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体,尤其涉及一种多芯片封装体。
背景技术:2.集成电路封装是伴随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前进的。随着宇航、航空、机械、轻工、化工等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整机也向着多功能、小型化方向变化。这样,就要求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求集成电路封装密度越来越大,引线数越来越多,而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封装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直接影响集成电路的质量。因此,对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者和使用者,除了掌握各类集成电路的性能参数和识别引线排列外,还要对集成电路各种封装的外形尺寸、公差配合、结构特点和封装材料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使集成电路制造者不因选用封装不当而降低集成电路性能;也使集成电路使用者在采用集成电路进行征集设计和组装时,合理进行平面布局、空间占用,做到选型恰当、应用合理。
3.对于三维的集成电路封装,其电极端往往位于芯片的正上方,其通过焊球或者焊线与封装基板进行电连接时,往往会增加三维封装的高度,不利于集成度和微型化,且多芯片的堆叠的散热性能较差,不利于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芯片封装体。
5.一种多芯片封装体,包括封装主体部、设于封装主体部四周的芯片装载部及若干封装芯片,所述封装主体部与芯片装载部的厚度相同。所述芯片装载部侧面设有多个装载槽,所述装载槽槽底设有若干滑触片,若干所述滑触片均与封装主体部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芯片嵌合于装载槽内且与滑触片电性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装载槽的槽口还设有活动密封组件,所述活动密封组件包括转轴、弹片、卡盖及锁止扣。所述转轴分别固定于装载槽的两侧面,所述弹片及卡盖均穿设于转轴上,且可绕转轴周向旋转,所述锁止扣设于卡盖一端,且可与装载槽的槽口咬合锁紧。
7.进一步地,所述多芯片封装体还包括若干芯片托架。所述芯片托架呈环形镂空设计,其中部设有连接通孔,且环形的芯片托架内侧设有环形台阶。所述芯片托架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与装载槽的长度及宽度相等,所述连接通孔的截面积小于封装芯片的截面积,所述环形台阶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与封装芯片的长度及宽度相等。
8.进一步地,所述卡盖呈网状镂空设计,其内侧贴合有防尘网。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芯片封装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封装体侧面设置装载槽容纳装载封装芯片,不仅可以减小封装体的整体厚度,还可以有效防止封装芯片可能受到的来自外界的损伤;装载槽槽口设置的活动密封组件与芯片托架配合固定封装芯片,避免封装芯片从装载槽内松脱或晃动而导致接触不良;呈网状设计的防尘卡盖不仅能有效阻隔外界灰尘对芯片的污染,还能提高封装体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具有
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芯片封装体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12.图3为图1中活动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芯片封装体100,包括封装主体部10、设于封装主体部四周的芯片装载部20及若干封装芯片30,所述封装主体部10与芯片装载部20的厚度相同。所述芯片装载部20侧面设有多个装载槽40,所述装载槽40槽底设有若干滑触片41,若干所述滑触片41均与封装主体部10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芯片30嵌合于装载槽40内且与滑触片41电性连接。封装芯片30可以容纳装载于装载槽40内,而不必集成于封装体的外表面,不仅对封装芯片30起到了内藏保护的作用,而且使封装体的整体厚度得以优化。
15.所述装载槽40的槽口还设有活动密封组件50,所述活动密封组件50包括转轴51、弹片(图未示)、卡盖52及锁止扣53。所述转轴51分别固定于装载槽40的两侧面,所述弹片及卡盖52均穿设于转轴51上,且可绕转轴51周向旋转,所述锁止扣53设于卡盖52一端,且可与装载槽40的槽口咬合锁紧。活动密封组件50可自由开合,既便于封装芯片30的安装,又能将封装芯片30固定于装载槽40内,防止封装芯片30松脱。
16.所述卡盖52呈网状镂空设计,其内侧贴合有防尘网(图未示)。网状镂空设计的卡盖52使装载槽40内部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升封装体100的散热效率。而卡盖52内侧贴合的防尘网则可有效阻隔外界灰尘进入装载槽40内对封装芯片30污染。
17.所述多芯片封装体100还包括若干芯片托架60。所述芯片托架60呈环形镂空设计,其中部设有连接通孔61,且环形的芯片托架60内侧设有环形台阶62。所述芯片托架60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与装载槽40的长度及宽度相等,所述连接通孔61的截面积小于封装芯片30的截面积,所述环形台阶62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与封装芯片30的长度及宽度相等。芯片托架60的连接通孔61使封装芯片30能够与装载槽40内的滑触片41准确对位进行电性连接。而环形台阶62恰好可与封装芯片30卡合,防止封装芯片30在装载槽40内因内部间隙发生偏移而导致接触不良。
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活动密封组件50保持打开状态,从装载槽40内取出芯片托架60。然后将封装芯片30的端子与连接通孔61对位,且令封装芯片30恰好卡合于环形台阶62中。接着将嵌合有封装芯片30的芯片托架60完全插入装载槽40内,以确保封装芯片30的端子与装载槽40内的滑触片41正确电性连接。最后将活动密封组件50闭合,并使锁止扣53咬合锁紧于装载槽40的槽口。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芯片封装体100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封装体侧面设置装载槽40容纳装载封装芯片30,不仅可以减小封装体的整体厚度,还可以有效防止封
装芯片30可能受到的来自外界的损伤;装载槽40槽口设置的活动密封组件50与芯片托架60配合固定封装芯片30,避免封装芯片30从装载槽40内松脱或晃动而导致接触不良;呈网状设计的防尘卡盖52不仅能有效阻隔外界灰尘对芯片的污染,还能提高封装体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2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多芯片封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主体部、设于封装主体部四周的芯片装载部及若干封装芯片,所述封装主体部与芯片装载部的厚度相同;所述芯片装载部侧面设有多个装载槽,所述装载槽槽底设有若干滑触片,若干所述滑触片均与封装主体部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芯片嵌合于装载槽内且与滑触片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封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槽的槽口还设有活动密封组件,所述活动密封组件包括转轴、弹片、卡盖及锁止扣;所述转轴分别固定于装载槽的两侧面,所述弹片及卡盖均穿设于转轴上,且可绕转轴周向旋转,所述锁止扣设于卡盖一端,且可与装载槽的槽口咬合锁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片封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片封装体还包括若干芯片托架;所述芯片托架呈环形镂空设计,其中部设有连接通孔,且环形的芯片托架内侧设有环形台阶;所述芯片托架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与装载槽的长度及宽度相等,所述连接通孔的截面积小于封装芯片的截面积,所述环形台阶的长度及宽度分别与封装芯片的长度及宽度相等。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片封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盖呈网状镂空设计,其内侧贴合有防尘网。
技术总结一种多芯片封装体,包括封装主体部、设于封装主体部四周的芯片装载部及若干封装芯片,所述封装主体部与芯片装载部的厚度相同;所述芯片装载部侧面设有多个装载槽,所述装载槽槽底设有若干滑触片,若干所述滑触片均与封装主体部电性连接;所述封装芯片嵌合于装载槽内且与滑触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封装体侧面设置装载槽容纳装载封装芯片,不仅可以减小封装体的整体厚度,还可以有效防止封装芯片可能受到的来自外界的损伤;装载槽槽口设置的活动密封组件与芯片托架配合固定封装芯片,避免封装芯片接触不良;呈网状设计的防尘卡盖不仅能有效阻隔外界灰尘对芯片的污染,还能提高封装体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强的推广意义。强的推广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文伟峰 王宏 樊光辉 章中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