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2  19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2.出风口是汽车内饰的一种基本结构和配置,随着汽车产品的日益丰富和消费者对内饰品质要求的提高,市场对出风口的要求不仅是满足常规出风功能,还要求有更高的外观和设计品质。现有市场上一般车型出风口的前后两层格栅视觉都比较明显,外观设计较为复杂且影响视觉品质。
3.cn112895849a公开了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包括壳体、分风器、调节拨扭、拨叉、转轴以及风门连杆,分风器将壳体内的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分风器的后部为铰接在壳体内的风门,风门设有风向调节叶片;转轴连接在分风器本体上,调节拨扭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套,多个第一连接套均与转轴滑动配合,多个连接套与转轴之间均设有周向固定结构;风门连杆的中部铰接在分风器本体上,转轴上设有用于拨动风门连杆的偏心部,风门连杆的后部用于拨动风门;拨叉的前部设有与转轴滑动配合的第二连接套,拨叉的后部用于拨动风向调节叶片。该发明将风向调节叶片隐藏在空调出风口内部,能够利用调节拨扭来驱动风门和风向调节叶片。毋庸置疑,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视觉品质高。
5.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导风器、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道,所述导风器将所述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以及上下风向调节组件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道内的风向,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位于所述导风器的前侧;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器的上侧的上层叶片和设置在所述导风器的下侧的下层叶片;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上层叶片的上侧壳体面板,所述上侧壳体面板从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下层叶片的下侧壳体面板,所述下侧壳体面板从前至后向上倾斜。
6.进一步,所述导风器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前导风本体以及后导风本体,所述后导风本体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上导风面板和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下导风面板,所述上导风面板位于所述上侧壳体面板的下侧,所述下导风面板位于所述上导风面板的下侧。
7.进一步,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还包括左右调节连杆、n个单元板旋转轴以及n个旋转轴套筒,n个所述旋转轴套筒与所述导风器固定连接,n个所述单元板旋转轴的中部分
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内套于所述旋转轴套筒中;所述上层叶片包括n个上层叶片单元板,所述下层叶片包括n个下层叶片单元板,n个所述上层叶片单元板和n个所述下层叶片单元板分别与n个所述单元板旋转轴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n个所述下层叶片单元板均与所述左右调节连杆连接。
8.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拨钮构件、拨钮旋转轴、旋转轴安装座以及拨叉,所述旋转轴安装座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拨钮旋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安装座上,所述拨钮旋转轴的长度沿左右方向,所述拨钮构件包括拨钮本体、拨钮连接体以及拨钮安装套筒,所述拨钮连接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拨钮本体以及所述拨钮安装套筒连接,所述拨钮安装套筒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外套于所述拨钮旋转轴上,所述拨叉的前端与下层叶片固定连接,所述拨叉的后端与所述拨钮安装套筒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拨钮旋转轴为方轴,所述拨钮安装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方轴配合的方孔。
10.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连杆、第二传动连杆以及第三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后端与所述拨钮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导风器铰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前端与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铰接。
11.进一步,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叶片、调节转轴以及连接块,所述调节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轴和所述调节叶片的长度均沿左右方向,所述调节叶片设置在所述调节转轴的前侧,所述连接块向后凸出于所述调节转轴并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杆的前端铰接。
12.进一步,所述导风器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调节转轴适形贴合的弧形凹槽。
13.进一步,所述导风器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传动连杆和第三传动连杆穿过的导风器通槽结构,所述导风器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铰接的连杆旋转轴。
14.进一步,所述拨钮本体的下侧伸入所述下侧壳体面板与导风器之间,所述下侧壳体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拨钮连接体以及拨叉穿过的壳体通槽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用户从出风口观测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以及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使用户从出风口仅能够观测到形状规则的导风器,实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以及上下风向调节组件的隐藏,提高视觉品质;(2)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使上下风向调节组件改变上风道和下风道的流通面积,能够改变从出风口流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的角度;(3)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使拨钮本体在拨钮旋转轴上沿左右方向滑动,带动拨叉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拨动其中一下层叶片单元板转动,使所有上层叶片单元板和者下层叶片单元板转动,进而能够同步改变上风道或者下风道中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4)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拨钮安装套筒能够在方轴上沿左右方向移动,同时能够保证拨钮安装套筒能够与方轴同步转动,方轴和方孔的结构简单,加工简便,使用时稳定性高;(5)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上下风向调节组件的稳定性,能够降低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中各部件的损坏风险,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和导风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风向调节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与上下风向调节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风向调节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与左右风向调节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标记如下:
25.1-壳体,11-出风口,12-进风口,13-上风道,14-下风道,15-上侧壳体面板,16-下侧壳体面板;
26.2-导风器,21-前导风本体,211-弧形凹槽,22-后导风本体,221-上导风面板,222-下导风面板,23-连杆旋转轴;
27.3-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1-上层叶片,32-下层叶片,33-左右调节连杆,34-单元板旋转轴,35-旋转轴套筒;
28.4-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1-调节叶片,42-调节转轴,43-连接块;
