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1  116



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一些电子设备、电动交通工具、电动玩具和电动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3.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发电原件—电芯的制备方法,在电芯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合格电芯,其形状、尺寸或者结构等方面无法达到工艺要求,不合格电芯无法继续投入生产,但是其含有的原材料具有重要的回收价值,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由于电芯含有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原材料种类较多,规格种类也较多,不同规格的电芯难以被粉碎装置统一粉碎,给回收带来了困难,所以不合格电芯如何回收处理,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芯回收处理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碎化装置,根据电芯规格选择进入不同的碎化装置进行碎化处理,以实现多种规格电芯的回收。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包括:
6.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将电芯切断;
7.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芯粉碎;
8.第一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上游,所述第一转运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电芯的尺寸和/或重量将所述电芯转运至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和
9.容纳装置,用于存储处理液,所述容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下游,以使经过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所述电芯投入所述处理液。
10.根据电芯的尺寸和/或重量通过第一转运装置将电芯转运至第一处理装置或第二处理装置处理,从而扩展了能够回收电芯的规格,增强了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提高了电芯回收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包括冲切装置,所述冲切装置包括:
12.切割平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转运装置转运的所述电芯;
13.切刀,设置于所述切割平台上方,用于切割所述切割平台上的所述电芯;和
14.推送机构,用于将完成切割的所述电芯推离所述切割平台。
15.冲切装置通过设置切刀,可以将电芯切断,并将切断后的电芯转移到其他工位,以便于后续电芯的处理。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割平台包括:
17.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芯在所述切割平台上的位置,以使减少所述电芯在切割过程中的移动;
18.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切刀下方,以使所述切刀在切割所述电芯后通过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切割平台下方伸出。
19.通过设置定位部和开口部,使得电芯能够按照预定位置被切断,确保电芯能够被彻底切断,防止电芯未切断而影响后续工序的处理,同时提高了电芯切断过程中的安全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机构,所述位置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切割平台下方,用于检测所述切刀是否从所述开口部伸出至所述切割平台下方。
21.通过识别切刀是否从开口处伸出可以确认电芯是否被完全切断,以此提高了冲切装置的智能化,保证了冲切装置切断作业的准确性、可靠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
23.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切刀的温度;
24.降温机构,安装于所述切刀的一侧并能够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测量的所述切刀的温度对所述切刀进行降温。
25.通过检测切刀温度,并对切刀进行降温处理,延长了切刀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成事故发生率,减小了设备维修维护成本。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上设置有视觉检测机构,所述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尺寸,并根据所述电芯的尺寸控制所述夹持机构将所述电芯转运至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27.通过第一转运装置对待回收电芯的尺寸进行检测,然后根据电芯的尺寸将电芯转运至相应的处理机构,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简化了设备。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
29.第一夹爪;
30.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一夹爪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电芯,并且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所述视觉检测机构检测的所述电芯的尺寸而调节。
31.通过将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设置为距离可调节结构,可以稳定抓取多种规格的电芯,扩展夹持机构的抓取能力。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还包括第一压紧检测机构,所述第二夹爪还包括第二压紧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二压紧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是否夹持有电芯。
