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座及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3  1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座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面清洁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有吸尘器、洗地机、蒸汽拖把等多种表面清洁设备,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为了使表面清洁设备实现自清洁,给表面清洁设备配套了基座,基座既可以放置表面清洁设备,还可以对其充电,更能帮助其实现自清洁。
3.为了保证刮擦件在自清洁完成后能够,基座上一般都会设置有风干装置,风干通道的出气口一般正对着刷辊,这样,可以快速对刷辊进行烘干,但是,由于在进行自清洁的过程中,需要对刷辊供应清洁液,清洁液很有可能会倒流至风道内,影响风道内的零部件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座,可以有效地对滚刷同时进行风干,同时在不影响气流的情况下引导进入风道的液体排出风道外。
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座,包括
6.壳体,限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表面清洁设备的至少部分清洁头;
7.导流风道,至少部分所述导流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流风道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容纳空间;
8.所述导流风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导流风道内的液体排出的至少一个出液孔;
9.其中,所述出液孔的周围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配置成引导所述导流风道中的气流掠过所述出液孔。
10.可选地,沿所述导流风道的高度方向所述出液孔设置在所述导流风道的底部。
11.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包括水平段和提升段,所述出液孔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和所述提升段交汇处。
12.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最低端高于所述导流风道的最底端。
13.可选地,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导流风道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引导板。
14.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以及在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包括水平壁和提升壁,所述水平壁和所述提升壁之间形成出液孔。
15.可选地,所述水平壁的末端向上提升以形成所述导流结构。
1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上述的基座和可对接于所述基座的表面清洁设备,所述表面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液供给系统,所述清洁液
供给系统包括向待清洁表面或所述清洁头喷洒流体的至少一个喷嘴。
17.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托盘,所述托盘限定有用于清洁所述清洁头的滚刷的清洁槽,所述托盘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设置于所述托盘靠近所述清洁槽的角落。
18.可选地,所述漏水孔靠近所述喷嘴的位置设置有挡板。
19.可选地,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感应元件,所述第一感应元件用于判断所述表面清洁设备是否对接到所述基座。
20.可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元件,所述第二感应元件用于检测滚刷的转动速度。
21.可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地刷的转动速度来控制所述风机工作。
22.可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地刷的转动速度来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加热器工作。
23.可选地,所述提升段包括依次导通的上升部、水平部和下降部,所述下降部的出风口的低于所述水平部。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座和包括其的清洁系统,基座包括壳体和导流风道,壳体限定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表面清洁设备的至少部分清洁头。至少部分导流风道设置于壳体内,导流风道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导至容纳空间。导流风道内设置有用于将导流风道内的液体排出的至少一个出液孔。出液孔的周围设置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配置成引导导流风道中的气流掠过出液孔。在导流风道中增加出液孔和引导气流掠过出液孔的导流结构,既可以避免流进导流风道中的液体对风道内的元器件产生影响,导流结构可以引导气流避开出液孔,以减少气流从出液孔处流出的量,确保气流流畅。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所示基座的分解示意图;
29.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导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所示导流风道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2.图8为沿图5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3.图9为图8中所示g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4.图10为沿图5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5.图11为图10中所示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6.图12为沿图3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7.图13为图12中所示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8.图14为沿图3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9.图15为一实施例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6为图15中f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41.图17为一实施例中托盘的俯视图;
