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1  138



1.本发明涉及隧道仰拱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国内外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较多坍塌事故,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统计表明,发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隧道初期支护不当和仰拱、二次衬砌等后继工序未及时跟进造成。为了保证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铁道部对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要求越来越严格,《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规定:iii级围岩中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不得超过90m,iv级围岩不得超过50m,v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40m。铁道部《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对隧道开挖掌子面与仰拱、二衬之间的距离做出进一步的强制性规定: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iv、v、vi级围岩仰拱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iv级围岩二次衬砌与掌子面距离不大于90m;v、vi级围岩二衬与掌子面距离不大于70m。并且在当前隧道施工中,常因没有理想的配套设备和施工工艺,仰拱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难以保障,成本也较高。
[0003]
因此,现有的仰拱弧形模板仅可浇筑仰拱部分,待强度达到要求后才可安装仰拱填充侧模,其中的工序繁琐且工序间歇时间长,制约仰拱及填充施工进度,严重制约着隧道整体施工进度;并且还会极大程度影响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旨在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提高施工效率。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0006]
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包括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所述仰拱模板包括端模体和仰拱边墙体;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
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
[0008]
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边墙体与端模体组装为一体;
[0009]
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后,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
[0010]
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并且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
[0011]
待到混凝土成型过后,拆除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
[0012]
优选的,所述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3]
按照设计图纸在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进行开挖,并且将开挖完成后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杂质进行清理,以获得无虚渣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施工面;
[0014]
和/或,在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施工面上固定布置排水盲管;并且做好施工隧道的通风处理。
[0015]
优选的,所述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边墙体与端模体组装为一体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6]
分别组装所述仰拱边墙体和所述端模体;
[0017]
在所述仰拱边墙体与所述端模体之间间隔排列固定有至少三个第一定位钢筋;
[0018]
将所述仰拱边墙体与所述端模体以及所述第一定位钢筋组装为一体。
[0019]
优选的,所述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后,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步骤中,包括:
[0020]
组装所述填充侧模板;
[0021]
在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之间间隔排列固定有至少三个第二定位钢筋;
[0022]
将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钢筋组装装配形成整体;
[0023]
再将上一步骤的所述整体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
[0024]
优选的,在所述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5]
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混凝土,以使得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之间和/或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的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
[0026]
优选的,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还包括弧形仰拱中部段,所述仰拱模板选用至少两个;所述仰拱中部段连接在两个所述仰拱模板之间;
[0027]
在所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混凝土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8]
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填充侧模板灌入,以使得浇筑混凝土往所述仰拱中部段内部进行浇筑;
[0029]
待到混凝土浇筑在所述仰拱中部段完成后且混凝土接触或者靠近所述端模体时,便停止往所述填充侧模板灌入;
[0030]
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仰拱边墙体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
[0031]
优选的,在所述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仰拱边墙体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32]
沿着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宽度方向上增设有至少四个浇筑作业窗口,然后将浇筑混凝土分别从所述浇筑作业窗口进行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
[0033]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横向错位间隙大于50cm;和/或,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横向错位间隙小于100cm。
[0034]
优选的,在所述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35]
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分别对所述填充侧模板和所述仰拱边墙体以及所述端
模体中的施工前状态、混凝土初凝固时状态以及混凝土成型过后状态;
[0036]
将施工前状态、混凝土初凝固时状态以及混凝土成型过后状态的各自探测数据信息分别与设计图纸中的理论数据信息相对比,以判断施工质量。
[0037]
优选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运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包括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所述仰拱模板包括端模体和仰拱边墙体,所述端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仰拱边墙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端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分别均设有横向施工缝;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分别均还设有定位钢筋。
[0038]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首先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为了后续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奠定基础;然后进行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模板和端模体组装为一体;紧接着将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再整幅加工后进行机械吊装使其运输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从而可以实现一次支模成型后的无目标拼缝,进而获得整体式仰拱结构,保障了其结构稳定性,为后续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奠定基础;然后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并且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实现分层施工,并且保障各个结构层的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的前提下,再结合所获得整体式仰拱结构,保障了施工的流畅性,有效地缩短工序间隙时间;待到混凝土成型过后,最后再进行拆除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进而可以使得该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能够缩短了仰拱及填充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隧道施工效率,给施工项目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3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0]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41]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一实施例的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2]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43]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