33.通过在两个夹爪内部设置压紧检测机构,保证夹持机构能够可靠抓取、移动电芯,防止发生空移、或者电芯抓取不稳、倾斜、掉落等风险。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包括:
35.辊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沿其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转运装置的一端,所述辊压装置用于将切断后的所述电芯输入所述容纳装置的处理液中,或者所述辊压装置用于将切断后的所述电芯粉碎后输入所述容纳装置的处理液中。
36.辊压装置可以只具有向容纳装置输入电芯的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粉碎电芯和向容纳装置输入电芯的功能,通过设置辊压装置,第一处理装置可以对电芯进行切断、或者切
断之后再次粉碎。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
38.第二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沿其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转运装置的一端;
39.干燥装置,设置在第二转运装置下游,所述干燥装置底部设置有称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转运装置转运至所述干燥装置的电芯碎屑进行称重,以在所述电芯碎屑的重量达到预定重量时,使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停止向所述干燥装置转运所述电芯碎屑。
40.通过对待干燥电芯碎屑进行称重,防止干燥装置过载,提高了干燥装置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事故发生率。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打包装置,设置在所述干燥装置的输出口,用于承接从所述干燥装置中输出的所述电芯碎屑并进行包装。
42.通过对干燥后的电芯碎屑进行包装,方便转运,也方便进一步的回收再处理。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电芯的尺寸和/或重量大于阈值尺寸和/或阈值重量时,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将所述电芯转运至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当所述电芯尺寸和/或重量小于阈值尺寸和/或阈值重量时,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将所述电芯转运至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44.通过设置阈值对比电芯的尺寸和重量,能够对电芯的规格进行准确分类,提高了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4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4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处理装置部分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4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4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处理装置部分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50.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转运装置、干燥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51.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52.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53.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54.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55.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56.附图标记说明:1、低温干燥房;2、存储装置;3、电芯;4、物料托盘;5、第一转运装置;501、夹持机构;502、悬臂梁;503、立柱;504、z轴驱动机构;505、第一夹爪;506、左侧压紧检测机构;507、第二夹爪;508、右侧压紧检测机构;509、视觉检测机构;6、第三转运装置;601、输送板链;602、驱动辊;7、排风装置;8、第二处理装置;801、入料斗;802、刀具;803、刀片;804、阻拦机构;9、容纳装置;901、池壁;902、防漂浮网;903、第一驱动轴;904、密封机构;905、第一螺旋轴;906、池底;907、隔离防护液;908、可调挡油板;909、第二补液机构;910、第一补液机构;10、干燥装置;1001、壳体;1002、滤网;1003、叶轮;1004、高压喷嘴;1005、称重机构;1006、废液回流机构;11、打包装置;12、冲切装置;1201、驱动机构;1202、冲切刀;
1203、降温机构;1204、切割平台;1205、推送机构;1206、温度检测机构;1207、位置检测机构;13、第二转运装置;14、辊压装置;1401、入料斗;1402、旋压轮;1403、咬合齿;1404、弹性压紧机构;1405、阻拦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用花费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将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8.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包含”、“有”、“具有”、“含有”、“含”等为开放式的用词。因此,“包括”、“包含”、“有”例如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元件的一种方法或装置,其具有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元件,但不限于仅具有这一个或多个元件。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1.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62.如上所述,应当强调,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包含”时,用于明确表明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部件或成组的特征、整数、步骤、部件。如本技术所用,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该”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
