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3-03-24  11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电池制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


背景技术:

2.制绒在整个硅电池制备领域中极其重要,制绒工序将硅片表面进行绒面的制绒和清洗,制绒过程中药液浓度对绒面生长有较大影响,药液混合混合速度的直接影响绒面及反射率均匀性,目前制绒槽体由于补液管路固定在槽内侧壁,每批次补液直接补加在槽内壁位置,短时间内不能均匀混合在槽内,导致槽内由外向内反射率逐步递减,最外与最内差异在0.5%左右,整体片间绒面形貌差异较大,为此,提出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包括外槽和内槽,所述内槽位于外槽内,所述外槽一侧设有两个补液罐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连接有导管一和导管二,所述导管二和外槽相连通,所述内槽内设有两个循环管,两个循环管均和导管一串联在一起,所述导管一上连接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和内槽相连通,所述补液管和两个补液罐并联在一起。
5.优选的,所述补液罐和补液管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阀门一。
6.优选的,所述补液管上安装有阀门二,所述阀门二位于导管一和连接管之间。
7.优选的,两个循环管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连通管,所述导管一和连通管连接在一起。
8.优选的,所述循环管和连通管均为u形设置。
9.优选的,所述阀门一和阀门二均为气动隔膜阀。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补充药液的时候,关闭阀门二并开启两个阀门一,两个补液罐内的药液将通过各自的连接管流进补液管内,之后药液再通过补液管进入到内槽内,药液补充完毕之后关闭两个阀门一并开启阀门二,并短暂的运行循环泵,外槽和内槽内的药液将通过导管二、导管一和补液管进行循环,同时外槽和内槽内的药液将通过导管二、导管一、连通管和两个循环管进行循环,之后外槽和内槽内的药液浓度将趋于一致。
11.本实用新型能够加速药液混合,减小外槽和内槽内药水之间的反射率差异,确保药水各部分的均匀,能够改善绒面均匀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外槽;2、内槽;3、补液罐;4、补液管;5、循环泵;6、导管一;7、导管二;8、循环管;9、连接管;10、阀门一;11、阀门二;12、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包括外槽1和内槽2,内槽2位于外槽1内,外槽1一侧设有两个补液罐3和循环泵5,循环泵5上连接有导管一6和导管二7,导管二7和外槽1相连通,内槽2内设有两个循环管8,两个循环管8均和导管一6串联在一起,导管一6上连接有补液管4,补液管4和内槽2相连通,补液管4和两个补液罐3并联在一起。
18.补液罐3和补液管4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管9,连接管9上安装有阀门一10。
19.具体的,阀门一10能够控制补液罐3内的药水排放。
20.补液管4上安装有阀门二11,阀门二11位于导管一6和连接管9之间。
21.具体的,通过设置阀门二11能够在补液罐3补充内槽2内药液的时候,通过管壁阀门二11能够防止药水逆流,而开启阀门二11能够加速外槽1和内槽2内的药水循环。
22.两个循环管8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连通管12,导管一6和连通管12连接在一起。
23.具体的,通过使用连通管12将两个循环管8连接起来,因此能够,加速外槽1和内槽2内药液循环速率。
24.循环管8和连通管12均为u形设置。
25.具体的,u形的循环管8和连通管12能够增大内槽2内的药液的循环流量。
26.阀门一10和阀门二11均为气动隔膜阀。
27.具体的,气动隔膜阀的隔膜把下部阀体内腔与上部阀盖内腔隔开,使位于隔膜上方的阀杆、阀瓣等零件不受介质腐蚀,省去了填料密封结构,且不会产生介质外漏,使用寿命较长。
28.工作原理:在补充药液的时候,关闭阀门二11并开启两个阀门一10,两个补液罐3内的药液将通过各自的连接管9流进补液管4内,之后药液再通过补液管4进入到内槽2内,药液补充完毕之后关闭两个阀门一10并开启阀门二11,并短暂的运行循环泵5,外槽1和内槽2内的药液将通过导管二7、导管一6和补液管4进行循环,同时外槽1和内槽2内的药液将通过导管二7、导管一6、连通管12和两个循环管8进行循环,之后外槽1和内槽2内的药液浓度将趋于一致。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包括外槽(1)和内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2)位于外槽(1)内,所述外槽(1)一侧设有两个补液罐(3)和循环泵(5),所述循环泵(5)上连接有导管一(6)和导管二(7),所述导管二(7)和外槽(1)相连通,所述内槽(2)内设有两个循环管(8),两个循环管(8)均和导管一(6)串联在一起,所述导管一(6)上连接有补液管(4),所述补液管(4)和内槽(2)相连通,所述补液管(4)和两个补液罐(3)并联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罐(3)和补液管(4)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上安装有阀门一(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管(4)上安装有阀门二(11),所述阀门二(11)位于导管一(6)和连接管(9)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循环管(8)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连通管(12),所述导管一(6)和连通管(12)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8)和连通管(12)均为u形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一(10)和阀门二(11)均为气动隔膜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电池制绒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改善绒面均匀性的补液系统,包括外槽和内槽,所述内槽位于外槽内,所述外槽一侧设有两个补液罐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连接有导管一和导管二,所述导管二和外槽相连通,所述内槽内设有两个循环管,两个循环管均和导管一串联在一起,所述导管一上连接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和内槽相连通,所述补液管和两个补液罐并联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能够加速药液混合,减小外槽和内槽内药水之间的反射率差异,确保药水各部分的均匀,能够改善绒面均匀性。能够改善绒面均匀性。能够改善绒面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龙 程建新 何乔乔 魏小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泗阳腾晖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5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7589.html

最新回复(0)