附图标号说明:
[0045]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填充侧模板10第一浇筑内腔2仰拱模板20横向施工缝21端模体25定位钢筋22仰拱边墙体6隧道溶洞体7仰拱中部段
ꢀꢀ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7]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8]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9]
本发明提出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
[0050]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填充侧模板1和至少两个仰拱模板2,所述仰拱模板2包括端模体21和仰拱边墙体22,所述端模体21的第一端与所述仰拱边墙体2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端模体21的第二端与所述填充侧模板1的第一端连通;该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51]
s1、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
[0052]
s2、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边墙体与端模体组装为一体;
[0053]
s3、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后,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
[0054]
s4、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并且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
[0055]
s5、待到混凝土成型过后,拆除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
[0056]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首先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为了后续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奠定基础;然后进行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模板和端模体组装为一体;紧接着将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再整幅加工后进行机械吊装使其运输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从而可以实现一次支模成型后的无目标拼缝,进而获得整体式仰拱结构,保障了其结构稳定性,为后续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奠定基础;然后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并且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实现分层施工,并且保障各个结构层的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的前提下,再结合所获得整体式仰拱结构,保障了施工的流畅性,有效地缩短工序间隙时间;待到混凝土成型过后,最后再进行拆除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进而可以使得该隧道整体式仰拱结
构的施工工艺能够缩短了仰拱及填充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隧道施工效率,给施工项目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0057]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s1中,所述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58]
按照设计图纸在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进行开挖,并且将开挖完成后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杂质进行清理,以获得无虚渣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施工面。
[0059]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s1中,所述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60]
在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施工面上固定布置排水盲管;并且做好施工隧道的通风处理。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待到所述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开挖完成后,在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施工面的两侧边墙上固定布置排水盲管;其中,所述通风处理是由多个轴流风机将隧道外的新鲜空气导引至施工面,并且通过射流器将无益的气体排放出施工隧道;从而保障了施工安全性能以及施工质量。
[0061]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s2中,所述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边墙体与端模体组装为一体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62]
s21、分别组装所述仰拱边墙体和所述端模体;
[0063]
s22、在所述仰拱边墙体与所述端模体之间间隔排列固定有至少三个第一定位钢筋;
[0064]
s23、将所述仰拱边墙体与所述端模体以及所述第一定位钢筋组装为一体。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钢筋的数量为4根,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钢筋也可以是5根或其它数量。优选地,这4根第一定位钢筋沿隧道的延伸方向等距离间隔排列。且优选相邻两根第一定位钢筋的间距为225-275mm米,如取250mm。该方式可以保障了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障了施工质量。
[0065]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s3中,所述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后,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步骤中,包括:
[0066]
s31、组装所述填充侧模板;
[0067]
s32、在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之间间隔排列固定有至少三个第二定位钢筋;
[0068]
s33、将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钢筋组装装配形成整体;
[0069]
s34、再将上一步骤的所述整体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钢筋的数量为4根,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钢筋也可以是5根或其它数量。优选地,这4根第二定位钢筋沿隧道的延伸方向等距离间隔排列。且优选相邻两根第二定位钢筋的间距为225-275mm米,如取250mm。该方式可以保障了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障了施工质量。
[0070]
其中,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其中,施工缝包括了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的位置设置在结构水平横向方向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0071]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的步
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72]
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混凝土,以使得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之间和/或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的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
[0073]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还包括弧形仰拱中部段7,所述仰拱模板2选用至少两个;所述仰拱中部段7连接在两个所述仰拱模板2之间;所述仰拱中部段7的底部连接在隧道溶洞体6的内底部,所述填充侧模板位于所述仰拱中部段7与所述仰拱模板2的连接处。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仰拱中部段7包括至少两层的刚性骨架和竖直锚固桩,所述竖直锚固桩分别与所述刚性骨架连接为一体;所述刚性骨架包括x轴钢筋和y轴钢筋,所述x轴钢筋和y轴钢筋相互交错分布并且相互连接为一体。
[0074]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混凝土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75]
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填充侧模板灌入,以使得浇筑混凝土往所述仰拱中部段内部进行浇筑;
[0076]
待到混凝土浇筑在所述仰拱中部段完成后且混凝土接触或者靠近所述端模体时,便停止往所述填充侧模板灌入;
[0077]
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仰拱边墙体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由于仰拱中部段为弧形半径大的仰拱中部段,浇筑过程中坡度平缓,可以通过混凝土自然摊铺的方法从中间向两边浇筑;待到浇筑到端模体时,改从仰拱边墙体灌入,使仰拱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
[0078]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仰拱边墙体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79]
沿着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宽度方向上增设有至少四个浇筑作业窗口,然后将浇筑混凝土分别从所述浇筑作业窗口进行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
[0080]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浇筑混凝土同时从所述浇筑作业窗口进行灌入,再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弧形模板宽度范围内混凝土无法振捣且会影响浇筑质量的问题,可完全克服混凝土无法振捣的缺陷,避免漏振产生蜂窝麻面,保证混凝土内实外美。
