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勘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勘探系统。
背景技术:2.目前进行大地构造、干热岩、深部矿产等深部勘查时主要选用无源的大地电磁法或有源的可控源电磁法等绿色勘查手段。无源的大地电磁法由于无需笨重的发射装置,仪器设备轻便,在人文干扰较小的地区施工时能获取到较好的数据质量,早年间在矿产勘查和构造勘探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电气化等进程的推进,越来越难以获取良好的数据,为增强信号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广泛应用于1km以浅的勘查领域,考虑到油气、页岩气、干热岩等清洁能源的勘探以及开发利用,何继善院士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广域电磁法,采用200kw甚至更高功率的伪随机激励信号,提高勘探数据质量的同时也拓展了勘探深度,目前可达7km左右的有效勘探深度。
3.不论是20~30kw的如v8和gdp32等主流可控源设备,还是200~250kw的广域电磁设备,均有着广泛的可采集的有效信号范围,经典的装置图如图2所示,经典的信号辐射花样图如图3所示。
4.由于不同厂家的发射系统发射信号的机制不一致,且同一型号的发射系统在同一时刻发射的有用频率也不一致,这将会导致对于某个勘探项目而言,所布设的发射源是满足自身勘查所需要的有用信号,而其它附近的电磁信号源则被视为干扰,其强度愈大愈影响勘探数据质量。目前全国有上千家地球物理勘探队伍,在不同的省市地区进行着地球物理勘探作业,双方甚至多方在同一区域进行勘探时,几乎相互不知情,此时会经常出现类于甲勘探方在某个1km2千米的范围内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施工,而乙勘探方在距离不远处进行着音频大地电磁施工的情况,由于目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的场源信号辐射范围约为20km,此时可控源的信号被作为干扰信号被音频电磁法的仪器所接收而导致数据失真从而影响勘探成果。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勘探系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勘探设备在勘探时是否有干扰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勘探系统,所述勘探系统包括:
7.主勘探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勘探设备,每一所述勘探设备均包括第一定位模块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
8.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每一所述第二设备均包括第二定位模块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
9.云端服务设备,每一所述勘探设备以及每一第二设备均可与所述云端服务设备无线通讯;
10.对于每一所述勘探设备,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设备;
11.对于每一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二设备频段信息;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设备勘探频段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设备;
12.所述云端服务设备,用于在任一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与任一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的所代表的距离的差值小于预设距离范围值且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勘探频段信息与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相同时,向对应的所述勘探设备以及所述第二设备发出提示信号。
13.可选地,每一所述勘探设备以及每一所述第二设备均搭载有同一无线传输协议;所述云端服务设备所搭载的无线传输协议与所述勘探设备搭载的无线传输协议保持一致。
14.可选地,所述勘探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之间;
15.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模块所连接的卫星获取当前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当前的第一时间信息;
16.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定位信息以及第一时间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输出。
17.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之间;
18.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定位模块所连接的卫星获取当前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以及当前的第二时间信息;
19.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定位信息以及第一时间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输出。
20.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均为gps模块。
21.可选地,所述勘探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电源端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
22.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电源端以及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
23.可选地,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包括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包括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24.可选地,所述勘探设备还包括第一寄存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寄存器通讯端,所述第一寄存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寄存器通讯端电连接;
25.所述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有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号;
26.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号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输出。
27.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寄存器通讯端,所述第二寄存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寄存器通讯端电连接;
28.所述第二寄存器,用于存储有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二设备号;
29.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号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输出。
30.本实用新型通过云端服务设备汇总多个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以及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第二设备勘探频段信息,云端服务设备通过在任一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与任一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的所代表的距离的差值小于预设距离范围值且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勘探频段信息与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相同时,向对应的所述勘探设备以及所述第二设备发出提示信号。通过所述提示信号确定当前的勘探设备在勘探时是否有干扰,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勘探设备在勘探时是否有干扰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3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勘探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33.图2为经典的装置图。
34.图3为经典的信号辐射花样图。
35.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勘探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勘探设备在勘探时是否有干扰的技术问题。