63.本说明书中的用词“一”、“一个”可以表示一个,但也可与“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
个”的含义一致。术语“约”一般表示提及的数值加上或减去10%,或更具体地是加上或减去5%。在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除非明确表示其仅指可替代的方案,否则其表示“和/或”的意思。
64.本技术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技术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65.申请人发现,在电池单体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电池的废弃物,例如不合格的电芯,电芯的规格有很多种,在形状、尺寸、重量等方面均有区别,电芯回收通常需要先进行粉碎处理,但是不同规格的电芯难以被粉碎装置统一粉碎,不得不设置较多人工参与处理的环节,粉碎效果较差,回收效率较低,所以电池废弃物如何回收处理,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66.申请人经过长期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该系统增加了可以对对不同尺寸规格及重量的电芯进行处理,实现多种规格电芯的回收,减少了人工参与处理的环节,提高了回收效率。
6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68.本技术的一种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将电芯3切断;第二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芯3粉碎;第一转运装置5,设置于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8上游,第一转运装置5被配置为根据电芯3的尺寸和/或重量将电芯3转运至第一处理装置或第二处理装置8;容纳装置9,用于存储处理液,容纳装置9设置于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8下游,以使经过第一处理装置或第二处理装置8处理后的电芯3投入处理液。
69.根据电芯的尺寸和/或重量通过第一转运装置将电芯转运至第一处理装置或第二处理装置处理,从而扩展了能够回收电芯的规格,增强了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提高了电芯回收效率。
70.下面分实施例分别对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8的结构设置、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71.如图1所示为第一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将电芯3切断;第一转运装置5,设置于第一处理装置上游,第一转运装置5被配置为根据电芯3的尺寸和/或重量将电芯3转运至第一处理装置;容纳装置9,用于存储处理液,容纳装置9设置于第一处理装置下游,以使经过第一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电芯3投入处理液。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容纳装置9中的处理液为水或碱性溶液,可以与电芯的原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处理液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离防护液,将处理液与空气隔离,隔离防护液可以为硅油。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处理装置包括冲切装置12,冲切装置12包括:切割平台1204,用于放置第一转运装置5转运的电芯3;切刀1202,设置于切割平台1204上方,用于切割放置在切割平台1204上的电芯3;推送机构1205,用于将完成切割的电芯3推离切割平台1204。
74.通过将冲切装置12设置为自动化的设备,方便将冲切装置12与其他设备组成自动化的生产线,同时,冲切装置通过设置切刀1202,可以将电芯3切断,切断之后的电芯3可以被自动转移至其他设备,以便于后续电芯的处理,在回收电芯3的过程中减少人工参与,提
高粉碎作业效率。
75.推送机构1205可以包括:气缸或电缸,以及推板。以气缸为例,推板设置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由活塞杆驱动推板往复移动,可以持续将完成切断的电芯3从切割平台1204推下。
76.如图2所示,冲切装置12还包括:驱动机构1201,驱动机构1201驱动切刀1202做上下往复移动,对电芯3实施切断。驱动机构1201可以由液压缸构成。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割平台1204包括:定位部,用于限制电芯3在切割平台1204上的位置,以使减少电芯3在切割过程中的移动;开口部,设置于切刀1202下方,以使切刀1202在切割电芯3后通过开口部从切割平台1204下方伸出。
78.通过设置定位部,使得电芯3能够按照预定位置被切断,例如从正极、负极之间切断,电芯3在切断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而突然移动位置,同时提高了电芯切断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开口部,切刀1202的移动行程大于电芯3的厚度,确保电芯3能够被彻底切断,防止电芯3未切断而影响后续工序的处理。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切装置12还包括位置检测机构1207,位置检测机构1207设置于切割平台1204下方,用于检测切刀1202是否从开口部伸出至切割平台1204下方。