42.图18为另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公开了一种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基座2和可对接于基座2的表面清洁设备1,表面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液供给系统,清洁液供给系统包括向待清洁表面或清洁头11喷洒流体的至少一个喷嘴13(参考图2)。清洁液供给系统包括清洁液箱、喷嘴13和连通清洁液箱和喷嘴13的供给管路。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清洁头11包括滚刷12和位于滚刷12前方的多个喷嘴13,喷嘴13将清洁液喷洒到滚刷12前方。
48.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基座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导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导流风道的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沿图5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8中所示g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沿图5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所示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沿图3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4为沿图3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5为一实施例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f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7为一实施例中托盘的俯视图。图中的箭头方向为风干气流流动方向。参考图3、4和15,基座2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托盘23,托盘23可以与壳体一体成型,还可以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单独清洗托盘23。托盘23限定有用于清洁滚刷12的清洁槽,托盘23设置
有漏水孔231,漏水孔231设置于托盘23靠近清洁槽的角落。在一个实施例中,托盘23的两个角落均设置有多个漏水孔231,以在清洁槽中的水溢出后,第一时间将液体导出托盘23,托盘23的底部设置有开孔,从托盘23溢出的液体可以从托盘23的开孔处流向放置面。
49.参考图15-17,漏水孔231靠近喷嘴13的位置设置有挡板232。挡板232的作用是在自清洁的过程中,防止从喷嘴13喷出的液体直接从漏水孔231流出。图15中示出了两个挡板232,两个挡板232的中间区域正对表面清洁设备的喷嘴13(参见图2),可以有效防止从喷嘴13喷出的水直接进入漏水孔231。
50.在其他实施例中,漏水孔231的周围可以不设置挡板232,但是漏水孔231所在区域要略高于喷嘴13所对应的区域,来防止从喷嘴13喷出的液体直接从漏水孔231流出。
51.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设备1为有线清洁设备,在使用时,需要通过电线连接到市政电源,方可使用。具体地,表面清洁设备可以产生蒸汽,通过蒸汽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理,有效提高清洁效果。当清洁设备对接到基座2后,蒸汽喷嘴13正好位于两个挡板232的中间区域,挡板232的最高点可以与清洁头11相接触,起到密封效果。
52.参考图4-17,基座2包括壳体和导流风道24,壳体可以由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组成,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限定有安装空间。上壳体21限定有容纳空间26,容纳空间26用于容纳表面清洁设备的至少部分清洁头11。清洁头11对接到容纳空间26后,可以进行自清洁。自清洁的过程为清洁液供给系统向容纳空间26内喷洒清洁液,清洁液可以是水,还可以是蒸汽,喷嘴13既可以将清洁液喷到壳体上,还可以喷到滚刷12上。滚刷12周围的刮条将滚刷12上的脏污刮下,以实现滚刷12的自,清洁同时,清洁设备的脏污回收系统对容纳空间26的脏水进行回收。脏污回收系统可以包括抽吸电机,还可以完全靠滚刷12的转动将污水回收。基座2还设置有导流风道24,至少部分导流风道24设置于壳体内,导流风道24用于将风机25产生的气流引导至容纳空间26。这里的风机25可以是单独安装到基座2上的风机25,还可以是清洁设备上脏污回收系统的风机25。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风道24可以由上盖体255和下盖体256安装到一起后形成。单独的风机25和导流风道24一起设置于壳体的安装空间内。风机25产生的风通过导流风道24引导至容纳空间26内,尤其是清洁槽附近,对滚刷12进行风干。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风干效果,在导流风道24内增加加热器27,以对风干气流进行加热,提高风干效果。
53.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风道24的出风口254处可以设置有遮挡机构(图中未示出),在风机25不工作时,遮挡机构可以将出风口254遮蔽,防止蒸汽进入,当风机25工作时,遮挡机构可以被气流吹开,还可以被驱动机构驱动打开。
54.参考图6-14,在自清洁或者其他情况下,液体很有可能从出风口254进入导流风道24的内部,对风机25或者加热器27造成损害。为了防止产生这种现象,导流风道24内设置有用于将导流风道24内的液体排出的至少一个出液孔241。出液孔241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液体排出导流风道24。为了减少导流风道24中的气流从出液孔241处排出,可以在出液孔241的周围设置有导流结构242,导流结构242配置成引导导流风道24中的气流掠过出液孔241。一般地,沿气流流动方向,导流结构242设置于出液孔241的上游,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气流从出液孔241处流出。进一步地,导流结构242可以设置在出液孔241的上方。
55.参考图8-13,为了确保液体在第一时间内流出,沿导流风道24的高度方向出液孔241设置在导流风道24的底部。进一步地,导流风道24包括水平段243和提升段244,出液孔
241设置在水平段243和提升段244交汇处。出液孔241可以是沿垂直于气流方向的长条形开孔,还可以是多个不相连的孔。
56.参考图12和13,提升段244包括依次导通的上升部245、水平部246和下降部247,下降部247的出风口254的低于水平部246。即使出风口254处有少量液体进入,也不会立即进入到导流风道24的其他位置,只会在此处积蓄或者重新流到容纳空间26内。
