齿和内齿并相啮合形成啮合结构,所述的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即在输出端外侧和内齿圈2的内侧分别设置相适配的外花键和内花键并形成啮合结构;所述输出轴4与内齿圈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流入齿轮啮合结构8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的润滑油油路结构7,即在内齿圈2与轴承12之间形成的间隙处将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油路结构7分别送到齿轮啮合结构8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两个传动位置处,对该两个啮合结构分别进行润滑及散热。
25.实施例2:
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润滑油油路结构7包括若干相对应开设在内齿圈2上的轴向油孔15和径向油孔16,每个轴向油孔15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与内齿圈2与外齿轴套1形成的间隙处相连通,另一端通向减速机箱体13;每个径向油孔16一端与相对应的轴向油孔15相连通,另一端与退刀槽14处相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可以经轴向油孔15送至齿轮啮合结构8,同时轴向油孔15内的润滑油再经径向油孔16流入退刀槽14内后,再对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进行润滑。
27.实施例3:
2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润滑油油路结构7包括若干相对应开设在内齿圈2上的轴向油孔15和径向油孔16,每个轴向油孔15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与内齿圈2与外齿轴套1形成的间隙处相连通,另一端通向减速机箱体13;每个径向油孔16一端与相对应的轴向油孔15相连通,另一端通向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本实施例即将实施例2中径向油孔16的位置移至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处,在内齿圈2的内花键位置处向相对应的轴向通孔15钻孔并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可以经轴向油孔15送至齿轮啮合结构8,同时轴向油孔15内的润滑油再经径向油孔16流入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利用花键的齿顶、齿侧、齿根间隙,使润滑油能够布满整个花键啮合部位。
29.实施例4:
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这样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径向通孔流入到环形槽内;所述内齿圈2和输出轴4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17和“凵”形油孔18,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与内齿圈2与外齿轴套1形成的间隙处
相连通,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凵”形油孔18在退刀槽14处相连通,该“凵”形油孔18的另一端与轴承隔套6的环形槽相连通。应用时,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轴承隔套6上的径向通孔进入环形槽内后再进入“凵”形油孔18进入退刀槽14,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内齿圈2的“7”字型油孔17进入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部分润滑油在退刀槽14处,利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中花键的齿顶、齿侧、齿根间隙,使润滑油能够布满整个花键啮合部位。
31.实施例5:
3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这样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径向通孔流入到环形槽内;所述内齿圈2和输出轴4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17和“凵”形油孔18,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与内齿圈2与外齿轴套1形成的间隙处相连通,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凵”形油孔18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处相连通,该“凵”形油孔18的另一端与轴承隔套6的环形槽相连通。本实施例即将实施例4中“7”字形油孔17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凵”形油孔18在退刀槽14处相连通改为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处相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轴承隔套6上的径向通孔进入环形槽内后再进入“凵”形油孔18中,然后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内齿圈2的“7”字型油孔17进入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部分润滑油利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中花键的齿顶、齿侧、齿根间隙,使润滑油能够布满整个花键啮合部位。
33.实施例6:
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这样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径向通孔流入到环形槽内;所述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中输出轴4的外花键的末端位于轴承隔套6的内圆处,也即输出轴4加工时,将输出轴4的外花键延伸至轴承隔套6内圆位置;所述内齿圈2上开设有若干“7”字形油孔17,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与内齿圈2与外齿轴套1形成的间隙处相连通,另一端与退刀槽14处相连通。应用时,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轴承隔套6的环形槽先进入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再进入退刀槽14后流入“7”字形油孔17,最后流至齿轮啮合结构8位置处。
35.实施例7:
3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这样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径向通孔流入到环形槽内;所述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中输出轴4的外花键的末端位于轴承隔套6的内圆处,也即输出轴4加工时,将输出轴4的外花键延伸至轴承隔套6内圆位置;所述内齿圈2上开设有若干“7”字形油孔17,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与内齿圈2与外齿轴套1形成的间隙处相连通,另一端与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处相连通。本实施例也即将实施例6中“7”字形油孔17的另一端移至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应用时,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通过轴承隔套6的环形槽先进入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再经“7”字形油孔17流至齿轮啮合结构8位置处。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
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它包括外齿轴套(1)、内齿圈(2)、连接盘(3)和减速机(9),该减速机(9)包括减速机箱体(13)和通过轴承(12)设置在该减速机箱体(13)内的输出轴(4),外齿轴套(1)设置于输出轴(4)端部位置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2)套设于外齿轴套(1)和输出轴(4)的外侧,其外圆与减速机箱体(13)之间设置有旋转密封组件(5),其里侧端部与轴承(12)之间设置有轴承隔套(6),其内侧分别与外齿轴套(1)外侧和输出轴(4)外侧之间设置有齿轮啮合结构(8)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其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设置有退刀槽(14);所述连接盘(3)紧贴于输出轴(4)端部和内齿圈(2)内侧的台阶孔处并通过紧固件(11)与输出轴(4)和内齿圈(2)把合;所述输出轴(4)与内齿圈(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减速机箱体(13)内的润滑油流入齿轮啮合结构(8)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位置处的润滑油油路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油路结构(7)包括若干相对应开设在内齿圈(2)上的轴向油孔(15)和径向油孔(16),每个轴向油孔(15)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端通向减速机箱体(13);每个径向油孔(16)一端与相对应的轴向油孔(15)相连通,另一端与退刀槽(14)处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油路结构(7)包括若干相对应开设在内齿圈(2)上的轴向油孔(15)和径向油孔(16),每个轴向油孔(15)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端通向减速机箱体(13);每个径向油孔(16)一端与相对应的轴向油孔(15)相连通,另一端通向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内齿圈(2)和输出轴(4)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17)和“凵”形油孔(18),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凵”形油孔(18)在退刀槽(14)处相连通,该“凵”形油孔(18)的另一端与轴承隔套(6)的环形槽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内齿圈(2)和输出轴(4)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17)和“凵”形油孔(18),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端与相对应的“凵”形油孔(18)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处相连通,该“凵”形油孔(18)的另一端与轴承隔套(6)的环形槽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中输出轴(4)的外花键的末端位于轴承隔套(6)的内圆处;所述内齿圈(2)上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17),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端与退刀槽(14)处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隔套(6)上钻设有若干径向通孔并在其内圆开设环形槽,各径向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中输出轴(4)的外花键的末端位于轴承隔套(6)的内圆处;所述内齿圈(2)上开设有若干相对应“7”字形油孔(17),各“7”字形油孔(17)一端通向齿轮啮合结构(8),另一端与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10)处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棒线材接轴润滑结构,它包括外齿轴套、内齿圈、连接盘和减速机,减速机包括减速机箱体和通过轴承设置的输出轴,外齿轴套设于输出轴端部位置处;内齿圈套通过齿轮啮合结构和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设于外齿轴套和输出轴的外侧,其外圆与减速机箱体之间设有旋转密封组件,其里侧端部与轴承之间设有轴承隔套,其上在渐开线花键啮合结构处还设有退刀槽;连接盘紧贴于输出轴端部和内齿圈内侧的台阶孔处并通过紧固件把合;输出轴与内齿圈之间设有润滑油油路结构。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通过增设润滑油油路结构,将减速机箱体内的润滑油引入传动位置处,提升润滑效果并及时散出热量,提高了传动轴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超 李苗苗 袁桂阳 于昕 秦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69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