80.通过识别切刀1202是否从开口处伸出可以确认电芯3是否被完全切断,以此提高了第一处理装置12的智能化,保证了第一处理装置12切断作业的准确性、可靠性。位置检测机构1207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或者磁性传感器,切刀1202每运行一次,位置检测机构在切割平台1204下方需要能够检测到切刀1202,才能表明此次运行的切刀1202对电芯3进行了充分切断,如果在切割平台1204下方没有检测到切刀1202,则表明此次运行的切刀1202对电芯3没有充分切断,此时第一处理装置12可以重复执行切断动作,直至在切割平台1204下方能够检测到切刀1202。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冲切装置12还包括:温度检测机构1206,用于检测切刀1202的温度;降温机构1203,安装于切刀1202的一侧并能够根据温度检测机构测量的切刀1202的温度对切刀1202进行降温。
82.通过检测切刀1202温度,并对切刀1202进行降温处理,延长了切刀1202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成事故发生率,减小了设备维修维护成本。
83.温度检测机构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传感器的探头朝向切刀1202设置,与切刀1202不接触即可检测到切刀1202的温度。降温机构1203可以对冲切刀1202进行吹风降温。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存储装置2,存储装置2设置有多层物料架,物料架上设置有物料托盘4,待粉碎的电芯3存放在物料托盘4上。
85.第一转运装置5将物料托盘4上的电芯3向第一处理装置转移,第一转运装置5包括至少两组夹持机构501,两组夹持机构501设置在悬臂梁502的两端,悬臂梁502设置在立柱503的顶端,悬臂梁502可以围绕立柱503的轴线旋转,两组夹持机构501可交替从物料托盘4上抓取电芯3。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持机构501上设置有视觉检测机构509,视觉检测机构509用于检测电芯3的尺寸,并根据电芯3的尺寸控制夹持机构501将电芯3转运至第一处理装置。
87.通过第一转运装置5对待回收电芯3的尺寸进行实时检测,然后根据电芯3的尺寸
将电芯3转运至相应的处理机构,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简化了设备。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持机构501还包括:第一夹爪505;第二夹爪507,与第一夹爪505相对设置,以夹持电芯3,并且第一夹爪505和第二夹爪507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视觉检测机构509检测的电芯3的尺寸而调节。
89.通过将第一夹爪505和第二夹爪507设置为距离可调节结构,可以稳定抓取多种规格的电芯,扩展夹持机构501的抓取能力。
90.第一夹爪505、第二夹爪507可相对移动的,用于加持电芯3;视觉检测机构509,用于定位电芯3以及扫描电芯3的形状,根据电芯3的形状调整第一夹爪505、第二夹爪507之间的间距。
9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爪505还包括第一压紧检测机构506,第二夹爪507还包括第二压紧检测机构508,第一压紧检测机构506和第二压紧检测机构508用于检测第一夹爪505和第二夹爪507之间是否夹持有电芯。
92.压紧检测机构设置有可以朝向电芯3移动的压头,通过受到的压力大小感知两个夹爪内是否夹持有电芯3,压头压紧在电芯3上,还可以临时起到辅助固定电芯3的作用。通过在两个夹爪内部设置压紧检测机构,保证夹持机构501能够可靠抓取、移动电芯3,防止发生空移、或者电芯抓取不稳、倾斜、掉落等风险。
9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处理装置还包括:辊压装置14,设置在容纳装置9沿其长度方向上靠近第一转运装置5的一端,辊压装置14用于将切断后的电芯3输入容纳装置9的处理液中,或者辊压装置9用于将切断后的电芯3粉碎后输入容纳装置9的处理液中。
94.辊压装置14可以只具有向容纳装置9输入电芯3的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粉碎电芯3和向容纳装置9输入电芯3的功能,通过设置辊压装置14,第一处理装置可以对电芯3进行切断、或者切断之后再次粉碎。
9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辊压装置14的上方设置有排风装置7,对处理液的上方进行排风处理,将碎屑与处理液反应产生的危险气体排走,降低辊压装置14的上方的危险气体浓度。
96.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装置14的上方设置有危险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检测辊压装置14的上方的危险气体浓度,根据浓度的高低调整回收处理作业,在浓度超标时发出警报信号。
9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辊压装置14还包括入料斗1401和两组相对旋转的旋压轮1402,入料斗1401呈倒锥形,两组旋压轮1402设置在入料斗1401的下方,旋压轮1402的圆周表面设置有咬合齿1403,两组旋压轮1402的咬合齿1403之间具有预定间距;
98.对应旋压轮1402的轴设置有弹性压紧机构1404,弹性压紧机构1404驱使两组旋压轮1402相互靠近。如此一来,经过冲切装置12切割的电芯3能够被压辊压入容纳装置9,有助于电芯3充分与处理液反应。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辊压装置14还包括阻拦机构1405,阻拦机构1405设置在旋压轮1402的下方,用于阻挡旋压轮1402上夹带的碎屑,使得碎屑落入处理液中,及时清理旋压轮1402。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转运装置13,设置在容纳装置9
沿其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转运装置5的一端;干燥装置10,设置在第二转运装置13下游,干燥装置10底部设置有称重机构1005,用于对第二转运装置13转运至干燥装置10的电芯碎屑进行称重,以在电芯碎屑的重量达到预定重量时,使第二转运装置13停止向干燥装置10转运电芯碎屑。
