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
背景技术:2.尿液检验是现代医学临床检验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目前的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绝大多数都采用光比色法进行检测的。
4.但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环境会随室温变化,冬天会导致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环境温度过低,夏天会导致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环境温度过高,而尿试纸配方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反映缓慢,会造成颜色显现滞后,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旨在解决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环境不能保持恒定,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精准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包括铝板、帕尔贴、底板、水冷散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所述帕尔贴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底板与所述帕尔贴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水冷散热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帕尔贴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组设置于所述铝板上;
7.所述水冷散热器包括水冷箱、水泵、输送管、架体、冷排鳍片、冷排风扇和回流管,所述水冷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帕尔贴的一侧,所述水泵与所述水冷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水冷箱内,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水冷箱,所述架体与所述输送管连通,并位于远离所述水泵的一侧,所述冷排鳍片与所述架体连通,并位于所述架体内侧壁,所述冷排风扇设置于所述架体内侧壁,所述回流管的一侧与所述架体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侧与所述水冷箱连通。
8.其中,所述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还包括温度保护开关,所述温度保护开关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帕尔贴的一侧,所述冷排风扇与所述温度保护开关电连接。
9.其中,所述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还包括第一隔热棉,所述第一隔热棉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帕尔贴的一侧。
10.其中,所述帕尔贴包括工作板和传导板,所述工作板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传导板与所述工作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底板与所述传导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工作板的一侧,所述工作板与所述温度保护开关电连接。
11.其中,所述帕尔贴还包括第二隔热棉,所述第二隔热棉与所述工作板固定连接,并
位于靠近所述传导板的一侧。
12.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温度保护开关的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侧。
13.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组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侧。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所述铝板安装于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所述帕尔贴通过所述铝板吸收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侧壁的热量进行降温,所述底板将所述帕尔贴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水冷箱内的冷却液,所述水泵将吸热之后的所述冷却液经所述输送管输送至所述架体上的所述冷排鳍片,所述冷排鳍片吸收冷却液内的热量,所述冷排风扇对吸热后的所述冷排鳍片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经所述回流管导回所述水冷箱,解决了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环境不能保持恒定,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精准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的爆照图。
18.图3是架体和冷排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水冷箱、底板、水泵和输送管的剖视图。
20.图5是铝板、第一隔热棉、帕尔贴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冷排风扇剖视图。
22.1-铝板、2-帕尔贴、3-底板、4-水冷散热器、5-温度传感器组、6-水冷箱、7-水泵、8-输送管、9-架体、10-冷排鳍片、11-冷排风扇、12-回流管、13-温度保护开关、14-第一隔热棉、15-工作板、16-传导板、17-第二隔热棉、18-第一温度传感器、19-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温度传感器、21-固定架、22-电机、23-扇叶、24-外筒、25-减震弹簧、26-内筒。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
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包括铝板1、帕尔贴2、底板3、水冷散热器4和温度传感器组5,所述帕尔贴2与所述铝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铝板1的一侧,所述底板3与所述帕尔贴2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铝板1的一侧,所述水冷散热器4与所述底板3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帕尔贴2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组5设置于所述铝板1上;
26.所述水冷散热器4包括水冷箱6、水泵7、输送管8、架体9、冷排鳍片10、冷排风扇11和回流管12,所述水冷箱6与所述底板3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帕尔贴2的一侧,所述水泵7与所述水冷箱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水冷箱6内,所述输送管8与所述水泵7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水冷箱6,所述架体9与所述输送管8连通,并位于远离所述水泵7的一侧,所述冷排鳍片10与所述架体9连通,并位于所述架体9内侧壁,所述冷排风扇11设置于所述架体9内侧壁,所述回流管12的一侧与所述架体9连通,所述回流管12的另一侧与所述水冷箱6连通。
2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铝板1安装于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所述帕尔贴2可对所述铝板1制热或制冷,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组5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温度过高时,所述帕尔贴2通过所述铝板1吸收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侧壁的热量,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仪进行降温,所述底板3将所述帕尔贴2吸收的高温热量传递给所述水冷箱6内的冷却液,所述水泵7将吸热之后的所述冷却液经所述输送管8输送至所述架体9流至所述冷排鳍片10,冷却液在所述冷排鳍片10上流动时,所述冷排风扇11对所述冷排鳍片10降温,使得所述冷排鳍片10内流动的冷却液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经所述架体9和所述回流管12导回所述水冷箱6,当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温度过高时,所述帕尔贴2通过所述铝板1将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的冷气吸收,并对干化学尿液分析仪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水冷散热器4将冷气排出干化学尿液分析仪,解决了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环境不能保持恒定,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精准的问题。