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勘探系统包括主勘探设备组10、云端服务设备3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组20,主勘探设备组10包括至少一个勘探设备,每一勘探设备101均包括第一定位模块1011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第一定位模块1011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组2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201,每一第二设备201均包括第二定位模块2011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第二定位模块2011的输出端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云端服务设备30,每一勘探设备101以及每一第二设备201均可与云端服务设备30无线通讯。
39.其中,对于每一勘探设备101,第一定位模块1011获取每一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将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云端服务设备30。对于每一第二设备201,第二定位模块2011获取每一第二设备201的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以及第二设备201频段信息;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将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以及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云端服务设备30。
40.基于上述勘探设备101以及第二设备201的功能,云端服务设备30在任一第二设备
201的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与任一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的所代表的距离的差值小于预设距离范围值且对应的第二设备201的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与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相同时,向对应的勘探设备101以及第二设备201发出提示信号。上述实施例通过云端服务设备30汇总多个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以及第二设备201的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云端服务设备30通过在任一第二设备201的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与任一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的所代表的距离的差值小于预设距离范围值且对应的第二设备201的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与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相同时,向对应的勘探设备101以及第二设备201发出提示信号。通过提示信号确定当前的勘探设备101在勘探时是否有干扰,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勘探设备101在勘探时是否有干扰的技术问题。
41.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1也可以为勘探设备101,第二设备201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以发出无线信号的设备。
42.以下结合一应用场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3.当用户在某个1km2千米的范围内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施工,即对应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而乙勘探方在距离不远处进行着音频大地电磁施工的情况,即对应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当此时的甲乙小于距离预设距离范围值,具体的,此时的预设距离值可以设置为2千米,此时再去判断甲的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以及乙的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是否相等,当相等时,由于目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的场源信号辐射范围约为20km,此时说明此时的乙的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可以被作为干扰信号被音频电磁法的仪器所接收而导致数据失真而影响勘探成果。因此,确定乙的第二设备201勘探频段信息为干扰信号,并向甲所使用的勘探设备101以及乙所使用的第二设备201发出提示信号。
44.可选地,每一勘探设备101以及每一第二设备201均搭载有同一无线传输协议;云端服务设备30所搭载的无线传输协议与勘探设备101搭载的无线传输协议保持一致。
45.当三者的无线传输协议一致的时候,进行信号传输的时候就无需进行格式的转换,也不用考虑兼容的问题,如果传输协议不一致,需要在云端配置一些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格式转换协议以保证云端服务设备30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格式不一致导致的无法处理的情况。而无线传输协议一致可以提高云端服务设备30处理速度。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勘探设备101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13,第一控制模块1013设于第一定位模块1011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的定位信息输入端之间。
47.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013通过第一定位模块1011所连接的卫星获取当前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当前的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将定位信息以及第一时间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输出。通过在勘探设备101加入第一控制模块1013,可以方便对勘探设备101的功能进行扩展,方便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后再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输出,从而提升传输的信息的整体完整性。可选地,此时的第一控制模块1013可以需用常用的控制芯片、控制器或者控制电路进行实现。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设备201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2013,第二控制模块2013设于第二定位模块2011的输出端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的定位信息输入端之间。
49.其中,第二控制模块2013通过第二定位模块2011所连接的卫星获取当前第二设备
201的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以及当前的第二时间信息。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将定位信息以及第一时间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输出。通过在第二设备201加入第二控制模块2013,可以方便对第二设备201的功能进行扩展,方便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后再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输出,从而提升传输的信息的整体完整性。可选地,此时的第二控制模块2013可以需用常用的控制芯片、控制器或者控制电路进行实现。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模块1011以及第二定位模块2011均为gps模块。
51.在上述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gps模块可以为现有的一些现有gps模块,其确定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二设备201定位信息可以为原始的经度、纬度、高度等信息,而通过这些信息确定勘探设备101与第二设备201的距离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只需要在云端服务设备30搭载对应的函数或者程序就可以实现判断过程。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勘探设备101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014,第一电源模块101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定位模块1011的电源端、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的电源端以及第一控制模块1013的电源端连接。
53.其中,第一电源模块1014为第一定位模块1011、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以及第一控制模块1013供电。第一电源模块1014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带电池的电源模块去实现以提升勘探设备101的便携性。
5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设备201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2014,第二电源模块201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定位模块2011的电源端、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的电源端以及第二控制模块2013的电源端连接。