101.通过对待干燥电芯碎屑进行称重,防止干燥装置10过载,提高了干燥装置10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事故发生率。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干燥装置10主要以甩干的方式对碎屑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干燥装置10包括壳体1001、滤网1002、叶轮1003、以及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叶轮1003可以在滤网1002内旋转搅动碎屑,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碎屑所夹带的处理液从滤网1002飞出,受到壳体1001的限制聚集流向壳体1001的底部。壳体100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高压喷嘴1004,向壳体1001中甩干后的碎屑吹送高压气流,加快干燥速度。壳体1001与容纳装置9之间设置有废液回流机构1006,将分离出的处理液返回容纳装置9。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转运装置13倾斜插入容纳装置9中,将输送至末端的碎屑输出容纳装置9。
104.第二转运装置13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减速器、第二驱动轴和第二螺旋轴,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减速器设置在容纳装置9的外部,第二减速器连接第二驱动轴的第一端,第二驱动轴的第二端与第二螺旋轴连接,第二螺旋轴上设置有透孔,在输出碎屑的过程中可过滤掉处理液。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打包装置11,设置在干燥装置10的输出口,用于承接从干燥装置10中输出的电芯碎屑并进行包装。
106.通过对干燥后的电芯碎屑进行包装,方便转运,也方便进一步的回收再处理。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芯3的尺寸和/或重量大于阈值尺寸和/或阈值重量时,第一转运装置5将电芯转运至第一处理装置12;当电芯尺寸和/或重量小于阈值尺寸和/或阈值重量时,第一转运装置5将电芯转运至第二处理装置8。
108.通过设置阈值对比电芯的尺寸和重量,能够对电芯的规格进行准确分类,提高了电芯回收处理系统的智能化。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容纳装置9的上部设置有防漂浮网902,防漂浮网902的第一端与阻拦机构1405相邻,第二端延伸至容纳装置9的末端,将容纳装置9内部的碎屑全部压在处理液中,可以防止某些碎屑不能与处理液充分反应。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处理液的上表面对应辊压装置14设置有隔离防护区,隔离防护区中设置有隔离防护液907,将辊压装置14下方的处理液与空气隔离,隔离防护液907的厚度可调节,辊压装置14的下部穿过隔离防护液907并伸入处理液中。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隔离防护区的一侧设置有可调挡油板908,可调挡油板908插入处理液中,插入深度增大,隔离防护液907的厚度减小,插入深度减小,隔离防护液907的厚度增大。根据回收处理电芯3的类型或者重量的不同,可以适当调节隔离防护液907的厚度。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容纳装置9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补液机构910,可向容纳装置9补充处理液;隔离防护区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补液机构909,可向隔离防护区补充隔离防护液907。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装置9设置有入口和出口,入口设置在辊压装置14的下方,出口设置在容纳装置9的末端,容纳装置9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构,螺旋输送机构从入口延伸至出口,将容纳装置9内部的碎屑从入口向出口输送。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螺旋输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一驱动轴903和第一螺旋轴905,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减速器设置在容纳装置9的外部,第一减速器连接第一驱动轴903的第一端,第一驱动轴903穿过容纳装置9的池壁901,第一驱动轴903的第二端与第一螺旋轴905连接,容纳装置9的池壁上设置有密封机构904对第一驱动轴进行密封。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转运装置6,第三转运装置6设置在冲切装置12和辊压装置14之间,第三转运装置6设置有输送板链601,从冲切装置12掉落的电芯3掉落在输送板链601上,输送板链601将电芯3输送至辊压装置14的上方,并将电芯3投入辊压装置14中。
116.如图7所示为为第二处理装置8的实施例,第二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芯3粉碎;第一转运装置5,设置于第二处理装置8上游,第一转运装置5被配置为根据电芯3的尺寸和/或重量将电芯3转运至第二处理装置8;容纳装置9,用于存储处理液,容纳装置9设置于第二处理装置8下游,以使经过第二处理装置8处理后的电芯3投入处理液。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处理装置8的上方设置有排风装置7,对处理液的上方进行排风处理,将碎屑与处理液反应产生的危险气体排走,降低第二处理装置8的上方的危险气体浓度。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处理装置8的上方设置有危险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检测第二处理装置8的上方的危险气体浓度,根据浓度的高低调整回收处理作业,在浓度超标时发出警报信号。
11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第二处理装置8包括入料斗801和两组相对旋转的刀具802,入料斗801呈倒锥形,两组刀具802设置在入料斗801的下方,刀具802的圆周表面设置有多个刀片803;
120.刀片803的第一侧为弧形,第二侧为凸凹不平形状,两组刀具802的刀片803交错排列。
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处理装置8还包括阻拦机构804,阻拦机构804设置在刀具802或旋压轮805的下方,用于阻挡刀具802或旋压轮805上夹带的碎屑,使得碎屑落入处理液中,及时清理刀具802或旋压轮805。