[0081]
该方式可以实现了多结构多次浇筑的方式,并且还通过有效地横向施工缝值保障了施工质量;进而可以缩短工序间歇时间,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以及质量。
[0082]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值为横向错位间隙大于50cm;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值为横向错位间隙大于50cm且小于100cm;通过设置第一预设值的横向施工缝可以保障各段模板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障了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0083]
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作为一种钢结构施工形式,是将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以及仰拱中部段采用型钢预组装为一体,锚固桩作为受拉杆件,在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流动荷载通过模板面板传递到刚性骨架上面,然后由刚性骨架传递给锚固桩,最后由锚固桩传递给已施工仰拱边墙体或底部围岩,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系统,保证模板不发生偏移,进而实现仰拱的快速施工。
[0084]
其中,由于现有超前地质预报多以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新技术如质雷达、红外
探测、tsp等方式进行掌子面前方围岩预测,地质雷达及红外探测均预测距离较短、精度底,tsp预测距离较长但仅预测掌子面前方围岩,对隧道周围围岩情况预测精度,无法直观准确的判断不良地质位置及范围、涌水量大小。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在本实施方式中选用地层声波ct探测仪去实现该项技术;并且地层声波ct探测仪主要应用于地层、不良地质探测和工程质量检测,利用数字化多要素并且结合隧道正常地质预报,准确预判不良地质情况,实现长距离预报、长距离探水,三维空间立体成像,快速准确预测不良地质位置及涌水量;处置完成开挖后进行理论验证。
[0085]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0086]
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分别对所述填充侧模板和所述仰拱边墙体以及所述端模体中的施工前状态、混凝土初凝固时状态以及混凝土成型过后状态;
[0087]
将施工前状态、混凝土初凝固时状态以及混凝土成型过后状态的各自探测数据信息分别与设计图纸中的理论数据信息相对比,以判断施工质量。
[0088]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该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运用了上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该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的具体方案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如图2和3所示,该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包括填充侧模板1和仰拱模板2,所述仰拱模板2包括端模体21和仰拱边墙体22,所述端模体21的第一端与所述仰拱边墙体2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端模体21的第二端与所述填充侧模板1的第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端模体21与所述填充侧模板1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21与所述仰拱边墙体22之间分别均设有横向施工缝20;所述端模体21与所述填充侧模板1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21与所述仰拱边墙体22之间分别均还设有定位钢筋25。
[0089]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向施工缝20的间隙大于50cm;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值为横向错位间隙大于50cm且小于100cm;通过设置第一预设值的横向施工缝可以保障各段模板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障了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0090]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钢筋25包括第一定位钢筋和第二定位钢筋,所述第一定位钢筋位于所述仰拱边墙体与所述端模体之间;所述第二定位钢筋位于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之间。
[009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包括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所述仰拱模板包括端模体和仰拱边墙体;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边墙体与端模体组装为一体;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后,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并且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待到混凝土成型过后,拆除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按照设计图纸在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进行开挖,并且将开挖完成后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杂质进行清理,以获得无虚渣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施工面;和/或,在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施工面上固定布置排水盲管;并且做好施工隧道的通风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边墙体与端模体组装为一体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分别组装所述仰拱边墙体和所述端模体;在所述仰拱边墙体与所述端模体之间间隔排列固定有至少三个第一定位钢筋;将所述仰拱边墙体与所述端模体以及所述第一定位钢筋组装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后,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的步骤中,包括:组装所述填充侧模板;在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之间间隔排列固定有至少三个第二定位钢筋;将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钢筋组装装配形成整体;再将上一步骤的所述整体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混凝土,以使得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之间和/或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的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还包括弧形仰拱中部段,所述仰拱模板选用至少两个;所述仰拱中部段连接在两个所述仰拱模板之间;在所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混凝土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填充侧模板灌入,以使得浇筑混凝土往所述仰拱中部段内部进行
浇筑;待到混凝土浇筑在所述仰拱中部段完成后且混凝土接触或者靠近所述端模体时,便停止往所述填充侧模板灌入;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仰拱边墙体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浇筑混凝土从所述仰拱边墙体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沿着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宽度方向上增设有至少四个浇筑作业窗口,然后将浇筑混凝土分别从所述浇筑作业窗口进行灌入,以实现依次对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浇筑。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横向错位间隙大于50cm;和/或,所述第一预设值为横向错位间隙小于100c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分别对所述填充侧模板和所述仰拱边墙体以及所述端模体中的施工前状态、混凝土初凝固时状态以及混凝土成型过后状态;将施工前状态、混凝土初凝固时状态以及混凝土成型过后状态的各自探测数据信息分别与设计图纸中的理论数据信息相对比,以判断施工质量。10.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其特征在于,运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包括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所述仰拱模板包括端模体和仰拱边墙体,所述端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仰拱边墙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端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连通;并且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分别均设有横向施工缝;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分别均还设有定位钢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其中,所述隧道整体式仰拱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掌子面处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并进行预处理;仰拱模板制作;将仰拱边墙体与端模体组装为一体;将填充侧模板与所述端模体装配形成整体后,吊运至所述待浇筑的隧道仰拱段;分别浇筑混凝土至所述端模体的内部和所述填充侧模板的内部以及所述仰拱边墙体的内部,使得横向施工缝错位在第一预设值内;并且通过地层声波CT探测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待到混凝土成型过后,拆除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提高施工效率。及提高施工效率。及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冀卫清 段武全 李朝成 冷志华 张向前 耿国强 尹京龙 李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0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