57.参考图14,导流风道24内设置有加热器27,加热器27的最低端高于导流风道24的最底端。进一步地,加热器27的最低端高于出液孔241,这样可以避免液体量较大的时候不能及时排出而损坏加热器27。
58.参考图6,加热器27和导流风道24的出风口254之间设置有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引导板248。引导板248可以引导气流更加顺畅的流动,避免产生紊流,影响出风效果。
59.参考图8和9,导流风道24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249和顶壁251,以及在底壁249和顶壁251之间延伸的侧壁,底壁249包括水平壁252和提升壁253,水平壁252和提升壁253之间形成出液孔241。水平壁252的末端向上提升以形成导流结构242。具体地,参考图,在该实施例中,导流结构242相对于底壁249向上倾斜,以确保气流可以略过出液孔241。采用这种结构,气流在略过出液孔241的时候,由于气流相对于出液孔241斜向上流动,在出液口区域会形成小涡流,小涡流会加速液体朝向出液口移动,避免被气流携卷重新吹到滚刷12上。进一步地,导流结构242朝向提升壁253,可以避免气流被导流结构242引导后撞向顶壁251,造成能量损失,同时产生扰流。
60.图18为另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拆卸托盘23的前方设置有避让导流风道24出风口254的缺口233,缺口233与导流风道24的出风口254相适配,同时缺口233还有方便用户在清理托盘23时,将托盘23中的水从该处倾倒出。漏水孔231设置在缺口233的两侧,挡板232设置在漏水孔231和缺口233之间。
61.下面介绍一下图1所示清洁系统的自清洁-风干的工作流程:
62.基座2设置有第一感应元件,第一感应元件用于判断表面清洁设备是否对接到基座2。第一感应元件可以为磁铁,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感应元件,如机械式的,光电式的,这里不再详述,当清洁设备放置于基座2后,清洁设备上的感应元件与基座2上的第一感应元件相配合,发出信号,清洁设备的控制器收到信号后,启动自清洁程序,当清洁设备未放置到基座2时,清洁设备的控制器无法启动自清洁程序。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清洁设备连通市政电源,才能执行自清洁。
63.进一步地,基座2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元件,第二感应元件用于检测滚刷12的转动速度。具体地,第二感应元件可以为霍尔传感器,用来感应传动齿轮的转速,传动齿轮用于驱动滚刷12旋转。这样,就可以通过霍尔传感器感应滚刷12的转速。基座2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地刷的转动速度来控制风机25工作。控制器接收或者获取霍尔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当滚刷12自清洁的时候,滚刷12转速比较快,此时风机25和加热器27不工作。当滚刷12自清洁完成后,滚刷12缓慢转动,此时,基座2的控制器根据霍尔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判定滚刷12需要风干,因此,控制器控制风机25启动,向滚刷12输送气流。进一步地,在风机25启动的同时,控制加热器27工作。将热风吹向滚刷12,减少风干时间。
64.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
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限定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表面清洁设备的至少部分清洁头;导流风道,至少部分所述导流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流风道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导流风道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导流风道内的液体排出的至少一个出液孔;其中,所述出液孔的周围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配置成引导所述导流风道中的气流掠过所述出液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流风道的高度方向所述出液孔设置在所述导流风道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包括水平段和提升段,所述出液孔设置在所述水平段和所述提升段交汇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最低端高于所述导流风道的最底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导流风道的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引导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以及在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包括水平壁和提升壁,所述水平壁和所述提升壁之间形成出液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壁的末端向上提升以形成所述导流结构。8.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座和可对接于所述基座的表面清洁设备,所述表面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液供给系统,所述清洁液供给系统包括向待清洁表面或所述清洁头喷洒流体的至少一个喷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托盘,所述托盘限定有用于清洁所述清洁头的滚刷的清洁槽,所述托盘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设置于所述托盘靠近所述清洁槽的角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靠近所述喷嘴的位置设置有挡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座和包括其的清洁系统,基座包括壳体和导流风道,壳体限定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表面清洁设备的至少部分清洁头。至少部分导流风道设置于壳体内,导流风道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导至容纳空间。导流风道内设置有用于将导流风道内的液体排出的至少一个出液孔。出液孔的周围设置有导流结构,导流结构配置成引导导流风道中的气流掠过出液孔。在导流风道中增加出液孔和引导气流掠过出液孔的导流结构,既可以避免流进导流风道中的液体对风道内的元器件产生影响,导流结构可以引导气流避开出液孔,以减少气流从出液孔处流出的量,确保气流流畅。确保气流流畅。确保气流流畅。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简单有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4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