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转运装置6,第三转运装置6设置在第一转运装置5和第二处理装置8之间,第三转运装置6设置有输送板链601,从第一转运装置5转运的电芯3被放置在输送板链601上,输送板链601将电芯3输送至第二处理装置8的上方,并将电芯3投入第二处理装置8中。
1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8可以并排设置,可分别或同时处理电芯,所处理电芯的规格可以不同,从而显著提高了电芯回收效率。
1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将电芯切断;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芯粉碎;第一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上游,所述第一转运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电芯的尺寸和/或重量将所述电芯转运至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和容纳装置,用于存储处理液,所述容纳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下游,以使经过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所述电芯投入所述处理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包括冲切装置,所述冲切装置包括:切割平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转运装置转运的所述电芯;切刀,设置于所述切割平台上方,用于切割所述切割平台上的所述电芯;和推送机构,用于将完成切割的所述电芯推离所述切割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平台包括: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芯在所述切割平台上的位置,以使减少所述电芯在切割过程中的移动;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切刀下方,以使所述切刀在切割所述电芯后通过所述开口部从所述切割平台下方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机构,所述位置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切割平台下方,用于检测所述切刀是否从所述开口部伸出至所述切割平台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切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切刀的温度;降温机构,安装于所述切刀的一侧并能够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测量的所述切刀的温度对所述切刀进行降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装置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上设置有视觉检测机构,所述视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尺寸,并根据所述电芯的尺寸控制所述夹持机构将所述电芯转运至所述第一处理装置或所述第二处理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一夹爪相对设置,以夹持所述电芯,并且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所述视觉检测机构检测的所述电芯的尺寸而调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还包括第一压紧检测机构,所述第二夹爪还包括第二压紧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压紧检测机构和所述第二压紧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是否夹持有电芯。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包括:
辊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沿其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转运装置的一端,所述辊压装置用于将切断后的所述电芯输入所述容纳装置的处理液中,或者所述辊压装置用于将切断后的所述电芯粉碎后输入所述容纳装置的处理液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运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沿其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转运装置的一端;干燥装置,设置在第二转运装置下游,所述干燥装置底部设置有称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转运装置转运至所述干燥装置的电芯碎屑进行称重,以在所述电芯碎屑的重量达到预定重量时,使所述第二转运装置停止向所述干燥装置转运所述电芯碎屑。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回收处理系统。该电芯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将电芯切断;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将电芯粉碎;第一转运装置,设置于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上游,第一转运装置被配置为根据电芯的尺寸和/或重量将电芯转运至第一处理装置或第二处理装置;容纳装置,用于存储处理液,容纳装置设置于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下游,以使经过第一处理装置或第二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电芯投入处理液。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碎化装置,根据电芯规格选择进入不同的碎化装置进行碎化处理,以实现多种规格电芯的回收。以实现多种规格电芯的回收。以实现多种规格电芯的回收。


技术研发人员:卢毅 冯涛 费新路 谢斌 李克强 赵丰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0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