29.5-驱动装置,51-拨钮构件,511-拨钮本体,512-拨钮连接体,513-拨钮安装套筒,52-拨钮旋转轴,53-旋转轴安装座,54-拨叉,55-第一传动连杆,56-第二传动连杆,57-第三传动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11结构,包括壳体1、导风器2、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以及驱动装置5,壳体1上开设有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相连通的出风道,导风器2将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13和下风道14,驱动装置5能够带动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以及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转动以改变出风道内的风向,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位于导风器2的前侧;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包括设置在导风器2的上侧的上层叶片31和设置在导风器2的下侧的下层叶片32;壳体1上对应出风口11的上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上层叶片31的上侧壳体面板15,上侧壳体面板15从前至后向下倾斜;壳体1上对应出风口11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下层叶片32的下侧壳体面板16,下侧壳体面板16从前至后向上倾斜。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位于导风器2的前侧,所以导风器2能够挡住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防止用户从出风口11观测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上侧壳体面板15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能够挡住上层叶片31,下侧壳体面板16能够挡住下层叶片32,从而防止用户从出风口11观测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进而使用户从出风口11仅能够观测到形状规则的导风器2,实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以及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的隐藏,提高视觉品质。
31.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器2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前导风本体21以及后导风本体22,后导风本体22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上导风面板221和从前至后向上
倾斜的下导风面板222,上导风面板221位于上侧壳体面板15的下侧,下导风面板222位于上导风面板221的下侧。来自空调的空气从前至后穿过出风道,空气在流经导风器2时分别进入上风道13和下风道14,流经上风道13的空气会经过上导风面板221与上侧壳体面板15之间的间隙,由于上导风面板221与上侧壳体面板15之间的间隙是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因此从上风道13流向出风口11的风向是朝下的,流经下风道14的空气会经过下导风面板222与下侧壳体面板16之间的间隙,由于下导风面板222与下侧壳体面板16之间的间隙是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因此从下风道14流向出风口11的风向是朝上的,而从出风口11流出的空气是由上风道13和下风道14中的空气混合形成,因此可以通过驱动装置5使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改变上风道13和下风道14的流通面积,从而改变从出风口11流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的角度。同时这种结构保证用户从上侧壳体面板15以及下侧壳体面板16之间的出风口11俯视时,观测到的主要是上导风面板221和下导风面板222,上导风面板221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能够对用户的视线角度相匹配,上导风面板221与上侧壳体面板15基本平行,高度上的变化不会显得突兀,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觉品质
32.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还包括左右调节连杆33、n个单元板旋转轴34以及n个旋转轴套筒35,n个旋转轴套筒35与导风器2固定连接,n个单元板旋转轴34的中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内套于旋转轴套筒35中;上层叶片31包括n个上层叶片单元板,下层叶片32包括n个下层叶片单元板,n个上层叶片单元板和n个下层叶片单元板分别与n个单元板旋转轴34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n个下层叶片单元板均与左右调节连杆3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n=7。单元板旋转轴34的轴线方向沿上下方向,通过转动任意一个上层叶片单元板或者下层叶片单元板,能够使所有叶片单元板转动,从而能够同步改变上风道13或者下风道14中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
33.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驱动装置5包括拨钮构件51、拨钮旋转轴52、旋转轴安装座53以及拨叉54,旋转轴安装座53与壳体1固定连接,拨钮旋转轴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安装座53上,拨钮旋转轴52的长度沿左右方向,拨钮构件51包括拨钮本体511、拨钮连接体512以及拨钮安装套筒513,拨钮连接体5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拨钮本体511以及拨钮安装套筒513连接,拨钮安装套筒513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外套于拨钮旋转轴52上,拨叉54的前端与下层叶片32固定连接,拨叉54的后端与拨钮安装套筒513固定连接。拨叉54的前端与其中一下层叶片单元板固定连接,用户能够通过使拨钮本体511在拨钮旋转轴52上沿左右方向滑动,带动拨叉54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拨动其中一下层叶片单元板转动,使所有上层叶片单元板和者下层叶片单元板转动,进而能够同步改变上风道13或者下风道14中的空气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
34.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拨钮旋转轴52为方轴,拨钮安装套筒513上设置有用于与方轴配合的方孔,能够保证拨钮安装套筒513能够在方轴上沿左右方向移动,同时能够保证拨钮安装套筒513能够与方轴同步转动,方轴和方孔的结构简单,加工简便,使用时稳定性高。
35.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驱动装置5还包括第一传动连杆55、第二传动连杆56以及第三传动连杆57,第一传动连杆55的后端与拨钮旋转轴52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连杆56的中部与导风器2铰接,第二传动连杆56的后端与第一传动连杆55的前端铰接,第二传动连杆56的前端与第三传动连杆57的后端铰接,第三传动连杆57的前端与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
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叶片41、调节转轴42以及连接块43,调节转轴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1转动连接,调节转轴42和调节叶片41的长度均沿左右方向,调节叶片41设置在调节转轴42的前侧,连接块43向后凸出于调节转轴42并且连接块43与第三传动连杆57的前端铰接。用户能够通过转动拨钮本体511,使拨钮安装套筒513带动方轴转动,使第一传动连杆55以方轴的轴线为旋转轴而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二传动连杆56的后端以第二传动连杆56的中部为旋转中心而转动,进而使第二传动连杆56的前端通过第三传动连杆57带动连接块43以调节转轴42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最终使调节叶片41以调节转轴42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使调节叶片41朝向上风道13或者下风道14移动,改变上风道13和下风道14的流通面积,改变从出风口11流出的空气在上下方向上的角度。
36.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导风器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调节转轴42适形贴合的弧形凹槽211,弧形凹槽211能够防止调节转轴42在转动时与导风器2干涉,同时具有支撑作用,能够提高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的稳定性。