55.其中,第二电源模块2014为第二定位模块2011、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以及第二控制模块2013供电。第二电源模块2014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带电池的电源模块去实现以提升勘探设备101的便携性。
5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包括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包括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57.需要说明的是,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为可应用现有的2g通讯协议、3g通讯协议、4g通讯协议、5g通讯协议等的工作模块。从而可以方便各种类型的设备的通讯连接。
5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勘探设备101还包括第一寄存器1015,第一控制模块1013还包括寄存器通讯端,第一寄存器1015的输入输出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013的寄存器通讯端电连接。
59.其中,第一寄存器1015存储有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号,第一控制模块1013将第一设备号通过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输出。通过第一寄存器1015存储有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号,可以在勘探设备101已经编入数据库的情况下,方便对勘探设备101进行溯源。即获得采购该设备时所登记的单位信息(名称、联系人等)。
6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设备201还包括第二寄存器2015,第二控制模块2013还包括寄存器通讯端,第二寄存器2015的输入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2013的寄存器通讯端电连接;
61.第二寄存器2015存储有勘探设备101的第二设备201号;第二控制模块2013,还用于将第一设备号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输出。通过第一寄存器1015存储有勘探设备101的第一设备号,可以在第二设备201已经编入数据库的情况下,方便对勘探设备101进行溯源。即获得采购该设备时所登记的单位信息(名称、联系人等)。即获得采购该设备时所登记的单位信息(名称、联系人等)。此时的第二设备201可以是手机、可佩带设备、勘探设备101等其他任意可以发出无线信号的设备。
62.可选地,云端服务设备30为计算机。计算机可以借助外置的第三无线通讯模块与勘探设备101以及第二设备201进行无线通讯,第三无线通讯模块选用现有的无线通讯模块实现,并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12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2012的类型匹配。
63.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勘探系统包括:主勘探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勘探设备,每一所述勘探设备均包括第一定位模块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每一所述第二设备均包括第二定位模块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云端服务设备,每一所述勘探设备以及每一第二设备均可与所述云端服务设备无线通讯;对于每一所述勘探设备,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设备;对于每一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以及第二设备频段信息;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设备勘探频段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所述云端服务设备;所述云端服务设备,用于在任一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与任一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的所代表的距离的差值小于预设距离范围值且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勘探频段信息与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勘探频段信息相同时,向对应的所述勘探设备以及所述第二设备发出提示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勘探设备以及每一所述第二设备均搭载有同一无线传输协议;所述云端服务设备所搭载的无线传输协议与所述勘探设备搭载的无线传输协议保持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勘探设备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模块所连接的卫星获取当前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定位信息以及当前的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定位信息以及第一时间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输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定位模块所连接的卫星获取当前第二设备的第二设备定位信息以及当前的第二时间信息;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定位信息以及第一时间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输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均为gps模块。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勘探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电源端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的电源端、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电源端以及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包括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包括2g模块、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勘探设备还包括第一寄存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寄存器通讯端,所述第一寄存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寄存器通讯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寄存器,用于存储有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一设备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号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输出。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勘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二寄存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寄存器通讯端,所述第二寄存器的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寄存器通讯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寄存器,用于存储有所述勘探设备的第二设备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号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输出。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勘探系统,勘探系统包括主勘探设备组、云端服务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组,主勘探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勘探设备,每一勘探设备均包括第一定位模块以及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第二设备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设备,每一第二设备均包括第二定位模块以及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的定位信息输入端连接,每一勘探设备以及每一第二设备均可与云端服务设备无线通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勘探设备在勘探时是否有干扰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 凌帆 李祥 刘玉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吉奥地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