28.进一步的,所述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还包括温度保护开关13,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与所述铝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帕尔贴2的一侧,所述冷排风扇11与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电连接;所述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还包括第一隔热棉14,所述第一隔热棉14与所述铝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帕尔贴2的一侧;所述帕尔贴2包括工作板15和传导板16,所述工作板15与所述铝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铝板1的一侧,所述传导板16与所述工作板15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铝板1的一侧,所述底板3与所述传导板16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工作板15的一侧,所述工作板15与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电连接;所述帕尔贴2还包括第二隔热棉17,所述第二隔热棉17与所述工作板15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传导板16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组5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8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8与所述铝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的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9与所述铝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8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组5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20,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0与所述铝板1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8的一侧。
2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用于控制所述帕尔贴2和所述水冷散热器4的通断,第一温度传感器18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的温度,当检测到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的温度超过100℃时,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断电,使得所述帕尔贴2和所述水冷散热
器4断电,避免所述帕尔贴2和所述水冷散热器4持续工作造成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的温度继续升高,对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造成损坏,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9用于检测所述冷排风扇11的温度,当所述冷排风扇11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通过所述温度保护开关13对所述冷排风扇11进行断电,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0用于检测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的温度,得到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当前温度值,将当前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对比,并对所述工作板15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当前温度值高于预设值时,所述工作板15吸收所述铝板1的温度,对所述铝板1进行制冷,所述传导板16将所述工作板15吸收的热量传导经所述底板3传导给所述水冷箱6内的冷却液,所述第二隔热棉17可避免所述传导板16上的热量回流至所述工作板15,将降低所述工作板15的制冷效率,当所述温度值低于预设值时,所述工作板15对所述铝板1进行加热,并将所述铝板1上的冷气经所述底板3传导给所述水冷箱6的冷却液,所述第一隔热棉14可避免所述铝板1上的热量从除所述工作板15与所述铝板1连接端以外的地方散热,从而降低所述工作板15对所述铝板1的温度控制的效果。
30.进一步的,所述冷排风扇11包括固定架21、电机22和扇叶23,所述固定架21与所述架体9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架体9内侧壁,所述电机22与所述固定架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架21内侧壁,所述扇叶23与所述电机2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冷排风扇11还包括若干外筒24、若干减震弹簧25和若干内筒26,若干所述外筒24分别与所述固定架21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固定架21内侧壁,若干所述减震弹簧25分别与若干所述外筒24固定连接,均位于所述外筒24内,若干所述内筒26的一侧分别与若干所述减震弹簧25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内筒26的另一侧分别与若干所述电机22固定连接,均贯穿所述外筒24。
3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21将所述电机22固定在所述架体9的内侧壁,所述电机22驱动所述扇叶23转动,将所述冷排鳍片10上的热量散发,所述内筒26将所述电机22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外筒24内的减震弹簧25,所述减震弹簧25将振动吸收,增加所述电机22在所述固定架21上的稳定性。
3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铝板、帕尔贴、底板、水冷散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所述帕尔贴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底板与所述帕尔贴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水冷散热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帕尔贴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组设置于所述铝板上;所述水冷散热器包括水冷箱、水泵、输送管、架体、冷排鳍片、冷排风扇和回流管,所述水冷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帕尔贴的一侧,所述水泵与所述水冷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水冷箱内,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水冷箱,所述架体与所述输送管连通,并位于远离所述水泵的一侧,所述冷排鳍片与所述架体连通,并位于所述架体内侧壁,所述冷排风扇设置于所述架体内侧壁,所述回流管的一侧与所述架体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侧与所述水冷箱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还包括温度保护开关,所述温度保护开关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帕尔贴的一侧,所述冷排风扇与所述温度保护开关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还包括第一隔热棉,所述第一隔热棉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帕尔贴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帕尔贴包括工作板和传导板,所述工作板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传导板与所述工作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铝板的一侧,所述底板与所述传导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工作板的一侧,所述工作板与所述温度保护开关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帕尔贴还包括第二隔热棉,所述第二隔热棉与所述工作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传导板的一侧。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温度保护开关的一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组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铝板固定连接,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侧。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温控模块,包括铝板、帕尔贴、底板、水冷散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所述水冷散热器包括水冷箱、水泵、输送管、架体、冷排鳍片、冷排风扇和回流管,铝板安装于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帕尔贴通过铝板吸收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侧壁的热量进行降温,底板将帕尔贴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水冷箱内的冷却液,水泵将吸热之后的冷却液经输送管输送至架体上的冷排鳍片,冷排鳍片吸收冷却液内的热量,冷排风扇对吸热后的冷排鳍片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经回流管导回水冷箱,解决了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内部环境不能保持恒定,使得检测结果不够精准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卢飞 马德嘉 蒋祥云 熊言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