37.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风器2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二传动连杆56和第三传动连杆57穿过的导风器2通槽结构,导风器2上设置有用于第二传动连杆56铰接的连杆旋转轴23,第二传动连杆56、第三传动连杆57、调节叶片41、调节转轴42以及连接块43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能够降低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中各部件的损坏风险,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38.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拨钮本体511的下侧伸入下侧壳体面板16与导风器2之间,下侧壳体面板16上设置有用于供拨钮连接体512以及拨叉54穿过的壳体通槽结构,将拨钮本体511的一部分也隐藏在下侧壳体面板16与导风器2之间,进一步提高视觉品质。
3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1)、导风器(2)、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以及驱动装置(5),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相连通的出风道,所述导风器(2)将所述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13)和下风道(14),所述驱动装置(5)能够带动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以及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道内的风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位于所述导风器(2)的前侧;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器(2)的上侧的上层叶片(31)和设置在所述导风器(2)的下侧的下层叶片(32);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出风口(11)的上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上层叶片(31)的上侧壳体面板(15),所述上侧壳体面板(15)从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出风口(11)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下层叶片(32)的下侧壳体面板(16),所述下侧壳体面板(16)从前至后向上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器(2)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前导风本体(21)以及后导风本体(22),所述后导风本体(22)上设置有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上导风面板(221)和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下导风面板(222),所述上导风面板(221)位于所述上侧壳体面板(15)的下侧,所述下导风面板(222)位于所述上导风面板(221)的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3)还包括左右调节连杆(33)、n个单元板旋转轴(34)以及n个旋转轴套筒(35),n个所述旋转轴套筒(35)与所述导风器(2)固定连接,n个所述单元板旋转轴(34)的中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内套于所述旋转轴套筒(35)中;所述上层叶片(31)包括n个上层叶片单元板,所述下层叶片(32)包括n个下层叶片单元板,n个所述上层叶片单元板和n个所述下层叶片单元板分别与n个所述单元板旋转轴(34)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n个所述下层叶片单元板均与所述左右调节连杆(3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拨钮构件(51)、拨钮旋转轴(52)、旋转轴安装座(53)以及拨叉(54),所述旋转轴安装座(53)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拨钮旋转轴(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旋转轴安装座(53)上,所述拨钮旋转轴(52)的长度沿左右方向,所述拨钮构件(51)包括拨钮本体(511)、拨钮连接体(512)以及拨钮安装套筒(513),所述拨钮连接体(5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拨钮本体(511)以及所述拨钮安装套筒(513)连接,所述拨钮安装套筒(513)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外套于所述拨钮旋转轴(52)上,所述拨叉(54)的前端与下层叶片(32)固定连接,所述拨叉(54)的后端与所述拨钮安装套筒(51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旋转轴(52)为方轴,所述拨钮安装套筒(51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方轴配合的方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还包括第一传动连杆(55)、第二传动连杆(56)以及第三传动连杆(57),所述第一传动连杆(55)的后端与所述拨钮旋转轴(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56)的中部与所述导风器(2)铰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56)的后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55)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二传动连杆(56)的前端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杆(57)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三传动连杆(57)的前端与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叶片(41)、调节转轴(42)以及连接块(43),所述调节转轴(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轴(42)和所述调节叶片(41)的长度均沿左右方向,所述调节叶片(41)设置在所述调节转轴(42)的前侧,所述连接块(43)向后凸出于所述调节转轴(42)并且所述连接块(43)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杆(57)的前端铰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器(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调节转轴(42)适形贴合的弧形凹槽(21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器(2)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传动连杆(56)和第三传动连杆(57)穿过的导风器(2)通槽结构,所述导风器(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56)铰接的连杆旋转轴(23)。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钮本体(511)的下侧伸入所述下侧壳体面板(16)与导风器(2)之间,所述下侧壳体面板(16)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拨钮连接体(512)以及拨叉(54)穿过的壳体通槽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动隐藏式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导风器、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上下风向调节组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道,所述导风器将所述出风道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左右风向调节组件以及上下风向调节组件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道内的风向,所述上下风向调节组件包括上层叶片和下层叶片;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上层叶片的上侧壳体面板;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遮罩所述下层叶片的下侧壳体面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视觉品质高。视觉品质高。视觉品质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苏 李波 黄海峰 张雷 陈翔 项超 刘小强 孙晖 陈士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5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1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